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器铆接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5139发布日期:2018-12-07 23:2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速器铆接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夹工装,尤其涉及一种减速器铆接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减速器是纺织机的重要机件。减速器主体采用上盖和下盖与四个立柱的铆接结构,中间装配齿轮组。该铆接结构的刚性较差,装配易变性,质量难以保证,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减速器铆接定位夹具,目的是提高减速器产品质量和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速器铆接定位夹具,包括上下盖定位销、立柱定位销、装配工装主体以及工装底盘,所述上下盖定位销和立柱定位销安装在装配工装主体上,所述装配工装主体安装在工装底盘上方;所述装配工装主体的内部底面上设置一个上下盖定位销孔以及四个立柱定位孔,侧面设置八个立柱定位销孔,八个立柱定位销孔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四个立柱定位孔的侧上方,上下盖定位销插入上下盖定位销孔中,八个立柱定位销插入立柱定位销孔中;所述装配工装主体的底面中心处设置一个底盘连接孔,所述工装底盘中心设置一个转轴,所述转轴装配在底盘连接孔中,使装配工装主体可在工装底盘上旋转。

优选的,所述上下盖定位销的截面形状与减速器上孔的形状相同,上下盖定位销的一侧设置有轴向的缺口。

优选的,所述四个立柱定位孔的大小与减速器的四根立柱端部的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八个立柱定位销以两个为一组从左右两侧夹住减速器的四根立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铆接定位夹具,可以实现在减速器下盖组件装配齿轮组后与四根立柱上端的上盖铆接时,保证各个立柱与上盖、下盖的垂直,不发生扭转。立柱定位销使立柱不偏移。装配工装主体在底盘上旋转,保证每个立柱铆接位置一致而无需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减速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为减速器组合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速器铆接定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装配工装主体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下盖定位销;2、立柱定位销;3、装配工装主体;4、工装底盘;5、缺口;6、上下盖定位销孔;7、立柱定位销孔;8、与底盘连接孔;9、转轴;10、减速器;11、上盖;12、下盖;13、立柱;14、齿轮组;15、上盖与下盖上的孔;16、立柱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减速器的下盖12与四根立柱13装配并装配好齿轮组14后,要完成四根立柱13上端与上盖11的铆接,该过程需要保证各个立柱13与上盖11、下盖12的垂直,不发生扭转,为此采用如下定位夹具。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铆接定位夹具,由上下盖定位销1、立柱定位销2、装配工装主体3、工装底盘4组成。

上下盖定位销1和立柱定位销2安装在装配工装主体3上。其中,上下盖定位销1的截面形状与减速器10上的孔15的形状相同,一侧设置有轴向的缺口5。如图4所示,装配工装主体3的内部底面上设置一个上下盖定位销孔6,上下盖定位销1插入上下盖定位销孔6中。装配工装主体3的内部底面上还设置四个立柱定位孔16,立柱定位孔16的大小与立柱13端部的大小相同。装配工装主体3的侧面设置八个立柱定位销孔7,八个立柱定位销孔7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四个立柱定位孔16的对应方向,八个立柱定位销2插入立柱定位销孔7中。

装配工装主体3安装在工装底盘4上方。如图4所示,装配工装主体3的底面中心处设置一个底盘连接孔8,工装底盘4中心设置一个转轴9,转轴9装配在底盘连接孔8中,从而使装配工装主体3可在工装底盘4上旋转。

参考图3,使用时,将减速器10的装配好的下盖12、四根立柱 13、齿轮组14放置在装配工装主体3内,首先将装配工装主体3在工装底盘4上旋转,使四根立柱13落入四个立柱定位孔16并且处于两个为一组的立柱定位销孔7处,然后插入八个立柱定位销2,使八个立柱定位销2以两个为一组紧紧夹住四根立柱13,然后在四根立柱13上方放置减速器10的上盖11,将上下盖定位销1插入减速器 11的上盖11、下盖12与之相同形状缺口的孔15中并插入到装配工装主体3的上下盖定位销孔6中固定,最后将上盖11与四根立柱13 铆接,保证铆接位置一致而无需移动。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专利。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