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的回转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8798发布日期:2019-01-02 22:2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调节的回转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铰链,特别涉及一种方便调节的回转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铰链装置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而现有的铰链装置为了美观,一般的安装结构是安装在家具内侧,使其至少在闭合状态下完全隐藏在家具内侧,由于铰链装置设置于家具内侧,导致需要从家具内侧对铰链装置进行相互位置调节,操作不便;此外,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种门体在开启状态下可纵向收纳于柜体外侧的家具,这就要求铰链装置需要设置于柜体外侧,但传统的铰链装置难以满足上述的动作要求,而且由于相关的调节结构位于内侧,使调节操作更加不便。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3953239B于2016年7月6日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具铰链的固定底座,并具体公开了:包括铰接臂、连接臂、与壁板连接的固定底座、以及与门板连接的活动杯座;其中,铰接臂通过连接臂设置于固定底座上、且通过铰接组件与活动杯座配合连接,连接臂设置于铰接臂上,并设置有卡锁装置、且通过卡锁装置与固定底座可拆装的配合连接;固定底座呈一字形,并于前后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固定部、且通过固定部固定设置于壁板上;固定底座的后部设置有调节部件、且通过调节部件调节壁板与门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的调节部件在铰链安装时位于铰接臂和/或连接臂的后方;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卡合件和调节件,二者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中,调节件通过引导单元设置于卡合件的底部;所述的调节部件为偏心钉或偏心转盘;所述调节件的前后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固定部、且通过在固定部上设置紧固单元固定设置于壁板上;卡合件与调节件之间设置有移动导向部,二者通过移动导向部相互引导并定位;卡合件与调节件之间还设置有锁合部,二者通过锁合部相互锁合并连为一体;所述的调节部件设置于卡合件的后部、且一端作用于卡合件上,另一端作用于调节件上,通过工具作用于调节部件的作用部,使卡合件相对调节件左右移动,实现壁板与门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该结构的调节部件的操作面均朝向家具内侧设置,导致调节操作十分不便,即存在上述缺陷;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通用性和实用性强、开发成本低、方便进行位置调节的回转铰链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方便调节的回转铰链装置,包括活动杯座、连接臂和底板组件,活动杯座与连接臂之间通过摇臂组件相互铰接,连接臂与底板组件相互连接;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阻尼器,该阻尼器一端连接在连接臂上、另一端铰接有活动块,该活动块连接在连接臂上,活动块至少在铰链启闭时与摇臂组件相互作用;所述连接臂与摇臂组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该弹性件分别弹性作用在连接臂和摇臂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至少一侧封闭设置形成第一封闭面,该第一封闭面和/或底板组件上设置有位置调节件,所述活动杯座上设有开口的收纳腔;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至少在铰链打开时与底板组件的安装面方向一致、与位置调节件的操作面方向相反;摇臂组件至少在铰链闭合时隐藏式进入收纳腔内。

所述连接臂包括第一封闭面和两侧板,两侧板分别连接第一封闭面两侧使整体形成U形截面,所述活动杯座通过摇臂组件铰接在侧板一端,所述阻尼器和/或活动块和/或摇臂组件设置在两侧板之间,所述底板组件设置在U形截面的开口侧;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至少在铰链打开时与U型截面的开口方向一致。

两侧板之间设置有截面呈U形的固定座,阻尼器设置在固定座内侧,该固定座通过位置调节件与连接臂活动式连接,底板组件与固定座连接。

所述底板组件包括活动板和固定板,活动板通过位置调节件与固定板活动式连接;固定座与活动板连接,使活动板相对连接臂活动式设置。

所述位置调节件包括上下调节件和/或前后调节件和/或左右调节件;所述上下调节件定位转动在固定座上并与连接臂螺接,通过转动上下调节件驱使连接臂相对固定座上下调节;所述前后调节件为偏心钉,其偏心柱定位转动在固定座上,通过转动前后调节件驱使连接臂相对固定座前后调节;所述左右调节件为偏心钉,其偏心柱定位转动在固定板上,通过转动左右调节件驱使活动板相对固定板左右调节;上下调节件和/或前后调节件和/或左右调节件的操作面方向一致;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至少在铰链打开时与上下调节件和/或前后调节件和/或左右调节件的操作面方向相反。

所述弹性件为扭簧,且弹性件上设有弹性作用力受力方向互不相同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所述摇臂组件包括外摇臂和内摇臂,外摇臂分别铰接连接臂和活动杯座,内摇臂分别铰接连接臂和活动杯座,弹性件设置在连接臂与外摇臂的铰接处,且第一支撑脚弹性作用在连接臂或内摇臂或活动块上,第二支撑脚弹性作用在外摇臂或连接臂上,以使弹性件对活动杯座产生定位启闭作用力,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不能同时弹性作用在连接臂上。

所述内摇臂通过相应的销轴铰接在连接臂上,该销轴上设置有轴套,第一支撑脚弹性按压在轴套上,轴套至少在铰链启闭时滚动在第一支撑脚上,第一支撑脚通过轴套和相应的销轴弹性作用在连接臂上。

所述内摇臂上设置有导向轴,导向轴至少一端外露出内摇臂,活动块上设有带引导面的启闭工作槽,导向轴的外露端至少在铰链启闭时与引导面相互作用、且至少在铰链闭合时滑入启闭工作槽内。

所述活动杯座设置在家具门体的内侧壁上,底板组件设置在家具主体的外侧壁上,家具门体通过回转铰链装置定位闭合在家具主体上;所述收纳腔嵌入式设置在家具门体的内侧壁上;家具门体通过位置调节件实现相对家具主体的位置调节。

所述回转铰链装置设置两套以上,且两套以上的回转铰链装置分别设置在一同步组件上;家具主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套以上滑轨组件,该滑轨组件包括设置在家具主体外侧壁的定滑轨和连接同步组件的动滑轨,动滑轨线性滑动在定滑轨上,两套以上的回转铰链装置通过同步组件和滑轨组件同时和/或同步线性滑动在家具主体的外侧壁上,实现家具门体的纵向移动收纳。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臂至少一侧封闭设置形成第一封闭面,并在该第一封闭面和/或底板组件上设置位置调节件,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至少在铰链打开时与底板组件的安装面方向一致、与位置调节件的操作面方向相反;摇臂组件至少在铰链闭合时隐藏式进入收纳腔内;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可满足铰链装置设置于家具主体外侧壁的结构需要,在满足家具门体可正常启闭的基础上,保证位置调节件的操作面外露于家具主体外侧,用户可直接在家具主体外面通过位置调节件对家具门体进行相对位置调节,操作方便,性能可靠,这种铰链装置可适用于一般家具中,因此通用性和实用性较强;为满足家具门体打开状态下可进行纵向收纳的要求,结合上述的铰链装置并在家具主体外侧壁设置有滑轨组件,在滑轨组件的驱动下,铰链装置带动家具门体纵向线性滑动,实现收纳效果,其操作便捷,适用于空间较小的环境,使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不同方位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中G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纵向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打开状态局部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闭合状态局部俯视图。

图10和图11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回转铰链装置不同方位的爆炸图。

图12和图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回转铰链装置不同方位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回转铰链装置的打开状态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回转铰链装置的闭合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9,家具主体A的外侧壁上下对应的设置两套回转铰链装置C,且这两套回转铰链装置C分别连接一同步组件D和家具门体B,同步组件D包括同步杆19和两连接块20,两连接块20分别固接在同步杆19的上下端,回转铰链装置C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连接块20上;家具主体A的外侧壁上下对应的设置有两套滑轨组件E,该滑轨组件E包括固定在家具主体A外侧壁的定滑轨23、固接同步组件D(同步杆19或连接块20)的动滑轨21和设置于在定滑轨23与动滑轨21之间的中轨22,动滑轨21通过中轨22线性滑动在定滑轨23上。家具门体B通过回转铰链装置C定位闭合在家具主体A上;两套回转铰链装置C通过同步组件D和滑轨组件E同时和/或同步线性滑动在家具主体A的外侧壁上,实现家具门体B的纵向移动收纳。

参见图10-图15,本方便调节的回转铰链装置C,包括固定在家具门体B内侧壁的活动杯座1、与活动杯座1铰接的连接臂3和设置在家具主体A外侧壁的底板组件;活动杯座1与连接臂3之间通过摇臂组件相互铰接,连接臂3与底板组件相互连接,即连接臂3通过底板组件与家具主体A外侧壁连接;连接臂3内侧设置有阻尼器8,该阻尼器8一端连接在连接臂3上、另一端铰接有活动块14,该活动块14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臂3上,活动块14至少在铰链启闭时与摇臂组件相互作用;连接臂3与摇臂组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5,该弹性件15分别弹性作用在连接臂3和摇臂组件上;连接臂3至少一侧封闭设置形成第一封闭面3.1,该第一封闭面3.1和底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位置调节件,活动杯座1上设有开口的收纳腔1.1,收纳腔1.1嵌入式设置在家具门体B的内侧壁上;收纳腔1.1的开口方向至少在铰链打开时与底板组件的安装面方向一致、与位置调节件的操作面方向相反;摇臂组件至少在铰链闭合时隐藏式进入收纳腔1.1内。本结构的回转铰链装置可设置于家具主体A外侧壁上,该装置上的调节操作面均朝向家具主体A外侧,有效的方便用户通过相应的位置调节件对家具门体B进行相对的位置调节,而且方便打开状态的家具门体B实现纵向线性收纳运动。

进一步说,连接臂3包括第一封闭面3.1和两侧板3.2,两侧板3.2分别连接第一封闭面3.1两侧使整体形成U形截面,活动杯座1通过摇臂组件铰接在侧板3.2一端,阻尼器8、活动块14和部分摇臂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侧板3.2之间,底板组件设置在U形截面的开口侧;收纳腔1.1的开口方向至少在铰链打开时与U型截面的开口方向一致;此外,第一封闭面3.1斜对侧设置有第二封闭面3.3,第二封闭面3.3两侧分别连接两侧板3.2,该第二封闭面3.3能有效的包覆活动块14和摇臂组件,不但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而且可提高美感。

进一步说,两侧板3.2之间设置有截面呈U形的固定座6,阻尼器8设置在固定座6内侧,且一端通过卡锁组件7与固定座6连接,该固定座6通过位置调节件与连接臂3活动式连接,底板组件与固定座6连接,通过位置调节件可改变连接臂3与固定座6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连接臂3的位置调节。

进一步说,底板组件包括活动板10和固定板11,活动板10通过位置调节件与固定板11活动式连接,固定板11固定在连接块20上;固定座6与活动板10固接,使活动板10相对连接臂3活动式设置;通过位置调节件可改变活动板10与固定板11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连接臂3的位置调节。

进一步说,位置调节件包括上下调节件4、前后调节件5和左右调节件9;上下调节件4定位转动在固定座6上并与连接臂3螺接,通过转动上下调节件4驱使连接臂3相对固定座6上下调节;前后调节件5为偏心钉,其偏心柱定位转动在固定座6上,通过转动前后调节件5驱使连接臂3相对固定座6前后调节;左右调节件9为偏心钉,其偏心柱定位转动在固定板11上,通过转动左右调节件9驱使活动板10相对固定板11左右调节;上下调节件4、前后调节件5和左右调节件9的操作面方向一致;收纳腔1.1的开口方向至少在铰链打开时与上下调节件4、前后调节件5和左右调节件9的操作面方向相反;本结构有效保证不管回转铰链装置C处于哪一工作状态,上下调节件4、前后调节件5和左右调节件9的操作面都朝向家具主体A外侧,进而方便用户对其进行调节操作。

进一步说,固定座6设有U形槽6.1,上下调节件4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转动式插设在U形槽6.1内,确保上下调节件4相对固定座6定位转动,此外,上下调节件4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其与连接臂3上的螺孔3.4相互螺接,转动上下调节件4时,在螺纹作用下,连接臂3相对固定座6产生上下运动,实现上下调节;固定座6上设有第一定位孔6.2,前后调节件5上的偏心柱贯穿连接臂3上的前后调节孔3.5后转动插设第一定位孔6.2,通过转动前后调节件5,使连接臂3相对固定座6产生前后运动,实现前后调节;固定板11上设有第二定位孔11.1,左右调节件9上的偏心柱贯穿活动板10上的左右调节孔10.1后转动插设第二定位孔11.1,通过转动左右调节件9,使活动板10相对固定板11产生左右运动,实现左右调节。

进一步说,弹性件15为扭簧,且弹性件15上设有弹性作用力受力方向互不相同的第一支撑脚15.1和第二支撑脚15.2;摇臂组件包括外摇臂13和内摇臂17,外摇臂13一端铰接连接臂3、另一端铰接活动杯座1,内摇臂17中部铰接连接臂3、一端铰接活动杯座1,外摇臂13一端和内摇臂17一端共同通过一U形轴2与活动杯座1铰接;弹性件15设置在连接臂3与外摇臂13的铰接处,且第一支撑脚15.1弹性作用在连接臂3上,第二支撑脚15.2弹性作用在外摇臂13上,以使弹性件15对活动杯座1产生定位启闭作用力,进而使家具门体B相对家具主体A定位启闭。此外,第一支撑脚15.1还可弹性作用在内摇臂17或活动块14上,第二支撑脚15.2还可弹性作用在连接臂3上,但第一支撑脚15.1和第二支撑脚15.2不能同时弹性作用在连接臂3上。

进一步说,内摇臂17中部通过相应的销轴12铰接在连接臂3上,该销轴12两端贯穿内摇臂17,并转动式设置有轴套16,第一支撑脚15.1弹性按压在任意轴套16上,轴套16至少在铰链启闭时滚动在第一支撑脚15.1上,第一支撑脚15.1通过轴套16和相应的销轴弹性作用在连接臂3上,通过设置轴套16有效减少第一支撑脚15.1在启闭工作中受到的摩擦力,使铰链的启闭更加顺畅,而且可有效避免摩擦产生噪音。

进一步说,内摇臂17另一端设置有导向轴18,导向轴18两端分别外露出内摇臂17两侧,活动块14两侧分别设有带引导面14.1的启闭工作槽,导向轴18的两外露端至少在铰链启闭时与引导面14.1相互作用、且至少在铰链闭合时滑入启闭工作槽内,有效的通过活动块14使内摇臂17与阻尼器8相互作用,实现家具门体B的阻尼缓冲。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