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带裁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568发布日期:2019-02-12 21:19阅读:1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带裁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裁切工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输送带裁切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带是一种主要的输送部件,其通常应用在输送机上,对零部件等物体进行传输。

众所周知,输送带的宽度由输送机的实际尺寸决定,由于输送机具有多种不同的型号,因此,输送带的型号亦有多种规格。此外,由于输送带长时间工作,其表面极易磨损,待输送带表面磨损至一定程度时,需要更换新的输送带,实际生产中,输送带的更换也较为频繁。为了节约成本,通常将更换下来的输送带裁剪成窄条状,俗称“护皮”,并将其安装在料仓口与输送带之间,从而防止料仓原料下落至受料输送带时,扬尘和溢料。

现有技术中,橡胶输送带的裁剪方法,大多由剪切工人利用电工刀或美工刀等工具,对旧输送带进行手工裁剪,不仅作业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裁切的准确性差,甚至有误伤的危险。

如何设计一种可代替人工的机械式输送带裁切工装,以降低裁切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裁切效率,提高输送带的裁切精准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带裁切装置,其操控简便,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裁切效率和裁切精准度,实现了输送带的自动化裁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带裁切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以供输送带沿传输方向直线传输的传输组件以及设于所述传输组件的传输前端、用以对输送带进行裁切的裁切组件;还包括用以向所述裁切组件提供驱动力的牵引装置,以及用以连接所述牵引装置与输送带的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传输组件包括:

设于所述支架进入端的左右两侧且沿Z轴方向延伸、用以向输送带提供导向作用的导向辊;

沿Y轴方向分布、用以传输输送带的多根传输辊;

设于输送带输出端的左右两侧且沿Z轴方向延伸、用以阻挡输送带以防止输送带走偏的挡偏辊。

优选的,所述裁切组件包括沿X轴方向横跨所述支架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框架,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框架、用以对输送带进行夹紧和裁切的刀组件;

所述刀组件包括沿Y轴方向设置的两个裁切刀、分别用以固定两个所述裁切刀的两个刀具压板,以及用以安装两个所述刀具压板的第二框架。

优选的,所述第二框架设有用以套设于所述第一框架外周面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框架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刻画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设有用以套装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支架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传输辊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全部所述传输辊的两侧、用以向输送带提供夹紧输送力的一对夹送辊。

优选的,所述刀组件具体为两个,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框架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牵引装置具体为卷扬机。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具体为夹板。

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带裁切装置,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传输组件和裁切组件、用以向裁切组件提供驱动力的牵引装置以及用以连接牵引装置与输送带的连接件。在对输送带裁割作业之前,作用人员利用美工刀沿X轴的输送方向对输送带进行裁切,并确保裁切后的尺寸略大于实际需要的护皮的宽度,将已裁切长度剩余部分当作引带穿过裁切组件,并由将其通过连接件与牵引装置相连,此后,输送带在牵引装置的牵引力作用下经过裁切组件,经由裁切组件对输送带进行切割,裁割成所需宽度,从而得到加工后的护皮,其裁切精准度更高。由此可见,该输送带裁切装置,将现有技术中对输送带的全手工切割改进为半自动化切割,提高了切割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该裁切装置,操作灵活方便,易于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送带裁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2-传输组件、21-导向辊、22-传输辊、23-挡偏辊、24-夹送辊、3-裁切组件、31-第一框架、311-第一安装部、32-刀组件、321-裁切刀、322-刀具压板、323-第二框架、3231-第二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输送带裁切装置,提高了输送带的切割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操作灵活方便,易于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X、Y和Z轴方向分别是指图1中X、Y和Z轴所指示的方向,本文中的“传输方向”指的是图1中的Y轴所指的方向。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均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惯用法以及说明书附图为基准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送带裁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带裁切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传输组件2和裁切组件3,其中,传输组件2用以供输送带沿传输方向直线传输,裁切组件3设置于传输组件2的传输前端、用以对输送带进行裁切。此外,还包括用以向裁切组件3提供驱动力的牵引装置以及用以连接牵引装置与输送带的连接件。裁割作业前,作业人员利用美工刀沿着输送带的传输方向裁切输送带,并保证输送带的裁切宽度略大于或等于所需要的护皮的实际宽度,将已裁切长度剩余的部分做引带穿过裁切组件3,通过连接件实现输送带与牵引装置的连接,裁割作业时,在牵引装置的牵引力作用下,向前持续拉动输送带,在输送带的运输过程中,由裁切组件3对输送带进行裁切,从而将输送带裁割成若干段具有目标尺寸的护皮,并将该护皮置于裁切组件3的侧边,待工作人员使用。

由此可见,该输送带裁切装置,利用传输组件2对输送带进行传输,利用连接件实现输送带与牵引装置的连接,利用牵引装置向输送带提供持续的牵引驱动力,先手工裁切再利用裁切组件3的裁切方式,实现了输送带的半自动化切割,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切割效率以及切割精准度。

具体来说,上述传输组件2包括导向辊21、传输辊22以及挡偏辊23,其中,导向辊21设于支架1进入端,且分布于支架1的左右两侧,且沿Z轴方向延伸,导向辊21可以为分设于支架左右两侧的两个导向辊21,也可以为多于两个的若干个导向辊21,导向辊21起着为输送带提供导向的作用,以确保输送带沿着Y轴方向从支架1的进入端输入,防止输送带走偏;多根传输辊22均沿着Y轴方向安装于支架1上,且相互间平行设置,优选的,支架1为具有一定安装倾角的结构,其沿着输送方向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优选为2°~5°,这样一来,通过将支架1倾斜设置,可以实现输送带的无动力传输,更加节能减排,降低能耗;输送带输出端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以防止输送带走偏的挡偏辊23,该挡偏辊23同样沿Z轴方向延伸,在挡偏辊23的阻挡作用下,可以确保输送带沿着左右两侧挡偏辊23所形成的区域向前传输运动,进一步防止输送带走偏。

上述裁切组件3包括两个第一框架31以及安装于两个第一框架31上的刀组件32,其中,两个第一框架31为杆状结构,第一框架3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安装在支架1的左右两端,从而形成沿X轴方向横跨支架1平行设置的结构,两个第一框架31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实际来设定,本文不作限定;此外,刀组件32包括裁切刀321、用以固定裁切刀321的刀具压板322以及用以固定刀具压板322的第二框架323,裁切刀321和刀具压板322具体为两个,沿Y轴方向设于第二框架323上,两个裁切刀321可以对输送带同时进行裁剪,提高了输送带的裁剪效率。

上述第二框架323设有第二安装部3231,在安装时,第二安装部3231套设于第一框架31的外周面,再通过螺钉将第二安装部3231安装在第一框架31上,实现第一框架31与第二框架323之间的可拆卸安装。相对应的,第一框架31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通过移动第二安装部3231,使其在第一框架31上移动,以此实现第二框架323位于第一框架31上的位置调整。

为了提高裁切刀321对输送带裁切时的准确性,可以在第一框架31和第二框架323上设置刻度线,这样一来,通过参照第一框架31上设置的刻度线,来调整第二框架323的位置,从而提高第二框架323位置调整的准确性;通过参照第二框架323上的刻度线,可以调节两个裁切刀321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助于输送带宽度尺寸的准确裁剪。

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送带传输的准确性,可以在支架1的进入端以及输送带的传输端分别设置夹送辊24,夹送辊24在旋转运动时,对输送带进行夹紧传输,夹送辊24起到夹紧固定输送带的作用,输送带在夹送辊24的夹紧力作用下,可以防止输送带走偏,因而,进一步提高了输送带的传输准确性。

为进一步提高对输送带的裁切效率,可以在第一框架31上进一步增设刀组件32,也即,在第一框架31上设置两个刀组件32,两个刀组件32分别安装于第一框架31的左右两侧,相对应的,进一步增设牵引装置和连接件,这样一来,在牵引装置的驱动力作用下,以及连接件的连接作用下,可以驱动两条输送带运动,并且实现对两条输送带同时进行切割,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输送带的切割效率。

上述牵引装置优选为卷扬机,上述连接件优选为夹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输送带裁切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