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把手结构及汽车车门把手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7472发布日期:2019-08-16 21:41阅读:1510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门把手结构及汽车车门把手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汽车车门把手结构及汽车车门把手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外把手作为汽车通用功能件,其操作原理如下:当用户进入汽车时,拉动车门外把手,车门外把手带动平衡块运动,连接在平衡块上的拉锁或者拉杆把运动传递到车门锁体,使得车门锁体和锁扣脱离啮合状态,从而实现解锁。用户继续拉动外把手,使得车门继续打开从而提供足够的进入空间。

然而,现有的汽车前门和滑门的把手是分开独立设计,因此前门把手和滑门把手的面差较大,把手间较大的分缝,降低了外把手气密和风噪表现。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汽车车门的前门把手和滑门把手的面差较大,把手间较大的分缝,降低了外把手气密和风噪表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车门把手结构及汽车车门把手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把手结构,包括:前门把手、前门罩盖、滑门把手、设置在汽车前门钣金件上的前门碗体、以及设置在汽车滑门钣金件上的滑门碗体,所述前门碗体紧贴所述滑门碗体设置,所述前门把手、所述前门罩盖依次设置在所述前门碗体上,所述滑门把手紧贴所述前门罩盖设置在所述滑门碗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门碗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前门把手固定孔、以及至少一个罩盖固定孔,所述滑门碗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滑门把手固定孔,所述前门把手通过所述前门把手固定孔固定在所述前门碗体上,所述前门罩盖通过所述罩盖固定孔固定在所述前门碗体上,所述滑门把手通过所述滑门碗体固定孔固定在所述滑门碗体上,所述前门把手固定孔、所述罩盖固定孔、以及所述滑门把手固定孔所在平面共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前门把手固定孔、所述罩盖固定孔、以及所述滑门把手固定孔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更进一步的:

所述前门把手固定孔包括:前门把手钩开孔、以及前门把手上下方向定位孔;

所述罩盖固定孔包括:前门罩盖外钣固定孔;

所述滑门把手固定孔包括:滑门垫片上下方向定位孔、以及滑门把手钩开孔。

再进一步的,所述前门钣金件上还设有与所述前门罩盖外钣固定孔对应的所述前门罩盖内钣固定孔,所述前门罩盖通过所述前门罩盖内钣固定孔固定在所述前门钣金件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滑门把手为一体式把手。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门把手的天线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把手总成,包括如前所述的汽车车门把手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前门钣金件上的把手支架、设置在所述滑门钣金件上的滑门支架,所述把手支架上设置有前门平衡块、拉索、以及前门锁体,所述前门把手上设置有把手钩,所述把手钩通过所述前门平衡块与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门锁体连接,所述滑门支架上设置有滑门平衡块、拉杆、以及滑门锁体,所述滑门把手通过所述滑门平衡块与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门锁体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前门锁体连接的前门锁芯,所述前门锁芯设置在所述前门罩盖后。

本实施例通过增加前门罩盖,将前门把手和滑门把手连接起来,减少把手之间的间隙及面差,在方便客户操作对开门的同时,保持汽车侧面简洁的风格,同时,在保持功能正常的前提下,消除了把手上的分缝,能够提高外把手气密和风噪表现,同时提供更加醒目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把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门外把手钣金接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门外把手钣金内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把手总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把手总成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把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前门把手1、前门罩盖2、滑门把手3、设置在汽车前门钣金件上的前门碗体4、以及设置在汽车滑门钣金件上的滑门碗体5,所述前门碗体4紧贴所述滑门碗体5设置,所述前门把手1、所述前门罩盖2依次设置在所述前门碗体4上,所述滑门把手3紧贴所述前门罩盖2设置在所述滑门碗体5上。

具体来说,前门把手和滑门把手的面差间隙控制在5mm之内,前门罩盖2和滑门把手3相对面保持平行状态。

对于使用滑门的车型,特别是多用途汽车(Multi-Purpose Vehicle,MVP),其前门和滑门是对开形式,本实施例的面对面形式的把手能够方便客户在一个位置同时操作前门和滑门,同时拥有非常简洁一体的外观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增加前门罩盖,将前门把手和滑门把手连接起来,减少把手之间的间隙及面差,在方便客户操作对开门的同时,保持汽车侧面简洁的风格,同时,在保持功能正常的前提下,消除了把手上的分缝,能够提高外把手气密和风噪表现,同时提供更加醒目的外观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门碗体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前门把手固定孔、以及至少一个罩盖固定孔,所述滑门碗体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滑门把手固定孔,所述前门把手1通过所述前门把手固定孔固定在所述前门碗体4上,所述前门罩盖2通过所述罩盖固定孔固定在所述前门碗体4上,所述滑门把手3通过所述滑门碗体固定孔固定在所述滑门碗体5上,所述前门把手固定孔、所述罩盖固定孔、以及所述滑门把手固定孔所在平面共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门把手固定孔、所述罩盖固定孔、以及所述滑门把手固定孔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前门把手固定孔包括:前门把手钩开孔、以及前门把手上下方向定位孔;

所述罩盖固定孔包括:前门罩盖外钣固定孔;

所述滑门把手固定孔包括:滑门垫片上下方向定位孔、以及滑门把手钩开孔。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门外把手钣金接口示意图,其中安装孔41、42、43、51、52所在的四个小平面共面,可以控制前门把手1和滑门把手3在车Y方向的面差。前门把手安装孔41,前门把手上下方向定位孔42,配合滑门垫片上下方向定位孔51、以及滑门把手钩开孔52,确保前门把手1和滑门把手3在Z方向的面差。前门罩盖外钣固定孔43用于前门罩盖2的固定。这里的Y方向是指横向方向,即驾驶员的左右方向,Z方向是指高度方向,即驾驶员的上下方向。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门钣金件上还设有与所述前门罩盖外钣固定孔对应的所述前门罩盖内钣固定孔44,所述前门罩盖通过所述前门罩盖内钣固定孔44固定在所述前门钣金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门把手1为一体式把手。

本实施例的滑门把手为一体式把手,消除了传统把手的分缝,一体式拉开后向后滑动开启滑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门把手1的天线模块。

本实施例在前门把手中设置天线模块,使得前门把手具有无钥匙开启功能。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把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如前所述的汽车车门把手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前门钣金件上的把手支架6、设置在所述滑门钣金件上的滑门支架7,所述把手支架6上设置有前门平衡块、拉索8、以及前门锁体(图中未示出),所述前门把手1上设置有把手钩,所述把手钩通过所述前门平衡块与所述拉索9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索8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门锁体连接,所述滑门支架7上设置有滑门平衡块、拉杆、以及滑门锁体,所述滑门把手3通过所述滑门平衡块与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门锁体连接。

具体来说,前门操作方式:拉动前门把手1,带动把手支架6上的前门平衡块运动,前门平衡块带动拉索9运动从而实现解锁开门,滑门操作方式:拉动滑门把手3,带动滑门支架7上的平衡块运动,平衡块驱动拉杆向下运动实现解锁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前门锁体连接的前门锁芯9,所述前门锁芯9设置在所述前门罩盖2后。

具体来说,前门罩盖2固定在前门钣金件上,前门锁芯9隐藏在前门罩盖2后,当需要操作前门锁芯9进行解保险操作时,可以撬开前门罩盖2进行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