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钳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7086发布日期:2018-06-19 20:4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钳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钳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钳子一般是用于夹持、固定加工工件或者扭转、弯曲、剪断金属丝线,而用钳子的同时其他工具有时也要用到,如刀子、拔钉器等,这就使得一道工序需要拿多种工具来完成,这很不方便,耽误时间,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多功能钳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钳子,包括由铰接轴交叉铰接在一起的左钳体和右钳体,所述左钳体的钳头与右钳体的钳头相对侧面分别设置有一起钉凹口,所述起钉凹口内设置有起钉齿;所述左钳体的钳柄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远离左钳体的钳头端不封闭,左钳体的钳柄与所述滑槽的对应区域开设有一条形状的导槽,所述导槽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多个直线排布的限位口,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刀片,所述刀片的上端安装有一用于驱动刀片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上铰接有一按扣,所述按扣的一端设有以利卡设在限位口内的限位卡齿,驱动座内设有始终将限位卡齿压入限位口内的压紧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左钳体的钳柄与右钳体的钳柄靠近铰接轴端的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一弧形状的凹陷,所述凹陷的表面设有齿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口的横截面呈方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起钉齿的前端呈平头状,起钉齿的后端与起钉凹口的表面弧形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在原有钳子的功能上,通过在左、右钳体的钳头上设置起钉齿,可实现拔图钉的功能;在左钳体上设置可滑动的刀片,可实现切割的作用;通过在左、右钳体的钳柄上设置带有齿形凸起的凹陷,可作为核桃夹使用,实现多功能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构造示意图。

图中:

1-左钳体;2-右钳体;3-铰接轴;4-起钉凹口;5-起钉齿;6-导槽;7-限位口;8-刀片;9-驱动座;10-按扣;11-限位卡齿;12-压紧弹簧;13-凹陷;14-螺丝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钳子,包括由铰接轴3交叉铰接在一起的左钳体1和右钳体2,所述左钳体1的钳头与右钳体2的钳头相对侧面分别设置有一起钉凹口4,所述起钉凹口4内设置有起钉齿5,可实现拔图钉的功能;所述左钳体1的钳柄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远离左钳体1的钳头端不封闭,左钳体1的钳柄与所述滑槽的对应区域开设有一条形状的导槽6,所述导槽6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多个直线排布的限位口7,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刀片8,所述刀片8的上端安装有一用于驱动刀片8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驱动座9,所述驱动座9上铰接有一按扣10,所述按扣10的一端设有以利卡设在限位口7内的限位卡齿11,驱动座9内设有始终将限位卡齿11压入限位口7内的压紧弹簧12,使用时,先按压按扣10使限位卡齿11与限位口7脱离,接着推动驱动座9沿着滑槽内移动,带动刀片伸出滑槽,接着松开按扣10,使限位卡齿11卡设在限位口7内,实现刀片8的切割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钳体1的钳柄与右钳体2的钳柄靠近铰接轴端的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一弧形状的凹陷13,所述凹陷13的表面设有齿形凸起,即左右两个凹陷13相配合,可作为核桃夹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口7的横截面呈方形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起钉齿5的前端呈平头状,起钉齿5的后端与起钉凹口的表面弧形过渡,便于更好的拔图钉。

本实施例中,所述右钳体2的钳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丝刀14。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钳体1的钳柄与右钳体2的钳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防滑凸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