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套筒及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6134发布日期:2019-02-15 23:4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套筒及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产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适应套筒及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螺栓及螺母一般使用专用的扳手或者专用规格套筒来进行安装。而大部分扳手只能对应配合一种规格的螺栓及螺母,不能通用。

使用时,针对不同规格螺栓及螺母必须更换相对应规格的扳手,这样就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通常的生产生活中会同时需要不同规格的扳手或套筒,携带不方便,整理麻烦,且增加了成本,给我们实际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不同型号规格的套筒或扳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自适应套筒,可同时针对不同规格型号的螺栓或螺母进行生产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扳手,配合自适应套筒,方便作业人员的使用,操作简单。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套筒,包括芯轴、轴套以及抵持件;所述轴套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芯轴设置于所述固定孔中;所述芯轴沿轴线方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芯轴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开设有定位孔,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抵持件设置于所述定位孔中,且所述抵持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滑动槽中,所述抵持件的另一端用于抵持紧固件;所述抵持件在所述滑动槽中滑动,改变所述抵持件伸入所述安装孔的长度,以实现对不同规格所述紧固件的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的侧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弧形壁,且多个所述弧形壁的轴线与所述芯轴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槽沿所述弧形壁的周向开设于所述弧形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件包括抵持部、主体以及滑动部;所述抵持部和所述滑动部相对的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所述滑动部靠近所述滑动槽的端部呈球状;所述主体设置于所述定位孔中,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安装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主体上靠近所述滑动部的一端设置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所述第一凸起,另一端抵持所述芯轴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部上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开设有抵持口;所述抵持口的形状与所述紧固件的形状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的外壁上沿所述轴套的周向设置有滚花。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固定孔同轴且连通;所述芯轴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孔远离所述固定孔的一端。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一种扳手,包括作动杆以及第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自适应套筒;所述作动杆用于同所述自适应套筒连接。

相比现有的套筒和扳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套筒及扳手的有益效果是:

自适应套筒通过在轴套上开设滑动槽,并使抵持件在滑动槽上移动来实现对不同规格型号的螺栓或螺母的抵持,结构简单,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扳手组合了自适应套筒,方便作业人员使用自适应套筒,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使使用工具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套筒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自适应套筒结构的轴套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自适应套筒结构的轴套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套筒结构的芯轴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套筒结构的芯轴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套筒结构的抵持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自适应套筒;01-轴套;11-筒体;111-固定孔;112-滑动槽;113-连接孔;114-滚花;12-抵顶部;13-凸缘;02-芯轴;21-芯体;210-安装孔;211-定位孔;212-限位槽;22-连接部;221-连接槽;03-抵持件;31-主体;311-第一凸起;312-限位块;32-滑动部;33-抵持部;331-抵持口;34-第一弹性件;0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套筒100。该自适应套筒100包括轴套01、芯轴02、抵持件03以及轴承04。轴套01上开设有固定孔111。芯轴02设置于固定孔111中,在固定孔111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112。

芯轴02上沿轴线开设有安装孔210,并且芯轴02的侧壁上沿安装孔210的径向开设有定位孔211,且定位孔211与安装孔210连通。抵持件03设置于定位孔211中,且抵持件03的一端抵持在滑动槽112中,另一端位于安装孔210中。

抵持件03能沿滑动槽112滑动,使抵持件03伸入安装孔210的长度发生变化,实现对不同型号规格的螺栓或螺母的抵持,以方便作业人员施工,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轴套01上开设有连接孔113。轴承04设置于连接孔113中。芯轴02与轴承04连接,以实现芯轴02相对轴套01的转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自适应套筒100各子部件的具体结构,以清楚地展现自适应套筒100的结构。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的轴套01结构示意图。轴套01包括筒体11、抵顶部12以及凸缘13。筒体11中间开设有固定孔111。抵顶部12设置于筒体11的一端,且位于固定孔111的端口上,抵顶部12上开设有连接孔113,且连接孔113与固定孔111连通。

固定孔111中设置芯轴02,连接孔113用于实现芯轴02与筒体11的连接,并且芯轴02需要穿过连接孔113与作动杆连接,因此,为了方便安装,并且考虑作业人员操作作动杆时能省力,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13与固定孔111同轴设置。

在抵顶部12上,靠近固定孔111的一侧,沿连接孔113的周向设置凸缘13。轴承04设置在连接孔113中,并抵持在凸缘13上,实现固定安装。当然,为了保证轴承04能够稳定的安装在连接孔113上,连接孔113的直径与轴承04的外径相适应,优选地,轴承04与连接孔113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固定孔111的侧壁上沿固定孔111的周向开设有滑动槽112。由于抵持件03抵持在滑动槽112中,并沿滑动槽112滑动,以达到改变抵持件03伸入芯轴02安装孔210中的长度,所以,滑动槽112槽底面到固定孔111的轴线的距离是不同的。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达到滑动槽112槽底面到固定孔111的轴线的距离不同,可实现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滑动槽112的槽底面设置凹凸不平的面,以使槽底面到固定孔111的轴线的距离发生变化,也可以是改变固定孔111侧壁的形状,以达到改变滑动槽112槽底面到固定孔111的轴线的距离发生改变的目的等。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固定孔111侧壁的形状来实现滑动槽112槽底面到固定孔111的轴线的距离发生改变。当然,其他能够实现滑动槽112槽底面到固定孔111的轴线的距离不同的方式也是可取的。

具体地,固定孔111的侧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弧形侧壁,弧形侧壁的数目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本实施例中,为了稳定的夹持螺栓或螺母,弧形侧壁至少为三个,不同弧形侧壁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且每个弧形侧壁的轴线与固定孔111的轴线平行。相应地,滑动槽112的数目与弧形侧壁的数目相同,且滑动槽112沿弧形侧壁的周向设置。

另外,作业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将自适应套筒100安装在螺栓或螺母上,考虑作业人员能够稳定的握持轴套01,在筒体11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滚花114。这样,可增大摩擦,避免作业人员在握持或操作自适应套筒100时发生滑脱。

请参阅图4和图5。芯轴02包括相连接的芯体21和连接部22。芯体21上开设有安装孔210,且安装孔210与芯体21同轴设置。在芯体21上绕安装孔210轴线的径向开设定位孔211,且定位孔211与安装孔210连通。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定位孔211用于安装抵持件03,因此,定位孔211的数量与抵持件03的数量向适应。

芯体21设置于安装孔210中时,芯体21的轴线与安装孔210的轴线重合,连接部22穿过连接孔113,并同时与轴承04连接。连接部22远离安装孔210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221。连接槽221的形状与作动杆的形状相适应,以方便作动杆与连接部22连接。

请参阅图6,抵持件03包括主体31、滑动部32、抵持部33以及第一弹性件34。滑动部32和抵持部33相对的设置于主体31的两端,滑动部32用于抵持在滑动槽112中,抵持部33用于夹持螺栓或螺母。第一弹性件34设置在主体31上,且第一弹性件34的一端抵持在主体31上,另一端用于抵持芯轴02的芯体21。

具体地,滑动部32设置在滑动槽112中,且滑动部32可沿滑动槽112滑动。优选地,考虑减小滑动部32与滑动槽112之间的摩擦,方便滑动部32的滑动,滑动部32靠近滑动槽112的一端设置成球状。

主体31为柱体,设置在定位孔211中,为了方便第一弹性件34的安装,在主体31上靠近滑动部32的一端沿主体31周向设置有第一凸起311。第一弹性件34的一端抵持在第一凸起311上,另一端抵持在芯体21上。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4为弹簧,弹簧套设在主体31上,弹簧的一端抵持在第一凸起311上,另一端抵持在芯体21上。设置第一弹性件34能够方便使用完后,产生弹性力,使抵持件03能够沿滑动槽112滑动,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抵持部33用于抵持螺栓或螺母,为了能够很好的对螺栓或螺母进行固定,稳定地进行抵持,在抵持部33上远离主体31的一端开设有抵持口331,抵持口331的形状与螺栓或螺母的形状相适应。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抵持部33对螺栓或螺母的抵持作用,抵持口331的壁面设置成阶梯状,以增大摩擦。

需要注意的是,主体31为柱体,这样,在使用自适应套筒100的过程中,主体31不可避免的在定位孔211中绕轴线转动,这样,抵持口331便不能与螺栓或螺母进行配合,以稳定的抵持螺栓或螺母。为此,在主体31上,沿主体31轴线方向设置有限位块312。

限位块312沿主体31周向设置的数目不做限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限位块312为两个。请参阅图7,相应地,在定位孔211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同数量的限位槽212,限位槽212的位置与限位块312相适应,这样,当将主体31设置于定位孔211中时,限位块312也设置在限位槽212中,可有效地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主体31绕轴线转动,失去对螺栓或螺母的有效抵持。

本实施例提供自适应套筒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首先将自适应套筒100结构安装好,当需要拆卸或安装规格不同的螺栓或螺母时,将螺栓或螺母安装在安装孔210中,在安装的过程中,转动芯体21,这时,抵持件03沿滑动槽112滑动,改变抵持件03伸入安装孔210中的长度,以适应螺栓或螺母的规格,使抵持件03能够有效地抵持在螺栓或螺母上。

继续向原来的转动方向转动自适应套筒100,在预紧力的作用下,螺栓或螺母被逐渐带动而转动,进而被拧松或拧紧。当完成拆卸或安装后。反向转动自适应套筒100,由于第一弹性件34弹性力的作用,抵持件03的抵持作用消失,并沿滑动槽112向原来的滑动方向反方向滑动,回复到自适应套筒100的初始状态,这时螺栓或螺母也从安装孔210中脱离。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扳手,该扳手包括作动杆以及自适应套筒100。作动杆与芯轴02的连接部22连接,可方便作业人员操作自适应套筒10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套筒100和扳手,至少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抵持件03能沿滑动槽112滑动,使抵持件03伸入安装孔210的长度发生变化,实现对不同型号规格的螺栓或螺母的抵持,方便作业人员施工,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筒体11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滚花114,可增大摩擦,避免作业人员在握持或操作自适应套筒100时发生滑脱。

滑动部32靠近滑动槽112的一端设置成球状可减小滑动部32与滑动槽112之间的摩擦,方便滑动部32的滑动。

设置第一弹性件34能够方便使用完后,产生弹性力,使抵持件03能够沿滑动槽112滑动,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抵持口331的壁面设置成阶梯状,以增大摩擦。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附图中带箭头的附图标记是指代虚体结构,例如孔、槽、腔等,不带箭头的附图标记是指代实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