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运动底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7207阅读:1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运动底盘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餐机器人运动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运动底盘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餐饮业的迅猛发展和现代人精神消费需求的增长,酒店、餐饮业纷纷引进自动送餐机器人,由此不仅提高了送餐服务的效率,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为消费者在享用菜肴的同时增添了一份惬意的享受和消遣娱乐的方式。

在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用智能送餐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的送餐服务就成了餐饮行业的需求。目前现有产品问题在于底部电机外壳与底盘之间紧配合中金属与金属间的磕碰响声,尚无研究依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机器人运动底盘进行优化设计,使其能够更好的在复杂环境下平稳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运动底盘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运动底盘系统,包括

一圆形底盘,该圆形底盘的底部设置有排列均匀的两组万向轮;

一驱动轮,该驱动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圆形底盘上,所述电机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该连接杆上设置有减震弹簧;

一二层板,该二层板通过设置在所述圆形底盘上部的4个圆柱与其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二层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外壳,该驱动电机外壳外侧设置有下固定架,该下固定架与所述圆形底盘通过螺钉固定,所述下固定架上设置有固定销,该固定销穿过下固定架、驱动电机外壳以及电机,将驱动电机外壳和电机固定在下固定架上;

所述驱动电机外壳由所述圆形底盘底部穿过所述圆形底盘并通过上固定架与所述圆形底盘固定。

优选的,所述驱动轮通过设置在电机上的转轴与电机连接,所述驱动轮由所述圆形底盘的底部穿过所述圆形底盘上部并带有可延伸一段。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通过螺栓固定在圆形底盘的底部,所述万向轮沿驱动轮周向均匀设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轮设置有一组。

优选的,所述圆柱与圆形底盘及二层板分别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一端与驱动电机外壳焊接固定,另一端与二层板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减震弹簧与电机外壳和电机之间的紧配合,同时减震弹簧的竖直中心线与圆柱的中心线平行,使得驱动轮在复杂环境下运行时产生的左右及上下摇摆得到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个部件的名称及标注如下:

圆形底盘1,万向轮2,驱动轮3,驱动电机外壳4,电机5,下固定架6,固定销7,转轴8,上固定架9,螺栓10,二层板11,圆柱12,连接杆13,减震弹簧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运动底盘系统,包括

一圆形底盘1,该圆形底盘1的底部设置有排列均匀的两组万向轮2;所述万向轮2通过螺栓10固定在圆形底盘1的底部,

一驱动轮3,该驱动轮3与电机5连接,所述驱动轮3设置有一组,所述万向轮2沿驱动轮3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电机5固定在所述圆形底盘1上,所述电机5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13,该连接杆13上设置有减震弹簧14;一二层板11,该二层板11通过设置在所述圆形底盘1上部的4个圆柱12与其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杆13固定在所述二层板11的底部。

所述电机5的外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外壳4,该驱动电机外壳4外侧设置有下固定架6,该下固定架6与所述圆形底盘1通过螺钉固定,所述下固定架6上设置有固定销7,该固定销7穿过下固定架6、驱动电机外壳4以及电机5,将驱动电机外壳4和电机5固定在下固定架6上;

所述驱动电机外壳4由所述圆形底盘1底部穿过所述圆形底盘1并通过上固定架9与所述圆形底盘1固定。

所述驱动轮3通过设置在电机5上的转轴8与电机5连接,所述驱动轮3由所述圆形底盘1的底部穿过所述圆形底盘1上部并带有可延伸一段。

所述圆柱12与圆形底盘1及二层板11分别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杆13一端与驱动电机外壳4焊接固定,另一端与二层板11焊接固定,其中圆柱12的中心线与减震弹簧14的中心线平行,使得驱动轮3在复杂环境下运行时产生的左右及上下摇摆得到平稳。

所述减震弹簧14与驱动电机外壳4和电机5之间的紧配合,电机5为驱动轮3提供动力,在驱动轮3运动的过程中,减震弹簧14中间的连接杆13的轴长通过减震弹簧14的拉伸配合电机外壳4和电机5,达到消减金属间的磕碰响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