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的压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8290发布日期:2018-07-04 05:2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的压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的压覆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是在实际的使用的时候,需要通过滚轮进行压覆,然后通过加工材料能够较为平整的通过,但是传统压覆器,采用简单的滚轮和支撑杆的配合,通过滚轮自身转动,进行配合传送时候的压覆作用,这样的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压覆效果,但是,这样的简易压覆器,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因为工作而导致出现松动,进行调节,需要将整台设备停机进行调节,这样不仅麻烦而且影响实际生产效率,以及在实际加工的时候,传统的滚轮容易出现压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方便且不易出现压痕的用于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的压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的压覆器,其特征是:包括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包括第一包覆块和第二包覆块,所述第一包覆块呈平板状,第二包覆块呈平板状,所述第一包覆块厚度与第二包覆块厚度比值为 2.9-3.1,第二包覆块一侧与第二包覆块一侧抵触且通过螺钉连接,第二包覆块另一侧上设有制动手柄,第一包覆块另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上设有滚动轮,所述连接杆与第一包覆块铰接,所述第一包覆块与第二包覆块抵触端面上设有第一滑动通道,第二包覆块与第一包覆块抵触端面上设有第二滑动通道,第一滑动通道与第二滑动通道连通,所述制动手柄上设有螺纹杆贯穿第一包覆块至第二滑动通道内,所述第一包覆块上设有均与连接同侧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连接杆固定滚动轮端的另一端设有平行条,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与平行条连接的第一调节杆,第二固定块上设有与连接杆连接的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相对与第一固定块螺纹连接,第二调节杆相对与第二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底部分别与平行条和连接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第一包覆块和第二包覆块进行抵触配合,第二包覆块一侧与第二包覆块一侧抵触且通过螺钉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第二包覆块另一侧上设有制动手柄,第一包覆块另一侧设有连接杆,使得制动手柄和连接杆进行分开放置,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便于操作,所述连接杆一端上设有滚动轮,所述连接杆与第一包覆块铰接,可以进行通过连接杆进行角度调节,使得滚动轮与实际加工产品距离进行调整,所述第一包覆块与第二包覆块抵触端面上设有第一滑动通道,第二包覆块与第一包覆块抵触端面上设有第二滑动通道,第一滑动通道与第二滑动通道连通,使得滑动架能够进行良好的在固定通道内滑动,所述第一包覆块厚度与第二包覆块厚度比值为2.9-3.1,当第一包覆块厚度与第二包覆块厚度比值小于2.9的时候,容易出现滚动轮容易用于导滑的杆出现碰撞,第一包覆块厚度与第二包覆块厚度比值大于3.1的时候,容易出现材料的浪费,第一包覆块厚度与第二包覆块厚度比值为3的时候,设计较为合理,材料也不容易出现浪费,整体视觉效果也良好,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与平行条连接的第一调节杆,第二固定块上设有与连接杆连接的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相对与第一固定块螺纹连接,第二调节杆相对与第二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底部分别与平行条和连接杆铰接,在需要调节的时候,通过旋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同时旋转,以保证准确和稳定性,然后第一调节杆相对于平行条进行自转,但是能够带着平行条下压或者上调,第二调节杆同理,进而不需要关闭设备,可以直接进行调整,不影响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动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外包裹一层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外还设有网布,网布外设有毛绒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层和网布、毛绒层的配合,以橡胶的自身弹性,配合毛绒的外部挤压后变形形成的弹性配合,以实现良好的缓冲效果,进而减少压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分别与连接杆和平形条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弹簧设置,能够使得在使用的时候,能够一部分起到刚性调节调度,并且配合一定得弹性调节,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进而减少压痕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的压覆器,其特征是:包括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包括第一包覆块101和第二包覆块102,所述第一包覆块101呈平板状,第二包覆块102呈平板状,所述第一包覆块 101厚度与第二包覆块102厚度比值为2.9-3.1,第二包覆块102一侧与第二包覆块102一侧抵触且通过螺钉连接,第二包覆块102另一侧上设有制动手柄201,第一包覆块101另一侧设有连接杆501,所述连接杆501一端上设有滚动轮601,所述连接杆501与第一包覆块 101铰接,所述第一包覆块101与第二包覆块102抵触端面上设有第一滑动通道1011,第二包覆块102与第一包覆块101抵触端面上设有第二滑动通道1021,第一滑动通道1011与第二滑动通道1021连通,所述制动手柄201上设有螺纹杆202贯穿第一包覆块101至第二滑动通道1021内,所述第一包覆块101上设有均与连接同侧的第一固定块302和第二固定块301,所述连接杆501固定滚动轮601端的另一端设有平行条502,所述第一固定块302上设有与平行条502连接的第一调节杆402,第二固定块301上设有与连接杆501连接的第二调节杆401,第一调节杆402相对与第一固定块302螺纹连接,第二调节杆401相对与第二固定块30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402 和第二调节杆401底部分别与平行条502和连接杆501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第一包覆块101和第二包覆块 102进行抵触配合,第二包覆块102一侧与第二包覆块102一侧抵触且通过螺钉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第二包覆块102另一侧上设有制动手柄201,第一包覆块101另一侧设有连接杆501,使得制动手柄 201和连接杆501进行分开放置,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便于操作,所述连接杆501一端上设有滚动轮601,所述连接杆501与第一包覆块 101铰接,可以进行通过连接杆501进行角度调节,使得滚动轮601 与实际加工产品距离进行调整,所述第一包覆块101与第二包覆块 102抵触端面上设有第一滑动通道1011,第二包覆块102与第一包覆块101抵触端面上设有第二滑动通道1021,第一滑动通道1011与第二滑动通道1021连通,使得滑动架能够进行良好的在固定通道内滑动,所述第一包覆块101厚度与第二包覆块102厚度比值为2.9-3.1,当第一包覆块101厚度与第二包覆块102厚度比值小于2.9的时候,容易出现滚动轮601容易用于导滑的杆出现碰撞,第一包覆块101厚度与第二包覆块102厚度比值大于3.1的时候,容易出现材料的浪费,第一包覆块101厚度与第二包覆块102厚度比值为3的时候,设计较为合理,材料也不容易出现浪费,整体视觉效果也良好,所述第一固定块302上设有与平行条502连接的第一调节杆402,第二固定块301 上设有与连接杆501连接的第二调节杆401,第一调节杆402相对与第一固定块302螺纹连接,第二调节杆401相对与第二固定块30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402和第二调节杆401底部分别与平行条 502和连接杆501铰接,在需要调节的时候,通过旋转第一调节杆402 和第二调节杆401,同时旋转,以保证准确和稳定性,然后第一调节杆402相对于平行条502进行自转,但是能够带着平行条502下压或者上调,第二调节杆401同理,进而不需要关闭设备,可以直接进行调整,不影响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动轮601包括轮体6011,所述轮体6011外包裹一层橡胶层602,所述橡胶层602外还设有网布 603,网布603外设有毛绒层60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层602和网布603、毛绒层604 的配合,以橡胶的自身弹性,配合毛绒的外部挤压后变形形成的弹性配合,以实现良好的缓冲效果,进而减少压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杆402和第二调节上设有弹簧701,所述弹簧701分别与连接杆501和平形条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调节杆402和第二调节杆401 的弹簧701设置,能够使得在使用的时候,能够一部分起到刚性调节调度,并且配合一定得弹性调节,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进而减少压痕的产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