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的驱动凸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5341发布日期:2018-07-31 19:2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的驱动凸轮。



背景技术:

模切机(Die Cutting Machine)又叫啤机、数控,伺服油压冲压机,主要用于相应的一些非金属材料、不干胶、EVA、双面胶、电子、手机保护膜等的模切(全断、半断)、压痕和烫金作业、贴合、自动排废。模切机利用钢刀、五金模具、钢线(或钢板雕刻成的模板),通过压印版施加一定的压力,将印品或纸板轧切成一定形状。若是将整个印品压切成单个图形产品称作模切;若是利用钢线在印品上压出痕迹或者留下弯折的槽痕称作压痕;如果利用阴阳两块模版,通过给模具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印品表面烫印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图案或字体称为烫金;如果用一种基材复在另一种基材上称为贴合;排除除正品以外其余的部分称为排废;以上可以统称为模切技术,所用设备充称为模切设备。模切设备包括模切机、压痕机、烫金机、贴合机、排废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曲轴连杆机构驱动动平台作升降运动的。

现以模切机为例,如图1到图4所示,现有技术手的模切机包括底台1和动平台8,所述底台1和所述动平台8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下摆臂6和上摆臂7,所述下摆臂6的上端与所述上摆臂7的下端铰接,所述下摆臂6的下端与所述底台1的顶面铰接,所述上摆臂7的上端与所述动平台8的底面铰接,所述升降机构与曲轴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曲轴连杆机构包括曲轴4和连杆5,所述曲轴连杆机构与蜗轮蜗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3和蜗杆2。

由于动平台8相对于底台1作升降运动采用的是曲轴连杆机构,动力来自于主电机带动一组蜗轮蜗杆,把动力传递给曲轴连杆机构,实现动平台的升降运动,因此,存在以下缺点。1.曲轴连杆机构在动平台处于高位时没有停留时间,从而影响对深压纹及烫金产品的速度及效果。2.一组蜗轮蜗杆所承受的平台合压时产生的作用力对传动机构造成的磨损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的驱动凸轮,使用该凸轮驱动升降机构升降时,在动平台处于高位时具有停留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深压纹及烫金产品的速度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切设备,使用该模切设备时,在动平台处于高位时具有停留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深压纹及烫金产品的速度及效果。

就部件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的驱动凸轮,包括凸轮主体,所述凸轮主体的轮廓线具有上升曲线和下降曲线,所述上升曲线的远端与所述下降曲线的远端之间连接有远端休止曲线。

所述远端休止曲线对应的圆心角为10度~30度。

所述远端休止曲线对应的圆心角为20度。

所述上升曲线的近端与所述下降曲线的近端之间连接有近端休止曲线。

所述近端休止曲线对应的圆心角为10度~30度。

所述近端休止曲线对应的圆心角为20度。

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等于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

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

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大10度~20度。

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大16度。

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

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小10度~20度。

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小16度。

所述凸轮主体的两个端面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基圆柱体。

所述基圆柱体位于轴线处设置有轴孔。

所述轴孔内设置有键槽。

所述基圆柱体的侧壁沿周向分布有多个调节固定螺纹孔。

多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的轴线与所述基圆柱体的轴线相交于一点。

多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沿着所述基圆柱体的侧壁周向均匀分布。

其中,有一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位于键槽处。

多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是两个或三个或四个。

凸轮主体的两个对称基圆柱体上的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的驱动凸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上升曲线的远端与所述下降曲线的远端之间连接有远端休止曲线的技术手段,所以,使用该凸轮驱动升降机构升降时,在动平台处于高位时具有停留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深压纹及烫金产品的速度及效果。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远端休止曲线对应的圆心角为10度~30度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动平台处于高位时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远端休止曲线对应的圆心角为20度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确保动平台处于高位时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而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上升曲线的近端与所述下降曲线的近端之间连接有近端休止曲线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设备稳定地工作。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近端休止曲线对应的圆心角为10度~30度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设备稳定地工作。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近端休止曲线对应的圆心角为20度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确保设备稳定地工作,而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等于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动平台往复均衡地工作。

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减缓动平台的上升速度。

9、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大10度~20度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动平台缓慢地上升。

10、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大16度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确保动平台缓慢地上升,而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1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减缓动平台的下降速度。

1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小10度~20度的技术和段,所以,可确保动平台缓慢地下降。

1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上升曲线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小16度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确保动平台缓慢地下降,而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1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凸轮主体的两个端面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基圆柱体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凸轮的安装质量。

1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基圆柱体位于轴线处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键槽,所述基圆柱体的侧壁沿周向分布有多个调节固定螺纹孔,多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的轴线与所述基圆柱体的轴线相交于一点,多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沿着所述基圆柱体的侧壁周向均匀分布,其中,有一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位于键槽处,多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是两个或三个或四个,凸轮主体的两个对称基圆柱体上的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对称分布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凸轮的安装质量。

就设备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切设备,包括底台和动平台,所述底台和所述动平台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下摆臂和上摆臂,所述下摆臂的上端与所述上摆臂的下端铰接,所述下摆臂的下端与所述底台的顶面铰接,所述上摆臂的上端与所述动平台的底面铰接,所述升降机构与凸轮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凸轮机构包括驱动凸轮,所述驱动凸轮是如前面所述的驱动凸轮。

所述凸轮机构包括滚子,所述滚子与所述下摆臂的上端和所述上摆臂的下端之间的铰轴转动连接。

所述凸轮机构与蜗轮蜗杆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和与该蜗轮相啮合的蜗杆。

所述蜗轮与所述驱动凸轮同轴连接。

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两个蜗轮和两个蜗杆。

两个所述蜗杆同轴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蜗轮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蜗轮的轴线与所述蜗杆的轴线交叉垂直。

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四个驱动凸轮。

四个所述驱动凸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蜗轮的两侧,每一个所述蜗轮两侧的所述驱动凸轮均与该蜗轮同轴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四个下摆臂和四个上摆臂。

四个所述下摆臂的长度相等,四个所述上摆臂的长度相等。

四个所述下摆臂的长度等于四个所述上摆臂的长度。

四个所述下摆臂的下端呈矩形地分布于所述底台的顶面。

四个所述上摆臂的上端呈矩形地分布于所述动平台的底面。

所述动平台的顶面固定有上台。

本实用新型的模切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述升降机构与凸轮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凸轮机构包括驱动凸轮,所述凸轮是如前面所述的驱动凸轮的技术手段,所以,使用该模切设备时,在动平台处于高位时具有停留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深压纹及烫金产品的速度及效果。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凸轮机构包括滚子,所述滚子与所述下摆臂的上端和所述上摆臂的下端之间的铰轴转动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降低驱动凸轮的磨损。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凸轮机构与蜗轮蜗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和与该蜗轮相啮合的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驱动凸轮同轴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驱动凸轮扭矩。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两个蜗轮和两个蜗杆,两个所述蜗杆同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蜗轮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蜗轮的轴线与所述蜗杆的轴线交叉垂直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增大平台合压时蜗轮与蜗杆的接触齿数,从而降低了设备工作时对蜗轮的磨损。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四个驱动凸轮,四个所述驱动凸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蜗轮的两侧,每一个所述蜗轮两侧的所述驱动凸轮均与该蜗轮同轴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四个下摆臂和四个上摆臂,四个所述下摆臂的长度相等,四个所述上摆臂的长度相等,四个所述下摆臂的长度等于四个所述上摆臂的长度,四个所述下摆臂的下端呈矩形地分布于所述底台的顶面,四个所述上摆臂的上端呈矩形地分布于所述动平台的底面,所述动平台的顶面固定有上台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使模切设备平稳地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的驱动凸轮及其模切设备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模切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模切设备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线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模切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的驱动凸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的驱动凸轮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的驱动凸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的驱动凸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切设备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切设备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切设备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切设备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切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台;

2~蜗杆;

3~蜗轮;

4~曲轴;

5~连杆;

6~下摆臂;

7~上摆臂;

8~动平台;

9~上台;

10~驱动凸轮;

10-1~凸轮主体;

10-1-1~上升曲线;

10-1-2~下降曲线;

10-1-3~远端休止曲线;

10-1-4~近端休止曲线;

10-2~基圆柱体;

10-2-1~轴孔;

10-2-2~键槽;

10-2-3~调节固定螺纹孔;

11~滚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升降模切设备动平台8的驱动凸轮10,包括凸轮主体10-1,所述凸轮主体10-1的轮廓线具有上升曲线10-1-1和下降曲线10-1-2,所述上升曲线10-1-1的远端与所述下降曲线10-1-2的远端之间连接有远端休止曲线10-1-3。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改进详述如下。

如图5所示,所述远端休止曲线10-1-3对应的圆心角为20度。当然,也可以是,所述远端休止曲线10-1-3对应的圆心角为10度。还可以是,所述远端休止曲线10-1-3对应的圆心角为30度。

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上升曲线10-1-1的近端与所述下降曲线10-1-2的近端之间连接有近端休止曲线10-1-4。

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近端休止曲线10-1-4对应的圆心角为20度。当然,也可以是,所述近端休止曲线10-1-4对应的圆心角为10度。还可以是所述近端休止曲线10-1-4对应的圆心角为30度。

如图5所示,所述上升曲线10-1-1对应的圆心角等于所述下降曲线10-1-2对应的圆心角。

如图8所示,所述上升曲线10-1-1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下降曲线10-1-2对应的圆心角。

如图8所示,所述上升曲线10-1-1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10-1-2对应的圆心角大16度。当然,也可以是,所述上升曲线10-1-1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10-1-2对应的圆心角大10度。还可以是,所述上升曲线10-1-1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10-1-2对应的圆心角大20度。

显然,也可以是,所述上升曲线10-1-1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所述下降曲线10-1-2对应的圆心角。

还可以是,所述上升曲线10-1-1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10-1-2对应的圆心角小10度。还可以是,所述上升曲线10-1-1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10-1-2对应的圆心角小20度。还可以是,所述上升曲线10-1-1对应的圆心角比所述下降曲线10-1-2对应的圆心角小16度。

如图5至图8所示,所述凸轮主体10-1的两个端面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基圆柱体10-2。所述基圆柱体10-2位于轴线处设置有轴孔10-2-1。所述轴孔10-2-1内设置有键槽10-2-2。所述基圆柱体10-2的侧壁沿周向分布有多个调节固定螺纹孔10-2-3。多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10-2-3的轴线与所述基圆柱体10-2的轴线相交于一点。多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10-2-3沿着所述基圆柱体10-2的侧壁周向均匀分布。其中,有一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10-2-3位于键槽10-2-2处。多个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10-2-3是两个或三个或四个。凸轮主体10-1的两个对称基圆柱体10-2上的所述调节固定螺纹孔10-2-3对称分布。

如图9至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模切设备,包括底台1和动平台8,所述底台1和所述动平台8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下摆臂6和上摆臂7,所述下摆臂6的上端与所述上摆臂7的下端铰接,所述下摆臂6的下端与所述底台1的顶面铰接,所述上摆臂7的上端与所述动平台8的底面铰接,所述升降机构与凸轮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凸轮机构包括驱动凸轮,所述驱动凸轮是如前面所述的驱动凸轮10。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改进详述如下。

如图9至图13所示,所述凸轮机构包括滚子11,所述滚子11与所述下摆臂6的上端和所述上摆臂7的下端之间的铰轴转动连接。

如图9和图13所示,所述凸轮机构与蜗轮蜗杆机构传动连接。

如图12至图13所示,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3和与该蜗轮3相啮合的蜗杆2。所述蜗轮3与所述驱动凸轮10同轴连接。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两个蜗轮3和两个蜗杆2。两个所述蜗杆2同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蜗轮3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蜗轮3的轴线与所述蜗杆2的轴线交叉垂直。

如图9至图13所示,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四个驱动凸轮10。四个所述驱动凸轮1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蜗轮3的两侧,每一个所述蜗轮3两侧的所述驱动凸轮10均与该蜗轮3同轴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四个下摆臂6和四个上摆臂7。四个所述下摆臂6的长度相等,四个所述上摆臂7的长度相等。四个所述下摆臂6的长度等于四个所述上摆臂7的长度。四个所述下摆臂6的下端呈矩形地分布于所述底台1的顶面。四个所述上摆臂7的上端呈矩形地分布于所述动平台1的底面。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四个滚子11。四个所述滚子11分布于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下摆臂6的上端和四个所述上摆臂7的下端之间的铰轴上。所述动平台8的顶面固定有上台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