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支撑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8231发布日期:2019-05-03 19:0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动支撑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支撑升降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型真空设备中,腔体门类等大型门类部件安装装配时,其装配过程中,部件会出现水平倾斜或者前后倾斜,需要对部件的姿态进行调整。现有安装方式为侧面由4个侧面支撑调节杆支撑固定,其中支撑调节杆允许竖直方向上下摆动与长度调节;底面由升降机构两个支撑面支撑,完成升降运动。

现有升降机采用对称两个支撑面对部件进行支撑,由于两个支撑面位置固定,调节部件位置过程中,很难保证两个支撑面与部件底面完全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升降机构的两个支撑平面对于部件易形成过定位,从而某个支撑面会与部件形成点或者是线接触,局部应力较大,易造成工件形变,并且调整过程繁琐。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动支撑升降系统,包括多个升降支撑装置,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升降机构、第一支撑板、调节补偿机构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调节补偿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为支撑面,所述调节补偿机构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支撑面的位置;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第一支撑板、调节补偿机构和第二支撑板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补偿机构包括弹性连接件和球体,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弹性连接件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围成一个容纳腔,所述球体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弧面,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弧面,所述球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弧面上,并与所述第二弧面之间形成缓冲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为500-1000mm,所述球体的半径为200-250mm,所述第二弧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球体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件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金属波纹管的上端套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所述金属波纹管的下端套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波纹管上端和下端的外表面设有卡箍,所述金属波纹管的上端通过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下端通过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为涡轮蜗杆升降机。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支撑升降系统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升降支撑装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支撑装置上的两个所述涡轮蜗杆升降机均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杆和联轴器与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支撑升降系统,包括多个升降支撑装置,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升降机构、第一支撑板、调节补偿机构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为支撑面,可通过调节补偿机构调整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位置,进而通过调整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位置,与现有的升降机构相比,本申请中的浮动支撑系统中第二支撑板的位置是可以调整的,因此能够保证第二支撑板上的支撑面可以与安装部件的底壁面全面接触贴合,从而避免对安装部件形成过定位,避免支撑面与安装部件形成点或线接触而造成的局部应力较大和工件形变,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同时调整不需要人工参与,调整过程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中所述浮动支撑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浮动支撑升降系统,11、第一支撑板,111、第一弧面,12、第二支撑板,121、第二弧面,13、调节补偿机构,131、金属波纹管,132、球体,14、涡轮蜗杆升降机,15、驱动电机,16、连接杆,17、联轴器,18、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动支撑升降系统1,包括多个升降支撑装置,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升降机构、第一支撑板11、调节补偿机构13和第二支撑板12,所述第一支撑板11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支撑板12通过调节补偿机构13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上表面为支撑面,所述调节补偿机构13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支撑板12上所述支撑面的位置;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第一支撑板11、调节补偿机构13和第二支撑板12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支撑升降系统1,包括多个升降支撑装置,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升降机构、第一支撑板11、调节补偿机构13和第二支撑板12,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上表面为支撑面,可通过调节补偿机构13调整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位置,进而通过调整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位置,与现有的升降机构相比,本申请中的浮动支撑系统中第二支撑板12的位置是可以调整的,因此能够保证第二支撑板12上的支撑面可以与安装部件的底壁面全面接触贴合,从而避免对安装部件形成过定位,避免支撑面与安装部件形成点或线接触而造成的局部应力较大和工件形变,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同时调整不需要人工参与,调整过程更加简单。

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补偿机构13包括弹性连接件和球体132,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固定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1、弹性连接件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围成一个容纳腔18,所述球体132安装在所述容纳腔18内。这样在安装部件的底面接触到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支撑面时,如果安装部件的底面不是水平的,而是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此时安装部件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板12的支撑面呈点接触或线接触,此时弹性连接件在安装部件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形变,使得安装部件的底面能够与安装面完全贴合,来避免对安装部件形成过定位,能够避免安装部件因过定位造成均不应力过大导致的的工件变形的问题,保证了对安装部件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弹性件出现形变时通过球体132对第二支撑板12进行支撑。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11上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弧面111,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下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弧面121,所述球体132设置在所述第一弧面111上,并与所述第二弧面121之间形成缓冲间隙,同时所述球体132为钢球,钢球的结构强度更好能够对第二支撑板12进行支撑;这样当部件会出现水平倾斜或者前后倾斜时,安装部件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板12的支撑面呈点接触或线接触,此时弹性连接件在安装部件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的一定的形变,使得安装部件的底面能够与安装面完全贴合,同时第二支撑板12在受到安装部件压力作用下与钢球接触,钢球由于受力在第一支撑板11内的第一弧面111内滚动进行位置调整,钢球始终与第一支撑板11上的第一弧面111相吻合,保证钢球直径方向为主受力方向,从而钢球通过第一支撑板11上的第一弧面111对第二支撑板12进行支撑,弹性连接件能够产生变形,对安装部件的过定位进行补偿,从而避免安装部件出现过定位,防止出现对安装部件产生破坏,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增加了安装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第一弧面111和第二弧面121均为圆弧面,即所述第一弧面111和第二弧面121均呈类半球面状,所述第一弧面111的半径为500-1000mm,所述球体132的半径为200-250mm,所述第二弧面121的半径大于所述球体132的半径,这样所述球体132就能够在第一球面内滚动以调整位置,进而使得保证钢球直径方向为主受力方向,以更好地对第二支撑板12进行支撑。

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连接件为金属波纹管131,所述金属波纹管131的上端套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下端,所述金属波纹管131的下端套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的上端,在安装部件压在第二支撑板12的支撑面上时,金属波纹管131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以吸收掉安装部件的倾斜变形,进而使得安装部件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板12上的支撑面完全贴合;同时金属波纹管131在能够产生变形的同时还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这样可以满足对于支撑件支撑的强度需求。当然,在本申请中所述弹性连接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套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下端,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套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的上端,通过压缩弹簧来补偿安装部件的倾斜角度,即通过压缩弹簧产生形变使得安装部件的底面和第二支撑板12的支撑面完全贴合,其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所述金属波纹管131上端和下端的外表面设有卡箍,所述金属波纹管131的上端通过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固定连接,下端通过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固定连接,即所述金属波纹管131上端套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2下端部分的外侧,通过卡箍来将金属波纹管13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波纹管131的下端套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上端的部分外侧设有所述卡箍,通过卡箍将金属波纹管131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板11的上端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机构为涡轮蜗杆升降机;优选地,所述升降支撑装置设有两个,每个所述升降支撑装置上均设有一个蜗轮蜗杆升降机14,所述浮动支撑升降系统1还包括驱动电机15,两个所述升降支撑装置上的两个所述涡轮蜗杆升降机均与所述驱动电机15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15带动蜗轮蜗杆升降机14上的涡轮转动,涡轮带动蜗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与蜗杆上端连接的安装台连接,进而通过第一支撑板11、调节补偿机构13和第二支撑板12使位于支撑面上的安装部件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以实现安装部件的移动和装配。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电机15通过两个连接杆16分别与两个蜗轮蜗杆升降机14传动连接,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15为异步伺服电机,所述异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连接杆16的一端相连,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均通过联轴器17与蜗轮蜗杆升降机14传动连接,以实现通过一个异步伺服电机带动两个蜗轮蜗杆升降机14的目的。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11通过螺栓与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升降机构也可以是其他装置,如气缸升降机等,其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中通过升降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板、调节补偿机构和第二支撑板上下移动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