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闩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2566发布日期:2019-03-05 20:2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闩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机罩闩锁机构。

在机动车辆中,机罩或引擎盖是可动的(通常是铰链式)面板,该面板构造成选择性地覆盖并且允许触及由车身所限定的隔室。在具有前置发动机的车辆中,机罩允许触及发动机来进行维护。在具有中置或后置发动机的车辆中,机罩覆盖设置于车辆的前向部分中的存储隔室。

通常,车辆机罩由隐藏式闩锁保持。此种闩锁通常设计成在车辆运动的同时保护车辆或隔室内容物不被盗窃、损坏,以及避免机罩突然打开的情形。机罩释放系统通常在大多数车辆上,且通常包括内部隔室机罩闩锁手柄、机罩释放线缆以及机罩闩锁组件,它们协配以释放和打开机罩面板以触及被覆盖的隔室。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具有限定隔室的车身的车辆包括机罩面板和撞栓,该机罩面板构造成覆盖隔室,而该撞栓从隔室中延伸。闩锁机构可释放地接合撞栓,并且能在第一或闭锁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或解锁位置之间调节。闩锁机构包括壳体,该壳体能固定至车身一部分。壳体包括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以及至少一个凸轮表面,该至少一个凸轮表面形成在限定于第一和第二侧部之间的壳体中心区域中。

叉形螺栓设置在壳体附近,并且能定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或第一解锁位置之间。叉形螺栓包括通道,该通道构造成捕获撞栓,以在闭锁位置中将机罩面板紧固于车身。装置设置在壳体附近,以可释放地接合叉形螺栓。致动该装置,以将叉形螺栓从第一位置调节至第二位置。

闩锁设置在壳体附近,并且能至少定位在第二位置和第三或第二解锁位置之间。闩锁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主要捕获部分和次要捕获部分,该次要捕获部分相对于壳体的中心区域定位。次要捕获部分构造成在第二位置中可释放地接合撞栓。致动器与装置协配,并且能定位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致动器包括突部,该突部构造成接合闩锁主体的一部分,以将闩锁从第二位置调节至第三位置。次要捕获部分在第三位置中释放撞栓,以将机罩面板从车身中松开。

闩锁机构包括限制器和形成在闩锁主体中的槽。槽与限制器协配,以限定闩锁的行程范围。撞栓与闩锁的主要捕获部分协配,以将机罩面板选择性地紧固于车身。闩锁机构的闩锁还包括设置在主要捕获部分和次要捕获部分之间的表面,从而当撞栓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在主要捕获部分和次要捕获部分之间引导撞栓。

闩锁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该第一弹性元件构造成选择性地施加力,以预加载闩锁来便于在第一位置中闭合机罩下方隔室,以及预加载次要捕获部分而在第二位置中限制机罩面板的位置。第二弹性元件或构件构造成施加预加载力,该预加载力被引导为将叉形螺栓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移动机罩面板远离离开车身。第三弹性元件或构件构造成将力施加于装置,以使得叉形螺栓响应于该装置的致动而从第一位置释放至第二位置。

闩锁机构还包括第四弹性元件,该第四弹性元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定位在壳体上,而该第二部分操作地接合闩锁主体。第四弹性元件偏置,以将闩锁的次要捕获部分保持为邻近于壳体的中心区域,从而在第二位置中将撞栓保持在次要捕获部分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闩锁机构包括壳体,该壳体能固定于车身的一部分,且该闩锁机构构造成可释放地接合机罩面板的撞栓,以将机罩面板选择性地紧固于车身,并且能在第一或闭锁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或解锁位置之间调节。壳体包括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以及至少一个凸轮表面,该至少一个凸轮表面形成在限定于第一和第二侧部之间的壳体的中心区域中。

叉形螺栓设置在壳体附近,并且能定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或第一解锁位置之间。叉形螺栓包括通道,该通道构造成捕获撞栓,以在第一位置中将机罩面板紧固于车身。装置设置在壳体附近,以可释放地接合叉形螺栓。致动该装置,以将叉形螺栓从第一位置调节至第二位置。

闩锁设置在壳体附近,并且能至少定位在第二或第一解锁位置和第三或第二解锁位置之间。闩锁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主要捕获部分和次要捕获部分,该次要捕获部分相对于壳体的中心区域定位。次要捕获部分构造成在第二位置中可释放地接合撞栓。致动器与装置协配,并且能定位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致动器包括突部,该突部构造成接合闩锁主体的一部分,以将闩锁从第二位置调节至第三位置。次要捕获部分在第三位置中释放撞栓,以将机罩面板从车身中松开。

闩锁机构包括限制器和形成在闩锁主体中的槽。槽与限制器协配,以限定闩锁的行程范围。撞栓与闩锁的主要捕获部分协配,以将机罩面板选择性地紧固于车身。闩锁机构的闩锁还包括设置在主要捕获部分和次要捕获部分之间的表面,该表面构造成当撞栓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在主要捕获部分和次要捕获部分之间引导撞栓。

闩锁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该第一弹性元件构造成选择性地施加力,以预加载闩锁来便于在第一位置中闭合机罩下方隔室,以及预加载次要捕获部分而在第二位置中限制机罩面板的位置。第二弹性元件或构件构造成施加预加载力,该预加载力引导为将叉形螺栓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机罩面板远离车身移动。第三弹性元件或构件构造成将力施加于装置,以使得叉形螺栓响应于该装置的致动而从第一位置释放至第二位置。

闩锁机构还包括第四弹性元件,该第四弹性元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定位在壳体上,而该第二部分操作地接合闩锁主体。第四弹性元件偏置,以将闩锁的次要捕获部分保持为邻近于壳体的中心区域,从而在第二位置中将撞栓保持在次要捕获部分中。

结合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从用于执行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最佳模式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示意俯视图,以示出部分截面的机罩面板和由其覆盖的机罩下方隔室。

图2a-2b是示作处于闭锁位置中的机构的示意正视图和后视图;

图3a-3b是示作处于第一解锁位置中的机构的示意正视图和后视图;

图4a-4b是示作处于第一解锁位置和第二解锁位置之间的过渡部中的机构的示意正视图和后视图;

图5a-5b是示作处于第二解锁位置中的机构的示意正视图和后视图;

图6a-6b是示作处于第二解锁位置的另一视角中的机构的示意正视图和后视图;

图7a-7b是示作从第二解锁位置向重闭锁位置的过渡部中的机构的示意正视图和后视图;以及

图8a-8b是示作处于重闭锁位置中的机构的示意正视图和后视图,其中,机构根据本发明可释放地接合撞栓,以将机罩面板选择性地紧固于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对应于整个若干附图中的类似或相似部件,在图1中示意地示出示例车辆10。车辆10可包括但不限于商用车辆、工业车辆、乘用车辆、飞行器、船舶、火车或任何移动平台。还可设想的是,车辆10可以是诸如飞机、全地形车辆(atv)、轮船、个人运动设备、机器人等用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任何移动平台。

图1中的车辆10相对于道路表面12定位。车辆10包括车身14。附图中说明的车身14限定六个车体侧部。六个车体侧部包括第一端部或前端部16、相对的第二端部或后端部18、第一侧向部分或左侧部20以及相对的第二侧向部分或右侧部22,该第一侧向部分或左侧部大体在第一和第二端部16、18之间延伸。车身14进一步包括顶部车体部分24和相对的下部车体部分或底盘26,该顶部车体部分可至少包括车辆车顶部分。乘客隔室28限定在车身14中。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当车辆10相对于道路表面12运动时,第一或前端部16可构造成面向迎面的环境空气流30。左侧部、右侧部、顶部以及底盘车体部段20、22、24和26的每个均构造成跨越车体14的前端部和后端部16、18之间的距离32。

车辆10包括第一组一个或多个车轮36,这些车轮在左侧部和右侧部20、22附近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车身端部16、18之间。一个或多个车轮包括第一组车轮36和第二组一个或多个车轮38,该第一组车轮设置在车辆10的第一或前端部16附近,而该第二组一个或多个车轮设置在车辆10的第二或后端部18附近。如图1中所示,第一组一个或多个车轮36包括一对前车轮,该对前车轮可旋转地连接于车辆10并且绕轴线旋转,而第二组一个或多个车轮38包括一对后车轮,该对后车轮可旋转地连接于车辆10并且绕轴线旋转。

车辆10还包括动力系40,该动力系可包括内燃机42,用以产生发动机转矩。动力系40还可包括变速器44,该变速器将发动机42操作地连接于道路车轮36、38的至少一些,用以将发动机转矩传递至这些车轮,并且由此驱使车辆10运动。如果车辆10是混合动力类型,则车辆的动力系4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机-发电机,它们均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意识到这些电机-发电机的存在。车辆动力系40的效率通常受到其设计以及受到动力系40在其操作期间观察到的各种负载所影响。

车身14限定用于动力系40的隔室46。如上所述,图1中示出的隔室46容纳动力系40。然而,应理解的是,如果车辆10的动力系40定位在车辆10的中心或后部分中,则隔室46可构造成存储隔室或其它车辆空间。

如图所示,车身14还包括设置在前端部16处的车辆保险杠面板组件48。保险杠面板组件48限定至少一个开口50,该至少一个开口构造成接纳迎面的环境空气流30的至少一些,该空气流可用于冷却动力系40。通常,设置在车辆10的前端部16中的至少一个开口50(例如,格珊开口50)以及车身14的表面上的各个突出特征件趋于影响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征。虽然示出并且描述一个格珊开口50,但并不排除车辆10具有更多数量的格珊开口,以允许环境空气流30能从环境大气中进入隔室46。

车辆10还包括机罩面板或引擎盖52,该机罩面板或引擎盖构造成覆盖隔室46,并且由此限定机罩下方隔室54来用于容纳动力系40。车辆10还可包括车辆顶部(通常由附图标记56所表示)和行李箱盖58。对应于车辆10的具体示出的前发动机构造,机罩面板52示作大体设置在前端部16附近,而行李箱盖58大体设置在车辆10的车身14的后端部18附近。

车辆10的机罩下方隔室54可构造成接纳多个替代的不同动力系。特定的动力系可基于车辆10的预期用途或者车辆用户的一般偏好来选择。因此,在车辆10的初始设计期间,机罩下方隔室54通常构造成接纳每个替代的动力系。因此,虽然替代动力系的物理尺寸以及相应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特定的机罩下方隔室54的总体尺寸和布置保持相对不变。

现附加地参照图2a-2b,车辆10包括在第一位置中说明的闩锁机构60。闩锁机构60的第一位置也可称为闩锁或闭锁位置或者未致动位置。闩锁机构60可构造成在车身14附近选择性地紧固和可释放地固定如图1中示出的机罩面板52,以使得机罩面板52维持隔室46的闭合。清楚起见,图2a从车辆10的在车辆10的前端部16附近的前向部分说明闩锁机构60,而图2b从车辆10的后向部分、例如从乘客隔室28的位置说明该机构。

虽然闩锁机构60在图2a-2b中的一个非限制构造中进行说明,但应理解的是,取决于车辆10的构造,闩锁机构60可安装在各种位置中并且以各种结构安装。例如,前或前向视角可反转为后或后向视角,以使得闩锁62可安装于系杆结构的前部或后部。此外,闩锁机构60可构造成用在右手驱动和左手驱动的车辆构造中,以指示线缆行进至车辆的驾驶员侧部。附加地,闩锁机构60可使用与所说明不同的部件构造。例如,在闩锁机构60设置于左手驱动车辆上的系杆结构的后向侧部上的情形中,闩锁机构60的用于右手驱动车辆的部件可用于允许线缆朝向车辆10的驾驶员侧部离开。

闩锁机构60包括闩锁62,该闩锁具有主体,该主体枢转地连接于壳体72并且能相对于该壳体可调节地定位,且该闩锁具有主要捕获部分64,该主要捕获部分构造成经由正拉抵于车身14的机罩面板52而便于或维持机罩下方隔室54的闭合。闩锁62还包括次要捕获部分66,该次要捕获部分构造成将如图1中示出的机罩面板52的位置限制(例如,约束和/或维持)在距车身14的预定距离内。机罩面板52的位置由次要捕获部分66在车身14的预定距离内的此种限制构造成在车身14和机罩面板52之间产生开口。

例如附图中所示,闩锁62是整体致动器,以使得主要捕获部分64由表面68与次要捕获部分66连通。然而,可意识到的是,闩锁62的主要捕获部分64和次要捕获部分66可以是不同的部件,这些部件彼此一致地或单独地工作。表面68可以是闩锁62的轮廓,并且构造成例如通过经由与撞栓70接触而建立或限定闩锁62的旋转路径或运动来引导该闩锁。闩锁机构60的撞栓70可构造成与闩锁62协配。通过次要捕获部分66和撞栓70之间的接合,将如图1中示出的机罩面板52的位置确切地限制为落在预定距离内。

如图所示,表面68至少设置在主要捕获部分64和次要捕获部分66之间并且连接两者。表面68可限定弧形路径,用以与撞栓70接触。闩锁62安装于壳体72,而壳体72进而固定于车身14的一部分。闩锁62可经由紧固器(例如,铆钉等等)安装于壳体72。

壳体72包括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以及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凸轮表面74。壳体72的第一侧部可接纳枢转地与之连接的闩锁62。至少一个凸轮表面74可形成在限定于壳体72的第一侧部和相对第二侧部之间的中心区域中,并且定尺寸成接纳撞栓70并且引导该撞栓通过其中。闩锁62上的主要捕获部分64、次要捕获部分66以及表面68e定位成邻近于壳体72的至少一个凸轮表面74。

闩锁机构60还包括诸如钟簧之类的第一弹性元件76,该第一弹性元件构造成双向地操作,并且施加力以选择性地沿相反方向预加载主要捕获部分64。第一弹性元件76可构造成,使得取决于可展开闩锁62的位置,元件76的力可沿一个方向或另一相反方向施加。例如,如图1和2a-2b中所示,第一弹性元件76的力沿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施加,以使得主要捕获部分64在第一位置中维持在闭锁或未致动状态中,从而便于机罩下方隔室54经由机罩面板52的闭合。

闩锁机构60还可包括限制器78,该限制器构造成在槽中行进,以限定用于闩锁62的运动范围。限制器可与壳体72协配以及从该壳体延伸,或者可以是闩锁机构60的不同部件。槽80可形成在闩锁机构60的一部分中,并且可形成为各种几何形状且形成在各位置中。在一个非限制示例中,槽80在形状上可以是弧形的,且构造成限定闩锁62相对于枢转中心的预定旋转角度。槽80可定尺寸成允许限制器78在其中行进,且由此将限制器78的运动范围限制在限定槽80的几何形状内。

现参照图2b,闩锁机构60还可包括叉形螺栓82,该叉形螺栓与致动器94协配并且具有部分84,该部分构造成捕获撞栓70且由此将机罩面板52紧固于车身14。叉形螺栓82可定位在壳体72上,以使得叉形螺栓82和叉形螺栓82的部分84设置在至少一个凸轮表面74附近。在一个非限制实施例中,叉形螺栓82在与闩锁62相对的表面上枢转地连接于壳体72的第二侧部。

闩锁机构60可附加地包括装置86,该装置枢转地连接于壳体72的第二侧部,并且构造成可释放地接合叉形螺栓82。例如,装置86可以是线缆、具有线缆的杆件和/或由车辆10的操作者致动的螺旋管。叉形螺栓82的释放使得机罩面板52自由,以从车身14分开至少预定距离,且由此在车身14和机罩面板52之间建立开口。装置86可从车辆的乘客隔室28远程地致动或者由远程激活装置(未示出)致动,以操作地释放叉形螺栓82,以允许撞栓70从叉形螺栓82的部分84移动。

闩锁机构60可附加地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或构件,该第二弹性元件或构件可构造成操作地连接于叉形螺栓82的钟簧等等。第二弹性元件或构件可构造成施加预加载力,该预加载力被引导成使得叉形螺栓82响应于止动件或装置86的第一致动而从第一位置移位或移动至第二位置,其中,叉形螺栓82释放撞栓70并且允许机罩面板52远离车身14移动。叉形螺栓82连同第二弹性元件或构件一起可经由诸如铆钉之类的合适紧固件88操作地连接于壳体72。

第三弹性元件或构件可设置成与装置86协配。如图所示,第三弹性元件或构件可以是弹簧等等,其可构造成将力至少施加于装置86的一部分,以响应于装置86的致动将叉形螺栓82从第一位置释放至第二位置。第三弹性元件或构件可经由合适的紧固件92操作地连接于壳体72。

图2a-2b说明处于第一或闭锁位置中的闩锁机构60。致动器94与装置86的一部分协配并且从该部分延伸,且构造成接合闩锁62。致动器94可由构件96操作地连接于装置86的一部分,该构件可包括钟簧等等。构件96可构造成施加预加载力,该预加载力引导为使得致动器94移位至致动器94接合闩锁62的部分104的位置,例如下文会更详细描述的那样。

致动器94可定位在闩锁62附近。如图中所示,致动器94可设置在壳体72的一个侧部上,而闩锁62设置在壳体72的相对侧部上。致动器94包括突部98,该突部从致动器94的表面延伸。突部98可构造成接合闩锁62的至少一个表面。突部98可与致动器94成单体结构,并且在图2a-2b中可设置成邻近于闩锁62的下表面100。

现参照图3a-3b,闩锁机构60说明为处于第二位置或第一解锁位置中。在该第二位置中,装置86可致动,以将叉形螺栓82从与装置86接合中释放。如图3a-3b中所示,装置86绕第三弹性元件或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或第一解锁位置之间旋转。第二弹性元件或构件可施加力,以使得叉形螺栓82以逆时针的方式移位至这样的位置,其中,当装置86释放叉形螺栓82时,叉形螺栓82释放撞栓70。响应于装置86的移动,致动器94可绕构件96调节,以使得致动器94上的突部98设置在闩锁62的下表面100附近。可设想的是,突部98可接合闩锁62的下表面100。

现参照图4a-4b,在第二位置或第一解锁位置的完成时示出闩锁机构60。如图3a-3b中所示,撞栓70可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叉形螺栓82的部分84内并且邻近于闩锁62的主要捕获部分64。在图4a-4b中,撞栓70已在图2a-2b中示出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行进,并且至少部分地通过壳体72中的凸轮表面74。

闩锁62可构造成使得次要捕获部分66大体在闩锁机构60的中心区域102之上延伸,以在撞栓7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整个行程位置时,将撞栓70可释放地接合和接纳在次要捕获部分66中。次要捕获部分66还可为装置86和相关部件提供物理反馈,以指示第二位置移动的完成。

现参照图5a-5b,响应于撞栓70在次要捕获部分66中的定位,装置86重新定位至如图2a-2b中示出的第一或闭锁位置。在装置86重新定位时,致动器94绕构件96平移,以使得致动器94的突部98布置在可展开闩锁62的下表面100的部分104中。

现参照图6a-6b,更详细地描述闩锁机构60从第二位置或第一解锁位置向第三位置或第二解锁位置的调节。闩锁机构60包括第四弹性元件106,该第四弹性元件具有第一部分108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定位在壳体72上,而该第二部分操作地接合闩锁62。第四弹性元件106可以是弹簧等并且偏置,以将闩锁62的次要捕获部分66保持为邻近于闩锁机构60的中心区域102,且由此将撞栓70保持在次要捕获部分66中。

在一个非限制实施例中,在闩锁62旋转过如图4a所描述和示出的中心行程点之后,第四弹性元件106可偏置,以将闩锁维持在第二解锁位置中。第四弹性元件106相对于闩锁62的偏置允许闩锁62能在闩锁机构60致动第二次之后打开。当机罩面板朝向车身移动到第一位置或闭锁位置时,闩锁机构60上的凸轮表面74将闩锁62驱动朝向第二位置或第一解锁位置。

当装置86致动到第三位置或第二解锁位置中时,调节与装置86协配的致动器94,以使得突部98接合闩锁62的下表面100的部分104,由此将闩锁62从第一位置或闭锁位置平移至图6a-6b中示出的至少一个第二位置或解锁位置。限制器78可构造成当闩锁62在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调节时在闩锁62的槽80中行进。槽80的第二位置限定闩锁62相对于枢转中心的预定旋转角度,且由此将限制器78的运动范围限制在限定槽80的几何形状内。

现参照图7a-7b,示出闩锁62从第三位置或第二解锁位置向第四位置或第三解锁位置的移动。第四位置也可称为完全解锁位置。撞栓70可从闩锁机构60移除,以将次要捕获部分66从在闩锁机构60的中心区域102附近的位置调节至远离中心区域102设置的释放位置,且第四弹性元件106的第二部分响应于闩锁62的调节远离第一部分108延伸。响应于闩锁62在第四位置或第三解锁位置中的定位,撞栓70从次要捕获部分66调节至闩锁62的与在主要捕获部分64和主要捕获部分66之间延伸的表面68相对的侧部上的表面112。

现参照图8a-8b,在撞栓70定位在闩锁机构60中以将撞栓重闭锁在叉形螺栓82的部分84中时,闩锁机构60示作处于第一位置或重闭锁位置中。如图7a-7b中所示,叉形螺栓82定位在壳体72上,以使得叉形螺栓82的部分84与至少一个凸轮表面74对准。当机罩52邻近于车身14定位时,撞栓70通过至少一个凸轮表面74行进到叉形螺栓82的部分84中并且接合该部分,从而将叉形螺栓82布置在第一或闭锁位置中。撞栓70进一步接合闩锁62的表面112,并且与第四弹性元件106协配,以将闩锁62从至少一个第二或解锁位置重定位至第一或闭锁位置,且因此,闩锁62的次要捕获部分66布置在壳体72的中心区域102和闩锁机构60附近。

详细描述和附图或视图是对本发明的支持和描述,但本发明的范围仅仅由权利要求所限定。虽然已详细地描述了用于执行所要求的本发明的其中一些最佳模式和其它实施例,但存在用于实践限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本发明的各种替代设计和实施例。此外,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或者本说明书中提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并非必须理解为彼此独立的实施例。而是,在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示例中描述的每个特征可与来自其它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期望特征相组合,以产生并未用词语或者通过参照附图描述的其它实施例。因此,这些其它实施例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框架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