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271发布日期:2018-09-21 19:4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构件,具体涉及电控锁。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锁构件是生产和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构件,传统的锁一般是机械件,此种机械锁需要配有钥匙才能开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电控锁,以达到通过无线遥控、蓝牙、有线密码和指纹识别等连接方式实现锁件的自动化开关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控锁,包含有锁件,所述锁件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锁件内还设有从动齿轮轴,所述从动齿轮轴上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的端部连接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连接有锁舌,所述锁舌可从所述锁件中伸出和缩回,所述锁舌与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所述扭转弹簧柔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正反转动,利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扭转弹簧的转动,实现锁舌的伸出和缩回,实现锁件功能,并利用扭转弹簧避免锁舌在运动中对锁件造成刚性撞击而损坏锁件,达到实现锁件的自动化、便于锁舌控制、优化锁件结构和保证了锁件的使用质量的目的。

作为优选的,所述锁壳包含有锁壳和盖板,所述锁壳与所述盖板相适配,且所述锁壳和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实现固定连接,所述锁壳内部设有电机腔和芯片腔,所述电机腔内置有所述电机,所述芯片腔内设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接收外来设定的无线遥控、蓝牙、有线密码和指纹识别等信号来控制所述电机正反转动的开启和关闭。利用电机腔和芯片腔实现电机等构件在锁壳内的安放,保证了锁件的质量;通过控制芯片接收外来设定的无线遥控、蓝牙、有线密码和指纹识别等信号控制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实现了锁件的智能化。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机上设有电机防水盖,所述电机防水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腔上,所述电机防水盖实现对电机的防水处理。利用电机防水盖避免电机中渗水,保证了电机的使用质量,延长了电机及锁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电机防水盖间设有防水密封圈。利用防水密封圈进一步保证电机的密封性,进一步保证了电机的使用质量。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机防水盖的外侧设有压板,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压板,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设置在压板的外侧,所述扭转弹簧也设置在所述压板上。通过压板便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扭转弹簧的安放,进一步优化锁件内部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机与控制芯片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通过密封胶实现电机和控制芯片之间的防水密封性,保证了锁件质量,也延长了锁件的使用寿命和保证了锁件的使用安全。

作为优选的,所述锁舌的头端安置有信号开关,所述锁舌的尾端可进出所述锁壳,所述信号开关设置在压板下。通过将信号开关设置在压板下,保证了信号开关的安装质量,利用信号开关保证了锁舌在伸出、缩回的精度,进一步保证了锁件的使用质量。

作为优选的,所述锁舌上套设有保险弹簧。通过保险弹簧避免锁舌在传动零件发生异常损坏的情况下锁死,保证了锁件处于开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正反转动,利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扭转弹簧的转动,实现锁舌的伸出和缩回,实现锁件功能,并利用扭转弹簧避免锁舌在运动中对锁件造成刚性撞击而损坏锁件,达到实现锁件的自动化、便于锁舌控制、优化锁件结构和保证了锁件的使用质量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机腔和芯片腔实现电机等构件在锁壳内的安放,保证了锁件的质量;通过控制芯片接收外来设定的无线遥控、蓝牙、有线密码和指纹识别等信号控制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实现了锁件的智能化。

3.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机防水盖避免电机中渗水,保证了电机的使用质量,延长了电机及锁件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利用防水密封圈进一步保证电机的密封性,进一步保证了电机的使用质量。

5.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板便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扭转弹簧的安放,进一步优化锁件内部结构。

6.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胶实现电机和控制芯片之间的防水密封性,保证了锁件质量,也延长了锁件的使用寿命和保证了锁件的使用安全。

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信号开关设置在压板下,保证了信号开关的安装质量,利用信号开关保证了锁舌在伸出、缩回的精度,进一步保证了锁件的使用质量。

8.本实用新型通过保险弹簧避免锁舌在传动零件发生异常损坏的情况下锁死,保证了锁件处于开锁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控锁的展开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电机 2.主动齿轮 3.从动齿轮轴 4.从动齿轮 5.扭转弹簧 6.锁舌

7.锁壳 8.盖板 9.控制芯片 10.电机防水盖 11.防水密封圈 12.压板

13.信号开关 14.保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控锁,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正反转动,利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扭转弹簧的转动,实现锁舌的伸出和缩回,实现锁件功能,并利用扭转弹簧避免锁舌在运动中对锁件造成刚性撞击而损坏锁件,达到实现锁件的自动化、便于锁舌控制、优化锁件结构和保证了锁件的使用质量的目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控锁,包含有锁件,所述锁件内设有电机1,所述电机上连接有主动齿轮2,所述主动齿轮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锁件内还设有从动齿轮轴3,所述从动齿轮轴上套设有从动齿轮4,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的端部连接有扭转弹簧5,所述扭转弹簧连接有锁舌6,所述锁舌可从所述锁件中伸出和缩回,所述锁舌与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所述扭转弹簧柔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正反转动,利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扭转弹簧的转动,实现锁舌的伸出和缩回,实现锁件功能,并利用扭转弹簧避免锁舌在运动中对锁件造成刚性撞击而损坏锁件,达到实现锁件的自动化、便于锁舌控制、优化锁件结构和保证了锁件的使用质量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锁件包含有锁壳7和盖板8,所述锁壳与所述盖板相适配,且所述锁壳和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实现固定连接,所述锁壳内部设有电机腔和芯片腔,所述电机腔内置有所述电机,所述芯片腔内设有控制芯片9,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接收外来设定的无线遥控、蓝牙、有线密码和指纹识别等信号来控制所述电机正反转动的开启和关闭。利用电机腔和芯片腔实现电机等构件在锁壳内的安放,保证了锁件的质量;通过控制芯片接收外来设定的无线遥控、蓝牙、有线密码和指纹识别等信号控制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实现了锁件的智能化。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电机上设有电机防水盖10,所述电机防水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腔上,所述电机防水盖实现对电机的防水处理。利用电机防水盖避免电机中渗水,保证了电机的使用质量,延长了电机及锁件的使用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电机防水盖间设有防水密封圈11。利用防水密封圈进一步保证电机的密封性,进一步保证了电机的使用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电机防水盖的外侧设有压板12,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压板,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设置在压板的外侧,所述扭转弹簧也设置在所述压板上。通过压板便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扭转弹簧的安放,进一步优化锁件内部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电机与控制芯片采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密封。通过密封胶实现电机和控制芯片之间的密封性,保证了锁件质量,也延长了锁件的使用寿命和保证了锁件的使用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锁舌的头端安置有信号开关13,所述锁舌的尾端可进出所述锁壳,所述信号开关设置在压板下。通过将信号开关设置在压板下,保证了信号开关的安装质量,利用信号开关保证了锁舌在伸出、缩回的精度,进一步保证了锁件的使用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锁舌上套设有保险弹簧14。通过保险弹簧避免锁舌在传动零件发生异常损坏的情况下锁死,保证了锁件处于开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步骤如下:再如图1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芯片9 控制电机1的开启,电机1带动主动齿轮2主动,由于从动齿轮4与主动齿轮2啮合,因此从动齿轮4随着主动齿轮2在从动齿轮轴3上自转,并通过扭转弹簧5带动锁舌6移动,从锁壳7中伸出,实现锁件的工作;当需要开锁时,只需要通过控制芯片9实现电机反转即可,当锁舌退回锁壳内时,触碰到信号开关13,信号开关13将信号反馈到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控制电机停止转动,避免锁件出现损坏。并且在锁舌上套设有保险弹簧14,避免在传动零件发生异常损坏的情况下,锁舌出现锁死的状况。

同时该电控锁将从动齿轮和锁舌通过扭转弹簧进行柔性连接,保证锁舌的伸出和缩回具有弹性,避免锁舌在运动中对锁件造成刚性撞击而损坏锁件,保证了锁件的使用质量。

该电控锁通过在电机1和控制芯片9之间进行密封胶密封,保证了锁件的防水密封性,利用电机防水盖10和防水密封圈11保证了电机的防水性,避免电机出现损坏,保证了电机及整个电控锁的使用质量。

通过以上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锁,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正反转动,利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扭转弹簧的转动,实现锁舌的伸出和缩回,实现锁件功能,并利用扭转弹簧避免锁舌在运动中对锁件造成刚性撞击而损坏锁件,达到实现锁件的自动化、便于锁舌控制、优化锁件结构和保证了锁件的使用质量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控锁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