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橡胶板分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2245发布日期:2019-02-01 20:1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橡胶板分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缆绝缘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橡胶板分切设备。



背景技术:

按用途分有电力电缆、控制和信号电缆、船用电缆、航空用电缆、矿山用电缆、安装用电线等。绝缘层和护套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乙丙橡胶等制作,除了满足绝缘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外,要求耐老化、耐磨,有些产品要求耐油、阻燃。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使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绝缘层。目前市场现有的橡胶绝缘层多采用挤出成型,连续热空气硫化的生产方式,污染比较严重,制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为生产带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橡胶板分切设备,使用后,在压力注入半成品的橡胶,在半成品的橡胶挤压成板凝结后,进一步进行切条,为包覆电缆加工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橡胶板分切设备,包括主体机构、分切机构以及绕卷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底板、龙门架、限位套、工作台、滚轮、限位板、支撑腿,所述龙门架底部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限位套设置在龙门架顶部的右侧,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的正中,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对称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腿对称固定连接在底板底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分切机构由多节液压推杆、平衡装置、声波发生器、换能器、调幅器、切割刀、承载板组合连接而成,所述多节液压推杆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板顶部的正中,所述换能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换能器对称固定连接在承载板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调幅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幅器对称设置在承载板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切割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切割刀对称固定连接在承载板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声波发生器与换能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绕卷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转动辊、固定夹、电动机、从动轴,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底板正面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底板正面的右侧,所述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底板正面的右侧,所述从动轴右侧的一端与电动机左侧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的底部贯穿龙门架的顶部并延伸至龙门架底部的外部,所述限位套与龙门架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滚轮贯穿工作台的顶部并延伸至工作台的内部,所述滚轮在工作台的顶部均匀分布,所述滚轮与工作台的壁体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左右两侧对撤年开设有切割槽。

优选的,所述多节液压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龙门架底部的正中,所述平衡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平衡装置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在龙门架底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平衡装置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在承载板顶部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声波发生器贯穿限位套并延伸至龙门架底部的外部,所述声波发生器与限位套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调幅器贯穿承载板顶部并延伸至承载板底部的外部,所述调幅器与承载板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调幅器的顶部与换能器固定连接,所述调幅器的底部与切割刀固定连接,所述切割刀与切割槽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辊左侧的一端贯穿第一固定块右侧的正中并延伸至第一固定块壁体的内部,所述转动辊与第一固定块的壁体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夹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固定夹在转动辊的正面均匀分布,所述固定夹与转动辊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轴左侧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块并固定连接在转动辊右侧的正中,所述从动轴与第二固定块的壁体转动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橡胶板分切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橡胶板分切设备,通过设置的工作台、多节液压推杆、平衡装置、声波发生器、换能器、调幅器、切割刀、承载板、切割槽的配合工作,稳定的升降承载板,使切割刀通过超声波振幅对工作台上传送的橡胶板进行多条切割,为进一步的包覆电缆加工提供有力的支持。

(2)、该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橡胶板分切设备,通过设置的底板、龙门架、限位套、工作台、限位板、支撑腿的配合工作,为分切机构的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稳定的支撑,通过设置的滚轮、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转动辊、固定夹、电动机、从动轴的配合工作,拉动工作台顶部的橡胶板并绕圈,为橡胶板的加工提供有力的支撑,增强了该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初步塑型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主体机构、11底板、12龙门架、13限位套、14工作台、15滚轮、16限位板、17支撑腿、2分切机构、21多节液压推杆、22平衡装置、23声波发生器、24换能器、25调幅器、26切割刀、27承载板、3绕卷机构、31第一固定块、32第二固定块、33转动辊、34固定夹、35电动机、36从动轴、4切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橡胶板分切设备,包括主体机构1、分切机构2以及绕卷机构3,主体机构1包括底板11、龙门架12、限位套13、工作台14、滚轮15、限位板16、支撑腿17,龙门架12底部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在底板11顶部的左右两侧,限位套13设置在龙门架12顶部的右侧,工作台14固定连接在底板11顶部的正中,限位板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板16对称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4的左右两侧,支撑腿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腿17对称固定连接在底板11底部的左右两侧,限位套13的底部贯穿龙门架12的顶部并延伸至龙门架12底部的外部,限位套13与龙门架12的壁体固定连接,限位板16的底部与底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滚轮15的数量为三个,滚轮15贯穿工作台14的顶部并延伸至工作台14的内部,滚轮15在工作台14的顶部均匀分布,滚轮15与工作台14的壁体转动连接,工作台14顶部的左右两侧对撤年开设有切割槽4,通过设置的底板11、龙门架12、限位套13、工作台14、限位板16、支撑腿17的配合工作,为分切机构2的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稳定的支撑。

分切机构2由多节液压推杆21、平衡装置22、声波发生器23、换能器24、调幅器25、切割刀26、承载板27组合连接而成,多节液压推杆21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板27顶部的正中,换能器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换能器24对称固定连接在承载板27顶部的左右两侧,调幅器2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幅器25对称设置在承载板27顶部的左右两侧,切割刀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切割刀26对称固定连接在承载板27底部的左右两侧,声波发生器23与换能器24电性连接,多节液压推杆2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龙门架12底部的正中,平衡装置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平衡装置2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在龙门架12底部的左右两侧,两个平衡装置2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在承载板27顶部的左右两侧,声波发生器23贯穿限位套13并延伸至龙门架12底部的外部,声波发生器23与限位套13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调幅器25贯穿承载板27顶部并延伸至承载板27底部的外部,调幅器25与承载板27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调幅器25的顶部与换能器24固定连接,调幅器25的底部与切割刀26固定连接,切割刀26与切割槽4相契合,通过声波发生器23将50/60hz电流转换成20、30或40khz电能,被转换的高频电能通过换能器24再次被转换成为同等频率的机械振动,随后机械振动通过一套可以改变振幅的调幅器25传递到切割刀26,切割刀26将接收到的振动能量传递到待切割工件的切割面,在该区域,振动能量被通过激活橡胶分子能,打开分子链的方式对胶料进行切割,通过设置的工作台14、多节液压推杆21、平衡装置22、声波发生器23、换能器24、调幅器25、切割刀26、承载板27、切割槽4的配合工作,稳定的升降承载板27,使切割刀26通过超声波振幅对工作台14上传送的橡胶板进行多条切割,为进一步的包覆电缆加工提供有力的支持。

绕卷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块31、第二固定块32、转动辊33、固定夹34、电动机35、从动轴36,第一固定块31固定连接在底板11正面的左侧,第二固定块32固定连接在底板11正面的右侧,电动机35固定连接在底板11正面的右侧,从动轴36右侧的一端与电动机35左侧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转动辊33左侧的一端贯穿第一固定块31右侧的正中并延伸至第一固定块31壁体的内部,转动辊33与第一固定块31的壁体转动连接,固定夹34的数量为三个,固定夹34在转动辊33的正面均匀分布,固定夹34与转动辊33固定连接,从动轴36左侧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块32并固定连接在转动辊33右侧的正中,从动轴36与第二固定块32的壁体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的滚轮15、第一固定块31、第二固定块32、转动辊33、固定夹34、电动机35、从动轴36的配合工作,拉动工作台14顶部的橡胶板并绕圈,为橡胶板的加工提供有力的支撑,增强了该电缆绝缘材料生产用初步塑型设备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