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6683发布日期:2019-09-06 21:2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栓–螺母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适用于提升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的装配效率。



背景技术:

螺纹装配连接因其具有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紧固件成本低、装配和维护工具简单、拆卸方便等诸多优点,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螺栓、螺钉、螺母、螺柱等螺纹连接标准。

目前汽车上一些关键部位应用最多的螺纹连接副形式是螺栓–螺母连接,如传动轴螺栓–螺母、推力杆螺栓–螺母、平衡轴支架螺栓–螺母、车轮螺栓–螺母等,这些螺栓–螺母不仅仅是普通的紧固件,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保安件,但是这些螺栓–螺母的螺纹配合部位均为间隙配合,而且没有螺母脱落限制结构,防松性能较差,在其服役期间容易出现螺纹连接副松脱失效的情况。这些重要部位的连接螺栓–螺母一旦出现松脱失效,将会危及汽车的行驶安全,甚至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595329A、申请公布日2015年05月06日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端预开槽可实现铆接装配的外螺纹紧固件,该设计通过使螺杆尾端的切槽沿杆部径向涨开,限制了连接副在服役期间螺母的后退空间,杜绝螺母松弛后脱落风险的发生,极大地提高螺栓–螺母连接副的可靠性。但是该设计中螺栓尾端的螺母拧紧作业和尾端涨开作业分两步进行,降低了螺栓螺母的装配效率,而且由于螺杆尾端涨开作业都是人工操作,难以控制螺杆尾端涨开后的尺寸和形状,影响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外观感受。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996867U、授权公告日2017年03月08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栓/螺母拧紧度限制套筒,包括筒状本体,筒状本体的一端具有能够连接风动枪的内六角套筒的连接部,筒状本体另一端具有孔径大于或等于内六角套筒的六边形孔的外接圆直径的圆孔,且该圆孔与内六角套筒的六边形孔连通,该设计虽然可以精准控制螺栓或螺母的拧紧力矩,但仍然实现不了对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的尾端涨开作业,存在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装配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装配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高装配效率的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包括两端开孔的套筒本体;

所述套筒本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拧紧机的连接部固定连接的联结方孔,套筒本体的另一端由内向外同轴开设有顶锥开槽孔、内壁与螺母的外壁相配合的多边形内孔,所述多边形内孔的一端与外部相连通,多边形内孔的另一端与顶锥开槽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顶锥开槽孔的另一端由其端面的中心朝向多边形内孔设置有顶锥。

所述顶锥的轴向长度与螺栓外露螺杆的长度相等。

所述顶锥开槽孔的直径为螺母的对边宽度的0.8–1倍。

所述套筒本体上还开设有与多边形内孔同轴的倒角,所述倒角的大直径端与外部相连通,其小直径端与多边形内孔相连通。

所述套筒本体的内部由联结方孔上靠近顶锥开槽孔的一端朝向顶锥开槽孔同轴开设有与联结方孔相连通的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的内径大于联结方孔的对角线长度。

所述多边形内孔和顶锥开槽孔之间同轴设置有二号凹槽,所述二号凹槽的两端分别与多边形内孔、顶锥开槽孔相连通,二号凹槽的内径大于多边形内孔的对角线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中套筒本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拧紧机的连接部固定连接的联结方孔,套筒本体的另一端由内向外同轴开设有顶锥开槽孔、内壁与螺母的外壁相配合的多边形内孔,多边形内孔的一端与外部相连通,多边形内孔的另一端与顶锥开槽孔的一端相连通,顶锥开槽孔的另一端由其端面的中心朝向多边形内孔设置有顶锥,该设计中拧紧机对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进行拧紧的同时,顶锥逐渐抵达螺栓外露螺杆尾端的中心并实现对螺栓外露螺杆尾端的涨开作业,避免了两步式装配,提高了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的装配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的装配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中顶锥的轴向长度与螺栓外露螺杆长度相等,该设计限定了尾端涨开作业过程中顶锥的推进空间,保证了螺栓外露螺杆尾端的径向涨开尺寸的控制精度,确保了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的防松脱能力。因此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外露螺杆尾端的径向涨开尺寸的控制精度,确保了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的防松脱能力。

3、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中顶锥开槽孔的直径为螺母的对边宽度的0.8–1倍,该设计使得外露螺杆尾端涨开后的尺寸小于多边形内孔的尺寸,有利于套筒的退出以及后期套筒对螺母的复拧维护和拆卸作业。因此,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套筒的退出以及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中螺母的复拧维护和拆卸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向示意图。

图中,套筒本体1、联结方孔11、多边形内孔12、顶锥开槽孔13、顶锥14、倒角15、一号凹槽16、二号凹槽17、螺母2、螺栓外露螺杆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6,一种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包括两端开孔的套筒本体1;

所述套筒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与拧紧机的连接部固定连接的联结方孔11,套筒本体1的另一端由内向外同轴开设有顶锥开槽孔13、内壁与螺母2的外壁相配合的多边形内孔12,所述多边形内孔12的一端与外部相连通,多边形内孔12的另一端与顶锥开槽孔1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顶锥开槽孔13的另一端由其端面的中心朝向多边形内孔12设置有顶锥14。

所述顶锥14的轴向长度与螺栓外露螺杆3的长度相等。

所述顶锥开槽孔13的直径为螺母2的对边宽度S的0.8–1倍。

所述套筒本体1上还开设有与多边形内孔12同轴的倒角15,所述倒角15的大直径端与外部相连通,其小直径端与多边形内孔12相连通。

所述套筒本体1的内部由联结方孔11上靠近顶锥开槽孔13的一端朝向顶锥开槽孔13同轴开设有与联结方孔11相连通的一号凹槽16,所述一号凹槽16的内径大于联结方孔11的对角线长度。

所述多边形内孔12和顶锥开槽孔13之间同轴设置有二号凹槽17,所述二号凹槽17的两端分别与多边形内孔12、顶锥开槽孔13相连通,二号凹槽17的内径大于多边形内孔12的对角线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目前新型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中螺栓外露螺杆3尾端涨开作业都是人工操作,因此会出现螺栓外露螺杆3尾端涨开幅度不一致的情况,当尾端涨开幅度较小时,会影响连接副的防松脱能力,当尾端涨开幅度过大时,会影响复拧时套筒的插入和螺栓–螺母的拆卸作业。

相比人工操作,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通过顶锥14对螺栓外露螺杆3的涨开作业提高了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的装配效率,使得螺栓外露螺杆3尾端涨开幅度的整齐划一,不会产生歪斜问题,不但确保了尾端开槽螺栓–螺母的防脱松能力,还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螺栓外露螺杆3:所述螺栓外露螺杆3为螺栓与螺母2拧紧后,螺杆暴露在螺母2外的部分。

联结方孔11:所述联结方孔11与拧紧机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且联结方孔11的形状与传动机构的连接部的形状一致,联结方孔11可以为四方形内孔、花键内孔。

多边形内孔12:所述多边形内孔12套设在螺母2的外部,且多边形内孔12的形状和螺母2的形状一致,多边形内孔12可以为六边形内孔、内六花形内孔、十二边形内孔。

一号凹槽16、二号凹槽17:所述一号凹槽16为加工联结方孔11时开设的工艺退刀槽,所述二号凹槽17为加工多边形内孔12、顶锥开槽孔13时开设的工艺退刀槽,不影响套筒本体1对螺栓外露螺杆3尾端的涨开作业。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尾端预开槽螺栓–螺母用多功能套筒,包括两端开孔的套筒本体1,所述套筒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与拧紧机的连接部固定连接的联结方孔11,套筒本体1的另一端由外向内同轴开设有倒角15、多边形内孔12、二号凹槽17、顶锥开槽孔13,所述倒角15的大直径端与外部相连通,其小直径端依次通过多边形内孔12、二号凹槽17后与顶锥开槽孔1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多边形内孔12为六边形内孔,其内壁和螺母2的外壁相配合,所述二号凹槽17的内径大于多边形内孔12的对角线长度,所述顶锥开槽孔13的直径为螺母2的对边宽度S的0.9倍,顶锥开槽孔13的另一端由其端面的中心朝向多边形内孔12设置有顶锥14,所述顶锥14的轴向长度与螺栓外露螺杆3的长度相等,所述套筒本体1的内部由联结方孔11上靠近顶锥开槽孔13的一端朝向顶锥开槽孔13同轴开设有与联结方孔11相连通的一号凹槽16,所述一号凹槽16的内径大于联结方孔11的对角线长度。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

参见图5、图6,所述多边形内孔12为十二边形内孔,其内壁和螺母2的外壁相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