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产品的排废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8374发布日期:2019-09-12 09:10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产品的排废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废治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孔产品的排废治具。



背景技术:

在模切产品生产过程中,排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以及工时成本。排废方式笼统的划分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动排废,二是手工排废。排废追求的原则是速度快,质量好,能自动排废就不用手工排废。自动排废的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多刀工艺用自动排废优势非常明显,边模切边排废,既降低了成本,又避免了因再度粘连而造成的废料难排;手工排废的特点是比较灵活,可以处理一些复杂难排废的产品,但速度慢、成本高。影响排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材料的性能、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产品的排布、加工工艺等。通常,当刀模在材料上进行模切时,材料上的废料经过泡棉回弹会留在产品上。外框废料因为有连续性,基本都能实现机械自动排废,而内框废料(如圆孔废料)因其独立性、尺寸小等原因很难实现自动排废。这样的排废需要手工对圆孔一点点地排废,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产品的排废治具,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孔产品的排废治具,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铰接,所述上夹板中间设有顶料区,所述顶料区内均布数根顶针,所述上夹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根定位柱,所述下夹板中间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顶料区位置相对应,所述放置槽内设有数个落料孔,所述落料孔的位置与顶针位置对应,所述下夹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与定位柱相配合,所述下夹板内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与落料孔相通,所述下夹板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内腔相通,所述出料口与吸附装置连接。

所述上夹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根定位柱,所述下夹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对应插入定位孔内。

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为矩形结构,所述上夹板的长度小于下夹板的长度。

所述出料口的宽度小于内腔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孔产品的排废治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待清废产品放置在下夹板的放置槽内,盖上上夹板,上夹板的顶针穿过产品的圆孔,将圆孔内的废料顶到下夹板的内腔,出料口与吸附装置连接,将内腔里面的废料进行统一吸附清理。而且在作业中可以同时放置多张产品在放置槽内,同时对多张产品进行清理,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孔排废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多孔产品的排废治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下夹板剖视图;

图3:一种多孔产品的排废治具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具体实施例1:请参阅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孔产品的排废治具,包括上夹板1和下夹板4,所述上夹板1和下夹板4铰接,所述上夹板1中间设有顶料区3,所述顶料区3内均布数根顶针301,所述顶针301的分布与产品内的圆孔分布相对应,所述上夹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根定位柱2,所述下夹板4中间设有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的外形与产品的外形尺寸相匹配,所述放置槽5与顶料区3位置相对应,所述放置槽5内设有数个落料孔501,所述落料孔501的位置与顶针301位置对应,所述下夹板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定位孔8与定位柱2相配合,所述下夹板4内设有内腔6,所述内腔6与落料孔501相通,所述下夹板4的一侧设有出料口7,所述出料口7与内腔6相通,所述出料口7与吸附装置连接,所述吸附装置采用吸尘器,将内腔6内的废料进行统一吸附清理。所述上夹板1和下夹板4为矩形结构,所述上夹板1的长度小于下夹板4的长度,便于治具的拿取。所述出料口7的宽度小于内腔6的宽度,便于进行废料吸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孔产品的排废治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待清废产品放置在下夹板的放置槽内,盖上上夹板,上夹板的顶针穿过产品的圆孔,将圆孔内的废料顶到下夹板的内腔,出料口与吸附装置连接,将内腔里面的废料进行统一吸附清理。而且在作业中可以同时放置多张产品在放置槽内,同时对多张产品进行清理,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孔排废的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前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前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