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锁锁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8212发布日期:2020-03-24 15:5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汽车锁锁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汽车锁的结构通常是使用卡板与止动爪之间的啮合,来实现锁闭与开启的功能,当止动爪开启,即止动爪与卡板啮合脱开时,车门对卡板的作用力即门板力瞬间释放,发出较大的噪音,给使用者感官不好的印象;同时开启车锁要克服止动爪与卡板啮合时的摩擦力,且这种摩擦力会随着门密封力的增大而增大,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在灰尘的影响下增加,对使用者造成舒适性不佳的使用感受。

公开号为107476684a的“一种汽车锁闭机构”是申请人烟台三环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09日递交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已经解决上述阐述的问题,但仅仅解决了一个档位锁闭的情况,其应用范围仅限于发动机罩盖锁和行李箱锁,但对于需要同时具有半锁和全锁两个档位锁闭的其他门锁,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该锁闭机构通过对止动爪与卡板啮合部位轮廓偏心设定,并且设计了先滑动后旋转的分力阻挡锁定机构,可降低门锁开启力,减少开启噪声,大幅提升使用者使用感官舒适度。同时该锁闭机构还能提供两个锁闭位置,即半锁和全锁位置,使之能够适用于侧门锁和背门锁等应用范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汽车锁锁闭机构,包括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一转轴a和第二转轴b上、相互配合以实现双档锁闭和开锁三种状态的旋转卡板1及止动爪2,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止动爪2与旋转卡板1的啮合面轮廓21为偏心弧面,所述止动爪2另一侧配置有先滑动后旋转的分力阻挡锁定机构;

按照旋转卡板1的锁闭顺序,所述旋转卡板1具有开启、半锁和全锁三种位置状态;所述旋转卡板1具有在开启状态时与所述止动爪2的啮合面轮廓21相抵接的卡板全开抵接面11;在半锁位置与止动爪2的啮合面轮廓21啮合抵接的卡板半锁啮合面12,以及在全锁位置与止动爪2的啮合面轮廓21啮合抵接的卡板全锁啮合面14。

所述旋转卡板1还具有当从半锁位置运动到全锁位置时,能够优先接触分力阻挡锁定机构并对其解锁的卡板半锁抵接面13。

所述偏心弧面能够将锁闭状态下旋转卡板1对止动爪2的作用力分解为对止动爪2旋转轴的中心作用力以及垂直上述作用力方向的切向分力;所述偏心弧面应保证:旋转卡板1与止动爪2的啮合点至第二转轴b的距离随着止动爪2开启过程而逐渐缩短。

所述分力阻挡锁定机构由位于所述止动爪2外侧的阻挡臂4和阻挡块5构成,止动爪2转动开启过程中先将来自于旋转卡板1的作用力传递至与其相邻的阻挡臂4,进而通过阻挡臂4最终将力传递至其另一侧的阻挡块5;

所述第二转轴b上转动安装有开启臂3,所述开启臂3的一端接收来自于锁体内部开启机构的打开作用力或外部直接作用力,所述开启臂3的另一端驱动连接所述止动爪2,进而在开启转动时驱动所述止动爪2绕第二转轴b转动以产生解锁动作。

所述开启臂3与所述止动爪2之间的关联结构为:所述开启臂3设有u形口31,所述止动爪2设有嵌入u形口31内的u形口接纳部23,在开启臂3转动的同时,通过此关联结构实现对止动爪2的驱动连接;所述u形口31对所述u形口接纳部23提供预定的滑动距离,以使在锁闭状态时,u形口接纳部23与u形口31的一侧边311相抵接,从解除锁定到开启过程中,u形口接纳部23与u形口31的另一侧边312相抵接。

所述开启臂3具有开启臂抵接轮廓32,当旋转卡板1从半锁位置运动到全锁位置时,所述旋转卡板1的卡板半锁抵接面13先抵接于开启臂抵接轮廓32并推动开启臂3转动预定角度,而后卡板半锁抵接面13再同时推动开启臂抵接轮廓32和止动爪抵接轮廓24至全锁位置;

所述开启臂3具有开启臂避让轮廓33,所述开启臂避让轮廓33到第二转轴b的距离小于止动爪2的啮合面轮廓21到第二转轴b的距离,即开启臂3优先止动爪2复位,使分力阻挡锁定机构顺利进入锁定位置。

所述阻挡臂4转动安装于第三转轴c且通过第三转轴c与所述开启臂3枢转安装到一起,所述阻挡臂4一侧设有与所述止动爪2相接触的第一轮廓面41,所述阻挡臂4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阻挡块5相接触的第二轮廓面42;

所述第二转轴b上安装有开启臂扭簧6,其一端相对第二转轴b空间位置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阻挡臂4的突出部43相抵,以使阻挡臂4产生绕第三转轴c的运动扭矩;同时因所述阻挡臂4与开启臂3枢转连接,故所述止动爪扭簧6对阻挡臂4的作用力也能使阻挡臂4和开启臂3产生绕第二转轴b的运动扭矩。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锁锁闭机构,结构设计简捷合理,操作起来安全可靠,零件少空间占比小,通过对止动爪啮合部位的偏心设计将力进行分散,并进一步通过分力阻挡机构将作用力进一步消解,有效减少止动爪与旋转卡板解除啮合瞬间产生的释放力,减少了噪音,缓冲震动,提高了锁体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用户操作的舒适性。旋转卡板同具有全开、半锁和全锁三种位置状态,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锁闭机构的适用范围,可同时应用于发动机罩盖锁和行李箱锁之外的其他门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的轴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全锁锁闭状态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开启第一阶段止动爪2解除锁定状态;

(无止动爪扭簧6、铆接轴a、铆接轴b、底板7);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开启第二阶段止动爪2完全开启状态;

(无止动爪扭簧6、铆接轴a、铆接轴b、底板7);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锁闭第一阶段旋转卡板1在半锁锁闭位置,止动爪2锁闭状态;(无止动爪扭簧6、铆接轴a、铆接轴b、底板7);

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锁闭第二阶段旋转卡板1先接触开启臂3状态;(无止动爪扭簧6、铆接轴a、铆接轴b、底板7);

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锁闭第三阶段旋转卡板1推动开启臂3解除锁定后再接触止动爪2状态;(无止动爪扭簧6、铆接轴a、铆接轴b、底板7);

在图中,a、第一转轴,b、第二转轴,c、第三转轴,1、旋转卡板,11、卡板全开抵接面,12、卡板半锁啮合面,13、卡板半锁抵接面,14、卡板全锁啮合面2、止动爪,21、啮合面轮廓,22、传递面轮廓,23、u形口接纳部,24、止动爪抵接轮廓,3、开启臂,31、u形口,311、一侧边,312、另一侧边,32、开启臂抵接轮廓,33、开启臂避让轮廓,4、阻挡臂,41、第一轮廓面,42、第二轮廓面,43、突出部,5、阻挡块,6、止动爪扭簧,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附图可以更详细的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状态,但实施例仅仅表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方案,而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包括具有锁口的底板7,以及在所述底板7的预定位置布设的第一转轴a、第二转轴b、第三转轴c和阻挡块5;其中所述第一转轴a上通过卡板扭簧安装有旋转卡板1,在第二转轴b同时安装有开启臂3和止动爪2,在第三转轴c上安装有阻挡臂4且所述阻挡臂4位于所述止动爪2与所述阻挡块5之间,止动爪扭簧6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阻挡臂4的突出部43相抵。

本实施例的上述布置中,采用的是用铆钉作为旋转轴铆接在底板7上,也可采用其他方式,不一一列出,其特点是将铆轴及阻挡块5通过铆接的形式固定在底板7上以形成一个空间位置相对固定的刚体。

以下对各个零件的结构及功能一一进行介绍:

旋转卡板1:具有双档锁闭和开锁三种状态且可绕第一转轴a转动,

止动爪2:和旋转卡板1啮合共同起锁闭开锁作用且可绕第二转轴b转动;其与旋转卡板1的啮合面轮廓21为偏心设计:即旋转卡板1与止动爪2的啮合点到止动爪2旋转中心的距离随着止动爪2开启时而逐渐减小:因如上的止动爪2偏心设定,而使旋转卡板1处于锁闭位置时,转旋卡板1对止动爪2的作用力分解为通过止动爪2旋转中心的力和与其相切的切向力并且通过阻挡臂4最终传递到阻挡块5;开启臂3上设有u形口31,止动爪2上有u形口接纳部23,u形口接纳部23设定在开启臂3的u型口31中,并其在锁闭状态时:与u型口31一侧边311相抵接;在从解除锁定到开启的过程中:与u型口31另一侧边312相抵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的u形口接纳部23为一铆接的突起结构,也可采用其他方式的关联结构。

开启臂3:接收锁体内部开启机构的打开作用力或外部直接作用力,起到开启作用且可绕第二转轴b转动即与止动爪2同轴设定;开启臂3与阻挡臂4枢转地安装到一起,即阻挡臂4绕第三转轴c旋转的同时,还可以在开启臂3的作用下绕第二转轴b旋转:

止动爪扭簧6:对止动爪2、开启臂3、阻挡臂4提供复位作功能,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阻挡臂4的突出部43相抵,其作用力可使阻挡臂4产生绕第三转轴c的运动扭矩;由于阻挡臂4和开启臂3相连接,故此止动爪扭簧6对阻挡臂4的作用力,也可使阻挡臂4和开启臂3产生绕第二转轴b的运动扭矩;且因锁闭时止动爪2的u形口接纳部23与开启臂3的u型口31一边311相抵接,故此止动爪扭簧6对开启臂3的作用力,也可使阻挡臂4、开启臂3、止动爪2产生绕第二转轴b的运动扭矩;止动爪扭簧6对阻挡臂4的作用力,保证了阻挡臂4轮廓面41与止动爪2轮廓面22始终接触;

阻挡臂4:起到传递因止动爪2偏心设计而导致的切向分力作用且可绕第三转轴c转动;同时也可绕第二转轴b转动;且当开启臂3位于锁闭位置时,阻挡臂4的第二轮廓面42与阻挡块5接触;在开启臂3位于开启位置时,阻挡臂4与阻挡块5不接触;

阻挡块5:空间固定并起到接收、阻挡分力作用;

开启臂3在开启时,分为两个阶段:

止动爪2解除锁定阶段:开启臂3绕第二转轴b旋转并带动阻挡臂4,使阻挡臂4沿着传递面轮廓22滑动,且使阻挡臂4与阻挡块5接触脱离,即解除对止动爪2的锁定状态;

止动爪2开启阶段:解除锁定时,开启臂3的u型口31的另一侧边112抵接在止动爪2的u形口接纳部23上,故此当开启臂3继续旋转时,止动爪2被开启,从而可使旋转卡板1由锁闭状态运动到开启状态:

当卡板1处于开启状态时,止动爪2的啮合面抵接在卡板1轮廓面11上,使止动爪2、开启臂3、阻挡臂4始终保持在开启位置;

当卡板1由开启状态运动到锁闭状态时分为两个阶段:

全开到半锁阶段:止动爪2的啮合面与旋转卡板1的卡板全开抵接面11脱离,在止动爪扭簧6的作用下使止动爪2、开启臂3、阻挡臂4复位到锁闭锁定位置。

半锁到全锁阶段:卡板半锁抵接面13可以优先接触开启臂抵接轮廓32从而优先解除阻挡锁定机构锁定状态;当所述锁定机构解除锁定后,旋转卡板1的半锁抵接面13同时推动止动爪抵接轮廓24和开启臂抵接轮廓32直至全锁位置;开启臂避让轮廓33到轴b的距离小于止动爪2的啮合面轮廓21到轴b的距离,即开启臂3优先止动爪2复位,使阻挡锁定机构顺利进入锁定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止动爪2与旋转卡板1啮合部位的特殊设定,使车锁打开省力且低噪,并且设定了先滑动后旋转的分力阻挡锁定机构,可用于门锁或发罩锁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工作工程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