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节辅助件的活动板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0132发布日期:2018-11-24 10:2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动板支座,活动板支座具有用于使预紧的起重装置的控制臂铰接地联接在家具的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的摆动轴承,其中,活动板支座的安装载体可固定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且其中,活动板支座的支承件承载摆动轴承且可沿着调节路径移动或可摆动地支承在安装载体上。

本发明也涉及用于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的起重装置,该起重装置具有活动板保持件、可固定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的活动板支座以及连接活动板保持件和活动板支座的控制臂,其中,活动板支座的安装载体可固定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且其中,活动板支座的支承件承载摆动轴承且可沿着调节路径移动或可摆动地支承在安装载体上。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相对于家具的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调节具有摆动轴承的活动板支座的方法,其中,活动板支座的安装载体固定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其中,活动板支座的支承件承载摆动轴承且可沿着调节路径移动或可摆动地支承在安装载体上,且其中,控制臂与摆动轴承连接且建立在活动板支座和固定在家具的家具主体上的活动板保持件之间的可摆动的连接。

背景技术

已知活动板和折叠活动板用于封闭尤其壁橱,活动板和折叠活动板铰接在柜顶盖上或柜侧壁上且为了打开柜子向上摆动。为了能够平稳地打开和闭合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设置起重装置。起重装置具有活动板保持件,活动板保持件具有大多呈弹簧或弹簧组形式的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固定在家具主体上。在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上安装活动板支座。控制臂形成在活动板保持件和活动板支座之间的铰接连接。控制臂将由储能装置驱动的起重力从活动板保持件传递到活动板支座上且进而传递到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上。起重力朝向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的打开方向。在合适设计起重装置的情况下,起重装置将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保持在其打开的位置中并且在相应的中间位置中。为了能够完全地闭合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必须将活动板支座的位置精确地设定在活动板保持件的安装位置上且精确设定控制臂的长度。对此,通过在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打开的情况下由为此设置的调节件相应地调节活动板支座的位置,进行设定。然后,在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闭合的情况下检验该位置且在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再次打开的情况下校正。这种迭代过程是麻烦的,这尤其是在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的两侧上设有起重装置,必须分别单独地设定起重装置的活动板支座时,其中,两个起重装置影响活动板或折叠活动板的为了检验设定而评估的闭合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简单且快速调节的用于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的起重装置的活动板支座。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这种活动板支座的起重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简单且快速调节用于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的起重装置的活动板支座的方法。

本发明的关于活动板支座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定位元件可移动地或可摆动地支承在安装载体上,且定位元件布置在支承件沿着调节路径的调节区域中。在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可运动地布置的支承件在其相对于安装载体的位置中如此调节,使得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在控制臂的现有长度条件下以及起重装置在家具上的安装位置中完全闭合。这显示出支承件和布置在其上的摆动轴承的最佳位置。在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支承件进行运动的情况下,支承件带动定位元件且使其移动到设定位置中。在打开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支承件由于作用的杠杆力再次从其最佳位置调节离开。但是定位元件留在其设定位置中。支承件此时可朝定位元件调节。对此,定位元件没有被调节。由此,支承件布置在其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闭合的情况下得到的最佳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可确定,不再能够调节。在活动板支座的调节过程中定位元件用作调节辅助件,调节辅助件标记支承件的最佳位置。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的情况下设定支承件的正确位置。对此,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的情况下可轻松接触到为此设置的调节件且可轻松操作。通过单次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可得到活动板支座的正确位置,且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的情况下进行设定。由此相对于在迭代过程中调节活动板支座的位置且通过后续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进行检验的调节过程,可明显降低用于调节活动板支座的时间需求。这尤其有利的是,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布置两个起重装置,需要分别单独地调节起重装置的活动板支座。

通过使定位元件和支承件的调节方向定向为相同的,可实现通过支承件使定位元件平稳移动。

通过使安装载体具有引导部且支承件和定位元件支承在引导部上能够实现活动板支座的在结构上简单的构造,该构造能够实现支承件和定位元件的简单支承。

可有利地规定,支承件和/或定位元件在线性轨道上或弯曲轨道上或圆形轨道上引导。线性轨道实现了支承件和定位元件的平稳移动。通过弯曲轨道能够降低空间需求。线性轨道和弯曲轨道例如可通过支承件和/或定位元件的引导部设置在相应成型的引导轨道上或滑槽引导部上。圆形轨道实现了支承件和定位元件的摆动支承。

为了避免在打开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使定位元件错位可规定,定位元件支承在安装载体上,使得在没有外部的处于预先给定的阈值之上的力作用的情况下定位元件被保持在其相对于安装载体的相应位置中。对此,例如可在定位元件和安装载体之间形成足够大的摩擦。

控制臂将起重力传递到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该起重力必要时除了在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的最后调节路径之外逆着作用的重力作用到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因此,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或部分打开的情况下,支承件沿着其允许的调节区域朝作用的起重力的方向调节。为了限定支承件沿着其可能的调节路径的调节区域可规定,在安装载体上布置止挡,止挡限定支承件在从起重装置传递到活动板支座上的起重力的方向上的调节路径,且在支承件上布置调节件、尤其调整螺栓,借助调整螺栓可朝止挡的方向调节支承件的调节区域。因此,止挡首先限定支承件可朝作用的起重力的方向移动的最终位置。通过调节件可逆着作用的起重力且随之从止挡离开地调节该最终位置。通过作用的起重力,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或部分打开的情况下将支承件保持在该设定的最终位置中。由此通过在一侧限定支承件的调节区域设定其相对于安装载体以及由此相对于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的位置。

在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通过控制臂的几何布置将未正确设定的支承件逆着起重力调节到其正确的位置中。为了表征该位置可规定,定位元件反向于由起重装置传递到活动板支座上的起重力的方向布置在支承件沿着调节路径的调节区域中。由此在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通过支承件带动定位元件。

为了在控制臂的长度与合适的长度有较大偏差的情况下避免,在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定位元件和/或支承件通过安装载体滑动,可规定,通过在定位元件和安装载体之间的卡合连接限定定位元件在反向于由起重装置传递到活动板支座上的起重力的方向上的调节区域。在控制臂过长的情况下,在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通过卡合连接限定定位元件以及贴靠在其上的支承件的移动。然后必须首先改变控制臂的长度、活动板保持件的位置或安装载体的位置,直至支承件的可能的调节区域足以使该支承件正确地定位。通过松开卡合连接可从安装载体上取下定位元件和支承件。相应地,为了安装活动板支座可首先将安装载体固定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使得支承件与安装载体连接,然后将定位元件与安装载体连接且通过卡合连接固定。

关于起重装置的目的通过根据前面描述的活动板支座实现。具有摆动轴承的支承件的位置可简单且快速地根据所使用的控制臂的长度来调整。这实现了起重装置的简单且快速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变型方案可规定,可在预先给定的卡合部段中调节控制臂的长度。因此首先可以在通过卡合部段预先给定的间距的范围中调节控制臂的长度。这可通过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来进行,在其中在通过卡位预先给定的调节方案的范围中尽可能最好地设定控制臂的长度。在首次闭合或下一次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期间,借助定位元件如前所述地得出活动板支座的支承件的正确位置,然后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的情况下设定。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活动板支座可简单且快速地弥补由卡位引起的控制臂的长度设定的不精确性。

可有利地规定,通过固定装置可固紧控制臂的长度。因此,在固定装置打开的情况下通过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得出控制臂的正确长度,然后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的情况下借助固定装置固紧。由此在运行起重装置时不会无意地改变控制臂的长度。

通过以下方式可确保活动板支座的支承件的足够大的调节区域,即,控制臂的依次连续的卡合位置相应地以相同的卡合间距相对彼此布置,且支承件和/或定位元件的最大调节路径大于或等于卡合间距。

本发明的关于方法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定位元件可移动地或可摆动地支承在安装载体上,使得定位元件布置在支承件沿着支承件的调节路径的调节区域中,使得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被闭合,其中,支承件碰撞在定位元件上且支承件移动到设定位置中,使得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其中,定位元件留在其位置中,且支承件在由活动板保持件传递到支承件上的保持力的方向上的调节路径相对于安装载体如此设定和限定,即,支承件贴靠在定位元件上。在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支承件移动到其最佳的位置中。对此,支承件带动定位元件。在打开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时支承件通过作用的起重力再次从其最佳的位置调节离开。但是定位元件留在其位置中且因此表征支承件的最佳位置。支承件此时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的情况下以及可轻易接触到的情况下可调节到其正确的位置中。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一次性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之后可正确设定活动板支座。可避免迭代的以及耗费时间的调节过程,该调节过程要求多次调节活动板支座,然后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闭合的情况下检验该调节。

特别优选地可规定,使用可以预先给定的卡合部段调节长度的控制臂,使得在第一工序中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其中,设定控制臂的长度,打开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控制臂保持在其设定的卡合位置中或在卡合连接未卡入的情况下在其下一较近的卡合位置中卡入,使得控制臂的长度通过固定装置固紧,将定位元件移近支承件,使得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再一次闭合,其中,支承件碰撞在定位元件上且支承件移入设定位置中,打开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其中,定位元件留在其位置中,且支承件在由活动板保持件传递到支承件上的保持力的方向上的调节路径相对于安装载体如此设定和限定,使得支承件贴靠在定位元件上。通过使用长度可调节的控制臂,可简单地根据不同大小的家具或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调节起重装置。对此,该方法使得能够快速得到且设定控制臂的合适的长度以及活动板支座的位置。由此明显降低了调节起重装置所需的时间。同时可设定起重装置使得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完全闭合。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家具的折叠活动板的起重装置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活动板支座的透视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在图2中所示的活动板支座的安装载体的透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在图3中所示的具有推上的支承件的安装载体的透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已安装的具有部分的控制臂的活动板支座的透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在图2中所示的活动板支座在支承件和定位元件彼此间隔布置时的透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在图6中所示的活动板支座的侧面的、透视剖视图;

图8示出了在图5中所示的已安装的活动板支座在用于设定活动板支座的第一工序期间的侧视图;

图9示出了在图8中所示的活动板支座在用于设定活动板支座的第二工序期间的透视侧视图;

图10示出了在图9中所示的活动板支座在完成设定之后的透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家具10的折叠活动板的起重装置的侧视图。家具10在此构造成壁柜。在示出的局部中,家具主体具有侧壁11和柜底部12。家具10的内部空间通过搁板13划分。为此,在家具10的侧壁11中且在未示出的与侧壁11相对布置的第二侧壁中引入壁孔14。在壁孔中装入未示出的保持元件,搁板13放置在保持元件上。壁孔13彼此分别通过预先确定的孔间距18彼此间隔开。孔间距18是标准化的且在此为32mm。

家具10可通过在此部分敞开示出的折叠活动板封闭。折叠活动板由第一分活动板15和第二分活动板16构成。对此,两个分活动板15、16通过中间铰链17彼此连接。第一分活动板15未示出地借助家具铰链铰接地固定在家具主体上且在此处固定在家具10的柜顶盖上。但是也可想到设置单扇的活动板。

起重装置辅助折叠活动板的打开和闭合过程。起重装置在此构造成,使得折叠活动板即使在部分打开的状态下也可保持在其位置中。为此,起重装置具有活动板保持件20,活动板保持件固定在家具10的侧壁11上。活动板保持件20至少固定在壁孔14的其中一个上。活动板保持件20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家具10和折叠活动板的大小来选择。对此,通过壁孔14的位置预先给定可能的安装位置。活动板保持件20的壳体通过罩盖遮挡。保持突出部21从壳体中引出。保持突出部21是可摆动地支承在活动板保持件20上的杠杆的一部分。起重装置的控制臂30以其一个端部与保持突出部21连接。在活动板保持件20的壳体中布置未示出的储能装置,在此呈弹簧组的形式,弹簧组与杠杆间接连接。保持突出部21将弹簧力传递到控制臂30上,其中,弹簧力朝向折叠活动板的打开运动的方向作用。

在所示实施例中,控制臂30具有第一伸缩臂31和第二伸缩臂32。对此,第一伸缩臂31形成外部的伸缩臂,第二伸缩臂32作为内部的伸缩臂可线性调节地支承在该外部的伸缩臂中。通过使第二伸缩臂32相对于第一伸缩臂31相应移动可改变控制臂30的长度且借助未示出的固定装置固紧。但是也可想到,使用长度不可设定的控制臂。第二伸缩臂32在其面对活动板支座40的端部上具有保持区段33。保持区段33成型为弯曲的。保持区段33在端侧经由摆动轴承45可摆动地与活动板支座40连接。活动板支座40固定在第二分活动板16的内表面上。活动板支座40具有支承件42和定位元件43。

为了打开和闭合家具10,使折叠活动板的第一分活动板15围绕家具的上边缘上的未示出的家具铰链摆动。对此,第二分活动板16通过中间铰链17和起重装置引导。起重装置将朝折叠活动板的打开方向作用的力从活动板保持件20经由控制臂30和活动板支座40传递到折叠活动板上。两个分活动板15、16在折叠运动中如此围绕中间铰链17摆动,直至两个分活动板相对彼此以锐角定向且通过起重装置支撑地保持在家具10的上部区域中。

在闭合的状态中,两个分活动板15、16在一个平面中贴靠在家具主体上。控制臂30此时布置在家具10的内部中并且在折叠活动板的侧面延伸。由于保持区段33的弯曲形状,控制臂30朝向在折叠活动板闭合时伸入家具主体中的活动板支座40上的摆动轴承45引导。

折叠活动板的闭合状态限定了控制臂30在摆动轴承45上和在活动板保持件20上的转动点之间所需的间距。在间距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下,折叠活动板不能完全贴靠在家具主体上地闭合。尤其为了在使用长度不可设定的或在预先给定的卡合级中长度可连续设定的控制臂30的情况下,能够精确地设定在控制臂30的转动点之间的间距以及由此能够完全闭合折叠活动板,可设定摆动轴承45相对于第二分活动板16的位置。对此,承载摆动轴承45的支承件42可运动地支承。该支承件具有调节机构,借助调节机构可设定支承件的位置。但是调节机构仅在折叠活动板打开的情况下可接触到。为了即使在折叠活动板打开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对活动板支座40的位置的简单而快速的设定,而无需通过重复地闭合折叠活动板来检验该位置,根据本发明活动板支座40具有定位元件43。

图2示出了活动板支座40的透视分解示意图。对此,安装载体41、支承件42和定位元件43相对彼此对齐地布置。活动板支座40的安装载体41具有基板41.1。两个安装孔41.2彼此间隔开地引入基板41.1中。安装孔41.2用于将安装载体41固定在家具部件上,在此为图1所示的折叠活动板的第二分活动板16上。安装载体41具有长形的矩形的基本形状。在基板41.1的侧面,两个引导部41.3模制在基板上。引导部41.3沿安装载体41的纵向延伸定向。引导部以两个彼此间隔开布置的且平行延伸的引导轨道的形式构造。引导部沿着其纵向延伸朝支承件42的方向定向。引导部直线地延伸。在安装载体41的背离支承件42的端部上,将止挡41.4模制在基板41.1上。止挡41.4伸出到通过引导部41.3形成的平面之上。与止挡41.4相对地,将卡合棱边41.5模制在安装载体41的基板41.1上。

支承件42具有基体部分42.3。两个彼此间隔布置的支承臂42.4模制在基体部分42.3上。在支承臂42.4中分别成型轴孔42.5。在相对的支承臂42.4中的轴孔42.5彼此对齐地取向。与支承臂42.4相对地,将引导区段42.1模制在基体部分42.3上。引导区段42.1形成两个彼此相对且间隔布置的引导槽42.2。引导槽42.2直线地延伸。引导槽沿着其纵向延伸朝安装载体41的引导部41.3的方向定向。引导槽42.4和引导部41.3如此彼此协调,使得支承件42可以其引导区段42.1推到安装载体41上。对此,安装载体41的引导部41.3和支承件42的引导槽42.2形成线性引导部。支承件42可沿着该线性引导部相对于安装载体41移动。因此,通过引导部41.3和引导槽42.2预先给定活动板支座40的调节路径。调节路径预先给定支承件42相对于安装载体41的两个可能的调节方向。对此,调节路径通过止挡41.4限定。与安装载体41相对地,支承件42的引导区段42.1相对于邻接的基体部分42.3构造得更短。因此,基体部分42.3在其面对定位元件43的一侧上相对于引导区段42.1凸出。由此,在引导区段42.2的延长部中且与基体部分42.3的凸出部重合地构造用于定位元件43的容纳区域。面对定位元件43地,引导区段42.1通过第一贴靠面42.6闭合。在支承件42的基体部分42.3中布置调整螺栓44。在所选视图中,仅可看见调整螺栓44的螺栓头44.1以及工具容纳部、在此为十字形槽。成型到基体部分中的工具容纳部42.7使得能够作用到调整螺栓44上。

定位元件43具有引导区域43.1,引导区域形成两个彼此间隔相对的凹槽42.3。凹槽43.2在支承件42的引导槽42.2以及据此在安装载体41的引导部41.3的方向上定向。引导区域43.1模制在定位元件43的基体43.8上。基体43.8和引导区域43.1包围安装载体容纳部43.4。与安装载体容纳部43.4相对地,将构造成喉咙状的工具引导部43.7成型到定位元件43中。工具引导部43.7朝支承件42定向。沿着工具引导部43.7,卡合接片43.5与定位元件43连接。卡合接片43.5在端侧形成伸入安装载体容纳部43.4中的定位横档43.6。面对支承件42地,定位元件43通过第二贴靠面43.3闭合。定位元件43的引导区域43.1构造成,使得定位元件可以其凹槽43.2推到安装载体41的引导部41.3上且可沿着引导部调节。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活动板支座40的安装载体41的透视示意图。安装载体41借助两个安装螺栓41.6与折叠活动板的第二分活动板16连接,安装螺栓通过基板41.1中的安装引导部41.2引导。

图4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安装载体41以及推上的支承件42的透视示意图。支承件42推到安装载体41的引导部41.3上如此程度,使得支承件在端侧贴靠在安装载体41的通过支承件42遮挡布置的止挡41.4上。因此,支承件42沿着通过引导部41.3和引导槽42.2形成的调节路径的调节区域由止挡41.4限定。支承件42的基体部分42.3朝其背离引导区段42.1的一侧、沿安装载体41的纵向延伸的方向逐渐变细。支承臂42.4从基体部分42.3开始朝其闭合部继续逐渐变细。因此,轴孔42.5布置在支承臂42.4的沿支承件42的调节方向构造得狭窄的端部区域中。

图5示出了安装在折叠活动板的第二分活动板16上的具有部分安装的控制臂30的活动板支座40的透视示意图。支承件42和定位元件43被推到安装载体41上。对此,支承件42贴靠在遮挡布置的止挡41.4上。定位元件43被推到安装载体41的引导部41.3上如此程度,使得以其第二止挡面43.3贴靠在支承件42的引导区段42.1的第一贴靠面42.6上。由此,定位元件部分地布置在支承件42的由基体部分42.3相对于引导区段42.1的凸出部形成的容纳区域中。定位元件43的工具引导部43.7和支承件42的工具容纳部42.7彼此对应,它们使得到图2中所示的调整螺栓44的通道打开。卡合接片43.5布置在遮挡布置的安装载体41的区域中,使得在端侧模制在卡合接片43.5上的、通过卡合接片43.5遮挡的定位横档43.6布置在安装载体41的两个引导部41.3之间的区域中。在定位元件43从支承件42移动离开时,定位横档43.6撞在安装载体41的在图2和图3中所示的卡合棱边41.5上。因此,定位元件43的调节区域由定位横档43.6和卡合棱边41.5限定。

控制臂30相对于活动板支座40如此定向,使得在端侧引入其保持区段33中的轴贯通部与支承件42的轴孔42.5对齐。由此,轴螺栓46可通过轴孔42.5和轴贯通部引导,从而形成摆动轴承45。

图6示出了在图2中所示的活动板支座40在支承件42和定位元件43彼此间隔布置的情况下的透视示意图。支承元件42以其引导槽42.2推到安装载体41的引导部41.3上。相应地,定位元件43以其凹槽43.2在引导部41.3上引导。支承元件42和定位元件43可彼此独立地沿着通过引导部41.3预先给定的调节路径移动。对此,在支承件在其最终位置中贴靠在安装载体41的止挡41.4上时,定位元件43的调节区域通过定位元件的卡合接片43.5的定位横档43.6在安装载体41的卡合棱边41.5上的接合部且相对地通过支承件42限定。相反,在定位元件在其通过定位横档43.6和卡合棱边41.5预先给定的最终位置中时,支承件42的调节区域通过止挡41.4且通过定位元件43限定。支承件42和定位元件43可共同地在通过止挡41.4和卡合棱边41.5限定的两个最终位置之间移动。对此,它们以第一贴靠面42.6和第二贴靠面43.3彼此碰撞且由此相对联动。

图7示出了在图6中所示的活动板支座40的侧面的透视剖视图。支承件42和定位元件43在安装载体41上引导。支承件42的引导区段42.1具有两个侧部,侧部彼此间隔开且相对地在安装载体41上被引导经过。在所选的剖视图中仅可看见一个侧部。引导槽42.2模制在侧部上。在侧部之间构造有容纳区域42.9。在侧部和基体部分42.3上模制突出部42.10。突出部42.10伸入引导区段42.1的两个侧部之间的容纳区域42.9中。突出部42.10在其背离基体部分42.3的一侧上在引导槽42.2之前闭合。在突出部42.10中引入螺纹孔42.8。螺纹孔42.8沿支承件42相对于安装载体41的调节运动的方向定向。在螺纹孔42.8中旋入带有螺纹44.2的调整螺栓44。调整螺栓的螺栓头44.1指向定位元件43的方向,而螺栓末端44.3朝向安装载体41的止挡41.4定向。止挡41.4布置在容纳区域42.9的背离定位元件43的区段中。调整螺栓44的螺栓头44.1相对地定位在容纳区域42.9的面对定位元件43的区段中。由此,螺栓头44.1面对支承件42的工具容纳部42.7以及定位元件43的工具引导部43.7且由此可从外部接触到。

根据支承件42相对于安装载体41的调节,安装载体41的基板41.1以及模制在其上的引导部41.3部分地布置在容纳区域42.9中。

在示出的调整螺栓44的设定状态中,该调整螺栓从支承件42的螺纹孔42.8中旋出如此程度,使得调整螺栓的螺栓末端44.3没有在端侧从突出部42.10中伸出。支承件42推到安装载体41上如此程度,使得支承件以其突出部42.10贴靠在安装载体41的止挡41.4上。由此,支承件42的调节区域通过突出部42.10在止挡41.4上的贴靠限定。这示出了支承件42在朝止挡41.4的方向可能的最大调节区域。通过将调整螺栓44旋入突出部42.10中,该调整螺栓以其螺栓末端44.3撞在止挡41.4上。由此,支承元件42沿着通过引导部41.3预先给定的调节路径从止挡41.4运动离开且朝向定位元件43运动。调节件42的调节路径由此在背离定位元件43的方向上可通过调整螺栓44限定。

定位元件43以其凹槽43.2推到安装载体41的引导部41.3上。对此,其定位横档43.6在安装载体41的引导部41.3之间的区域中引导。定位横档43.6在背离支承件42的方向上布置在安装载体41的卡合棱边41.5的高度上。因此,定位元件43从支承件42离开的调节区域通过卡合棱边41.5的定位横档43.6的止挡限定。

为了将活动板支座40安装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首先借助在图3中所示的安装螺栓41.6将安装载体41旋拧到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然后将支承件42以及随后将定位元件43推到安装载体41上。定位横档43.6在定位元件43朝安装载体41指向的推上运动的方向上形成有起始倾斜部。在将定位元件43推到安装载体41上时,该起始倾斜部在安装载体的卡合棱边41.5处经过且同时抬起卡合接片43.5。在经过卡合棱边41.5之后,构造成弹簧弹性的卡合接片43.5再次弹回其初始位置中,使得卡合棱边41.5位于定位横档43.6的调节路径中且由此限定定位元件43的调节区域。在活动板支座40固定且安装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之后,控制臂借助在图5中所示的轴螺栓46铰接地与支承件42的轴孔42.5连接。

下面根据图7至图10以折叠活动板的示例描述活动板支座40的调节过程。对此,首先在起重装置完全安装好的情况下打开折叠活动板,且将调整螺栓44从突出部42.10中旋出如此程度,使得螺栓末端44.3不再从突出部42.10的螺纹孔42.8中伸出。通过从控制臂30传递到支承件42上的起重力使得支承件42沿着其调节路径以其突出部42.10压到安装载体41的止挡41.4上。在该位置中,定位元件43移近支承件42,使得定位元件以其第二止挡面43.3贴靠在支承件42的第一贴靠面42.6上。然后闭合折叠活动板。

图8示出了在图5中所示的已安装的活动板支座40在用于设定活动板支座40的第一工序期间的侧视图。对此,折叠活动板已经闭合,使得折叠活动板正确地贴靠在家具主体上。支承件42的其在突出部42.10贴靠在止挡41.4上的情况下所占据的位置相应于对相比于所使用的控制臂更短的控制臂30的调节。通过使所使用的控制臂30具有更大的长度,在闭合折叠活动板时,活动板支座40的支承件42沿着其调节路径如此移动,使得获得在活动板支座40上的摆动轴承45和控制臂30在活动板保持件20上的相应支承座之间的正确间距。对此,支承件42碰撞在定位元件43上且使定位元件沿着调节路径一起移动。

图9示出了在图8中所示的活动板支座40在用于调节活动板支座40的第二工序期间的透视侧视图。从图8所示的调节状态开始,折叠活动板已经打开,如可看出在相对于第二分活动板16成角度取向的控制臂30上。在打开折叠活动板时,通过活动板保持件20的从控制臂30传递到活动板支座40上的起重力使得支承件42沿着其调节路径沿作用的起重力的方向调节。对此,支承件42的调节区域通过其突出部42.10在安装载体41的止挡41.4上的贴靠来限定。定位元件43设计成,使得定位元件在外部的力作用没有处于预先给定的阈值之上的情况下没有改变其位置。对此,通过相应地设计安装载体41的引导部41.3和定位元件43的凹槽43.2构造在两个构件之间的足够大的摩擦。因此,定位元件43表征在折叠活动板闭合的情况下支承件42的位置。因此,标出支承件42的精确位置,在该位置中在控制臂30的现有长度条件下实现了折叠活动板的完全闭合。为了调节支承件42的位置,此时可通过在定位元件上的工具引导部43.7以及在支承件上的工具容纳部42.7将工具50引至图7中所示的调整螺栓44。通过旋入调整螺栓44,调整螺栓如图7所述地以其螺栓末端44.3支撑在安装载体41的止挡41.4上。由此使支承件42朝定位元件43的方向移动。

图10示出了图9中所示的活动板支座40在完成调节之后的透视侧视图。对此,工具还朝调整螺栓44引导。在折叠活动板打开的情况下,通过旋入调整螺栓44使得支承件42被引导至定位元件43上。对此,支承件42仅朝定位元件43的方向移动如此程度,使得定位元件保留在其位置中。支承件42相应轻微地以其第一贴靠面42.6贴靠在定位元件43的第二贴靠面43.3上。支承件42此时位于即使根据图8折叠活动板闭合也已经占据的位置中。由此,支承件42的位置被最佳设定,从而能够完全地闭合折叠活动板。通过作用的起重力,支承件42以其调整螺栓44的螺栓末端44.3压在安装载体44的止挡41.4上。该起重力在折叠活动板的所有的部分打开的状态下起作用,使得保持支承件42与止挡41.4接触且没有朝定位元件43的方向调节。

因此有利地,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的情况下可在一个调节过程中调节活动板支座40的位置。无需重复地打开和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来调节和相应地检验支承件42的位置。由此明显减小了调节活动板支座40的时间需求。这尤其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设有两个或多个起重装置时适用,其中,起重装置必须分别单独地调节,其中,各个起重装置中的一个起重装置的闭合运动通过对其他的起重装置的调节来影响。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活动板支座40,可通过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的唯一闭合过程获得设置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上的所有活动板支座40的最佳位置。然后在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打开的情况下,通过相应地限定支承件42在朝向安装载体41的止挡41.4的方向上的相应调节区域来调节各个活动板支座40的位置。对此,分别单独地获取和调节支承件42的最佳位置,由此可分别均衡存在的安装公差。

根据本发明的活动板支座40能够有利地应用在控制臂30中,控制臂的长度可在预先给定的卡合级中调节。卡合级优选通过相等的卡合间距彼此间隔开。根据通过卡合级预先给定的划分将控制臂30的长度设定在所需的长度上,然后借助固定装置锁止。因此,这种控制臂30可用于不同大小的家具10和不同大小的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但是该控制臂仅可在通过卡合级预先给定的划分的范围中设定在所需的长度上,以便能够完全地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此时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活动板支座40进行精调。因此,在第一调节步骤中首先得出控制臂30的尽可能最好的长度。对此,在控制臂30的固定装置打开的情况下且在活动板支座40的支承件42的最大调节区域中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对此,调节控制臂30的长度,其中,控制臂30卡入一卡合级中或留在两个卡合级之间。然后打开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对此,控制臂30保留在其卡入的长度中,或控制臂在现有的中间位置中移动到其下一更短的卡合位置中。卡合臂30的由此获得的长度借助其固定装置固紧。然后借助定位元件43以及重新闭合活动板、折叠活动板、门或类似物测定和调节活动板支座40的支承件42的精确位置,如关于图8至图10所述地。有利地,支承件42和/或定位元件43的调节区域至少相应于控制臂30的相邻卡合级之间的卡合间距。由此调节区域足够大,以能够在其卡位的划分范围中均衡控制臂30的长度偏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