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3215发布日期:2018-11-16 20:5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门以拉开门为主,这种车门的结构主要为车门的门轴垂直于地面,车门的开启是采用车门绕门轴向车门框所在面外旋转的外开门方式。上述结构的车门结构复杂,容易变形,安全性较低,造价高,占用空间大,不适宜微型汽车的配置。采用外开门结构开启车门时,需要较大的空间,由于目前车辆数目日渐增加,不论是在车库还是在室外停车,由于停车位狭小或与临车间距太窄,造成开启车门时容易出现与其它车辆碰撞或因空间小而无法正常开启的情况,开启不方便。在没有注意前后车辆行驶情况下开启车门,易引发安全事故造。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车门的驱动装置,以解决现有车门的驱动装置使得车门运动空间大,不方便乘员进出,操作不方便等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家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的驱动装置,用于解决现有车门的驱动装置使得车门运动空间大,不方便乘员进出,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的驱动装置,所述车门的驱动装置包括:控制器,主动旋转结构及从动旋转结构;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车身侧,并与所述主动旋转结构连接,所述主动旋转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身侧和车门侧,所述从动旋转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身侧和车门侧;待所述控制器驱动所述主动旋转结构旋转运动,并带动所述从动旋转结构旋转运动,完成车门的开启或关闭。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旋转结构包括与车身刚性连接的第一车身侧旋转轴、与车门刚性连接的第一车门侧旋转轴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身侧旋转轴和第一车门侧旋转轴枢接的第一连接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身侧旋转轴设置在车身侧的上端或下端;所述第一车门侧旋转轴与所述第一车身侧旋转轴平行、相对地设置在车门侧的上端或下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采用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车身侧旋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采用铰链。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旋转结构包括与车身刚性连接的第二车身侧旋转轴、与车门刚性连接的第二车门侧旋转轴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身侧旋转轴和第二车门侧旋转轴枢接的第二连接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车身侧旋转轴设置在车身侧的下端或上端;所述第二车门侧旋转轴与所述第二车身侧旋转轴平行、相对地设置在车门侧的下端或上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采用铰链。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车门的驱动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方便乘员进出;

第二、本实用新型能使车门运动空间变小;

第三、本实施例可实现车门的自动化控制;

第四、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的驱动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从状态I运动至状态II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从状态I运动至状态II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车门的驱动装置

11 主动旋转结构

12 从动旋转结构

111 第一车身侧旋转轴

112 第一车门侧旋转轴

113 第一连接件

121 第二车身侧旋转轴

122 第二车门侧旋转轴

123 第二连接件

2 车门

3,4 虚线

I,II 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的驱动装置,所述车门的驱动装置包括:

控制器,主动旋转结构及从动旋转结构;

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车身侧,并与所述主动旋转结构连接,所述主动旋转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身侧和车门侧,所述从动旋转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身侧和车门侧;

待所述控制器驱动所述主动旋转结构旋转运动,并带动所述从动旋转结构旋转运动,完成车门的开启或关闭。

以下将结合图示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门的驱动装置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显示为车门的驱动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车门的驱动装置1应用于开启车门2。所述车门的驱动装置1包括控制器(未予图示),主动旋转结构11及从动旋转结构12。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车身侧,并与所述主动旋转结构11连接,用以驱动所述主动旋转结构旋转运动,并带动所述从动旋转结构12旋转运动,完成车门2的开启,如图2所示的车门2从状态I运动至状态II。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采用驱动电机。

所述主动旋转结构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身侧和车门侧。

具体地,所述主动旋转结构11包括与车身刚性连接的第一车身侧旋转轴111、与车门刚性连接的第一车门侧旋转轴112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身侧旋转轴111和第一车门侧旋转轴112枢接的第一连接件113。所述第一车身侧旋转轴111设置在车身侧的上端或下端;所述第一车门侧旋转轴111与所述第一车身侧旋转轴112平行、相对地设置在车门侧的上端或下端。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车身侧旋转轴11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3固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车身侧旋转轴111设置在车身侧的下端,所述第一车门侧旋转轴111与所述第一车身侧旋转轴112平行、相对地设置在车门侧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件113采用弯折型铰链。

所述从动旋转结构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身侧和车门侧。

具体地,所述从动旋转结构12包括与车身刚性连接的第二车身侧旋转轴121、与车门刚性连接的第二车门侧旋转轴121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身侧旋转轴122和第二车门侧旋转轴枢接的第二连接件123。所述第二车身侧旋转轴121设置在车身侧的下端或上端。所述第二车门侧旋转轴122与所述第二车身侧旋转轴121平行、相对地设置在车门侧的下端或上端。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车身侧旋转轴121设置在车身侧的上端,所述第二车门侧旋转轴121与所述第二车身侧旋转轴122平行、相对地设置在车门侧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件123采用弯折型铰链。

在本实施例中,待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旋转结构向外旋转运动,并带动所述从动旋转结构向外旋转运动,完成车门的开启,如图3所示,所述主动旋转结构11沿虚线3运动,所述从动旋转结构12沿虚线4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待所述驱动电机再次驱动所述主动旋转结构向内旋转运动,并带动所述从动选择结构向内旋转运动。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车门的驱动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方便乘员进出;

第二、本实用新型能使车门运动空间变小;

第三、本实施例可实现车门的自动化控制;

第四、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