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外切割构件的支撑结构的剃刮单元和剃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321发布日期:2019-02-26 17:5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具有用于外切割构件的支撑结构的剃刮单元和剃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剃刮装置的剃刮单元,剃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切割单元。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剃刮单元的剃刮装置。



背景技术:

预先描述的剃刮单元和装置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切割单元。每个切割单元通过内切割构件相对于外切割构件的移动来实现毛发的切割,该外切割构件在剃刮过程期间与用户的皮肤接触并且被横跨皮肤引导。在这种剃刮过程期间,用户在剃刮单元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以将外切割构件压靠在皮肤上,以支撑存在于皮肤上的毛发,以经由设置在外切割构件中的毛发入口进入切割单元以便切割。

涉及方便和舒适的剃刮过程的一个方面是切割单元横跨皮肤的良好的轮廓跟随特性,由此避免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切割单元和皮肤之间的压力峰值。为此,外切割构件通常被皮肤接触元件包围,该皮肤接触元件也被称为浮块,并且该皮肤接触元件提供位于外切割构件旁边的附加皮肤接触表面以实现接触压力的更好的分布和外切割构件相对于皮肤更好的对齐和滑动。此外,在许多已知的剃刮单元中,外切割构件和/或浮块可相对于切割单元的壳体枢转,使得通过枢转运动实现切割单元的更好的轮廓跟随特性,并且避免或减小在突出的皮肤区域上的压力峰值。外切割构件和浮块的枢转运动可以是外切割构件和浮块围绕联合枢转轴线的联合枢转运动或围绕联合主枢转轴线和联合次枢转轴线的联合枢转运动。

WO2011/055323公开了一种包括三个切割单元的剃刮单元。每个切割单元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底座部分和经由铰链结构耦合到底座部分的盖部分。在每个切割单元中,盖部分承载与可旋转的内切割构件相互作用的外切割构件,并且具有围绕外切割构件的环形皮肤接触元件。外切割构件和内切割构件凭借保持部件而被保持在盖部分中的操作位置中。因此,包括环形皮肤接触元件和保持部件并且承载外切割构件和内切割构件的整个盖部分枢转地耦合到壳体的底座部分。通过使盖部分相对于底座部分枢转,容纳在壳体中的毛发收集室变得可供用户使用,例如,用于清洗。此外,保持部件凭借另外的铰链结构而被可释放地耦合到盖部分。通过从盖部分释放保持部件并且使保持部件相对于盖部分枢转,内切割构件和外切割构件被释放,并且因此可以从盖部分移除,例如用于被清洁或被新的切割构件更换。

在该已知的剃刮单元中,在剃刮期间施加在外切割构件上的外压力主要传动到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将内切割构件和外切割构件保持在盖部分中的操作位置中。这些外压力经由保持部件而被传动到盖部分并且进一步传动到壳体的底座部分,该底座部分在盖部分的关闭的操作位置支撑盖部分。结果,保持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结构,以便在使用期间能够将外切割部件相对于盖部分保持在稳定位置。此外,因为保持部件需要可释放地耦合到盖部分,所以保持部件具有耦合结构,凭借该耦合结构建立了保持部件到盖部分的可释放耦合。因为所述外压力的一部分经由所述耦合结构而从保持部件传动到盖部分,所以耦合结构也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以便在使用期间防止在外压力的影响下保持部件从盖部分的无意的释放。保持部件和耦合结构的刚性结构导致切割单元的附加体积。此外,由于耦合结构的刚性结构,为了将保持部件从盖部分释放,用户需要在耦合结构上施加相对较大的力。结果,该已知的剃刮单元的结构设置对用户而言可能难以处理,并且剃刮单元的切割单元的所有部件的拆卸和安装可能是困难的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剃刮单元和一种具有这种剃刮单元的剃刮装置,该剃刮单元具有改善的外负载承载功能,使得切割单元的部件的安装和拆卸被简化。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切割单元,其中每个切割单元包括:具有多个毛发入口的外切割构件;内切割构件,相对于外切割构件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以及容纳毛发收集室的壳体,该壳体包括底座部分和可释放地耦合到底座部分的盖部分,其中外切割构件和内切割构件凭借保持部件而被保持在盖部分中的操作位置中,该保持部件可释放地耦合到盖部分,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在该关闭状态下,保持外切割构件和内切割构件的盖部分耦合到底座部分并且关闭毛发收集室,在该打开状态下,盖部分至少部分地被释放,并且至少部分地从底座部分移除,使得毛发收集室可供用户接近,其中每个切割单元的壳体的底座部分包括支撑结构,并且其中在壳体的关闭位置中,外切割构件至少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被支撑结构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切割单元,并且特别地可以包括三个、四个、五个或甚至五个以上的切割单元。每个切割单元包括外切割构件,该外部切割构件可以是帽形结构的一部分,并且其中设置有多个毛发入口。这些毛发入口可以限定剃刮轨迹,该剃刮轨迹优选地为圆形的剃刮轨迹。毛发入口可以设置为如圆形孔或狭缝形开口的多个开口,该多个开口布置在外切割构件的环形表面区域中。

外切割构件在毛发入口处具有切割边缘,该切割边缘与设置在内切割构件上的切割边缘相互作用,该内切割构件相对于外切割构件可旋转。通过内切割构件相对于外切割构件的旋转,剪切力通过内切割构件和外切割构件的切割边缘施加到穿过毛发入口的毛发上,并且这种剪切力或切割力实现剃刮动作。

此外,每个切割单元包括容纳毛发收集室的壳体,其中接纳并且收集切割的毛发。为此,毛发收集室相对于内切割构件和外切割构件而被布置在这样的位置,使得由毛发收集室接收的毛发被两个切割构件的相互作用切割。为了使毛发收集室可供用户接近,例如为了从毛发收集室移除收集的切割的毛发和其他剃刮屑,壳体包括底座部分和可释放地耦合到底座部分的盖部分。盖部分容纳外切割构件和内切割构件,其中外切割构件可以例如布置在设置在盖部分的上壁中的开口中。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盖部分耦合到底座部分使得毛发收集室关闭。在壳体的打开状态下,盖部分至少部分地被释放并且至少部分地从底座部分移除,使得毛发收集室可供用户接近以用于清洁。盖部分和底座部分可以包括用于将盖部分可释放地耦合到底座部分的任何合适的耦合结构。通过耦合结构的解耦,盖部分可以被完全移除,即完全与底座部分分离。备选地,耦合结构例如通过铰链机构可以仅允许从底座部分部分地移除盖部分,使得毛发收集室变得可供使用者接近,凭借该铰链机构盖部分枢转地连接到底座部分。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每个切割单元包括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在使用期间用于将外切割构件和内切割构件保持在盖部分中的操作位置中。保持部件可释放地耦合到盖部分。特别是在壳体的打开状态下,保持部件可以从盖部分释放,使得用户可以从盖部分移除内切割构件和/或外切割构件,例如为了分离地清洁这些切割构件或用新的切割构件替换它们。盖部分和保持部件可以包括用于将保持部件可释放地耦合到盖部分的任何合适的耦合结构。通过解耦该耦合结构,保持部件可以被完全移除,即完全与盖部分分离。备选地,耦合结构例如通过铰链机构可以仅允许将保持部件从盖部分部分地移除,使得内切割构件和/或外切割构件可以从盖部分移除。保持部件凭借该铰链机构可枢转地连接到盖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剃刮单元的切割单元中提供了一种新的组合,该组合用于将在使用期间施加在外切割构件上的外负载从外切割构件传动到壳体。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在每个切割单元中,外切割构件直接由容纳毛发收集室的壳体的底座部分支撑。该直接支撑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每个切割单元的壳体的底座部分包括支撑结构,其中在壳体的关闭位置中,外切割构件至少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由支撑结构支撑。由于这种支撑结构,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即在剃刮单元的正常操作期间,施加在外切割构件上的任何外负载都直接从外切割构件传动到支撑结构,并且经由支撑件结构而传动到壳体的底座部分。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外切割构件至少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由支撑结构支撑,该轴向方向是主方向,在使用期间外负载在该主方向上而被施加到外切割构件。还应当理解的是,支撑结构直接支撑外部切割构件,即支撑力通过支撑结构而直接施加在外切割构件上。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某些情况中,保持部件仍然可以被担负外负载的一小部分,但施加在外切割构件上的外负载不再传动到保持部件。因此,保持部件不需要具有相对刚性的结构,并且用于将保持部件可释放地耦合到盖部分的耦合结构也不需要具有相对刚性的结构。因此,保持部件及其耦合结构可以具有相对简单且易于处理的布局和结构。该耦合结构例如可以包括简单的卡合连接,该卡合连接可以通过相对低的手动力来释放。因此,简化了由用户从盖部分拆卸和安装内切割构件和外切割构件。此外,由于外负载经由支撑结构而从外切割构件直接传动到壳体的底座部分,所以实现了切割单元中的外切割构件的相对刚性和稳定的支撑。

支撑结构例如通过注塑模制工艺可以与壳体的底座部分整体形成。支撑结构可以被设置为多个分离的支撑构件,如例如多个分离的支柱或支撑段,每个支撑段具有围绕旋转轴线的有限的角度延伸,例如小于10°的角度延伸。因此,由于支撑结构的存在,可用于收集切断毛发的毛发收集室中的空间仅在有限程度上减小。特别地,支撑结构可以被设计成使得支撑结构的存在不妨碍毛发收集室的清洁。

尽管支撑结构适于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承受施加在外切割构件上的外力,但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同方向上施加在外切割构件上的外力(例如,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或切线方向上)也可以由支撑结构承载。特别地,支撑结构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支撑和接合外切割构件,使得关于壳体而将外切割构件固定在预定位置。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每个切割单元中,壳体的盖部分凭借第一铰链机构而可枢转地耦合到壳体的底座部分。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盖部分枢转地耦合到壳体的底座部分,使得可以容易地打开切割单元的壳体,以便通过使盖部分相对于底座部分枢转而接近毛发收集室。此外,可以存在可拆卸的耦合结构,以在壳体的关闭位置中将盖部分相对于底座部分锁定。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每个切割单元中,保持部件凭借第二铰链机构而可枢转地耦合到壳体的盖部分。根据该实施例,保持部件相对于壳体的盖部分枢转。因此,在通过移除或枢转盖部分来打开壳体之后,用户可以通过使保持部件相对于盖部分枢转,而容易地从盖部分移除内切割部件和/或外切割部件。因此,切割构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进一步简化。此外,可以存在可拆卸耦合结构来使保持部件相对于盖部分在保持部件的位置中被锁定,其中在正常使用期间,保持部件相对于盖部分保持切割构件。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具有邻接结构,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该结构提供与外切割构件在轴向方向上的形状锁定接合。根据该实施例,支撑结构通过与外切割构件的形状锁定接合,将外切割构件至少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壳体固定在预定位置中。这种形状锁定接合是通过邻接结构来完成的,例如包括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在彼此接触的支撑结构和外切割构件两者上的一个或多个邻接表面。邻接结构被布置成使得在使用期间由皮肤在外切割构件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施加的接触压力所产生的轴向力从外切割构件传动到支撑结构,并且进一步传动到壳体的底座部分。优选地,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邻接结构还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提供与外切割构件的形状锁定接合。因此,相对于旋转轴线在径向方向上施加在外切割构件上的力也可通过邻接结构传动。为此,邻接结构可以包括在壳体的闭合状态下在彼此接触的支撑结构和外切割构件两者上的一个或多个附加的邻接表面。因此,在使用期间,外切割构件通过邻接结构而相对于旋转轴线被保持在同轴位置中。特别地,该形状锁定接合可以提供这样的定位,使得外切割构件和内部切割构件相对于旋转轴线以同轴对齐的方式被保持和引导。

在优选实施例中,邻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邻接表面,该邻接表面关于旋转轴线而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并且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朝向外切割构件。根据该实施例,在支撑结构上设置轴向邻接表面,即关于旋转轴线基本上垂直地延伸的邻接表面,该邻接表面面向外切割构件,例如,邻接设置在外切割构件上的协作轴向邻接表面。轴向邻接表面被理解为位于垂直于旋转轴线定向的平面中的表面,使得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的力能够通过所述轴向邻接表面通过按压轴向邻接表面使其互相直接接触来传动。

在优选实施例中,邻接结构包括多个邻接表面,多个邻接表面各自关于旋转轴线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并且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各自面向外切割构件,其中邻接表面围绕旋转轴线彼此间隔开距离地布置。根据该实施例,支撑结构包括多个邻接表面,该多个邻接表面围绕旋转轴线而彼此间隔开距离地布置,特别地,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每个邻接表面相对于旋转轴线在有限的角度范围上延伸,并且邻接表面彼此以间隙间隔开,其中对于外切割构件不提供支撑功能。特别地,邻接表面可以围绕旋转轴线均匀分布,使得例如三个邻接表面相互隔开120°、或四个邻接表面相互隔开90°。在该实施例中,在毛发收集室中用于收集切割毛发的空间由于支撑结构的存在而仅在有限程度上减小。通过提供至少三个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邻接表面,提供了通过支撑结构对外部切割构件的稳定支撑。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的另一实施例中,底座部分包括底壁,并且支撑结构设置在底壁的内侧上。根据该实施例,至少在其中毛发收集室由壳体的底座部分的底壁和侧壁界定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毛发收集室内。支撑结构可以与壳体的底座部分例如通过注塑模制工艺而整体形成。支撑结构在壳体的底壁的内侧上的布置提供了支撑结构的改善的稳定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底壁包括中心开口,并且支撑结构被布置为在中心开口的外部、相对于旋转轴线在径向位置围绕中心开口。根据该实施例,壳体的底壁包括开口,该开口优选位于底壁的中心部分中,优选地在围绕内切割件的旋转轴线的位置中。开口可用于允许驱动主轴与内切割构件的耦合来将来自剃刮单元的驱动单元的旋转运动和转矩传动到内切割构件。开口可以进一步用于允许冲洗水从壳体的底侧进入毛发收集室。由于支撑结构被布置为在中心开口的外部、相对于旋转轴线在径向位置围绕中心开口,所以支撑结构布置在离旋转轴线比底壁中的中心开口的外边界更大的径向距离处。因此,支撑结构具有改进的稳定性。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的另一实施例中,剃刮单元具有中心支撑构件,并且切割单元各自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特别地,切割单元可以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单独且彼此独立地枢转,例如,其中切割单元中的第一个切割单元围绕第一枢转轴线而枢转地安装到中心支撑构件,并且切割单元中的第二切割单元围绕不同于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而枢转地安装到中心支撑构件。优选地,每个切割单元的枢转轴线由枢转结构提供,切割单元的壳体的底座部分凭借该枢转结构而连接到中心支撑构件。应当理解的是,例如,在其中剃刮单元具有两个切割单元的实施例中,两个切割单元的枢转轴线可以重合,并且特别地,可以定位在切割单元之间,使得通过通过切割单元的枢转运动来提供剃刮单元的紧凑结构和剃刮单元的方便且有效的轮廓跟随特性。应当注意的是,在其中两个切割单元的枢转轴线重合的这样的实施例中,两个切割单元的枢转运动也可以是单独的并且彼此独立的。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中可以存在其它切割单元,例如,围绕第三枢转轴线枢转的第三切割单元。当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平行或重合时,第三枢转轴线可以垂直于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取向。

在包括中心支撑构件的剃刮单元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中心支撑构件包括耦合构件,剃刮单元可以凭借该耦合构件而可释放地耦合到剃刮装置的主壳体。中心支撑构件可以容纳单个中心驱动轴,当剃刮单元凭借耦合构件而耦合到主壳体时,该中心驱动轴耦合到容纳在主壳体中的电马达的输出主轴。单个中心驱动轴可以被连接到剃刮单元的传动单元的中央传动元件,该中心传动元件布置成驱动至少两个驱动传动元件,该至少两个驱动传动元件例如经由驱动主轴而各自耦合到相应的切割单元中的一个切割单元的内切割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剃刮装置,该剃刮装置包括容纳马达的主壳体,并且包括根据如前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优选地,剃刮单元凭借耦合构件而被可释放地耦合到主壳体。所述剃刮装置可以在所述主壳体中结合如电马达的驱动单元,以用于在剃刮单元耦合到主壳体时驱动切割单元。剃刮单元的耦合构件可以被中心地布置在剃刮单元中。驱动单元可以经由容纳在剃刮单元的耦合构件中的单个中心驱动轴而驱动切割单元。耦合构件可以包括适当的耦合结构,该耦合结构适于将主壳体和剃刮单元互相地耦合和解耦。耦合构件可以被设置在剃刮单元支撑切割单元的中心支撑构件上。

应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装置可以具有相似和/或相同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是如从属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也可以是从属权利要求或以上实施例与相应独立权利要求的任何组合。

参考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并被阐明。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在附图中:

图1a至图1c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剃刮单元的三个枢转配置的前视图;

图2a至图2c示出了图1a至图1c的剃刮单元的三个枢转配置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a至图1c的剃刮单元沿着图4中的线1的截面视图;

图4示出了图1a至图1c的剃刮单元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剃刮单元的部分截面正视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剃刮单元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图5的剃刮单元的局部剖切前上方观察立体图;

图8示出了如图7所示的剃刮单元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的第三实施例中的主枢转轴线的布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的第四实施例中的主枢转轴线的布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a至图1c的剃刮单元的截面正视图,描绘了用于剃刮单元的切割单元的传动系;

图12示出了图11的剃刮单元的截面侧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1的剃刮单元中的切割单元和传动系的一部分的详细视图;

图14示出了如图13所示的剃刮单元的更详细的视图;

图15示出了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剃刮单元的细节的局部截面图,图示了剃刮单元的切割单元的冲洗过程;

图16示出了包含在图11的剃刮单元中的切割单元的壳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图16的俯视图,其中外切割构件安装在壳体中;以及

图18a和图18b示出了从图11的剃刮单元的壳体的前上侧观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a至图1c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装置的剃刮单元。剃刮单元具有两个切割单元,即,第一切割单元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该两个切割单元以关于彼此的三个不同的枢转位置示出。每个切割单元10a、10b包括外切割构件12,该外切割构件12在图3中是部分可见的。外切割构件12包括例如以细长狭缝的形式的多个毛发入口13。经由毛发入口13,皮肤上存在的毛发可以进入切割单元10a、10b。毛发入口13限定第一切割单元10a的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的第二剃刮轨道11b。在图1a至图1c中,剃刮轨道11a、11b部分可见为分别相对于第一切割单元10a的第一壳体20a的上表面和第二切割单元10b的第二壳体20b的上表面突出。每个切割单元10a、10b还包括内切割构件,该内切割构件容纳在相应的壳体20a、20b中并且相对于外切割构件12围绕相应的第一旋转轴线6a和第二旋转轴线6b可旋转。切割单元10a、10b的内切割构件在图a至图1c中不可见。内切割构件可以具有带有多个切割元件的结构,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将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每个内切割构件经由相应的驱动主轴40a、40b耦合到剃刮单元的传动单元60。传动单元60可以包括一组传动齿轮以用于将中心驱动轴的旋转运动传动到驱动主轴40a、40b的旋转运动,该中心驱动轴围绕主驱动轴线9可旋转。在图1a至图1c中不可见的中心驱动轴被容纳在剃刮单元的耦合构件70中。凭借耦合构件70,剃刮单元可以可释放地耦合到剃刮装置的主壳体,这在图中也未示出。耦合构件70是剃刮单元的中心支撑构件50的一部分。中心支撑构件50支撑第一切割单元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

第一切割单元10a的第一壳体20a凭借第一主枢转轴线1a枢转地安装到中心支撑构件50,并且第二切割单元10b的第二壳体20b凭借第二主枢转轴线1b枢转地安装到中心支撑构件50。在图1a至图1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b重合。主枢转轴线1a、1b也可以是不重合的,即,主枢转轴线1a、1b可以构成两个分离的平行或非平行的主枢转轴线,第一切割单元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50分别围绕该主枢转轴线1a、1b枢转。在如图1a至图1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c布置在内切割构件的第一旋转轴线6a和第二旋转轴线6b之间。更具体地,在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6a的方向上观察,第一主旋转轴线1a布置在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旋转轴线6b之间,并且在平行于第二旋转轴线6b的方向上观察,第二主枢转轴线1b布置在第二剃刮轨道11b与第一旋转轴线6a之间。主枢转轴线1a、1b的这种布置在图1a至图1c中示出。在如图6所示的剃刮单元的实施例中,主枢转轴线101a、101b的这种布置也是可见的,这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在图1a至图1c和图6中所示剃刮单元的实施例中,在平行于第一旋转轴6a和第二旋转轴6b的方向上观察,第一主旋转轴线1a;101a和第二主旋转轴线1b;101b分别特别布置在切割单元10a;110a的外切割构件12;114a和切割单元10b;110b的外切割构件12;114b之间。然而,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的备选实施例中,主枢转轴线可以布置在不位于或不是完全位于切割单元的外切割构件之间的位置,例如,在其中主枢转轴线在外切割构件的周向区域中与外切割构件交叉的位置。然而,在图1a至图1c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主枢转轴线1a布置在第一剃刮轨道11a与第二旋转轴线6b之间,并且第二主枢转轴线1b布置在第二剃刮轨道11b与第一旋转轴6a之间。即,在第一旋转轴6a的方向上观察,第一主枢转轴线1a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6a在径向上从第一剃刮轨道11a向外定位,并且因此不交叉或覆盖第一切割单元10a的外切割构件12的任何毛发入口13。第二主枢转轴线1b相对于第二剃刮轨道11b和第二旋转轴6b也是如此。此外,主枢转轴线1a、1b分别平行于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剃刮轨道11b分别延伸的平面。

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中心支撑构件50包括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该固定部分包括耦合构件70。切割单元10a的第一壳体20a和切割单元10b的第二壳体20b围绕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b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50的可移动部分枢转。中心支撑构件50的可移动部分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50的固定部分围绕次枢转轴线3可枢转,如图1a至图1c所指示的。通常,次枢转轴线3不平行于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b。在图1a至图1c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中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c重合,次枢转轴线3垂直于重合的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b延伸。

图1a示出了处于弹簧偏置的中立枢转位置的第一切割单元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其中第一切割单元10a围绕第一主枢转轴线1a在顺时针方向上枢转成最大枢转角度,该最大枢转角度由未在图中示出的机械止动件界定,并且其中第二切割单元10b围绕第二主枢转轴线1b在逆时针方向上枢转到最大枢转角度,该最大枢转角度也由图中未示出的机械止动件界定。第一切割单元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的这些枢转位置导致第一切割单元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以及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剃刮轨道11b的凹入的V形配置。

图1b示出了切割单元10a、10b的枢转位置,其中第一切割单元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均在逆时针方向上围绕主枢转轴线1a、1b枢转。在切割单元10a、10b的这些枢转位置中,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剃刮轨道11b在公共平面形状中延伸,该公共平面形状相对于主驱动轴线9倾斜定向。

图1c示出了切割单元10a、10b的枢转位置,其中第一切割单元10a围绕第一主枢转轴线1a在逆时针方向上枢转,而第二切割单元10b围绕第二主枢转轴线1b在顺时针方向上枢转。切割单元10a、10b的这些枢转位置导致第一切割单元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以及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剃刮轨道11b的凸形的V形配置。应该理解的是,图1a至图1c中所示的切割单元10a、10b的枢转位置是可能的,因为切割单元10a、10b单独地和相互独立地围绕主枢转轴线1a、1b枢转。即,第一切割单元10a可独立于第二切割单元10b围绕第二主枢转轴线1b的任何枢转运动而围绕第一主枢转轴线1a执行任何枢转运动,并且反之亦然。

图2a至图2c示出了第一切割单元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在围绕次枢转轴线3的三个不同的枢转位置中的侧视图。在图2a中,中心支撑构件50的可移动部分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50的固定部分围绕次枢转轴线3在逆时针方向上枢转,其中切割单元10a、10b经由主枢转轴线1a、1b连接到该可移动部分。图2b示出了可动部分的中立位置,其中切割单元10a、10b不围绕次枢转轴线3的枢转。图2c示出了第三枢转配置,其中中心支撑构件50的可移动部分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50的固定部分围绕次枢转轴线3在顺时针方向上枢转,其中切割单元10a、10b经由主枢转轴线1a、1b连接到该可移动部分。

图3示出了图1a至图1c所示剃刮单元的截面图并且图4示出了所述剃刮单元的俯视图,其中切割单元10a、10b的部件被移除。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在切割单元10a,10b围绕主枢转轴线1a、1b和次枢转轴线3的非枢转位置中,重合的主枢转轴线1a、1b和次枢转轴线3在垂直于主驱动轴线9的方向上延伸。

如图4所示,第一切割单元10a的第一壳体20a容纳第一毛发收集室27a,并且第二切割单元10b的第二壳体20b容纳第二毛发收集室27b。第一毛发收集室27a和第二毛发收集室27b各自具有环形形状。第一毛发收集室27a围绕设置在第一壳体20a的底壁28a中的中心开口25a。同样地,第二毛发收集室27b围绕设置在第二壳体20b的底壁28b中的中心开口25b。从图4中可以看出,分别设置在驱动主轴40a、40b的上端部分上的耦合元件41a、41b分别延伸穿过开口25a、25b。在切割单元10a、10b的组装状态中,耦合元件41a、41b分别接合第一切割单元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b的内切割构件,以将驱动主轴40a、40b的旋转运动传动到内切割构件。应该理解的是,在图4中未示出切割单元10a、10b的内切割构件和外切割构件,而在图3中仅第一切割单元10a的外切割构件12可见。

如图3和图4所示,重合的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b由第一铰链结构和第二铰链结构限定,该第一铰链结构将第一壳体20a和第二壳体20b互相连接,该第二铰链结构将互相连接的第一壳体20a和第二壳体20b的组件连接到中心支撑构件50的可移动部分51上。图3还示出了中心支撑构件50的固定部分52。所述第一铰链结构和第二铰链结构具有重合的铰链轴线。第一铰链结构包括协作的第一铰链元件21a和第二铰链元件21b以及协作的第三铰链元件22a和第四铰链元件22b,该第一铰链元件21a和第二铰链元件21b分别连接到第一壳体20a和第二壳体20b,该第三铰链元件22a和第四铰链元件22b分别连接到第一壳体20a和第二壳体20b。形成在第二铰链元件21b上的轴承销与形成在第一铰链元件21a中的轴承腔接合,并且形成在第三铰链元件22a上的轴承销与形成在第四铰链元件22b中的轴承腔接合。第二铰链结构包括两个轴承销55和55',该两个轴承销55和55'一体地形成在中心支撑构件50的可移动部分51上。两个轴承销55和55'被同轴地布置并且彼此面对。轴承销55与轴承腔接合,该轴承腔形成在第二铰链元件21b中并且与形成在第二铰链元件21b上的轴承销同轴地布置。轴承销55'与轴承腔接合,该轴承腔形成在第三铰链元件22a中并且与形成在第三铰链元件22a上的轴承销同轴地布置。第一铰链结构和第二铰链结构以简单且鲁棒的方式提供重合的主枢转轴线1a、1b,该第一铰链结构和第二铰链结构包括形成在壳体20a、20b上的铰链元件21a、21b、22a、22b和形成在中心支撑构件50的可移动部分51上的两个轴承销55、55'。在剃刮单元的组装期间,铰链元件21a、21b和22a、22b可以简单地彼此卡合,从而形成第一壳体20a和第二壳体20b的组件。随后,所述组件可以简单地卡合在两个轴承销55、55'之间。最后,如图3所示,填充元件24a、24b可分别布置在中心支撑构件50的铰链元件21a、22b和可移动部分51之间,以填充组装第一铰链结构和第二铰链结构需要的间隙。填充元件24a、24b防止在剃刮单元的使用期间第一铰链结构和第二铰链结构的无意拆卸。

轴承销55、55'限定重合的主枢转轴线1a、1b相对于壳体20a、20b的位置。例如在图4中,在平行于切割单元10a、10b的旋转轴线6a、6b的方向上观察,轴承销55、55'被布置在壳体20a、20b之间。例如,在图1a和图1b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在与次枢转轴线3平行的方向上观察,在第一切割单元10a(图1a)的中立枢转位置中,第一主枢转轴线1a布置在第一剃刮轨道11a的皮肤接触表面和第一壳体20a的底部之间。类似地,在平行于次枢转轴线3的方向上观察,在第二切割单元10b(图1b)的中立枢转位置中,第二主枢转轴线1b布置在第二剃刮轨道11b的皮肤接触表面和第二壳体20b的底部之间。在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6a并且平行于第二旋转轴线6b的各自的方向上观察,第一壳体20a和第二壳体20b各自具有相同的高度H。在如图1a和图1c中所示的枢转位置之间的切割单元10a、10b的中间枢转位置中,其中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剃刮轨道11b在公共平面中延伸,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第一剃刮轨道11a的皮肤接触表面之间的距离D,特别是在包括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中心驱动轴线9的中心假想平面中测量的,该距离D小于高度H的50%。同样,在切割单元10a、10b的所述中间枢转位置中,第二主枢转轴线1b与第二剃刮轨道11b的皮肤接触表面之间的距离D',特别是在包括第二主枢转轴线1b和中心驱动轴线9的中心假想平面中测量,该距离D'小于高度H的50%。

中心支撑构件50的可移动部分51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50的固定部分52沿着弯曲路径57被枢转地引导。在图3中的剃刮单元的截面图中观察,弯曲路径57包括具有半径和中心点的圆区段,圆区段将次枢转轴线3的位置限定为虚拟轴线。次枢转轴线3垂直于重合的主枢转轴1a、1b延伸并且与重合的主枢转轴1a、1b大致位于公共平面中。所述公共平面大致平行于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剃刮轨道11b的皮肤接触表面延伸,该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剃刮轨道11b处于如图1a和图1c中所示的枢转位置之间的切割单元10a、10b的中间枢转位置中,其中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剃刮轨道11b在公共平面中延伸。结果,在切割单元10a、10b的所述中间枢转位置中,次枢转轴线3与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剃刮轨道11b的皮肤接触表面之间的距离D”,特别是在包括次枢转轴线3和中心驱动轴线9的中心假想平面中测量的,该距离D”等于重合的主枢转轴线1a、1b与第一剃刮轨道11a和第二剃刮轨道11b的皮肤接触表面之间的距离D、D',即,所述距离D”小于切割单元10a、10b的壳体20a,20b的高度H的50%。将清楚的是,在其中次枢转轴线3和主枢转轴线1a、1b不在公共平面中延伸的实施例中,距离D”可以不同于距离D、D'。

如在图3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到,两个弹簧元件23a、23b布置在中心支撑构件50的可移动部分51中的重合的主枢转轴1a、1b的下方。弹簧元件23a、23b在切割单元10a、10b的壳体20a,20b上施加弹簧负载,使得将切割单元10a、10b偏置在如图1a中所示的其凹入的枢转位置,其中剃刮轨道11a、11b的皮肤接触表面具有V形几何形状。应当理解的是,在剃刮单元的实施例的变型中,弹簧元件可以将切割单元10a、10b偏置到不同的枢转位置,例如,偏置到其中剃刮轨道11a、11b的皮肤接触表面在公共平面中延伸并且因此具有平坦的几何形状的枢转位置中,或者偏置到其中剃刮轨道11a、11b的皮肤接触表面具有凸起的几何形状的枢转位置中。

此外,切割单元10a、10b的组件通过另一弹簧元件23c相对于次枢转轴线3被偏置到中间枢转位置。另一弹簧元件23c布置在中心支撑构件50的固定部分52中并且在中心支撑构件50的可移动部分51上施加偏置力。从如图3所示的相对于次枢转轴线3的中立枢转位置开始,切割单元10a、10b的组件可以围绕次枢转轴线3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进行枢转运动。

图5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剃刮单元。该剃刮单元包括三个切割单元,即,第一切割单元110a、第二切割单元110b和第三切割单元110c。三个切割单元110a、110b、110c中的每一个切割单元包括:壳体120a、120b、120c;具有多个毛发入口的外切割构件114a、114b、114c,该多个毛发入口限定环形剃刮轨道161a,161b,161c;以及内切割构件(未在附图中详细示出),该内切割构件可围绕旋转轴线106a、106b、106c相对于外切割构件114a、114b、114c旋转并且布置在壳体120a、120b、120c中。环形剃刮轨道161a、161b、161c均具有皮肤接触表面。外切割构件114a、114b、114c分别布置在壳体120a、120b、120c的环形盖部分112a、112b、112c中并由其保持。盖部分112a、112b、112c的每个还具有包围相关的剃刮轨道161a、161b、161c的皮肤接触表面的皮肤接触表面。壳体120a、120b、120c各自容纳毛发收集室。

第一切割单元1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10b相对于剃刮单元的中心支撑构件150分别围绕第一主枢转轴线10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01b枢转。类似于图1至图4所示的剃刮单元的实施例中的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b,第一主枢转轴线10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01b布置为重合的第一主枢转轴线和第二主枢转轴线。凭借第一主枢转轴线10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01b,第一切割单元1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10b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150的可移动部分151枢转。重合的第一主枢转轴101a和第二主枢转轴101b通过相似的铰链结构来实现,该铰链结构用于实现图3至图4的实施例中的重合的第一主枢转轴线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b。

第三切割单元110c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150围绕第三主枢转轴线102枢转,该第三主枢转轴线102垂直于重合的第一枢转轴线101a和第二枢转轴线101b延伸。在与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旋转轴线106c平行的方向上观察,第三主枢转轴线102布置在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剃刮轨道161c与第一切割单元1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10b的旋转轴线106a、106b之间,如图6所示。在与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旋转轴线106c平行的方向上观察,第三主枢转轴线102特别地布置在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外切割构件114c与第一切割单元1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10b的旋转轴106a、106b之间。然而,在备选的实施例中,第三主枢转轴线102可以布置在不位于或不完全位于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外切割构件114c与第一切割单元1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06b的旋转轴线106a、106b之间的位置中,例如,在其中第三主枢转轴线102在外切割构件114c的周向区域中与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外切割构件114c相交的位置中。在这样的备选实施例中,第三主枢转轴线102仍可布置在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剃刮轨道161c与第一切割单元1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10b的旋转轴线106a、106b之间,即,在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旋转轴线106c的方向上观察,在相对于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旋转轴线106c的径向方向上从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剃刮轨道161c向外地布置,并且因此不交叉或覆盖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外切割构件114c的任何毛发入口。

在如图5至图8所示的剃刮单元的实施例中,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壳体120c枢转地安装到第一切割单元110a的壳体120a和第二切割单元110b的壳体120b。因此,第三主枢转轴线102是枢转轴线,第三切割单元110c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150围绕该第三主枢转轴线102枢转,第三切割单元110c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150与第一切割单元1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10b两者围绕该第三主枢转轴线102枢转。第三主枢转轴线102凭借第一铰链结构并且凭借第二铰链结构实现,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壳体120c凭借该第一铰链结构连接到第一切割单元110a的壳体120a,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壳体120c凭借该第二铰链结构连接到第二切割单元110b的壳体120b。如图8中详细示出的,所述第一铰链结构包括轴承销126a和轴承衬套127a,该轴承销126a安装在到第一切割单元110a的壳体120a的固定位置中,该轴承衬套127a安装在到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壳体120c的固定位置中。类似地,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包括轴承销126b和轴承衬套127b,该轴承销126b安装在到第二切割单元110b的壳体120b的固定位置中,该轴承衬套127b安装在到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壳体120c的固定位置中。轴承销126a、126b分别与轴承衬套127a、127b接合并被其接纳。轴承衬套127a、127b同轴地布置在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壳体120c上,并由此限定第三主枢转轴线102相对于第三切割单元110c的壳体120c的位置。如图8所示,在沿着第三主枢转轴线102的纵向截面图中观察,轴承衬套127a、127b各具有非圆柱形的,特别是凸形的内轴承表面,该轴承表面与相关的轴承销126a、126b接触。换句话说,轴承衬套127a、127b的内轴承表面具有朝向其两端的斜面形状,即,所述内轴承表面具有类似于沙漏的形状。结果,第一铰链结构的轴承销126a和轴承衬套127a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主枢转轴线1a的轴线相互旋转。类似地,第二铰链结构的轴承销126b和轴承衬套127b可以围绕平行于第二主枢转轴线1b的轴线相互旋转。结果,第一铰链结构和第二铰链结构适于独立地跟随第一切割单元110a的壳体120a围绕第一主枢转轴线101a的枢转运动和第二切割单元110b的壳体120b围绕第二主枢转轴线101b的枢转运动。因此,第三切割单元110c在第一切割单元110a和第二切割单元110b围绕第一主枢转轴101a和第二主枢转轴101b的任何枢转位置中围绕第三主枢转轴线102自由枢转。

如图5和图8所示,中心支撑构件150布置在切割单元110a、110b、110c的下方并且包括可移动部分151和固定部分152。固定部分152包括耦合构件170,剃刮单元可以凭借该耦合构件170可释放地耦合到剃刮装置的主壳体。如图6所示,可移动部分151相对于固定部分152围绕次枢转轴线103枢转,该次枢转轴线103垂直于重合的第一主枢转轴线10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01b并且平行于第三主枢转轴线102延伸。次枢转轴线103凭借连杆引导机构实现,该连杆引导机构包括沿对应的弯曲导向路径引导的至少一个连接构件。在图5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杆引导机构包括以连接销153a、153b、153c形式的多个连接构件,连接销153a、153b、153c安装在中心支撑件150的固定部分152的固定位置上。连接销153a,153b153c分别在对应的弯曲引导槽154a、154b、154c中被引导,该弯曲引导槽154a、154b、154c设置在中心支撑构件150的可移动部分151中的固定位置中。弯曲引导槽154a、154b、154c各自具有相似的半径和重合的中心轴,该重合的中心轴形成限定次枢转轴线103的虚拟轴线。凭借所述连杆引导机构,携带三个切割单元110a、110b、110c的中心支撑构件150的可移动部分151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150的固定部分152围绕次枢转轴线103枢转。

此外,在图5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重合的第一主枢转轴线10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01b、第三主枢转轴线102和次枢转轴线103分别平行于公共平面延伸,当切割单元110a、110b、110c处于中间枢转位置时,切割单元110a、110b、110c的剃刮轨道161a、161b、161c的皮肤接触表面在该公共平面中延伸,如图7所示,其中剃刮轨道161a、161b、161c的皮肤接触表面各自垂直于剃刮单元的中心轴线109延伸,并且其中切割单元110a、110b、110c的旋转轴线106a、106b、106c是相互平行的。由于存在第一主枢转轴线101a和第二主枢转轴线101b、第三主枢转轴线103和次枢转轴线103,为每个切割单元110a、110b、110c提供双重的枢转运动,其中三个切割单元110a、110b、110c可以围绕次枢转轴线103执行公共枢转运动,并且其中每个切割单元110a、110b、110c可以进一步分别围绕第一主枢转轴线101a、第二主枢转轴线101b和第三主枢转轴线102执行单独的和独立的枢转运动。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具有三个切割单元210a、210b、210c和三个主枢转轴线201、202、203,即,第一切割单元210a的第一主枢转轴线201,第二切割单元210b的第二主枢转轴线202和第三切割单元210c的第三主枢转轴线203。像在第一实施例中的主枢转轴线1a、1b和第二实施例中的主枢转轴线101a、101b、102一样,主枢转轴线201、202、203分别构成枢转轴线,切割单元210a、210b、210c分别围绕该枢转轴线相对于剃刮单元的中心支撑构件枢转,这在图9中未示出。在该实施例中,三个主枢转轴线201、202、203布置成三角形配置。第一主枢转轴线201布置在第一切割单元210a的剃刮轨道(未示出)与第二切割单元210b和第三切割单元210c的内切割构件(未示出)的旋转轴线之间。类似地,第二主枢转轴线202布置在第二切割单元210b的剃刮轨道(未示出)与第一切割单元210a和第三切割单元210c的内切割构件(未示出)的旋转轴线之间,并且第三主枢转轴线203布置在第三切割单元210c的剃刮轨道(未示出)与第一切割单元201a和第二切割单元210b的内切割构件(未示出)的旋转轴线之间。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剃刮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具有三个切割单元310a、310b、310c并且具有主枢转轴线301和302。在该实施例中,主枢转轴线301、302类似于之前说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主枢转轴线101a、101b、102的布置。第一切割单元310a和第二切割单元310b具有公共主枢转轴线301,即,它们具有重合的主枢转轴线,切割单元310a、310b可相对于剃刮单元的中心支撑构件(未示出)围绕该主枢转轴线各自单独地并且独立地枢转。第三切割单元310c具有主枢转轴线302,第三切割单元310c能够相对于中心支撑构件围绕该主枢转轴线302枢转。主枢转轴线302垂直于第一切割单元310a和第二切割单元310b的公共主枢转轴线301延伸。公共主枢转轴线301和主枢转轴线302分别构成主枢转轴线301、302的T形配置的腿部和横杆。

图11示出了图1至图4的剃刮单元的截面正视图,并且示出了用于剃刮单元的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驱动系。如图11所示的剃刮单元包括在剃刮单元的底侧的耦合构件470,凭借该耦合构件470剃刮单元可以可释放地耦合到剃刮装置的主壳体。耦合构件470在其外周处包括固定耦合部件471,以用于将剃刮单元可释放地安装到剃刮装置的主壳体(即,手柄区段)上。在耦合构件470内部,容纳可旋转的耦合部件472。可旋转的耦合部件472安装到容纳在耦合部件470中的中心驱动轴478的端部。可旋转的耦合部件472适于耦合到包含在剃刮装置的所述手柄区段中的驱动单元的驱动轴,以用于当剃刮单元耦合到手柄区段时将转矩从手柄区段中的驱动轴传动到中心驱动轴478。

可旋转的耦合部件472和中心驱动轴478是剃刮单元的驱动系的部件。中心驱动轴478连接到实现为中心齿轮473的中心传动元件。所述中心齿轮473能够围绕中心传动轴线409旋转,该中心传动轴线409对应于参照图1至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在先描述的主驱动轴线9。在操作期间,在剃刮单元耦合到剃刮装置的手柄区段的情况下,中心齿轮473经由可旋转的耦合部件472和中心驱动轴通过手柄区段的驱动单元被驱动成围绕中心传动轴线409旋转。

分别实现为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的第一从动传动元件和第二从动传动元件布置成由中心齿轮473驱动。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被定位成与中心齿轮473的相邻并在中心齿轮473的相对侧上,并且各自与中心齿轮473啮合用于传动转矩。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相对于中心传动轴线409从中心齿轮473径向向外定位,并且各自关于中心传动轴线409略微倾斜地定向。因此,第一从动齿轮475a可以围绕第一传动轴线405a旋转,该第一传动轴线405a关于中心传动轴线409具有稍微倾斜的定向。同样,第二从动齿轮475b可以围绕第二传动轴线405b旋转,该第二传动轴线405b也相对于中心传动轴线409具有稍微倾斜的定向。第一传动轴线405a和第二传动轴线405b关于中心传动轴线409对称布置。

第一传动轴线405a和第二传动轴线405b以及中心传动轴线409分别相对于耦合构件470并且相对于剃刮单元的中心支撑构件450的固定部分452布置在固定位置中。中心齿轮473以及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容纳在传动壳体479中,该传动壳体479也关于耦合构件470并且关于剃刮单元的中心支撑构件450的固定部分452布置在固定位置。中心齿轮473以及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被布置为传动单元,该传动单元容纳在传动壳体479中,在耦合构件470与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之间。如图11所示,在传动壳体479与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之间存在围绕中心支撑构件450的开放空间490。传动壳体479与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之间的开放空间490通常是开放的,并且因此可以从关于中心传动轴线409的任何径向方向接近。因此,传动壳体479布置在耦合构件470和开放空间490之间。

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内切割构件480a凭借第一驱动主轴476a连接到第一从动齿轮475a,并且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内切割构件480b凭借第二驱动主轴476b连接到第二从动齿轮475b。第一驱动主轴476a经由开放空间490并且通过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壳体420a的底壁中的开口425a从传动壳体479中的传动单元延伸到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内切割构件480a。类似地,第二驱动主轴476b经由开放空间490并且通过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壳体420b的底壁中的开口425b从传动壳体479中的传动单元延伸到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内切割构件480b。图11所示的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壳体420a、420b的底壁中的开口425a、425b对应于图4所示的第一切割单元和第二切割单元的壳体20a、20b的底壁中的开口25a、25b。

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沿周向设置并且分别一体地形成在第一杯形可旋转载体474a和第二杯形可旋转载体474b上。第一驱动主轴476a的下端部分接合第一可旋转载体474a,并且第二驱动主轴476b的下端部分接合第二可旋转载体474b。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的下端部分以这样的方式配置使得驱动主轴476a、476b能够分别在第一杯形可旋转载体474a和第二杯形可旋转载体474b的内部在分别平行于第一传动轴线405a和第二传动轴线405b的两个相反方向上滑动。如图11所示,在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的每一个中布置有机械弹簧。第一驱动主轴476a在平行于第一驱动主轴476a的主轴轴线的方向上克服相关的机械弹簧的弹簧力可朝向第一从动齿轮475a移动,该第一驱动主轴476a通常基本上或几乎平行于第一传动轴线405a延伸。类似地,第二驱动主轴476b在平行于第二驱动主轴476b的主轴轴线的方向上克服相关的机械弹簧的弹簧力可朝向第二从动齿轮475b移动,该第二驱动主轴476b通常基本上或几乎平行于第二传动轴线405b延伸。

此外,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的下端部分以这样的方式配置使得驱动主轴476a、476b能够分别相对于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围绕分别垂直于第一传动轴线405a和第二传动轴线405b的任何轴线枢转到有限范围内。最后,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主轴476b的下端部分以这样的方式配置使得第一杯形可旋转载体474a和第二杯形可旋转载体474b能够通过与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主轴476b的下端部接合将驱动转矩分别传动到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

如图11进一步所示,耦合元件477a、477b分别设置在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的上端部分上。耦合元件477a、477b将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分别与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内切割构件48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内切割构件480b耦合。耦合元件477a、477b以这样的方式配置使得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能够将驱动转矩分别传动到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内切割构件48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a的内切割构件480b。因此,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能够将来自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的旋转运动经由耦合元件477a、477b分别传动到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内切割构件48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内切割构件480b。此外,耦合元件477a、477b以这样的方式配置使得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能够分别相对于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内切割构件48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内切割构件480b围绕分别垂直于第一传动轴线405a和第二传动轴线405b的任何轴线枢转到有限的范围。这例如可以通过耦合元件477a、477b的三角形截面几何形状以及通过为每个内切割构件480a、480b提供具有用于接纳相关联的耦合元件477a、477b的对应的几何形状的耦合腔来实现,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应该理解的是,耦合元件477a、477b与图4所示的剃刮单元的耦合元件41a、41b对应。

在操作期间,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内切割构件480a、480b分别通过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被驱动成围绕第一旋转轴线406a和第二旋转轴线406b相对于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外切割构件460a、460b进行旋转运动。如本文前面所述,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在平行于它们的主轴轴线的方向上分别相对于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克服弹簧力可移动。此外,如本文前面所述,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分别相对于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并且分别相对于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的内切割构件480a、480b可枢转地布置。结果,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可以跟随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围绕它们的主枢转轴线1a、1b的枢转运动,如关于图1至图4的剃刮单元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布置在驱动主轴476a、476b中的机械弹簧朝向内切割构件480a、480b偏置并且因此在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围绕主枢转轴1a、1b的任何枢转位置以及在第一旋转轴线406a和第二旋转轴线406b分别相对于第一传动轴线405a和第二传动轴线405b的任何角度朝向中保持耦合元件477a、477b与内切割构件480a、480b之间的永久接触和接合。

在图1至图4和图11中所示剃刮单元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的主轴轴线和次枢转轴线3在公共假想平面中延伸,如在图4中可以最好地看到的那样。结果,在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围绕次枢转轴线3的枢转运动期间,驱动主轴476a、476b将保持在所述公共假想平面中并且它们在所述共同假想平面中的位置基本上不会改变。当次枢转轴线3延伸通过驱动主轴476a、476b的耦合元件477a、477b时,情况尤其如此。在其中第一驱动主轴476a、第二驱动主轴476b的主轴轴线和次驱动轴线3不在公共假想平面中延伸的备选实施例中,如本文前面描述的驱动主轴476a、476b和耦合元件477a、477b的布局将允许驱动主轴476a、476b也跟随如关于图1至图4的剃刮单元的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围绕次枢转轴线3的枢转运动以及第一切割单元410a和第二切割单元410b围绕它们的主枢转轴线1a、1b和次枢转轴线3的组合枢转运动。

应该理解的是,在包括例如图5至图8所示的三个切割单元的剃刮单元的实施例中,第三切割单元的内切割构件可以凭借第三驱动主轴连接到传动单元,该第三驱动主轴从传动单元经由开放空间并且穿过第三切割单元的壳体的底壁延伸到所述内切割构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主轴可以具有与图11所示的剃刮单元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主轴476a和第二驱动主轴476b类似的布局。将清楚的是,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传动单元可以包括第三从动传动元件,例如第三从动齿轮,该第三从动传动元件布置为以与图11所示的剃刮单元的实施例中的第一从动齿轮475a和第二从动齿轮475b类似的方式被传动单元的中心齿轮驱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三切割单元的内切割构件经由第三从动主轴连接到所述第三从动齿轮。

图13和图14是图11的剃刮单元的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详细视图。下面将参照图13和图14描述图11的剃刮单元的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另外的结构元件。应当理解,图11的剃刮单元的第二切割单元410b具有类似的结构元件。还应该理解的是,图5至图10中所示的剃刮单元的实施例的切割单元也可能具有相似的结构元件。图13和图14示出了处于外切割构件460a下方的壳体420a中的位置中的内切割构件480a。外切割构件460a具有限定剃刮轨道461a的多个毛发入口,在操作期间,毛发切割动作将通过外切割构件460a和内切割构件480a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该内切割构件480a相对于外切割构件460a围绕旋转轴线406a旋转。任何切割的毛发都会被容纳在壳体420a中的毛发收集室427a接纳和收集。图13和图14进一步详细示出了延伸穿过设置在壳体420a的底壁424a中的开口425a的第一驱动主轴476a。开口425a围绕旋转轴线406a居中设置。毛发收集室427a围绕开口425a并且围绕旋转轴线406a环形地布置。第一驱动轴476a的耦合元件477a接合耦合腔435a,该耦合腔435a居中地设置在内切割构件480a的中心承载构件436a中。中心承载构件436a承载内切割构件480a的多个切割元件481a。

开口425a与毛发收集室427a流体连通。结果,毛发收集室427a可以通过提供例如水的清洁液体的流动来清洁,该清洁液体经由开口425a进入毛发收集室427a。经由存在于传动壳体479和切割单元410a、410b之间的开放空间490,这种例如水的流动可容易地提供到开口425a。为了在剃刮单元的正常使用期间防止切割的毛发和其他剃刮屑经由开口425a从毛发收集室427a逸出到开放空间490中,在开口425a和毛发收集室427a之间的流动路径中设置密封结构465a。密封结构465a被配置和布置成防止切割毛发经由开口425a从毛发收集腔室427a逸出,但是允许清洁液体,特别是水,经由开口425a流动或冲洗到毛发收集腔室427a中。下面将描述密封结构465a的实施例。应该理解,第二切割单元410b具有类似的密封结构。

如图14中详细所示,密封结构465a包括相对的密封表面426a、428a和466a、468a。密封表面426a、428a设置在壳体420a上,特别是设置在边缘结构423a上,该边缘结构423a设置在围绕开口425a底壁424a中。密封表面466a、468a设置在内切割构件480a上,特别是设置在内切割构件480a的中心承载构件436a上。相对的密封表面426a、428a和466a、468a相对于旋转轴线406a旋转对称。结果,密封结构465a相对于旋转轴线406a旋转对称。

特别地,密封结构465a包括第一密封间隙467a,该第一密封间隙467a相对于旋转轴线406a旋转对称并且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406a延伸的主方向。第一密封间隙467a由设置在内切割构件480a的中心承载构件436a上的所述相对密封表面的第一密封表面468a和设置在壳体420a的底壁424a中的边缘结构423a上的所述相对密封表面的第二密封表面428a所界定。第一密封表面468a和第二密封表面428a各自相对于旋转轴线406a旋转对称,并且均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406a的延伸的主方向。特别地,第一密封表面468a和第二密封表面428a以及由第一密封表面468a和第二密封表面428a界定的第一密封间隙467a每个都是环形的。

此外,密封结构465a包括第二密封间隙469a,该第二密封间隙469a相对于旋转轴线406a旋转对称,并具有垂直于旋转轴线406a的延伸的主方向。第二密封间隙469a由所述相对密封表面的第三密封表面466a所界定并且由所述相对密封表面的第四密封表面426a所界定,该第三密封表面466a设置在内切割构件480a的中心承载构件436a上,该第四密封表面426a设置在壳体420a的底壁424a中的边缘结构423a上。第三密封表面466a和第四密封表面426a各自相对于旋转轴线406a旋转对称,并且各自具有垂直于旋转轴线406a的延伸的主方向。特别地,第三密封表面466a和第四密封表面426a和由第三密封表面466a和第四密封表面426a界定的第二密封间隙469a均是环形的。

在沿着旋转轴线406a的横截面图中观察,轴向定向的第一密封间隙467a和径向定向的第二密封间隙469a一起为密封结构465a提供了设置在边缘结构423a和中心承载构件436a之间的L形间隙结构,该中心承载构件436a可围绕旋转轴线406a相对于边缘结构423a旋转。为了实现有效地防止剃刮过程中切割毛发经由密封结构465a从毛发收集室427a逸出,同时允许水从开口425a经由密封结构465a有效地流入毛发收集腔室427a,在垂直于旋转轴线406a的方向上测量的第一密封表面468a与第二密封表面428a之间的最小距离优选地在0.1mm至1.5mm之间的范围内。出于类似的原因,在平行于旋转轴线406a的方向上测量的第三密封表面466a与第四密封表面426a之间的最小距离优选在0.1mm与1.5mm之间的范围内。为了进一步改善密封结构465a的密封功能,在从中心开口425a到毛发收集室427a的水流方向上观察,第一密封间隙467a和第二密封间隙469a可以分别会聚。

图15示出了清洁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毛发收集室427a的冲洗过程。在图15中,剃刮单元被示出为处于上下颠倒位置以促进水经由开放空间490流入壳体420a的底壁424a中的开口425a中。如图15所示,在剃刮单元的所述上下颠倒位置中,开放空间490允许水500的流动,例如,从水龙头501经由开口425a直接进入切割单元410a。这可以简单地通过将来自龙头501的水流500经由开放空间490引导到切割单元410a的底壁424a上来实现。冲洗水通过设置在壳体420a的底壁424a中的漏斗429a被引导到开口425a中,并且经由设置在开口425a和毛发收集室427a之间的流动路径中的L形密封结构465a进入毛发收集室427a。如图15中由显示通过切割单元410a的水流的虚线箭头指示的,毛发收集室427a被水流冲洗。在水流的重力和水压两者的影响下,迫使水流经由设置在外切割构件460a的剃刮轨道461a中的多个毛发入口离开毛发收集室427a。这由图15中向下指向的两个虚线箭头指示。水的流动将捡起并且携带在收集室427a中收集的切割的毛发和其他剃刮屑。结果,切割的毛发和其它剃刮屑通过离开毛发收集室427a的水流经由剃刮轨道461a中的毛发入口从毛发收集室427a中移除。因此,凭借经由开放空间490并且经由开口425a供给到毛发收集室427a中的水流,通过冲洗切割单元410a,能够以简单且有效的方式清洁毛发收集室427a。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第二切割单元410b可以以类似的方式清洁,优选与第一切割单元410a一起清洁。

图16、图17和图18a至图18b是图11的剃刮单元的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详细视图。下面将参考图16、图17和图18a至图18b描述图11的剃刮单元的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另外的结构元件。应该理解,图11的剃刮单元的第二切割单元410b具有类似的结构元件。还应该理解的是,图5至图10中所示的剃刮单元的实施例的切割单元也可能具有相似的结构元件。

如图18a所示,第一切割单元410a的壳体520包括底座部分551和盖部分530。盖部分530可释放地耦合到底座部分551。在图18a所示的实施例中,盖部分530凭借第一铰链机构531枢转地耦合到底座部分551。通过将盖部分530相对于底座部分551枢转,可以使壳体520从如图18a中所示的打开状态进入到例如如图11所示的关闭状态。在壳体520的关闭状态下,盖部分530搁置在底座部分551的圆周边缘部分529上并且可释放地耦合到底座部分551。为此目的,壳体520可以包括诸如例如图18a所示的卡合元件553的任何合适的可释放的耦合机构。在壳体520的关闭状态下,设置在底座部分551中的毛发收集室527被关闭并且不能被用户接近。在壳体520的打开状态下,除了经由第一铰链机构531与底座部分551的永久连接之外,盖部分530从卡合元件553释放并且从而从底座部分551释放和移除。在壳体520的打开状态下,毛发收集室527可以被用户接近。在备选的实施例中,盖部分530可以从底座部分551完全移除。在这样的备选实施例中,可以不存在将盖部分530连接到底座部分551的铰链机构。

图16示出了壳体520的底座部分551的俯视图。如图16和18a所示,第一铰链元件521和第二铰链元件522一体地形成在底座部分551上。第一铰链元件521和第二铰链元件522分别对应于图4所示的切割单元中的第一切割单元21a的第一铰链元件21a和第三铰链元件22a。第一铰链元件521和第二铰链元件522限定主枢转轴线501,切割单元相对于剃刮单元的中心支撑构件围绕该主枢转轴线501枢转。因此,底座部分551凭借枢转结构连接到剃刮单元的中心支撑构件,该枢转结构包括第一铰链元件521和第二铰链元件522。图16和18a进一步示出了包括壳体520的底壁524的底座部分551,并且示出了开口525,该开口设置在底壁524中的围绕旋转轴线506的中心位置中。

如图18a和图18b进一步所示,切割单元包括保持部件517,该保持部件517可释放地耦合到壳体520的盖部分530。在图18a和18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持部件517凭借第二铰链机构532枢转地耦合到盖部分530。第一铰链机构531和第二铰链机构532可一体地形成。然而,在第一铰链机构531和第二铰链机构532的任何实施例中,保持部件517应当凭借第二铰链机构532相对于盖部分530枢转,而与盖部分530凭借第一铰链机构531相对于底座部分的枢转运动无关,在图18a所示的位置中,保持部件517凭借可释放耦合机构533a、533b耦合到盖部分530的内侧,该可释放耦合机构533a、533b可以被实施为简单的卡合机构。在该位置中,保持部件517用于将外切割部件560和内切割部件580保持在盖部分530中的操作位置中。在所述操作位置中,外切割构件560通过周向边缘569与合适的定位元件(未示出)的接合保持在盖部分530中,该周向边缘569设置在外切割构件560的面向毛发收集室527的下侧上,该定位元件设置在盖部分530的内侧上。当通过相对于底座部分551枢转盖部分530而打开壳体520时,保持部件517防止外切割构件560和内切割构件580从盖部分530掉出。通过手动释放耦合机构533a、533b并且将保持部件517相对于盖部分530枢转到图18b所示的位置,外切割构件560和内切割构件580可以简单地从盖部分530移除,例如,用于分离地清洁切割构件560、580或用于通过新切割构件替换切割构件560、580。在备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保持部件517从盖部分530完全移除。在这样的备选的实施例中,可以不存在将保持部件517连接到盖部分530的铰链机构。

如图16所示,壳体520的底座部分551包括支撑结构519a、519b、519c、519d以用于在壳体520的关闭状态下支撑外切割构件56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19a、519b、519c、519d设置在底座部分551的底壁524的内侧上,并且支撑结构519a、519b、519c、519d围绕中心开口525相对于旋转轴线506布置在中心开口525向外的径向位置中。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包括四个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该四个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围绕旋转轴线506彼此之间间隔开距离地布置。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各自包括邻接表面595,该邻接表面595关于旋转轴线506基本垂直地延伸,并且在壳体520的关闭状态下,该邻接表面595面向外切割构件560。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的邻接表面595在公共平面中延伸。在图16中,为了简化,只有支撑元件519b的邻接表面由附图标记595指示。优选地,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例如凭借注塑模制工艺一体地形成在壳体520的底座部分551处,并且优选地该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围绕旋转轴线506均匀地分布。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四个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围绕旋转轴线506布置,其中它们之间的角度间隔为大约90°。四个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的邻接表面595一起形成壳体520的关闭状态下外切割构件560的邻接结构。

如图18a所示,从壳体520的打开状态开始,其中外切割构件560和内切割构件580通过保持部件517保持在盖部分530中的它们的操作位置中,用户必须通过相对于底座部分551将盖部分530枢转到直到盖子部分530借助卡合元件553耦合到底座部分551来关闭壳体520。当壳体520以这种方式关闭并且盖部分530凭借卡合元件553耦合到底座部分551时,外切割构件560的周向边缘569将抵靠在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的邻接表面595上并且将保持与邻接表面595抵触。结果,在壳体520的关闭状态下,外切割构件560在平行于旋转轴线506的轴向方向上直接由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的邻接表面595支撑。结果,压力将主要通过外切割构件560直接传动到支撑结构并且由此直接传动到壳体520的底座部分551,在使用期间该压力主要在平行于旋转轴线506的轴向方向上施加在外切割构件560上,该支撑结构由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形成。结果,保持部件517不需要接收和传动所述压力,或可能只需要接收和传动所述压力的一小部分。为此,保持部件517以及耦合机构533a、533b(保持部件517凭借该耦合机构533a、533b可释放地耦合到盖部分530)不需要具有接收和传动所述压力所需的相对刚性的结构。当盖部分530相对于底座部分551枢转以打开壳体520时,保持部件517应当仅能够将外切割构件560和内部切割构件580保持在盖部分530中的它们的操作位置中。为此,保持部件517以及耦合机构533a、533b只需要具有较弱的结构。这种较弱的结构使能在清洁或更换切割构件560、580期间保持部件517的用户容易且简单地进行操作。

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由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的邻接表面595形成的邻接结构在壳体520的关闭状态下并且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提供与外切割构件560的形状锁定接合,其中外切割构件560在轴向方向上被锁定在邻接表面595和盖部分530之间。优选地,邻接结构也在垂直于旋转轴线506的轴向方向上提供与外切割构件560的形状锁定接合。为此,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各自包括另外的邻接表面596,该邻接表面596关于旋转轴线506在切线方向上延伸。在图16中,为了简单起见,仅支撑元件519b的另外的邻接表面通过附图标记596指示。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的另外的邻接表面596与旋转轴线506具有相等的距离。结果,在壳体520的关闭状态下,外切割构件560的环形周向边缘569也通过另外的邻接表面596而被保持在相对于旋转轴线506的径向居中位置。图17示出了处于由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支撑的位置中的外切割构件560,但是没有示出盖部分530。

应该理解的是,通过壳体520的底座部分551在平行于旋转轴线506的轴向方向上直接支撑外切割构件560也可以通过如下支撑结构来实现,该支撑结构与具有如前所述的四个支撑元件519a、519b、519c、519d的支撑结构不同。支撑结构可以具有不同数量的支撑元件,尽管在具有多个支撑元件的实施例中,对于外切割构件的稳定支撑,至少三个支撑元件是优选的。支撑结构可以备选地设置在例如底座部分551的侧壁上,例如作为围绕毛发收集室527周向延伸的支撑表面,取代设置在底座部分551的底壁524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限定合适的备选实施例,其中支撑结构设置在壳体的底座部分中使得在切割单元的壳体的关闭状态下至少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支撑外切割构件。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剃刮装置,该剃刮装置包括容纳马达的主壳体并且包括如前所述的剃刮单元。特别地,剃刮单元凭借耦合构件70、170、470可释放地耦合到主壳体。容纳马达的主壳体以及诸如可充电电池、用户界面和电控制电路的这样的剃刮装置的任何其它部件在附图中未示出,并且没有任何进一步详细描述,因为它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已知的。

通过研究附图、公开内容和所附权利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时可以理解和实现所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型。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

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