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把手快速开关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0382发布日期:2019-11-15 22:1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把手快速开关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把手快速开关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安装在门上的锁具,其通常由锁体、安装在锁体上的方舌组件、辅助方舌组件和斜舌组件构成。现在市场上的锁通常副锁舌是一个独立结构部分,在室内起到保险的作用,室内开启的时候需要单独开启,十分不便。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53015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开合的机械锁。通过内部的机械联动机构,使得把手向下转动的时候会打开机械锁。在需要关闭机械锁时,向上转动把手,方芯带动拨片转动,使得拨片拨动副锁舌闭合,闭锁的操作更方便。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向上转动把手闭锁后,把手会处于翘起的状态,只有解锁后才能够将把手恢复到水平状态,翘起的把手会影响整体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把手快速开关门锁,其优势在于把手能够在闭锁状态下能够恢复到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下把手快速开关门锁,包括锁壳、位于锁壳内的斜锁舌和副锁舌、驱动斜锁舌启闭的第一驱动机构和驱动副锁舌启闭的第二驱动机构,锁壳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壳底和壳盖,壳底和壳盖的一侧开口且在开口侧固设有面板,锁壳内转动连接有与把手相连的方芯,所述方芯的外侧成型有一个以上的棱角,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套设在方芯上的上拨片和下拨片,上拨片被方芯穿过的部分开有与棱角配合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避让孔的宽度大于棱角的宽度,方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上拨片拨动副锁舌解锁,方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下拨片拨动副锁舌闭合;当副锁舌弹出时,棱角与第二避让孔的右侧壁抵接,把手处于水平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带动方芯转动,闭锁状态解锁时,将方芯顺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上拨片顺时针转动拨动副锁舌解锁。解锁状态闭锁时,将方芯逆时针转动,方芯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下拨片逆时针转动拨动副锁舌闭合。由于上拨片和下拨片上的第二避让孔和第三避让孔和棱角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因此在逆时针转动闭锁后松开把手,把手在自重作用下转动,且回转时不会直接带动上拨片转动闭锁,在棱角与第二避让孔的右侧壁抵接时,把手刚好回转到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套设在方芯上的方芯片,所述方芯片被方芯穿过的部分开有与棱角配合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宽度大于棱角的宽度,方芯顺时针转动带动方芯片控制斜锁舌开启,斜锁舌设有弹性结构带动斜锁舌复位弹出;当斜锁舌弹出时,棱角与第一避让孔的右侧壁抵接,把手处于水平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方芯顺时针转动时棱角与第一避让孔的右侧壁抵接,因此会带动方芯片一起转动。方芯片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斜锁舌收入锁壳内完成解锁动作。在松开把手后,斜锁舌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复位弹出,斜锁舌复位弹出时带动方芯片逆时针转动,并在把手转动到水平状态时停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拨片被方芯穿过的部分设有与棱角配合的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三避让孔的宽度大于棱角的宽度;当副锁舌收入锁壳内时,棱角与第三避让孔的左侧壁抵接,把手处于水平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避让孔和棱角之间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得方芯顺时针转动解锁时,不会带动下拨片一起转动,节省锁壳内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芯片的上端成型有一个以上下型齿,锁壳内通过中心柱转动连接有和下型齿啮合的中心齿轮,所述锁壳内位于中心齿轮上方的位置转动连接有与中心齿轮啮合的斜舌拨片,所述斜舌拨片的上侧一体成型有凸片;锁壳内固定有固定片,锁舌上的导向杆穿过固定片,并在导向杆上位于斜锁舌和固定片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弹簧作为弹性组件,导向杆穿出固定片一端的端部固定有导向片,凸片位于固定片和导向片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芯片转动的时候通过中心齿轮传动带动斜舌拨片转动,斜舌拨片在转动的过程中,凸片推动导向片带动斜锁舌收入锁壳内。在把手不受力的时候斜锁舌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这时候导向片通过凸片带动斜舌拨片反向转动,把手亦反向转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片的两侧均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壳底和壳盖上对应导向片的位置均开有水平的第一导向孔,所述导向凸起穿过第一导向孔并沿第一导向孔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导向孔、导向凸起的配合以及导向杆和固定片的配合,使得斜锁舌仅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拨片的左上侧成型有解锁凸起,下拨片的右上侧成型有位于解锁凸起右侧的闭锁凸起,转动连接在锁壳内的中心拨片下侧成型有位于解锁凸起和闭锁凸起之间的受力块;所述中心拨片的左下端设有第一施力块,与副锁舌固定连接的连接片上设有被第一施力块穿过的第一受力孔,所述第一受力孔从上往下向左侧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拨片顺时针转动时,通过解锁凸起和受力块抵接推动中心拨片逆时针转动。中心拨片逆时针转动时,第一施力块向下运动,通过第一施力块和第一受力孔的配合使得连接片向锁壳内运动,副锁舌收入锁壳内解锁。下拨片逆时针转动时,通过闭锁凸起和受力块抵接推动中心拨片顺时针转动,中心拨片顺时针转动的过程时,第一施力块向上运动,通过第一施力块和第一受力孔的配合使得连接片向锁壳外的方向运动,副锁舌弹出闭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中心拨片的右上端与扭簧的一端相连,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锁壳内的连接柱上;在解锁状态时,连接柱位于中心拨片右上端的右下方;在闭锁状态时,连接柱位于中心拨片右上端的右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解锁状态时,连接柱位于中心拨片右上端的右下方,此时扭簧施加使中心拨片的右上端向上转动的作用力;在闭锁状态时,连接柱位于中心拨片右上端的右上方,此时扭簧施加使中心拨片的右上端向下转动的作用力。因此可以避免副锁舌意外自行解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片左上端和左下端面向壳底的一侧均成型有第二施力块,仅能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上天地杆和下天地杆上均开有向面板方向往锁壳中部倾斜的第二受力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片向锁壳外运动的时候第二施力块跟着一起向锁壳外运动,因此这时候会通过第二受力孔推动上天地杆向上弹出、下天地杆向下弹出。连接片反向运动时则会带动上天地杆和下天地杆收入锁壳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拨片的右下角成型有限位片,锁壳内位于上拨片下侧的位置固定有在限位片转动的过程中抵住限位片的限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片使得上拨片顺时针转动到一定的角度后和限位柱抵接,停止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逆时针转动闭锁后将把手回转时不会直接带动上拨片转动闭锁,在棱角与第二避让孔的右侧壁抵接时,把手刚好回转到水平状态;

2.解锁后松开把手,斜锁舌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复位弹出,斜锁舌复位弹出时带动方芯片逆时针转动,并在把手转动到水平状态时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隐藏锁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方芯、方芯片、中心齿轮和斜舌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方芯和上拨片、下拨片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闭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锁壳;2、斜锁舌;3、副锁舌;4、第一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6、壳底;7、壳盖;8、面板;9、穿孔;10、方芯;11、棱角;12、方芯片;13、第一避让孔;14、中心齿轮;15、斜舌拨片;16、凸片;17、固定片;18、导向杆;19、弹簧;20、导向片;21、导向凸起;22、第一导向孔;23、上拨片;24、下拨片;25、第二避让孔;26、第三避让孔;27、限位片;28、限位柱;29、解锁凸起;30、闭锁凸起;31、中心拨片;32、受力块;33、扭簧;34、连接柱;35、第一施力块;36、连接片;37、中心柱;38、第一受力孔;39、第二施力块;40、上天地杆;41、下天地杆;42、第二受力孔;4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下把手快速开关门锁,包括锁壳1、位于锁壳1内的斜锁舌2和副锁舌3、驱动斜锁舌2启闭的第一驱动机构4和驱动副锁舌3启闭的第二驱动机构5。

如图1和图2所示,锁壳1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壳底6和壳盖7,壳底6和壳盖7的一侧开口且在该侧固定连接有面板8,面板8上开有用于穿过斜锁舌2和副锁舌3的穿孔9。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连接把手的方芯10,方芯10的外侧成型有四个在圆周上均布的棱角11。方芯10上套有方芯片12,方芯片12被方芯10穿过的部分开有四道在圆周上均布的第一避让孔13,第一避让孔13的宽度大于棱角11的宽度,使得棱角11能够在第一避让孔13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当方芯10转过一定的角度才能使得棱角11从与第一避让孔13的一侧抵接的位置到达与第一处避让孔的另一侧抵接的位置。方芯片12的上端成型有一个以上下型齿,锁壳1内通过中心柱37转动连接有和下型齿啮合的中心齿轮14。锁壳1内位于中心齿轮14上方的位置以垂直于壳底6底面的轴线为中心转动连接有斜舌拨片15,斜舌拨片15的下侧一体成型有与中心齿轮14啮合的下型齿。斜舌拨片15的上侧一体成型有凸片16。

如图1和图4所示,锁壳1内位于凸片16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壳底6的固定片17,斜锁舌2上固定连接的导向杆18穿过固定片17,并在导向杆18上位于斜锁舌2和固定片17之间的位置套有弹簧19。导向杆18穿出固定片1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导向片20,导向片20的前后两侧均成型有导向凸起21。壳底6和壳盖7上对应导向片20的位置均开有水平方向的第一导向孔22,导向凸起21穿过第一导向孔22。

如图4所示,凸片16卡入到固定片17和导向片20之间的位置,在凸片16推动导向片20向右侧运动时,斜锁舌2缩入到锁壳1内;当凸片16不再施加作用力时,斜锁舌2在弹簧19的回复力作用下弹出。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套设在方芯10上的上拨片23和下拨片24,上拨片23被方芯10穿过的部分开有四道在圆周上均布的第二避让孔25,下拨片24被方芯10穿过的部分开有四道在圆周上均布的第三避让孔26。上拨片23的右下角成型有限位片27,锁壳1内位于上拨片23下侧的位置固定有限位柱28,通过限位片27和限位柱28使得上拨片23向下转动到一定的角度后就无法再继续转动。上拨片23的左上侧成型有解锁凸起29,下拨片24的右上侧成型有位于解锁凸起29右侧的闭锁凸起30。中心柱37上位于中心齿轮14面向壳底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中心拨片31,中心拨片31的右下端成型有位于解锁凸起29和闭锁凸起30之间的受力块32。中心拨片31的右上端与扭簧33的一端相连,扭簧33的另一端连接在锁壳1内的连接柱34上,连接柱34与中心拨片31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在解锁状态时,连接柱34位于中心拨片31右上端的右下方,此时扭簧33施加使中心拨片31的右上端向上转动的作用力;在闭锁状态时,连接柱34位于中心拨片31右上端的右上方,此时扭簧33施加使中心拨片31的右上端向下转动的作用力。中心拨片31的左下端面向壳盖7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施力块35。

如图5和图7所示,副锁舌3的右侧与连接片36固定连接,连接片36被中心柱37穿过且连接片36位于中心齿轮14和中心拨片31之间。在连接片36被中心柱37穿过的位置开有水平方向的连接孔43,连接片36上位于连接孔43左侧的位置开有第一受力孔38,第一受力孔38从上往下向左侧倾斜,第一施力块35插入第一受力孔38内。副锁舌3和穿孔9的配合以及中心柱37和连接孔43的配合使得连接片36仅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运动,在第一施力块35沿着第一受力孔38运动到第一受力孔38的下端时,副锁舌3收入到锁壳1(图1中示出)内;在第一施力块35沿着第一受力孔38运动到第一受力孔38的上端时,副锁舌3伸出锁壳1。

如图5和图7所示,连接片36左上端和左下端均成型有第二施力块39,仅能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上天地杆40和下天地杆41的表面均开有往面板8方向向锁壳1中部倾斜的第二受力孔42。

具体工作过程:

闭锁时,逆时针转动方芯10,棱角11与第三避让孔26的左侧抵接后继续转动方芯10,方芯10带动下拨片24逆时针转动,下拨片24通过受力块32带动中心拨片31逆时针转动,第一施力块35沿着第一受力孔38运动到第一受力孔38的上端,连接片36向左运动带动副锁舌3伸出锁壳1闭锁。连接片36向左侧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施力块39沿着第二受力孔42运动,这时上天地杆40被推动着向上运动,下天地杆41被推动着向下运动,上天地杆40和下天地杆41一起从锁壳1中弹出。

当斜锁舌2弹出、把手处于水平状态时,棱角11与第一避让孔13的右侧壁抵接。当副锁舌3弹出、把手处于水平状态时,棱角11与第二避让孔25的右侧壁抵接。当副锁舌3收入锁壳1内、把手处于水平状态时,棱角11与第三避让孔26的左侧壁抵接。

解锁时,顺时针转动方芯10,棱角11与第一避让孔13、第二避让孔25的右侧抵接后继续转动方芯10,方芯10带动方芯片12和上拨片23顺时针转动。方芯片12通过中心齿轮14带动斜舌拨片15顺时针转动,使得斜锁舌2收入锁壳1内。上拨片23通过受力块32带动中间拨片顺时针转动,第一施力块35沿着第一受力孔38运动到第一受力孔38的下端时,连接片36向右运动带动副锁舌3收入到锁壳1内。连接片36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施力块39沿着第二受力孔42运动,这时上天地杆40被带动着向下运动缩入锁壳1内,下天地杆41被带动着向上运动缩入锁壳1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