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铰链装置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0103发布日期:2018-11-24 10:2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铰链装置及冰箱。

背景技术

通常,冰箱门体枢转安装于箱体,而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铰链轴横向位置偏差,从而导致门体不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铰链轴设置成位置可调。技术人员进行了研究,如采用将铰链本体上用于固定铰链轴的孔设置为大圆孔或长圆孔,从而为铰链轴的位置调节提供余量,但该方案不但影响外观,而且铰链轴的调节完全靠人为控制,根本无法判断调节多少合适,使得调节非常不方便。

另外,还有采用丝杠螺母调节结构,如2017年6月13公布的、公布号为cn106837034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冰箱门中铰链及具有其的冰箱,铰链包括铰链本体、铰链支撑板、固定设于铰链支撑板的铰链轴,铰链本体上设有螺纹孔,铰链支撑板上连接有螺栓,通过旋转螺栓来调节铰链支撑板相对于铰链本体的距离,从而调节铰链轴与铰链本体之间的距离,实现门体前后尺寸的调节,该申请提供的铰链调节结构不但需要丝杠螺母调节结构、而且铰链支撑板与铰链本体之间还需要设置导向结构,因此整个调节结构非常复杂、成本较高,而且丝杠螺母会外露,影响冰箱的外观。再者丝杠螺母的调节结构仍然需要完全靠人为控制,根本无法判断调节了多少及调节多少合适,使得调节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铰链装置及冰箱,使得可调节铰链装置的调节操作非常简单方便。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调节铰链装置,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包括铰链本体和设于所述铰链本体的铰链轴,其中:

所述铰链轴上设有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所述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的远端至所述铰链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铰链本体上设有容置所述铰链轴的铰链孔、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铰链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配接部与第一定位部配接,所述第二配接部与第二定位部配接,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配接部与第二定位部配接,所述第二配接部与第一定位部配接,且从第一状态变换到第二状态时,铰链轴先向远离铰链本体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使第一配接部与第一定位部相脱离及第二配接部与第二定位部相脱离,然后铰链轴相对于铰链本体转动一定角度,最后将铰链轴向靠近铰链本体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且所述铰链轴上还设有与所述铰链本体相抵靠的止挡部,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铰链轴固定于所述铰链本体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铰链轴的施加力的方向垂直于所述铰链轴的轴线方向。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本体包括连接部和大致垂直于所述连接部设置的支撑部,所述铰链轴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止挡部和固定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固定件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被操作地移动以远离或压紧所述铰链轴。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部。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轴上设有与所述固定件相抵接的环形抵接槽。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配接部为第一定位筋,第二配接部为第二定位筋,所述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所述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部为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一槽端,所述第二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二槽端,所述第一槽端至第二槽端之间的距离为l2,l2=l1。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箱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箱体上的门体及设于所述箱体和门体之间的可调节铰链装置,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铰链本体和设于所述铰链本体的铰链轴,所述铰链轴与所述门体可转动地配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轴上设有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所述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的远端至所述铰链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铰链本体上设有容置所述铰链轴的铰链孔、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铰链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配接部与第一定位部配接,所述第二配接部与第二定位部配接,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配接部与第二定位部配接,所述第二配接部与第一定位部配接,且从第一状态变换到第二状态时,铰链轴先向远离铰链本体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使第一配接部与第一定位部相脱离及第二配接部与第二定位部相脱离,然后铰链轴相对于铰链本体转动一定角度,最后将铰链轴向靠近铰链本体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且所述铰链轴上还设有与所述铰链本体相抵靠的止挡部,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铰链轴固定于所述铰链本体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铰链轴的施加力的方向垂直于所述铰链轴的轴线方向。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本体包括连接于所述箱体的连接部和大致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的支撑部,所述铰链轴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止挡部和固定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固定件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被操作地移动以远离或压紧所述铰链轴。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轴上设有与所述固定件相抵接的环形抵接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将铰链轴进行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变换时,只需要通过将铰链轴拔出一定距离、再转动一定角度、最后再插入到铰链本体的不同定位部中,就实现了状态的变换,从而调节铰链轴的位置,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仰视图,此时铰链轴处于第一状态;

图4是图3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此处去除铰链轴;

图5是图3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此处去除铰链本体,仅有铰链轴;

图6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7是图1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仰视图,此时铰链轴处于第二状态;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仰视图;

图10是图8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左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中b-b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仰视图;

图18是图17中c-c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中可调节铰链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底”、“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以冰箱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为参照,而并不是指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可转动地设于箱体上的门体及设于箱体和门体之间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可调节铰链装置包括铰链本体10和设于铰链本体10的铰链轴12。其中,铰链本体10连接于箱体,铰链轴12与门体可转动地配接。

铰链轴12上设有第一配接部14和第二配接部16,第一配接部14和第二配接部16的远端至铰链轴12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不同,铰链本体10上设有容置铰链轴12的铰链孔18、第一定位部20和第二定位部22。

铰链轴1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第一配接部14与第一定位部20配接,第二配接部16与第二定位部22配接,第二状态时,第一配接部14与第二定位部22配接,第二配接部16与第一定位部20配接,且从第一状态变换到第二状态时,铰链轴12先向远离铰链本体10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使第一配接部14与第一定位部20相脱离及第二配接部16与第二定位部22相脱离,然后铰链轴12相对于铰链本体10转动一定角度,直到在铰链轴12的轴线方向上,第一配接部14与第二定位部22的位置相对应、第二配接部16与第一定位部20的位置相对应时,最后将铰链轴12向靠近铰链本体10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使得第一配接部14与第二定位部22相配接,同时第二配接部16与第一定位部20相配接,从而将铰链轴12变换到第二状态,进而实现铰链轴12相对于铰链本体10在横向上的位置调节,实现了对门体的调节。也就是通过将铰链轴12拔出一定距离、再转动一定角度、最后再插入到铰链本体10的不同定位部中,就实现了状态的变换,从而调节铰链轴12的位置,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

当铰链轴12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铰链轴12与铰链本体10在横向上均相对不动,横向定义为大致垂直于铰链轴12的轴线的方向,因此铰链轴12的位置一次就能调节到位,非常方便。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配接部14为第一定位筋14,第二配接部16为第二定位筋16,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固定设于铰链轴12上。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筋14、第二定位筋16与铰链轴12一体设置。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在横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在铰链轴12的轴线方向上处于同一高度处,且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在铰链轴12的轴线方向上的厚度相同。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均自铰链轴12的外周向远离铰链轴12的方向大致呈方形延伸,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的横向截面形状大致相同,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在横向上的宽度相同。另外,第一定位筋14具有远离铰链轴12的第一端部,第二定位筋16具有远离铰链轴12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至铰链轴12的距离小于第二端部至铰链轴12的距离,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1。

第一定位部20为第一定位槽20,第二定位部22为第二定位槽22,第一定位槽20和第二定位槽22均与铰链孔18相贯通。铰链轴12与铰链孔18的孔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从而为铰链轴12的状态变换时提供余量。第一定位槽20与第二定位槽22在横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定位槽20具有远离铰链轴12的第一槽端,第二定位槽22具有远离铰链轴12的第二槽端,第一槽端至第二槽端之间的距离为l2,l2=l1,第一定位筋14可被选择地与第一定位槽20和第二定位槽22其中之一配接,第二定位筋16可被选择地与第一定位槽20和第二定位槽22其中另一个配接。

第一定位槽20、第二定位槽22的宽度相同,且第一定位槽20和第二定位槽22的宽度略大于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的宽度,这样,第一定位筋14、第二定位筋16能安装于第一定位槽20或第二定位槽22,且对铰链轴12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当铰链轴12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铰链轴12相对于铰链本体10固定不动,实现铰链轴12可靠方便的调节。

本优选实施例中,由于铰链轴12上设有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第一定位筋14的第一端部至铰链轴12的距离与第二端部至铰链轴12的距离不同,因此当第一定位筋14与第一定位槽20相配接时、第二定位筋16与第二定位槽22相配接,当第一定位筋14与第二定位槽22相配接时、第二定位筋16与第一定位槽20相配接,上述第一定位筋14、第二定位筋16与不同的定位槽配接时,铰链轴12相对于铰链本体10的位置不同,从而实现铰链轴12的位置调节,因此只要将不同的定位筋与相应不同的定位槽配接就能直接将铰链轴12的位置调节到位,并不用在调节过程中再人为控制铰链轴12需要调节的位置,因此可调节铰链装置不但结构简单、而且非常方便调节。

进一步的,铰链轴12包括沿纵长延伸的纵轴部32和设于纵轴部32且与铰链本体10相抵靠的止挡部34,止挡部34用于限制铰链轴12在其轴线方向上向一边的移动。另外,第一定位筋14、第二定位筋16均与止挡部34相邻接。

铰链本体10包括连接部36和大致垂直于连接部36的支撑部38,铰链轴12设于支撑部38。其中,连接部36连接于箱体,本优选实施例中,连接部36通过螺栓40连接于箱体,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将连接部36固定连接于箱体,如铆接、焊接等。

进一步的,铰链轴12上还固定设有第三定位筋42和第四定位筋44,第三定位筋42和第四定位筋44在横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定位筋14、第二定位筋16、第三定位筋42和第四定位筋44沿铰链轴12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三定位筋42具有远离铰链轴12的第三端部,第四定位筋44具有远离铰链轴12的第四端部,第三端部至铰链轴12的距离与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至铰链轴12的距离均不相等,这样才可以实现铰链轴12的不同位置的调节。第三端部至第四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3,且l3=l1。与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的设置相同,第三定位筋42和第四定位筋44也均自铰链轴12的外周向远离铰链轴12的方向大致呈方形延伸,第三定位筋42和第四定位筋44的横向截面形状大致相同,第三定位筋42、第四定位筋44与第一定位筋14和第二定位筋16在横向上的宽度均相同。

另外,铰链本体10上还设有均与铰链孔18相贯通的第三定位槽50和第四定位槽52,第三定位槽50和第四定位槽52的宽度均大于第一定位筋14、第二定位筋16、第三定位筋42和第四定位筋44的宽度,如此为铰链轴12的横向位置调节提供余量。第三定位槽50与第四定位槽52在横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定位槽20、第二定位槽22、第三定位槽50和第四定位槽52沿铰链轴12的周向也设置成均匀分布,第三定位槽50具有远离铰链轴12的第三槽端,第四定位槽52具有远离铰链轴12的第四槽端,第三槽端至第四槽端之间的距离为l4,l4>l1,如此实现不同的定位筋能与不同的定位槽配接。第一定位筋14、第二定位筋16、第三定位筋42和第四定位筋44其中任一个可被选择地与第一定位槽20、第二定位槽22、第三定位槽50和第四定位槽52其中任一个配接。

如此,铰链轴12相对于铰链本体10有四个状态,使得铰链轴12有更多的位置可被调节。具体的,第一状态时,第一定位筋14与第一定位槽20配接、第二定位筋16与第二定位槽22配接、第三定位筋42与第三定位槽50配接、第四定位筋44与第四定位槽52配接;第二状态时,相对于第一状态,铰链轴12相对于铰链本体10转动180度,第一定位筋14与第二定位槽22配接、第二定位筋16与第一定位槽20配接、第三定位筋42与第四定位槽52配接、第四定位筋44与第三定位槽50配接;第三状态时,相对于第一状态,铰链轴12相对于铰链本体10顺时针转动90度,第一定位筋14与第三定位槽50配接、第二定位筋16与第四定位槽52配接、第三定位筋42与第二定位槽22配接、第四定位筋44与第一定位槽20配接;第三状态时,相对于第一状态,铰链轴12相对于铰链本体10逆时针转动90度,第一定位筋14与第四定位槽52配接、第二定位筋16与第三定位槽50配接、第三定位筋42与第一定位槽20配接、第四定位筋44与第二定位槽22配接。铰链轴12四个状态之间的变换方式与上述描述的两个状态之间的变换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同理,铰链轴12上也可以其它数量的定位筋,定位槽的数量与定位筋相同。定位筋和定位槽的数量均为偶数个,且定位筋与定位槽均沿铰链轴12的周向均匀分布。如定位筋、定位槽可设置为6个、8个等。其中两个定位筋、定位槽的设置与以上第一定位筋14、第二定位筋16、第一定位槽20和第二定位槽22的设置相同,其它6个定位筋、定位槽的设置与以上第三定位筋42、第四定位筋44、第三定位槽50和第四定位槽52的设置相同。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中,铰链轴60与铰链本体62之间的配接及调节方式相同,与第一优选实施例所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设置了将铰链轴60固定于铰链本体62的固定件64,下面对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做具体介绍,其它不再做详细介绍。

本优选实施例中,可调节铰链装置还包括将铰链轴60固定于铰链本体62的固定件64,固定件64用于固定铰链轴60的施加力f1的方向垂直于铰链轴60的轴线方向。具体的,固定件64对纵轴部66施加力f1,且对纵轴部66施加力f1的方向垂直于铰链轴60的轴线方向。其中,止挡部68和固定件64位于支撑部70的两侧。铰链轴60邻近止挡部68的一侧与门体配接,如此将固定件64设置于另一侧,更加便于门体的装配。当然,止挡部68和固定件64也可以设置成位于支撑部70的同一侧。

具体的,支撑部70上设有安装部72,固定件64相对于安装部72可被操作地移动以远离或压紧铰链轴60。优选的,固定件64螺纹连接于安装部72。固定件64设置为螺栓。进一步的,铰链轴60上设有与固定件64相抵接的环形抵接槽74。从而使固定件64能可靠稳定地抵接于环形抵接槽74,使铰链轴60的固定牢固可靠。当然,固定件64与安装部72之间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当对铰链轴60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旋松固定件64,使螺栓与环形抵接槽74脱开,从而可以将铰链轴60拔出一定距离进行调节,当调节好后,再旋紧固定件64以固定好铰链轴60。

如图11至1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中,铰链轴76与铰链本体78之间的配接及调节方式相同,与第一优选实施例所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设置了将铰链轴76固定于铰链本体78的固定件80,下面对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做具体介绍,其它不再做详细介绍。

本优选实施例中,可调节铰链装置还包括将铰链轴76固定于铰链本体78的固定件80,固定件80用于固定铰链轴76的施加力f2的方向平行于铰链轴76的轴线方向。具体的,固定件80对止挡部82施加力f2,且对止挡部82施加力f2的方向平行于铰链轴76的轴线方向。

其中,止挡部82和固定件80位于支撑部84的同一侧。固定件80固定于支撑部84,且固定件80压紧止挡部82,从而将铰链轴76固定于铰链本体78。具体的,固定件80设置为弹片,弹片通过螺钉86固定于支撑部84并压紧止挡部82。当对铰链轴76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旋松螺钉86,将弹片转动一定角度以避让开止挡部82,从而可以将铰链轴76拔出一定距离进行调节。当调节好后,将弹片转动到止挡部82的上方,然后旋紧螺钉86,从而使弹片压紧止挡部82,将铰链轴76牢固可靠地固定于铰链本体78。

如图13至1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第四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中,铰链轴88与铰链本体90之间的配接及调节方式相同,与第一优选实施例所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设置了将铰链轴88固定于铰链本体90的固定件92,下面对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做具体介绍,其它不再做详细介绍。

本优选实施例中,可调节铰链装置还包括将铰链轴88固定于铰链本体90的固定件92,固定件92用于固定铰链轴88的施加力f3的方向平行于铰链轴88的轴线方向。具体的,固定件92对止挡部94施加力f3,且对止挡部94施加力f3的方向平行于铰链轴88的轴线方向。从而限制铰链轴88相对于铰链本体90沿铰链轴88的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铰链轴88上邻近止挡部94设有限位槽96,固定件92设置为u型,固定件92包括与限位槽96配接的限位片98、与限位片98相对设置的防脱片100及连接限位片98和防脱片100的连接片102,止挡部94和铰链本体90位于限位片98和防脱片100之间,且限位片98与止挡部94相抵靠。从而将铰链轴88压紧于铰链本体90上。具体的,限位片98上设有位于限位槽96处并与铰链轴88相配接的开口部104,防脱片100上设有与铰链轴88相配接的配接孔106,配接孔106为长孔。

当对铰链轴88进行调节时,先旋转u型固定件92,使限位片98与限位槽96相脱离,然后上抬铰链轴88。使铰链轴88上的定位筋与铰链本体90上的定位槽脱离,接下来旋转铰链轴88到一定合适角度后,将铰链轴88的定位筋落下到相应的定位槽中,最后再旋转u型固定件92使限位片98与限位槽96相配合到位,从而将铰链轴88再固定于铰链本体90。另外,在铰链轴88的整个调节过程中,u型固定件92始终卡设于支撑部107的两侧,不易脱落。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筋(未图示)和第二定位筋110的厚度在铰链轴88的轴线方向上的厚度相同。防脱片100与铰链本体90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定位筋(未图示)和第二定位筋110在铰链轴88的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如此设置,使得当上抬铰链轴88直到第一定位筋、第二定位筋110与第一定位槽112或第二定位槽114脱离时,在铰链轴88的轴线方向上,铰链轴88也未脱出防脱片100,使得该可调节铰链装置的结构更加可靠、且方便调节。

如图16至1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第五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中,铰链轴116与铰链本体118之间的配接及调节方式相同,与第一优选实施例所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设置了将铰链轴116固定于铰链本体118的固定件120,下面对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做具体介绍,其它不再做详细介绍。

本优选实施例中,可调节铰链装置还包括将铰链轴116固定于铰链本体118的固定件120,固定件120用于固定铰链轴116的施加力f4的方向平行于铰链轴116的轴线方向。固定件120对铰链本体118施加力f4,且对铰链本体118施加力f4的方向平行于铰链轴116的轴线方向。从而限制铰链轴116相对于铰链本体118沿铰链轴116的轴线方向移动。

铰链本体118包括连接部122和大致垂直于连接部122设置的支撑部124,铰链轴116设于支撑部124,止挡部126和固定件120位于支撑部124的两侧。固定件120对支撑部124施加力f4。具体的,铰链轴116上设有卡槽128,固定件120上设有与卡槽128相配接的卡口部130。也就是说,固定件120设置为卡片。

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第六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中,铰链轴132与铰链本体134之间的配接及调节方式相同,与第五优选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固定件136的设置同步,下面对该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做具体介绍,其它不再做详细介绍。

本优选实施例中,可调节铰链装置同样包括将铰链轴132固定于铰链本体134的固定件136,固定件136用于固定铰链轴132的施加力f5的方向平行于铰链轴132的轴线方向。固定件136对铰链本体134施加力f5,且对铰链本体134施加力f5的方向平行于铰链轴132的轴线方向。从而限制铰链轴132相对于铰链本体134沿铰链轴132的轴线方向移动。

止挡部138和固定件136也位于支撑部140的两侧。固定件136对支撑部140施加力f5。本优选实施例中,固定件136与铰链轴132螺纹连接。具体的,固定件136设置为螺母,铰链轴132上设有外螺纹。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