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锁及金融自助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3244发布日期:2018-11-14 03:3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杆锁及应用该连杆锁的金融自助终端。

背景技术

金融自助设备是一种高度精密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其利用磁性代码卡或智能卡实现金融交易的自助服务,能够代替银行柜面人员的工作完成现金存取、查询存款余额、转账、支票存款、存折补登、余额查询等工作。存取款机、柜员机和查询机均是金融自助设备中的重要分支。

现有的金融自助设备主要包括上机芯和下机芯,下机芯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存放纸币的钞箱。为了保证钞箱内纸币的安全箱,确保只有银行工作人员才能打开钞箱,在下箱体的箱门处设置有门锁。现有的用于金融自助设备上的门锁多为连杆锁,但是现有连杆锁的组成部件的加工精度较低,在实际加工时经常出现锁杆或长或短的偏差问题,且由于现有的连杆锁不设置纠偏结构,在加工完成后长度不可调节,从而导致连杆锁与设置在箱体门上的安装结构不匹配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造成连杆锁在安装时难度增大,且在安装后很容易出现箱体门锁合不紧或者锁合后很难打开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锁,该连杆锁不仅长度可调,且能够通过调整连杆锁各组件的安装位置弥补各组件的尺寸误差,有利于提高该连杆锁锁合的紧实度,以及能够避免出现锁合后难打开的情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金融自助终端,该金融自助终端的门体的锁合紧实度高,且开启顺畅。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杆锁,包括锁头、锁盘和连杆组件,

所述锁头的锁舌连接于所述锁盘的中部;

所述锁盘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

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选择性地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转动连接,所述锁舌转动带动所述锁盘转动并带动所述连杆组件联动,所述连杆组件与外部设备锁合和解锁。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组件包括锁杆和联动片,所述锁杆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连接孔,所述联动片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转动连接,另一端选择性地与其中一个所述第四连接孔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锁盘的中部设置有多角度插接孔,所述锁舌插入所述多角度插接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多角度插接孔为由多个通孔构成的同心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锁舌的截面轮廓相同;沿所述同心孔的周向,多个所述通孔错开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为矩形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孔错开设置形成八角孔。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锁盘的两侧。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锁盘的周向呈圆形阵列排布,其中一个所述联动片与位于所述锁盘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另一个所述联动片与位于所述锁盘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联动片关于所述锁盘的旋转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将所述锁盘和所述联动片转动连接;

所述联动片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四连接孔将所述联动片和所述锁杆转动连接。

一种金融自助终端,包括上述的连杆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杆锁,该连杆锁包括锁头、锁盘和连杆组件,锁盘的周向上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孔,通过选择连杆组件与某一第一连接孔连接能够调整锁盘与连杆组件的装配角度,从而不仅能够改变连杆组件的有效插接长度,还能够弥补连杆锁各组件的尺寸误差,确保连杆锁的锁合精度和锁合紧度,避免出现锁合不紧和打不开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杆锁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杆锁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杆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锁盘的透视图。

图中:1、锁盘;101、多角度插接孔;102、第一连接孔;

2、锁头;201、锁舌;202、钥匙孔;

3、联动片;4、锁杆;401、第四连接孔;402、平板部;403、圆柱部;

5、钥匙;6、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平垫片;9、开口挡圈;10、防滑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杆锁,该连杆锁用于安装在外部设备的门扇上,在外部设备的门扇上设置有与连杆锁配合的导向件,导向件上设置有导向孔,连杆锁的锁杆4套设在导向孔内,并能够沿导向孔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如图1至图3所示,该连杆锁包括锁盘1、锁头2和连杆组件,,锁盘1的边缘处沿锁盘1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02,第一连接孔102为圆形通孔,且沿锁盘1的周向均匀分布。在装配该连杆锁时,用户可以将连杆组件的一端选择性地与其中某一个第一连接孔102连接,改变锁盘1与连杆组件的装配角度,从而不仅能够改变连杆组件的有效插接长度,还能够弥补连杆锁各组件的尺寸误差,确保连杆锁的锁合精度和锁合紧度,避免出现锁合不紧和打不开的情况。

具体的,锁盘1外形可以为圆盘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外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制造以及在锁盘1上打孔,如图4所示,选择采用圆盘形的锁盘1。连杆组件包括联动片3和锁杆4,联动片3转动连接在锁盘1的边缘处,锁杆4与联动片3远离锁盘1的一端转动连接。具体的,联动片3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件6穿过第一连接孔102和第二连接孔将联动片3和锁盘1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6可以采用销轴,销轴的自由端还可以设置平垫片8和开口挡圈9。当然,第二连接孔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孔沿联动片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为了便于大范围调整锁杆4和联动片3的装配长度,以进一步弥补锁杆4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尺寸误差,在联动片3远离锁盘1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三连接孔,在锁杆4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连接孔401,利用第二连接件7穿过第三连接孔和其中一个第四连接孔401将联动片3和锁杆4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7同样可以采用销轴,销轴的自由端同样可以设置平垫片8和开口挡圈9。当然第三连接孔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三连接孔沿联动片3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了便于设置第四连接孔401以及减少锁杆4与导向件滑动摩擦时的受到的摩擦力,将锁杆4设置为平板部402和圆柱部403,平板部402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401,圆柱部403套设在导向件内。

在装配连杆锁时,首先需要确定外部设备上导向件的安装位置以及所需锁杆4的有效长度,当锁杆4的实际长度与该有效长度不匹配时,需要适应性调节联动片3和锁盘1、锁杆4和联动片3的装配长度和装配角度,并对应性选择锁盘1上的第一连接孔102、连杆上的第四连接孔401与联动片3的两端连接,从而利用联动片3和锁盘1弥补锁杆4的尺寸误差,达到锁杆4的有效长度,实现连杆锁和外部设备的精确安装。具体的,当连杆锁各组件的尺寸误差较小时,可以通过选择联动片3和锁盘1不同的装配角度来进行细微弥补;当连杆锁各组件的尺寸误差较大时,可以通过选择锁杆4和联动片3不同的装配位置来进行大范围弥补;当然也可以同时利用上述的细微弥补和大范围弥补,来进一步提高连杆锁的装配精度,如果同时利用上述两种弥补方法,优先采用大范围弥补后再采用细微弥补。

在连杆锁需要锁合或者开锁时,将钥匙5插入钥匙孔202内,旋拧钥匙5能够驱动锁头2转动,在锁头2的转动过程中,锁盘1与锁头2同步转动驱动联动片3与锁盘1连接的端部发生旋转和移动,从而带动锁杆4沿导向孔移动,实现该连杆锁与外部设备锁合和解锁。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调整钥匙5插入锁头1时的插接角度,在锁盘1的中部设置有多角度插接孔101,锁头2的一端能够沿多个插接方向插入该多角度插接孔101内,锁头2的另一端设置有允许钥匙5插入的钥匙孔202,钥匙5的插接方向与锁盘1垂直,多角度插接孔101的设置能够使钥匙孔202的插接方向旋转至符合用户的操作和用力习惯。

具体的,多角度插接孔101为由多个通孔构成的同心孔,且沿同心孔的周向多个通孔错开设置。通孔的形状与锁头2的截面轮廓相同,例如可以多边形、椭圆形和扇形等规则图形,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锁头2的端部为长方体形,因此将通孔的形状设置为矩形,并且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孔错开45度形成一个八角孔,该八角孔具有两个装配角度,也就是说,锁头2能够沿两个装配方向插接在锁盘1上,从而改变设置在锁头2另一端的钥匙孔202的开口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通孔的个数设置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以形成具有更多个装配角度的同心孔,且相邻通孔错开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限定锁头2的插接深度,将锁头2设置为呈阶梯状的锁头本体和锁舌201,锁舌201凸设在锁头本体的一端,并在插入多角度插接孔101后利用防滑螺母10锁紧,钥匙孔202设置在锁头本体远离锁舌201的一端。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该连杆锁锁合稳定度,将连杆组件设置为两组,且将两组连杆组件转动连接在锁盘1的两侧。其中一组连杆组件中联动片3与位于锁盘1一侧的一个第一连接孔102连接,另一组中的联动片3与位于锁盘1另一侧的一个第一连接孔102连接,两个联动片3可以关于锁盘1的旋转轴线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关于锁盘1的旋转轴线对称设置,是否对称设置取决于两侧锁杆4的长度和导向锁杆4和导向件在外部设备上的设置位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连杆锁锁合的金融设备,该金融设备的箱门在锁合时锁合精度和锁合紧度均高,开启和锁合过程顺畅,不易出现打不开的情况。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