一种汽车内开拉手总成及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26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内开拉手总成及车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汽车的性能、品质、操作舒适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内开拉手总成通常安装在汽车内饰板上,下车时拉开内开拉手,对车门进行解锁,然后开启车门下车。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内开拉手总成一般包括内手柄、转轴、内手柄座和扭簧,内手柄转动连接在转轴上,转轴固定在内手柄座上,扭簧套接在转轴上并用于对内手柄形成回位弹力。

但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内开拉手总成的转轴为了配合锁止按钮的开启要求,通常内手柄的操作力臂较大,需要较大的操作力值来拉开内手柄。尤其针对造型上倾斜角度较大的内开拉手总成,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转轴时,由于转轴的设置需要配合造型上倾斜的锁止按钮和内手柄,则需要将转轴设置在更靠近内手柄座中部的位置,使内手柄的操作力臂减小,从而导致拉开内手柄需要提高操作力值,降低了车门开启的操作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因而现有技术中的转轴只能适应造型上倾斜角度较小的内开拉手总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汽车内开拉手总成内手柄的操作力臂较大,需要较大的操作力值来拉开内手柄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内开拉手总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汽车内开拉手总成,包括内手柄座、转轴、锁止按钮和内手柄,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内手柄座上,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锁止按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内手柄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不同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内手柄的手持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按钮和所述内手柄向车尾方向开启,所述第二转轴比所述第一转轴更靠近车尾。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按钮和所述内手柄向车头方向开启,所述第二转轴比所述第一转轴更靠近车头。

进一步地,所述内手柄座包括框架和转轴安装部,所述转轴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框架内靠近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一边,所述转轴安装部位于所述锁止按钮与所述内手柄之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安装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内开拉手总成。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双转轴结构能够将第一转轴的轴线设于第二转轴的轴线与内手柄的手持部之间,由于增大内手柄的操作力臂,能够降低内手柄的操作力值,从而提升车门开启的操作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同时,由于双转轴结构能够适应更大的内开拉手总成倾斜角度,为造型自由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开拉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内手柄座;11、框架;12、转轴安装部;2、转轴;21、第一转轴;22、第二转轴;3、锁止按钮;4、内手柄;5、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开拉手总成,包括内手柄座1、转轴2、锁止按钮3和内手柄4,所述转轴2固定在所述内手柄座1上,所述转轴2包括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所述锁止按钮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21,所述内手柄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转轴22上套设有扭簧5;所述第一转轴21与所述第二转轴22不同轴,所述第一转轴21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转轴22的轴线与所述内手柄4的手持部之间。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内开拉手总成,通过双转轴结构能够使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相互独立地进行设置,将第一转轴21的轴线设于第二转轴22的轴线与内手柄4的手持部之间,由于增大内手柄4的操作力臂,能够降低内手柄4的操作力值,从而提升车门开启的操作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锁止按钮3和所述内手柄4向车尾方向开启,此时所述第二转轴22比所述第一转轴21更靠近车尾。当然,所述锁止按钮3和所述内手柄4也可向车头方向开启,此时所述第二转轴22比所述第一转轴21更靠近车头。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内手柄座1包括框架11和转轴安装部12,所述框架11和所述转轴安装部12一体成型,所述转轴安装部12连接于所述框架11内靠近所述第一转轴21和所述第二转轴22的一边。所述转轴安装部12与所述框架11的连接点根据所述锁止按钮3与所述内手柄4的造型设置,通常位于所述框架11的中部。所述转轴安装部12位于所述锁止按钮3与所述内手柄4之间,且所述转轴安装部12的端部与所述锁止按钮3和所述内手柄4的边缘相平齐。所述锁止按钮3内形成有套筒,所述第一转轴21穿过套筒,且其一端与所述框架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安装部12连接。所述内手柄4内形成有套筒,所述第二转轴22穿过套筒,且其一端与所述框架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安装部12连接。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通过与转轴安装部12的连接,使其安装稳固性较强,且转轴安装部12能够隐藏在锁止按钮3与内手柄4之间,提高造型美观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转轴21、所述转轴安装部12的连接点与所述转轴安装部12、所述框架11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转轴22、所述转轴安装部12的连接点与所述转轴安装部12、所述框架11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设置,通过将第一转轴21的轴线设于第二转轴22的轴线与内手柄4的手持部之间,由于内手柄4的操作力臂增大,从而降低内手柄4开启所需的操作力值。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内手柄座1靠近所述第一转轴21和所述第二转轴的22一边为斜边,所述锁止按钮3和所述内手柄4均设有与所述内手柄座1相配合的斜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内开拉手总成的双转轴结构,在造型上倾斜角度较大的内开拉手总成上使用技术优势更加明显,其能够适应更大的内开拉手总成倾斜角度,为造型自由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该车门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内开拉手总成,关于该车门的其他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双转轴结构能够使第一转轴21的轴线位于第二转轴22的轴线与内手柄4的手持部之间,增大内手柄4的操作力臂,降低内手柄4的操作力值,从而提升车门开启的操作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尤其针对造型上倾斜角度较大的内开拉手总成,锁止按钮3的端部造型狭窄,第一转轴21的设置较造型上无倾斜设计的内开拉手总成,需向内手柄座1中部挪动一定位移。由于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的设置可分别配合造型上倾斜的锁止按钮3和内手柄4的开启要求,则第一转轴21的轴线可设于第二转轴22的轴线与内手柄4的手持部之间,由于内手柄4的操作力臂增大,能够降低内手柄4开启所需的操作力值,因而双转轴结构能够适应更大的内开拉手总成倾斜角度,为造型自由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