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滑轨导向结构及包含其的车门内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2736发布日期:2018-08-29 01: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滑轨导向结构及包含其的车门内把手。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中把手的使用主要分为连杆传动与拉线传动两种,而其使用原理均为传统杠杆原理。在车门附件体系匹配中,所有车门把手与门锁的配合关系可理解为传统简易杠杆原理,即手柄为施力点、旋转轴为支点、门锁为阻力点,通过手柄施加力以旋转轴为支点去拉动门锁抵消阻力。施力点作用力方向不能与阻力点作用力方向一致,导致阻力点的作用方向单一,门锁只能设置在把手后端,而需要布置门锁在把手前端的方案时,需要考虑增加转换机构,不便加工。

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力点作用力方向与阻力点作用力方向一致、布置门锁在把手前端时无需考虑增加转换机构的双滑轨导向结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滑轨导向结构,包括:

第一传动件,设置有第一滑轨,

第二传动件,设置有第二滑轨,

第三传动件,阻力件,

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通过转轴固定,所述第二传动件能够绕着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第二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二滑轨旋转,所述第二滑轨带动所述阻力件沿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滑动至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均设置为圆弧形滑道,所述第一滑轨的圆弧方向与所述第二滑轨的圆弧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的起始位置于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处重合,所述阻力件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处。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滑轨导向结构、手柄和支座,所述手柄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固联;所述支座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固联;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相交处设置有所述第三传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用于固定于车门内侧的槽体上,所述手柄供使用者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用于使所述第二传动件恢复至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三端设置为尖端,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四端之间设置为斜侧面,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四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下侧,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三端、下侧以及所述斜侧面三处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至所述支座上;

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下侧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设置有凸出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的两侧设置成尖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滑轨导向结构及包含其的车门内把手,通过设置在第一传动件上的第一滑轨、设置在第二传动件上的第二滑轨配合;锁定状态下,通过转动第二传动件,带动第二滑轨将阻力件沿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滑动至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二端,从而解锁;转动第二传动件的施力方向与阻力件(阻力点)的作用力方向一致,而避免了利用杠杆原理的内把手布置门锁时的限制;布置门锁在把手前端时也无需考虑增加转换机构,加工制造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滑轨导向结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滑轨导向结构开锁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车门内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把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传动件

11-第一滑轨

12-第一滑轨的第一端

13-第一滑轨的第二端

14-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

15-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

16-第一传动件的第三端

17-第一传动件的第四端

2-第二传动件

21-第二滑轨

22-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

23-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

24-固定部

3-转轴

4-阻力件

5-手柄

6-支座

a:起始点

b:终止点

f:拖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现有技术中存在着施力点作用力方向不能与阻力点作用力方向一致,导致阻力点的作用方向单一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滑轨导向结构,包括:第一传动件1,设置有第一滑轨11,第二传动件2,设置有第二滑轨21,第三传动件,即阻力件4,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14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22通过转轴3固定;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14作为第一传动件1的轴心、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22作为第二传动件2的轴心,即两个轴心固定于转轴3处,所述第二传动件2能够绕着所述转轴3转动,所述第二传动件2带动所述第二滑轨21旋转,所述第二滑轨21带动阻力件4沿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12滑动至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二端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滑轨导向结构及包含其的车门内把手,通过设置在第一传动件1上的第一滑轨11、设置在第二传动件2上的第二滑轨21配合;锁定状态下,通过转动第二传动件2,带动第二滑轨21将阻力件4沿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12滑动至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二端13,从而解锁;转动第二传动件2的施力方向与阻力件4(阻力点)的作用力方向一致,而避免了利用杠杆原理的内把手布置门锁时的限制;布置门锁在把手前端时也无需考虑增加转换机构,加工制造更方便。通过双滑轨杠杆机械原理的应用,可有效解决施力点作用力方向不能与阻力点作用力方向一致的问题,可以更改传统单一不变的车门工程部件匹配关系环境。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滑轨导向结构,所述第一滑轨11和所述第二滑轨21均设置为圆弧形滑道,所述第一滑轨11的圆弧方向与所述第二滑轨21的圆弧方向相反。第一滑轨11、第二滑轨21的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将第一滑轨11和第二滑轨21均设置为方向相反的圆弧形,便于第二滑轨21带动阻力件4沿第一滑轨11滑动,使得阻力件4在第一滑轨11、第二滑轨21上的行程更圆滑,更省力,两个圆弧形滑轨内陷处相对设置,使得阻力件4易于完成两个滑轨上的滑动过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滑轨导向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滑轨11与所述第二滑轨21的起始位置于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12处重合,所述阻力件4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轨11的第一端处。起始位置设置重合,便于节约阻力件4的运动路程,省力。

上述双滑轨导向结构可以应用于车门中,还可以用在机械传动中,以上述结构为基础,可以设置其他施力方向与阻力件4(阻力点)的作用力方向一致的传动力新结构。

如图3所示,现有结构中的内把手采用传统杠杆原理,施力方向与阻力件4(阻力点)的作用力方向不一致,a点为起始点,b点为转动后的终点,f代表拖曳方向;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把手,如图4所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滑轨导向结构、手柄5和支座6,所述手柄5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件2固联,具体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23;所述支座6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件1固联,固定状态下所述第一滑道能够漏出;所述支座6上设置有允许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23穿出的通孔。所述第一滑轨11与所述第二滑轨21相交处设置有所述第三传动件,通过轴心绕转轴3旋转实现其功能应用。遵循拉线模式的开启把手中,目前行业内没有施力点与阻力点的作用力方向一致的方案。本发明的结构改变传统单一机械原理,在保证人机与把手之间的恒定关系上,有效拓展部件之间的配接方式,可以作为汽车行业中自杀门的标准选用把手结构原理。

由于第一传动件与第一滑轨、第二传动件与第二滑轨均为固连状态、一体结构,安装第一传动件1于支座6上使双滑轨结构固定,操控位于第二传动件2的手柄5使轴心绕转轴旋转,从而改变双滑轨的相交点相距轴心的距离,进而驱动阻力件4依靠双滑轨进行移动至行程终点,从而解锁。其中,如图1所示,双滑轨的相交点即指第一滑轨11、第二滑轨21初始位置的相交点,该相交点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12处;如图2所示,行程终点即指终状态下,第一滑轨11、第二滑轨21的相交点,该相交点位于第一滑轨的第二端13。双滑轨导向结构设计原理是通过《函数逼近论》来分别计算双滑轨的弧度及弦高与轴心的恒定关系,从而确保在旋转一定角度时可达到部件运行的流畅度与有效移动行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座6用于固定于车门内侧的槽体上,所述手柄5供使用者操作,安装简单便捷。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把手,所述转轴3上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用于使所述第二传动件2恢复至起始位置。

优选地,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把手,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三端16设置为尖端,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三端16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四端17之间设置为斜侧面,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14、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四端17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件1的下侧,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三端16、下侧以及所述斜侧面三处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传动件1固定至所述支座6上,不规则形状的第一传动件1便于最大程度节约体积并且稳固的固定于支座6上;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15和第一传动件的第三端16之间设置为弧形,简洁美观。所述第二传动件2的下侧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22设置有凸出的固定部24,所述固定部24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件1固定,设置单独的固定部24便于第二传动件2的旋转;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23的两侧设置成尖端,尖端的设置便于与扶手5固定,不易脱落,更稳固。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