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8385发布日期:2019-09-12 09:1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裁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印包行业的印刷材料、印刷工艺种类较多,为了满足客户对于里印、表印的需求,印刷设备则需设计相应的上、下裁切机构;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印刷设备裁切机构大多数为上下布置两把裁切机构的形式,或者是需人工拆卸来倒换上下裁切机构,这样无形中降低了印刷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操作麻烦、空间要求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解决了目前里印、表印需采用两种裁切机构,从而存在的生产成本高,印刷效果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摆臂气缸,摆臂气缸的固定座固定在墙板上,两个摆臂气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支座连接裁刀大臂,每个裁刀大臂的下端分别设有裁刀气缸,每个裁刀气缸上分别连接有裁刀小臂,两个裁刀小臂之间设有中心轴,中心轴的上端面设有刀座,刀座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上刀和下刀。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每个裁刀气缸的固定座连接在裁刀大臂上,裁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裁刀小臂的一端连接,两个裁刀小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中心轴的两端。

两个裁刀大臂的上端通过支轴连接在墙板上。

其中一个裁切气缸的上方水平设有限位气缸,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限位轴,与该裁切气缸对应的支座一侧设有限位螺钉,限位螺钉用于与限位轴相互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两个裁刀大臂上分别连接有摆臂气缸,通过摆臂气缸带动裁刀大臂转动,同时两个裁刀大臂的下端分别连接裁刀气缸,每个裁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裁刀小臂,两个裁刀小臂之间通过中心轴连接,中心轴上端的刀座上分别设有上刀和下刀,通过上刀和下刀完成印刷材料的里印和表印裁切,无需采用两套裁切机构,提高了印刷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中裁刀气缸与刀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的上裁切状态示意图。

图中,1.摆臂气缸,2.支座,3.裁刀大臂,4.裁刀气缸,5.裁刀小臂,6.中心轴,7.刀座,8.上刀,9.下刀,10.支轴,11.限位气缸,12.限位轴,13.限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如图1~3所示,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摆臂气缸1,摆臂气缸1的固定座固定在墙板上,两个摆臂气缸1的活塞杆分别通过支座2连接裁刀大臂3,每个裁刀大臂3的下端分别设有裁刀气缸4,每个裁刀气缸4上分别连接有裁刀小臂5,两个裁刀小臂5之间设有中心轴6,中心轴6的上端面设有刀座7,刀座7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上刀8和下刀9。上刀8的一端和下刀9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刀座7上,上刀8的另一端和下刀9的另一端分别指向刀座7的相对两侧,用于裁切印刷材料。

每个裁刀气缸4的固定座连接在裁刀大臂3上,裁刀气缸4的活塞杆端部与裁刀小臂5的一端连接,两个裁刀小臂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中心轴6的两端。

两个裁刀大臂3的上端通过支轴10连接在墙板上。

其中一个裁切气缸4的上方水平设有限位气缸11,限位气缸1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限位轴12,与该裁切气缸4对应的支座2一侧设有限位螺钉13,限位螺钉13用于与限位轴12相互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里印、表印一体的新型裁切机构的工作过程为,当接收到切换信号时,限位气缸11带动限位轴12收缩到位,摆臂气缸1的活塞杆伸长,带动裁刀大臂3绕着支轴10向上转动,摆臂气缸1的活塞杆达到伸长的极限位置时,到达上裁切位,此时裁刀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裁刀小臂5随中心轴6一起转动,使上刀8到达裁切位(参见图4),完成里印裁切。当需要进行表印裁切时,摆臂气缸1的活塞杆收回,带动裁刀大臂3绕着支轴10向下转动,摆臂气缸1的活塞杆收缩到位后,到达下裁切为,此时裁刀气缸4的活塞杆收回,裁刀小臂5随中心轴6一起转动,使下刀9到达裁切位(参见图2),完成表印裁切;当需要换料时,裁刀大臂3的活塞杆伸出,带动裁刀大臂3绕着支轴10转动,此时,限位气缸11带动限位轴2伸出,当其中一个裁刀大臂3连接的支座2上的限位螺钉13与限位轴2接触时,摆臂气缸1停止运动,此时上刀8和下刀9组成的裁刀处于准备接换料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