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5953发布日期:2018-08-24 20:3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门锁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指纹密码锁解决的是忘记带钥匙的这个痛点,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锁系统正在逐渐普及,甚至替代传统指纹密码锁。一套物联网智能门锁系统通常包括智能手机、云服务器、无线路由器以及智能锁,智能手机、云服务器、无线路由器、智能锁依次通过无线联网连接,实现数据交换,现有的智能锁存在以下问题:1)自动开锁,过程由微型马达驱动,开锁速度慢,且对于靠蓄电池供电的,影响巡航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开锁速度快的智能门锁驱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门锁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连杆、滑动片、齿条、套杆、套杆压簧、主驱动马达、副驱动马达、螺杆、螺母、限位杆以及限位杆压簧,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安装在锁体内。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一齿轮固定,滑动片固定在防盗锁舌上,滑动片上开设有滑动槽,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滑动安装在滑动槽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齿轮固定主驱动马达的输出轴,齿条滑动安装在锁体内,套杆固定在在锁体体内,齿条和第一齿轮啮合,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块,连接块滑动安装在套杆上,套杆上套设有用于向下顶住连接块的套杆压簧,螺杆固定副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螺杆和螺母通过螺纹配合,螺母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上套设有用于向左顶住限位杆的限位杆压簧,齿条上开设有用于插入限位杆的另一端的齿条定位孔,

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主驱动马达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同时实现齿条的直线移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连杆转动,从而拨动滑动片直线移动滑出,从而实现锁门,齿条的直线向上移动过程中,套杆压簧被压缩,限位杆在限位杆压簧的作用下向左顶入齿条定位孔,实现锁门操作,需要开锁时,副驱动马达带动螺杆转动,使得限位杆拔出齿条定位孔,齿条在套杆压簧的作用下快速直线移动,带动第一齿轮快速转动,实现快速开锁,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驱动结构的齿条在套杆压簧的作用下快速直线移动,带动第一齿轮快速转动,实现快速开锁,并且在锁门过程中,套杆压簧被压缩,形成弹性势能用于开锁,降低了开锁所需的电力消耗,提高了电池续航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齿条定位孔开设于齿条的中部。

作为优选,螺母上固定有两片螺母限位片,两片螺母限位片上开设有限位片滑槽,限位片滑槽上插设有两个限位片铆钉,,,限位片铆钉固定在锁体内。

作为优选,齿条上开设有齿条滑槽,齿条滑槽上插设有两个齿条铆钉,齿条铆钉固定在锁体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驱动结构的齿条在套杆压簧的作用下快速直线移动,带动第一齿轮快速转动,实现快速开锁,并且在锁门过程中,套杆压簧被压缩,形成弹性势能用于开锁,降低了开锁所需的电力消耗,提高了电池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盗型智能门锁装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矩形外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防盗型智能门锁装配结构,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锁体3以及内置在锁体3内的锁芯,后面板2上转动安装有门把手41,锁体3内转动安装有转动套42,门把手41连接转动套42,从而通过转动门把手41带动转动套42转动,锁体3上滑动安装有活动锁舌43以及防盗锁舌44,活动锁舌43通过联动机构连接转动套42,防盗锁舌44连接用于驱动防盗锁舌44滑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锁紧驱动机构的锁紧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第一连杆53、滑动片54、齿条55、套杆56、套杆压簧57、主驱动马达58、副驱动马达59、螺杆510、螺母511、限位杆512以及限位杆压簧513,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转动安装在锁体3内,第一连杆53的一端和第一齿轮51固定,滑动片54固定在防盗锁舌44上,滑动片54上开设有滑动槽514,第一连杆53的另一端滑动安装在滑动槽514上,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相互啮合,第二齿轮52固定主驱动马达58的输出轴,齿条55滑动安装在锁体3内,套杆56固定在在锁体3体内,齿条55和第一齿轮51啮合,齿条55的一端固定连接块521,连接块521滑动安装在套杆56上,套杆56上套设有用于向下顶住连接块521的套杆压簧57,螺杆510固定副驱动马达59的输出轴,螺杆510和螺母511通过螺纹配合,螺母511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杆512,限位杆512上套设有用于向左顶住限位杆512的限位杆压簧513,齿条55上开设有用于插入限位杆512的另一端的齿条定位孔515,所述齿条定位孔515开设于齿条55的中部。螺母511上固定有两片螺母限位片516,两片螺母限位片516上开设有限位片滑槽517,限位片滑槽517上插设有两个限位片铆钉,,518,限位片铆钉518固定在锁体3内。齿条55上开设有齿条滑槽519,齿条滑槽519上插设有两个齿条铆钉520,齿条铆钉520固定在锁体3内。

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主驱动马达58带动第二齿轮5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51转动,同时实现齿条55的直线移动,第一齿轮51转动带动第一连杆53转动,从而拨动滑动片54直线移动滑出,从而实现锁门,齿条55的直线向上移动过程中,套杆压簧57被压缩,限位杆512在限位杆压簧513的作用下向左顶入齿条定位孔515,实现锁门操作,需要开锁时,副驱动马达59带动螺杆510转动,使得限位杆512拔出齿条定位孔515,齿条55在套杆压簧57的作用下快速直线移动,带动第一齿轮51快速转动,实现快速开锁。

锁紧机构包括限位套61、锁紧杆62、中间杆63、锁紧电机64、锁紧主动齿轮65、弹性柱66、锁紧圆弧齿条67、矩形外管68、矩形柱69和限位连杆610,第二齿轮52上固定限位套61,限位套61的外壁开设有用于插入锁紧杆62的限位孔611,锁紧杆62滑动安装在锁体3内,锁紧电机64的输出轴固定锁紧主动齿轮65,锁紧主动齿轮65啮合锁紧圆弧齿条67,锁紧圆弧齿条67固定在矩形外管68上,矩形柱69插设在矩形外管68内,矩形柱69和锁紧圆弧齿条67转动安装在锁体3内,矩形外管68的四个内角均设置插设有弹性柱66,矩形柱69的四个外壁分别挤压在四个弹性柱66上,限位连杆610的一端固定矩形柱69,限位连杆610的另一端铰接中间杆63的一端,中间杆63的另一端铰接锁紧杆62的另一端。所述弹性柱66采用硅胶柱或橡胶柱。所述锁体3内固定有安装座612,所述安装座612开设有安装圆孔613,所述限位套61转动安装于安装圆孔613内,安装座612上开设有连通至安装圆孔613的锁紧杆槽614,铰接锁紧杆62滑动安装在锁紧杆槽614上。所述锁紧电机64位于限位套61的下方,矩形柱69位于锁紧电机64的右侧。

锁紧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防盗锁舌44滑出过程中,锁紧电机64带动锁紧主动齿轮65转动,从而带动矩形外管68转动,矩形外管68和矩形柱69相对转动,从而使得弹性柱66被压缩,弹性柱66产生的弹力作用在矩形柱69上,使得矩形柱69具有转动的扭矩,使得限位连杆610带动中间杆63运动,并使得铰接锁紧杆62定顶在限位套61的外壁,当防盗锁舌44到达锁门位置后,铰接锁紧杆62插入限位孔611,此时限位套61无法转动,第二齿轮52因此无法转动,从而使得防盗锁舌44无法活动,实现限位锁紧,锁紧电机64反向转动,从而实现解锁。

锁体3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大槽轮71、微型发电机72、传动轴73、单向轴承74、小槽轮75、复位蜗簧76、固定盘77、蓄能蜗簧78、主动齿轮79以及从动齿轮710,微型发电机72连接至所述稳压电路,稳压电路连接至蓄电池,从动齿轮710固定微型发电机72的转轴,传动轴73固定单向轴承74的内圈,小槽轮75固定在单向轴承74的外圈,小槽轮75连接复位蜗簧76的外端,固定盘77上固定有固定轴711,复位蜗簧76套设在固定轴711上,复位蜗簧76的内端固定固定轴711,固定盘77固定在锁体3内,转动套42固定大槽轮71,小槽轮75上卷绕有拉带712,拉带712的一端固定在小槽轮75上,拉带712的另一端固定在大槽轮71上,蓄能蜗簧78套设在传动轴73上,蓄能蜗簧78的内端固定传动轴73,主动齿轮79转动安装在传动轴73上,主动齿轮79固定蓄能蜗簧78的外端,主动齿轮79和从动齿轮710相互啮合,主动齿轮79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主动齿轮79转动的第一限位机构,传动轴73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传动轴73转动的第二限位机构,锁体3内转动安装有用于抵在拉带712上的导向槽轮713。日常使用门锁过程中,需要转动门把手41,从而打开活动锁舌43,从而打开门锁,转动门把手41过程中,带动大槽轮71转动,大槽轮71通过卷绕拉带712,从而带动小槽轮75转动,小槽轮75转动带动传动轴73转动,由于第一限位机构的限制主动齿轮79转动,并且第二限位机构控制传动轴73单向转动,使得传动轴73转动过程中,可以实现对蓄能蜗簧78进行蓄能,并且在第一限位机构解除对主动齿轮79的限位后,主动齿轮79可以在蓄能蜗簧78的作用下连续转动很多圈,从而带动微型发电机72转动,实现对蓄电池充电,使得蓄电池的续航能力得到提高,提升用户体验,门把手41反转过程中,在蜗簧的作用下,小槽轮75反向转动,卷绕拉带712,由于小槽轮75通过单向轴承74安装在传动轴73上,因而此时传动轴73可以不转动。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插接齿条81、齿条电机82、传动齿轮83、连接弹簧84、插接块85、限位盘86,插接齿条81滑动安装在锁体3内,齿条电机82的传动轴73固定传动齿轮83,传动齿轮83和插接齿条81啮合,所述限位盘86固定在主动齿轮79的一侧,限位盘86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插入插接块85的限位盘孔87,插接块85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84的一端,连接弹簧84的另一端固定插接齿条81,插接块85滑动安装在锁体3内。采用这种结构,通过齿条电机82的转动,带动插接齿条81直线移动,可以使得插接块85拔出限位盘孔87,从而解除对主动齿轮79的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棘轮101、棘爪102以及扭簧、所述传动轴73上固定有棘轮101,锁体3内转动安装有用于限制棘轮101单向转动的棘爪102。棘爪102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棘爪102朝棘轮101转动的扭簧。联动机构包括控制杆91、控制杆压簧92、控制杆片93,控制杆91滑动安装在锁体3内,控制杆91上套设有用于向外顶出控制杆91的控制杆压簧92,控制杆片93固定在控制杆91的一端,控制杆91的另一端固定活动锁舌43,转动套42上固定有用于拨动控制杆片93的主动拨片94。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