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2317发布日期:2019-06-05 22:2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Robot)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理想中的高仿真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科学界正在向此方向研究开发。现有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在送餐时,一次性在放置架上放置很多食物,且送餐的过程中没有防灰尘措施,这就使得食物很容易染上灰尘,同时放置在放置架底部的食物拿取时需要人员不断的弯腰和起身,非常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606856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机器人,包括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靠近胸前一侧设有L形底板,且L形底板的水平段顶部安装有放置架,且L形底板的竖直段顶部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柱,机身壳体的靠近L形底板的一侧设有两个水平直线的第一凸起和两个水平直线排列的第二凸起,且第一凸起位于第二凸起的上方,且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位置相互对应,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均开设有通孔,机身壳体靠近L形底板的一侧外壁竖直开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槽,且滑槽的侧壁上安装有激光测距仪,且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激光测距仪位于滑块的上方,且机身壳体靠近L形底板设有C形口,且滑槽位于C形口的内部,且C形口位于第二凸起的下方,且机身壳体的一侧底部安装有推杆电机,且推杆电机位于C形口的内部,且L形底板竖直段靠近机身壳体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远离L形底板的一端与滑块焊接。但是现有的机器人还存在着不方便放置汤碗,不方便携带清理工具和无法收集用餐后垃圾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存在着不方便放置汤碗,不方便携带清理工具和无法收集用餐后垃圾的问题。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包括机壳,防水垫,L型挂钩,PLC,电源开关,移动感应座结构,智能收集箱结构,分类放置板结构,插接座,插接杆,调节管,调节螺栓,擦拭块,防滑套和海绵球,所述的防水垫胶接在机壳的左侧;所述的L型挂钩焊接在机壳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PLC螺钉连接在机壳的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电源开关螺钉连接在机壳的右侧上部;所述的移动感应座结构安装在机壳的下端;所述的智能收集箱结构安装在移动感应座结构的上端左侧;所述的分类放置板结构安装在机壳的左侧上部;所述的插接座螺栓连接在机壳的右侧中间上部位置;所述的插接杆纵向插接在插接座的右侧内部开设的插接槽内部;所述的调节管套接在插接杆的外壁下部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调节管的右侧上部;所述的擦拭块胶接在调节管的右侧下部;所述的防滑套套接在插接杆的外壁上部位置;所述的海绵球胶接在机壳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感应座结构包括移动座,移动轮,移动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的移动轮分别轴接在移动座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主动带轮键连接在移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移动电机螺栓连接在移动座的内部底端中间左侧位置;所述的从动带轮键连接在右侧设置的移动轮连接轴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主动带轮V带传动连接从动带轮;所述的红外线传感器螺钉连接在移动座的左壁上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机壳螺栓连接在移动座的上端右侧位置;所述的机壳和移动座的连接处设置有厚度为三毫米至五毫米的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垫采用厚度为五毫米至十毫米的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的智能收集箱结构包括固定箱,移动收集箱,移动螺母,接触开关,螺纹管和收集电机,所述的移动螺母焊接在移动收集箱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接触开关螺钉连接在固定箱的左壁上部位置;所述的螺纹管的一端轴接在固定箱的左壁下部位置;所述的螺纹管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箱的右壁下部位置;所述的螺纹管螺栓连接在收集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移动收集箱和移动螺母插接在固定箱的内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箱螺栓连接在移动座的上端左侧;所述的收集电机螺栓连接在移动座的上端中间右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螺母和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的螺纹管横向贯穿移动螺母的内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分类放置板结构包括固定杆,连接杆,放餐板,承载板,分类板和挡板,所述的连接杆螺栓连接在固定杆和固定杆之间的中间位置和左侧位置;所述的放餐板螺栓连接在连接杆和连接杆之间的上部位置;所述的承载板螺栓连接在连接杆和连接杆之间的下部位置;所述的分类板插接在承载板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挡板分别焊接在承载板的上端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放餐板的上端胶接有厚度为三毫米至五毫米的上端带有十字形防滑纹的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杆的螺栓连接在机壳的左侧上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擦拭块采用长方体的海绵块;所述的防滑套采用外壁带有一字形防滑纹的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的PLC具体采用型号为FX2N-48的PLC;所述的电源开关具体采用型号为KCD4的开关;所述的接触开关具体采用型号为JWK220-A10JK的接触开关;所述的收集电机具体采用型号为YE2的电机;所述的移动电机具体采用型号为YE3的电机;所述的红外线传感器具体采用型号为e3f-ds30c4的红外线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的电源开关电性连接PLC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的接触开关电性连接PLC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的收集电机电性连接PLC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的红外线传感器电性连接PLC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电机电性连接PLC的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杆,承载板和分类板的设置,有利于放置汤碗,方便输送汤饭。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插接座,插接杆和调节管的设置,有利于携带清理工具,方便清理餐桌表面的垃圾。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箱和移动收集箱的设置,有利于收集餐桌上的垃圾,方便用餐后打扫垃圾。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座,移动轮,移动电机,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设置,有利于移动机壳,方便进行移动送餐工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承载板,分类板和挡板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在送餐的过程中汤碗歪倒影响用餐。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PLC,移动座和红外线传感器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在送餐的过程中撞上餐桌影响客人用餐。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PLC,固定箱,接触开关,螺纹管和收集电机的设置,有利于隐藏移动收集箱,方便收集垃圾。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收集箱,移动螺母,螺纹管和收集电机的设置,有利于移动移动收集箱,方便隐藏垃圾,防止影响客人食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感应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收集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类放置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接线示意图。

图中:

1、机壳;2、防水垫;3、L型挂钩;4、PLC;5、电源开关;6、移动感应座结构;61、移动座;62、移动轮;63、移动电机;64、主动带轮;65、从动带轮;66、红外线传感器;7、智能收集箱结构;71、固定箱;72、移动收集箱;73、移动螺母;74、接触开关;75、螺纹管;76、收集电机;8、分类放置板结构;81、固定杆;82、连接杆;83、放餐板;84、承载板;85、分类板;86、挡板;9、插接座;10、插接杆;11、调节管;12、调节螺栓;13、擦拭块;14、防滑套;15、海绵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智能推车送餐机器人,包括机壳1,防水垫2,L型挂钩3,PLC4,电源开关5,移动感应座结构6,智能收集箱结构7,分类放置板结构8,插接座9,插接杆10,调节管11,调节螺栓12,擦拭块13,防滑套14和海绵球15,所述的防水垫2胶接在机壳1的左侧;所述的L型挂钩3焊接在机壳1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PLC4螺钉连接在机壳1的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电源开关5螺钉连接在机壳1的右侧上部;所述的移动感应座结构6安装在机壳1的下端;所述的智能收集箱结构7安装在移动感应座结构6的上端左侧;所述的分类放置板结构8安装在机壳1的左侧上部;所述的插接座9螺栓连接在机壳1的右侧中间上部位置;所述的插接杆10纵向插接在插接座9的右侧内部开设的插接槽内部;所述的调节管11套接在插接杆10的外壁下部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12螺纹连接在调节管11的右侧上部;所述的擦拭块13胶接在调节管11的右侧下部;所述的防滑套14套接在插接杆10的外壁上部位置;所述的海绵球15胶接在机壳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感应座结构6包括移动座61,移动轮62,移动电机63,主动带轮64,从动带轮65和红外线传感器66,所述的移动轮62分别轴接在移动座61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主动带轮64键连接在移动电机63的输出轴上;所述的移动电机63螺栓连接在移动座61的内部底端中间左侧位置;所述的从动带轮65键连接在右侧设置的移动轮62连接轴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主动带轮64V带传动连接从动带轮65;所述的红外线传感器66螺钉连接在移动座61的左壁上部位置;使用时,打开电源开关5,通过PLC4控制移动电机63开始工作,带动主动带轮64转动,使主动带轮64V带传动连接从动带轮65开始转动,带动移动轮62开始转动进行移动,通过红外线传感器66检测距离物体的距离,将信号输送给PLC4控制移动电机63停止转动,防止撞上餐桌影响客人用餐。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智能收集箱结构7包括固定箱71,移动收集箱72,移动螺母73,接触开关74,螺纹管75和收集电机76,所述的移动螺母73焊接在移动收集箱7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接触开关74螺钉连接在固定箱71的左壁上部位置;所述的螺纹管75的一端轴接在固定箱71的左壁下部位置;所述的螺纹管75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箱71的右壁下部位置;所述的螺纹管75螺栓连接在收集电机76的输出轴上;所述的移动收集箱72和移动螺母73插接在固定箱71的内部中间位置;清理垃圾时,使用手部或者脚部接触接触开关74,通过接触开关74将信号输送给PLC4,使PLC4控制收集电机76开始转动,带动螺纹管75转动,使移动螺母73带动移动收集箱72移动,进行垃圾收集,收集后接触接触开关74,使PLC4控制收集电机76开始转动,将移动收集箱72收回,方便收集垃圾,同时隐藏垃圾,防止影响客人的食欲。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分类放置板结构8包括固定杆81,连接杆82,放餐板83,承载板84,分类板85和挡板86,所述的连接杆82螺栓连接在固定杆81和固定杆81之间的中间位置和左侧位置;所述的放餐板83螺栓连接在连接杆82和连接杆82之间的上部位置;所述的承载板84螺栓连接在连接杆82和连接杆82之间的下部位置;所述的分类板85插接在承载板84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挡板86分别焊接在承载板84的上端左右两侧;送餐时,将蔬菜和主食放置在放餐板83的上端,将盛好汤饭的汤碗放置在承载板84的上端,通过挡板86防止汤碗歪倒,污染环境,影响客人吃饭,必要时,可以使用塑料袋盛装饭汤,将塑料袋挂接在L型挂钩3的外壁方便输送。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打开电源开关5,通过PLC4控制移动电机63开始工作,带动主动带轮64转动,使主动带轮64V带传动连接从动带轮65开始转动,带动移动轮62开始转动进行移动,通过红外线传感器66检测距离物体的距离,将信号输送给PLC4控制移动电机63停止转动,防止撞上餐桌影响客人用餐,清理垃圾时,使用手部或者脚部接触接触开关74,通过接触开关74将信号输送给PLC4,使PLC4控制收集电机76开始转动,带动螺纹管75转动,使移动螺母73带动移动收集箱72移动,进行垃圾收集,收集后接触接触开关74,使PLC4控制收集电机76开始转动,将移动收集箱72收回,方便收集垃圾,同时隐藏垃圾,防止影响客人的食欲,送餐时,将蔬菜和主食放置在放餐板83的上端,将盛好汤饭的汤碗放置在承载板84的上端,通过挡板86防止汤碗歪倒,污染环境,影响客人吃饭,必要时,可以使用塑料袋盛装饭汤,将塑料袋挂接在L型挂钩3的外壁方便输送,进而完成送餐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