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销隐藏式拉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0034发布日期:2019-09-29 16:2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销隐藏式拉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拉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销隐藏式拉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拉手普遍采用的结构包括手柄和基座,手柄和基座通过一个圆柱形的独立轴销装配在一起,轴销上套有弹簧。装配时,首先将手柄、基座和弹簧放到对应的位置上,然后将轴销从一端插入,穿过手柄、基座和弹簧。这种结构的拉手存在诸多弊端,一是轴销的端部会从手柄外侧裸露出来,显得繁乱不美观;二是轴销通常是金属,而拉手外观是塑料,两者颜色不同,加剧了不美观;三是轴销需要单独安装,装配效率低,非常不便。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轴销隐藏式拉手,包括手柄部和至少一个与所述手柄部相连的安装部,每个所述安装部与一个基座铰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基座连接一侧设有下凹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两个相对内侧壁上设有轴销槽,所述基座的两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轴销槽相匹配的轴销,所述轴销进入所述轴销槽使所述基座与所述安装部铰接,所述基座部分或完全隐藏在所述安装腔内。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两相对的内侧壁上设有轴销导入槽,所述轴销导入槽与所述轴销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安装底座和连接部,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装配孔,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向外凸起的所述轴销。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扭矩弹簧,所述扭矩弹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基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手柄弹簧卡位,所述第一支脚被限位在所述手柄弹簧卡位中,所述基座上设有基座弹簧卡位,所述第二支脚被限位在所述基座弹簧卡位中。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弹簧筒,所述弹簧筒包括弹簧筒底板和弹簧筒外壁,所述弹簧筒外壁内设有固定柱,所述扭矩弹簧套在所述固定柱外部,所述弹簧筒底板和所述固定柱分别与两侧所述凸耳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凸耳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阻尼器卡位,所述阻尼器上设有阻尼器卡板,所述阻尼器卡板与所述阻尼器卡位匹配连接。

可选地,所述手柄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手柄部一体成型,两个所述安装部对应的所述基座上分别设有扭矩弹簧和阻尼器。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轴销集成到基座上,减少了零件数量;2.极大的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安装效率;3.轴销与手柄装配在一起后,轴销被隐藏,使拉手看起来整洁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销隐藏式拉手的装配效果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轴销隐藏式拉手的手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轴销隐藏式拉手的第一基座轴视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轴销隐藏式拉手的第一基座轴视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轴销隐藏式拉手的弹簧筒轴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轴销隐藏式拉手的第二基座轴视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轴销隐藏式拉手的第二基座轴视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轴销隐藏式拉手的阻尼器轴视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轴销隐藏式拉手的阻尼器轴视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手柄部 11.第一安装腔 111.第一轴销槽 112.第一轴销导入槽 113.手柄弹簧卡位 12.第二安装腔 121.第二轴销槽 122.第二轴销导入槽 123.阻尼器卡位 21.第一基座 210.第一安装底座 211.第一轴销 212.弹簧筒安装块 213.弹簧筒限位槽 214.基座弹簧卡位 215.固定柱安装槽 216.固定柱导入槽 217.导入结构 22.第二基座 220.第二安装底座 221.第二轴销 222.阻尼器安装槽 223.阻尼器安装头 3.弹簧筒 31.固定柱 311.固定柱安装头 32.弹簧筒外壁 321.弹簧筒外壁卡槽 33.弹簧筒底板 331.弹簧筒安装槽 332.弹簧筒限位块 4.扭矩弹簧 5.阻尼器 51.阻尼器卡板 52.阻尼器安装块 53.阻尼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轴销隐藏式拉手,包括手柄部1,手柄部1中间一段为手持部位,手柄部1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腔11,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二安装腔12。第一安装腔11与第一基座21铰接,第二安装腔12与第二基座22铰接。第一基座21内安装有弹簧筒3,弹簧筒3上套有扭矩弹簧4,第二基座22内安装有阻尼器5。

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腔11相对于手柄部1表面向内凹进,形成一个近似的圆角矩形槽,槽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各开有一个第一轴销槽111,第一轴销槽111为圆柱型的凹槽,第一轴销槽111的周围高出第一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两个第一轴销槽11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转轴线上。在第一轴销槽111接近于第一安装腔11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一轴销导入槽112,第一轴销导入槽112与第一轴销槽111连通,第一轴销导入槽112从第一轴销槽111的边沿一直呈坡面延伸至第一安装腔11的内侧壁面。第二安装腔12与第一安装腔11位于手柄部1的同一侧,第二安装腔12内设有第二轴销槽121和第二轴销导入槽122。因第二安装腔12与第一安装腔11结构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第一基座21包括第一安装底座210和第一连接部,第一安装底座210中间设有一螺钉或螺栓安装孔,第一安装底座210用于固定第一基座21。第一连接部包括向下伸出的两个凸耳,两个凸耳在水平位置上对应。两个凸耳相对应的外侧面上各集成有一个凸出的第一轴销211,第一轴销211与第一基座2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第一轴销211为圆柱型,两个第一轴销211轴心在相同转轴线上。

如图6所示,第二基座22包括第二安装底座220、第二轴销221,第二基座22与第一基座21的结构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装配时,将第一基座21的两个第一轴销211对准第一安装腔11内的两个第一轴销导入槽112,然后用力沿着第一轴销导入槽112的轨迹塞入,因为第一基座21具有一定变形压缩量,第一基座21可较为容易的安装进第一安装腔11。装入后,第一基座21回复压缩前的尺寸和形状,保障安装牢固。第二基座22的装配与第一基座21的装配方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装配完成后,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都被手柄遮住,因此从手柄部1另一侧看只能看到手柄部1,而不能看到任何一个基座,即使将手柄部1拉下,从外部也无法看到轴销或轴销的任一端部,故整个拉手无论静置状态还是使用状态都看起来非常整洁美观。并且,因为轴销是集成在基座上的,相对于独立轴销的结构,减少了零件数量。另外,装配过程简单,较之现有拉手的对位安装方式,减小了安装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基座相对于手柄部1的一侧不可见,需对第一安装底座210和第二安装底座220的尺寸做适当限制。

较佳的,在轴销端部可设计切削面或其他形状的导入结构217,导入结构217与销导入槽配合安装,可减小安装难度,同时保障装配位置准确。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弹簧筒3包括弹簧筒底板33、弹簧筒外壁32和固定柱31。弹簧筒底板33为一平面,垂直于弹簧筒底板33设有带有缺口的弹簧筒外壁32,弹簧筒外壁32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筒状结构,弹簧筒外壁32与弹簧筒底板33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在弹簧筒底板33中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有一个圆柱形的固定柱31。固定柱31被弹簧筒外壁32包围或部分包围。固定柱31与弹簧筒底板33之间圆角过渡连接。固定柱31远离弹簧筒底板33的一端设有一个圆角的固定柱安装头311,固定柱安装头311的直径小于固定柱31的直径。固定柱31上套有扭矩弹簧4,扭矩弹簧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扭矩弹簧4的第一支脚搭在弹簧筒外壁32的一个缺口321上,扭矩弹簧4的第二支脚搭在弹簧筒外壁32的另一个缺口上。弹簧筒底板33外侧面设有弹簧筒安装槽331和弹簧筒限位块332。

为配合弹簧筒3的安装,如图3所示,在第一基座21的一个凸耳的内侧设有矩形凸起的弹簧筒安装块212,弹簧筒安装块212与该凸耳边缘之间设有凹陷的弹簧筒限位槽213;如图4所示,第一基座21的另一个凸耳内侧面上设有圆形凹陷的固定柱安装槽215,固定柱安装槽215与该凸耳边缘之间设有固定柱导入槽216。在两个凸耳之间,第一基座21的连接部顶部设有一个两边有挡板的基座弹簧卡位214,扭矩弹簧4一端搭在第一基座21的基座弹簧卡位214上;手柄部1的第一安装腔11内设有手柄弹簧卡位113,扭矩弹簧4另一端搭在手柄弹簧卡位113上,这样在手柄部1和第一基座21之间产生弹力关系。

装配弹簧筒3时,首先将扭矩弹簧4套入固定柱31,然后将弹簧筒3的弹簧筒安装槽331和弹簧筒限位块332,分别与第一基座21上的弹簧筒安装块212和弹簧筒限位槽213装配,同时将固定柱安装头311沿着固定柱导入槽216推入固定柱安装槽215,然后将扭矩弹簧4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分别拨入基座弹簧卡位214和手柄弹簧卡位113内,弹簧筒3与第一基座21便装配完成。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基座22的连接部上设有阻尼器5。阻尼器5为一个近似的圆柱形结构,阻尼器5的一个圆形端面上固定安装或一体成型有矩形突出的阻尼器安装块52,在阻尼器5的另一个圆形端面上设有一个阻尼器安装孔53,阻尼器安装孔53为一个圆形孔,该圆形孔的上表面与阻尼器5的圆形端面圆滑过渡。

为配合阻尼器5的安装,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基座22的一个凸耳内侧壁设有凹陷的矩形条状的阻尼器安装槽222,第二基座22的另一个凸耳的内侧壁设有阻尼器安装头223,阻尼器安装头223为一个圆丘状凸起。阻尼器安装头223的顶面设有一处切削面。

装配时,首先将阻尼器安装块52卡入阻尼器安装槽222,同时将阻尼器安装孔53从阻尼器安装头223的切削面处推入,使阻尼器安装头223装配进阻尼器安装孔53。

阻尼器5的外侧壁上设有阻尼器卡板51,手柄部1的第二安装腔12的一内侧壁上设有阻尼器卡位123,将第二基座22装入第二安装腔12时,需将阻尼器卡板51卡入阻尼器卡位12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以拉手两端各安装一个基座进行阐述,实际上,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理念,对拉手的形状构造进行各种变化,例如将拉手设计为仅有一个安装腔与一个基座连接;或手柄部1为一个矩形环或椭圆形环等;或者对弹簧筒3的外形构造做简单改造,特别是对安装限位结构的改造等;再或者对阻尼器5的安装限位结构做简单改造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