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3524发布日期:2020-05-01 21:5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机电锁芯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9月8日提交的,编号为bas-0002-01-us、标题为“机电锁芯”的第62/556,195号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明确地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锁芯,并且尤其涉及具有机电锁系统的可替换锁芯。



背景技术:

小型可替换锁芯(sfic)可以用于经常需要密钥更新的应用中。可以将sfic移除并且替换为由不同钥匙制动的sfic,包括具有相同格式的不同钥匙或者使用替换钥匙格式的不同钥匙,诸如实体键和访问凭证(诸如智能卡、感应卡、密钥卡,蜂窝电话等)。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替换的机电锁芯,用于与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设备使用。可替换的机电锁芯可以包括可移动插塞件,该可移动插塞件具有相对于锁芯主体的第一位置和相对于锁芯主体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对应于处于锁定状态的锁设备,第二位置对应于处于解锁状态的锁设备。可替换的机电锁芯可以包括可移动地耦接至锁芯主体的芯保持器。芯保持器可定位在保留位置和移除位置,在保留位置中芯保持器延伸超过锁芯主体的外壳以将锁芯主体保持在锁设备的开口中,在移除位置中芯保持器相对于锁芯主体的外壳缩回以允许从锁设备的开口移除锁芯主体。

本公开以其一种形式提供了一种可替换锁芯,用于与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设备使用,所述可替换锁芯可借助于工具从所述锁设备的开口中移除,所述可替换锁芯包括:锁芯主体,具有外部锁芯主体外壳,所述锁芯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圆柱体部的上部锁芯主体,所述第一圆柱体部具有第一最大横向范围;具有第二圆柱体部的下部锁芯主体,所述第二圆柱体部具有第二最大横向范围;和腰部,所述腰部具有第三最大横向范围,所述第三最大横向范围小于所述第一最大横向范围并且小于所述第二最大横向范围;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所述锁芯的下部内,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具有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第二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可围绕可移动插塞件轴线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操作者致动组件,可操作以选择性地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由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芯保持器,可移动地耦接到所述锁芯主体,所述芯保持器可定位在保留位置和移除位置,在所述保留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延伸超过所述锁芯主体外壳以将所述锁芯主体保持在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在所述移除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外壳缩回,以允许从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移除所述锁芯主体;以及致动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可调节地支撑,所述致动器相对于锁芯主体的位置是可调节的,所述致动器具有允许位置和禁止位置,所述允许位置允许所述芯保持器从所述保留位置致动至所述移除位置,在所述禁止位置中所述致动器不允许通过所述可替换锁芯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芯保持器,所述致动器具有适于与所述工具接合的工具接收器,使得所述工具可以在所述允许位置与所述禁止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致动器,当从沿所述可移动插塞件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工具接收器定位在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外壳内。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的可移动插塞件轴线与操作者致动组件相交,并且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外壳围绕所述可移动插塞件轴线限定。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的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的所述工具接收器包括尺寸适于接收所述工具的插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的操作者致动组件包括可从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的其余部分移除的盖,以提供通向所述致动器的所述工具接收器的通道。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凸轮;以及控制套筒,承载所述芯保持器,所述致动器可在所述允许位置操作,用于定位所述凸轮以将所述控制套筒旋转地锁定到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由此当所述控制套筒旋转地锁定到可移动插塞件时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的旋转运动使所述控制套筒旋转,以将芯保持器从所述保留位置移动到所述移除位置;在所述允许位置,所述致动器通过所述凸轮和所述控制套筒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芯保持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替换锁芯,其中,所述凸轮包括双臂曲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的致动器经受旋转以在所述允许位置与所述禁止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的致动器经受旋转和平移,以在所述允许位置与所述禁止位置之间移动。

在其另一种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设备的可替换锁芯,所述可替换锁芯可从所述锁设备的开口移除,所述可替换锁芯包括:锁芯主体,具有外部锁芯主体外壳;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所述锁芯主体中,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具有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第二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锁设备;芯保持器,可移动地耦接到所述锁芯主体,所述芯保持器可定位在保留位置和移除位置,在所述保留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延伸超过所述锁芯主体外壳以将所述锁芯主体保持在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在所述移除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外壳缩回,以允许从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移除所述锁芯主体;以及致动器,可相对于所述芯保持器移动,所述致动器由所述锁芯主体支撑并且可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以多个自由度移动,所述致动器具有对应于所述芯保持器的所述移除位置的第一位置以及对应于所述芯保持器的所述保留位置的第二位置,所述致动器需要在两个自由度中的每个自由度上的运动以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致动器在两个自由度中的每个自由度上的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平移之后,所述致动器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芯保持器,由此,在平移之后,所述致动器的旋转产生所述芯保持器的旋转。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工具接收插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包括螺纹地接收在所述可替换锁芯中的控制销。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双臂曲柄,并且所述两个自由度包括两个旋转自由度。

在其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设备的可替换锁芯,所述可替换锁芯可借助于工具从所述锁设备的开口中移除,所述可替换锁芯包括:锁芯主体,具有外部锁芯主体外壳;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所述锁芯主体中,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具有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第二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锁设备;芯保持器,可移动地耦接到所述锁芯主体,所述芯保持器可定位在保留位置和移除位置,在所述保留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延伸超过所述锁芯主体外壳以将所述锁芯主体保持在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在所述移除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外壳缩回,以允许从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移除所述锁芯主体;以及致动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所述致动器具有允许位置和禁止位置,所述允许位置允许所述芯保持器从所述芯保持器的所述保留位置致动至所述芯保持器的所述移除位置,在所述禁止位置中所述致动器不允许通过所述可替换锁芯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芯保持器,所述致动器具有适于与所述工具接合的工具接收器,使得当所述工具与所述工具接收器接合时,所述工具相对于所述插塞件的旋转将使所述致动器在所述允许位置与所述禁止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的所述工具接收器包括尺寸适于接收所述工具的插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工具相对于插塞件以使致动器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旋转引起致动器的线性位移。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凸轮;以及控制套筒,承载所述芯保持器,所述致动器可在所述允许位置操作,以定位所述凸轮将所述控制套筒旋转地锁定到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由此当所述控制套筒旋转地锁定到可移动插塞件时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的旋转运动使所述控制套筒旋转,以将芯保持器从所述保留位置移动到所述移除位置;在所述允许位置,所述致动器通过所述凸轮和所述控制套筒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芯保持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经受旋转,以在所述允许位置与所述禁止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经受旋转和平移,以在所述允许位置与所述禁止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公开的又一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设备的可替换锁芯,所述可替换锁芯可从所述锁设备的开口移除,所述可替换锁芯包括:锁芯主体,具有外部锁芯主体外壳、第一端和第二端;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所述锁芯主体中邻近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具有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第二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可围绕可移动插塞件轴线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控制套筒,承载所述芯保持器并且可移动地耦接至所述锁芯主体,所述芯保持器可通过所述控制套筒定位在保留位置和移除位置,在所述保留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延伸超过所述锁芯主体外壳以将所述锁芯主体保持在所述锁设备的开口中,在所述移除位置中芯保持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外壳缩回,以允许从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移除所述锁芯主体;耦接器,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锁芯主体中,所述耦接器的端部可在禁止位置与允许位置之间所述朝向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一端移动,在所述禁止位置中所述耦接器不允许所述芯保持器由所述可替换锁芯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被致动,所述允许位置允许所述芯保持器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被致动,当所述耦接器维持所述允许位置时,所述耦接器的进一步运动导致所述芯保持器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运动;以及致动器,可与所述耦接器接合,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耦接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所述耦接器维持所述耦接位置,所述耦接器的进一步运动包括所述耦接器的旋转。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耦接器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锁芯主体中并且可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旋转的双臂曲柄,所述双臂曲柄的旋转导致所述耦接器朝向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一端运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操作者致动组件,该操作者致动组件可操作以选择性地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由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所述致动器可绕致动器轴线旋转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耦接器,所述致动器轴线与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相交。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锁芯主体中的控制销。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经受多个自由度的运动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耦接器。在本公开的某些替代形式中,所述多个自由度的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在本公开的其他替代形式中,所述运动是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的,其中,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插塞件运动,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耦接器。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替换锁芯,用于与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设备使用,所述可替换锁芯可从所述锁设备的开口移除,所述可替换锁芯包括:锁芯主体,具有外部锁芯主体外壳;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所述锁芯主体中,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具有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第二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可围绕可移动插塞件轴线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控制套筒,围绕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定位;芯保持器,可移动地耦接到所述锁芯主体,所述芯保持器可通过所述控制套筒定位在保留位置和移除位置,在所述保留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延伸超过所述锁芯主体外壳以将所述锁芯主体保持在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在所述移除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外壳缩回,以允许从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移除所述锁芯主体;电机,由所述锁芯主体支撑;锁扣,定位在所述锁芯主体内并且可通过所述电机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锁扣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套筒可由所述可替换锁芯旋转,以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芯保持器;当所述锁扣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套筒不能由所述可替换锁芯旋转以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芯保持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致动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位置是可调节的,所述致动器具有允许位置,所述允许位置允许所述芯保持器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被致动,所述致动器具有禁止位置,所述禁止位置禁止所述芯保持器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被致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包括螺纹地接收在所述可替换锁芯中的控制销。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经受多个自由度的运动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致动器。在本公开的某些替代形式中,所述多个自由度的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在本公开的另外的替代形式中,所述运动是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的,其中,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插塞件运动,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耦接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包括适于与工具接合的工具接收器,使得所述工具可以在所述允许位置与所述禁止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致动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操作者致动组件,可操作以选择性地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由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所述致动器可围绕致动器轴线旋转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轴线与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相交。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一种可替换锁芯,用于与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设备使用,所述可替换锁芯可从所述锁设备的开口移除,所述可替换锁芯包括:锁芯主体,具有外部锁芯主体外壳、第一端和第二端;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所述锁芯主体中邻近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具有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第二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可围绕可移动插塞件轴线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芯保持器,可移动地耦接到所述锁芯主体,所述芯保持器可定位在保留位置和移除位置,在所述保留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延伸超过所述锁芯主体外壳以将所述锁芯主体保持在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在所述移除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外壳缩回,以允许从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移除所述锁芯主体;以及致动器,平移地支撑在所述锁芯主体内,所述致动器可在朝向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平移,所述致动器具有允许位置和禁止位置,所述允许位置允许所述芯保持器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被致动,在所述禁止位置中所述致动器不允许通过所述可替换锁芯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芯保持器,所述致动器朝向所述禁止位置偏压。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完全包含在所述锁芯主体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可替换锁芯,其中,所述致动器经受多个自由度的运动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耦接器。在本公开的某些替代形式中,所述多个自由度的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在本公开的其他替代形式中,所述运动是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的,其中,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插塞件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运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操作者致动组件,可操作以选择性地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由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所述致动器可围绕致动器轴线旋转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轴线与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相交。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操作者致动组件,可操作以选择性地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由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所述致动器可围绕致动器轴线旋转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轴线与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相交。

本公开的替代形式提供了一种可替换锁芯,用于与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设备使用,所述可替换锁芯可从所述锁设备的开口移除,所述可替换锁芯包括:锁芯主体,具有外部锁芯主体外壳、第一端和第二端;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所述锁芯主体中邻近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具有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第二位置对应于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锁设备,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可围绕可移动插塞件轴线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操作者致动组件,由所述锁芯主体支撑并且延伸超过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二端,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具有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在所述第一构造中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可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自由旋转并且与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分离,在所述第二构造中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耦接到所述可移动插塞件以将所述可移动插塞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在所述第一构造和所述第二构造中均耦接至所述锁芯主体;芯保持器,可移动地耦接到所述锁芯主体,所述芯保持器可定位在保留位置和移除位置,在所述保留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延伸超过所述锁芯主体外壳以将所述锁芯主体保持在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在所述移除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相对于所述锁芯主体外壳缩回,以允许从所述锁设备的所述开口中移除所述锁芯主体;致动器,平移地支撑在所述锁芯主体内,所述致动器可在朝向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平移,所述致动器具有允许位置和禁止位置,所述允许位置允许所述芯保持器从所述保留位置被致动到所述移除位置,在所述禁止位置中所述致动器禁止通过所述可替换锁芯在所述保留位置与所述移除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芯保持器,所述致动器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偏压;以及电机,由所述锁芯主体支撑,所述电机控制何时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处于第一构造以及何时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经受多个自由度的运动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致动器。在某些替代形式中,所述多个自由度的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在另外的替代形式中,所述运动是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的,其中,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插塞件运动,以在所述禁止位置与所述允许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耦接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包括螺纹地接收在所述可替换锁芯中的控制销。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允许位置,所述致动器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芯保持器,由此所述致动器的旋转与所述芯保持器的旋转一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允许位置,致动器经由可移动插塞件可操作地耦接到芯保持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禁止位置,所述致动器与所述所述芯保持器可操作地分离。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操作者致动组件,可操作以选择性地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由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包括选择性地覆盖位于所述旋钮中的电源的可移除旋钮盖。在本公开的某些替代形式中,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包括电源。在本公开的替代方案中,所述电源包括电池。在本公开的其他替代方案中,所述旋钮还包括工具通道,通过所述工具通道可以定位进入所述锁芯主体的工具。在本公开的又一替代方案中,当所述电源与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可操作地接合时,所述电源覆盖所述工具通道,由此必须从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移除所述电源以允许所述工具通过所述工具通道进入所述锁芯主体。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锁芯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圆柱体部的上部锁芯主体,所述第一圆柱体部具有第一最大横向范围;具有第二圆柱体部的下部锁芯主体,所述第二圆柱体部具有第二最大横向范围;以及腰部,所述腰部具有第三最大横向范围,所述第三最大横向范围小于所述第一最大横向范围并且小于所述第二最大横向范围。在本公开的某些替代形式中,所述芯保持器在所述保留位置中从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腰部延伸。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承载芯保持器的控制套筒。在本发明的替代形式中,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控制套筒内。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凸轮,该凸轮可定位成将所述控制套筒旋转地锁定到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由此当所述控制套筒旋转地锁定到所述可移动插塞件时,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的旋转运动使所述控制套筒旋转,以将所述芯保持器从所述保留位置移动到所述移除位置。在本公开的某些替代形式中,所述凸轮包括双臂曲柄。

在本公开范围内的某些替代方案中,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和所述锁芯主体作为子组件可从所述锁设备一起移除。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具有特征芯保持器,在所述移除位置中,所述芯保持器完全定位在所述锁芯主体外壳内。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定位成邻近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一端的锁接口。在某些替代方案中,所述锁接口包括多个凹口,所述多个凹口的尺寸设计成接收锁柱的多个锁销。在本公开的某些替代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操作者致动组件,该操作者致动组件可操作以选择性地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由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定位成邻近所述锁芯主体的第二端,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一端相对。在其他替代方案中,所述芯保持器定位成介于所述锁接口与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锁芯主体包括:芯主体,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所述芯主体中;顶盖,选择性地固定到所述芯主体;以及后盖,可选择性地固定到所述顶盖。

在本公开的替代形式中,所述可移动插塞件不需要平移运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离合器,可与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在接合位置接合,在所述接合位置中,所述离合器能够使所述可移动插塞件旋转,以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在本公开的某些替代形式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由所述锁芯主体支撑的电机,所述电机可在电机禁止位置与电机允许位置之间致动,在所述电机禁止位置中禁止所述离合器达到所述接合位置,在所述电机允许位置中允许所述离合器达到所述接合位置。在其他替代形式中,可移动插塞件的离合器接合特征可与离合器接合。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定位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的外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通信连接到所述电机的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的外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与所述可移动插塞件保持固定的间隔。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锁芯主体包括:芯主体,包括下部锁芯主体,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所述芯主体中;顶盖,选择性地固定到所述芯主体,所述上部锁芯主体包括所述顶盖;以及后盖,可选择性地固定到顶盖。

在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定位在所述下部锁芯主体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电机,可在电机禁止位置与允许位置之间致动,在所述电机禁止位置中,操作者被阻止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在所述允许位置中,操作者被允许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在本公开的某些替代方案中,所述电机定位在所述上部锁芯主体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电机,可在电机禁止位置与电机允许位置之间致动,在所述电机禁止位置中,操作者致动组件被禁止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在所述电机允许位置中,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被允许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替换锁芯还包括:操作者致动组件,可操作以选择性地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由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以及电机,可在电机禁止位置与电机允许位置之间致动,在所述电机禁止位置中,操作者致动组件被禁止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在所述电机允许位置中,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被允许致动所述可移动插塞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禁止位置,所述致动器与所述所述芯保持器分离。

在又一替代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将可替换锁芯致动至移除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工具插入所述可替换锁芯中,所述插入步骤包括相对于在所述可替换锁芯内部的致动器来致动所述工具,所述锁芯主体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利用所述工具,将在所述可替换锁芯内部的所述致动器朝向所述可替换锁芯的所述锁芯主体的所述第一端轴向平移,以允许将芯保持器定位在移除位置,从而允许将所述锁芯主体从锁设备移除;以及将所述芯保持器定位在所述移除位置,以允许将所述锁芯主体从所述锁设备移除。

在本公开的方法的替代形式中,使所述致动器轴向平移的步骤包括旋转所述致动器的步骤,从而引起所述致动器的轴向平移。

在本公开的方法的替代形式中,使所述致动器轴向平移的步骤导致将耦接器致动到耦接位置的额外步骤,在所述耦接位置中所述耦接器耦接到所述芯保持器。

在本公开的方法的替代形式中,所述定位步骤在所述平移步骤之后发生。

在本公开的方法的替代形式中,所述平移步骤包括旋转所述工具的步骤。

在本公开的方法的替代形式中,所述插入步骤包括通过所述锁芯主体中的开口插入所述工具的步骤,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锁芯主体外部的位置引导所述工具穿过所述开口并且进入所述锁芯主体的内部的步骤。

在本公开的方法的替代形式中,所述可替换锁芯还包括操作者致动组件,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可操作以选择性地致动所述可移动塞,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由所述锁芯主体可移动地支撑,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包括可移除的盖,所述可移除的盖选择性地覆盖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的其余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插入步骤之前移除所述盖,以显露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中的通道,所述插入步骤还包括通过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中的所述通过插入所述工具的步骤。

在本公开的方法的替代形式中,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可替换锁芯旋转所述致动器的步骤。

在本公开的方法的替代形式中,所述可替换锁芯还包括承载所述芯保持器的控制套筒,并且其中,使平移所述致动器的步骤包括使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控制套筒平移的步骤。在本发明的又一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锁设备的机电可替换锁芯,其包括:壳体;以及操作者致动组件,耦接到所述壳体;锁致动器组件,定位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操作者致动组件,所述锁致动器设备包括用于致动所述锁设备的装置;以及控制组件,定位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锁致动器设备何时可以致动所述锁设备的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以及实现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并且将更容易理解,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组装至锁柱的机电锁芯的前视分解立体图,锁柱示出了局部剖面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机电锁芯和锁柱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机电锁芯和锁柱的前视立体图,其中机电锁芯组装到锁柱;

图4示出了图1的机电锁芯和锁柱的后视立体图,其中机电锁芯组装到锁柱。

图5示出了图1的机电锁芯的前视立体图;

图6示出了图1的机电锁芯的后视立体图;

图7示出了图5的机电锁芯的锁柱、锁致动器组件、控制组件和动力传递组件的前视分解立体图;

图8示出了图5的机电锁芯的锁柱、锁致动器组件、控制组件和动力传递组件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9示出了图5的机电锁芯的锁致动器组件的前视分解立体图;

图10示出了图5的机电锁芯的锁致动器组件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11示出了图9的锁致动器组件的芯插塞件组件的前视分解立体图;

图12示出了图9的锁致动器组件的芯插塞件组件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13示出了沿图7中的线13-13截取的锁致动器组件的截面图;

图14示出了图7的控制组件的分解的前视局部立体图;

图15示出了图7的控制组件的另一前视分解立体图;

图16示出了图7的控制组件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17示出了图7的控制组件的另一分解的后视局部立体图;

图18示出了图7的控制组件的局部视图,示出了电接触和位置感测组件;

图18a示出了示例性位置传感器;

图19示出了图7的控制组件的锁扣的前视立体图;

图20示出了沿图5中的线20-20截取的机电锁芯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处于第一锁止位置的锁扣,其中锁扣与图11的芯插塞件组件的离合器接合;

图21示出了图20的截面图,示出了处于第二释放位置的锁扣,其中锁扣相对于图11的芯插塞件组件的离合器分离;

图22示出了图7的控制组件的可替代锁扣的前视立体图;

图23示出了图7的组装的动力传递组件的前视立体图;

图24示出了图5的机电锁芯的操作者致动组件的前视分解立体图,操作者致动组件包括旋钮;

图25示出了图5的机电锁芯的操作者致动组件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26示出了沿图5的线26-26截取的图5的机电锁芯的截面图,其中控制组件的锁扣处于图20的第一锁止位置;

图27示出了图26的截面图的细节图;

图27a示出了在机电锁芯的操作者致动组件与机电锁芯的锁致动器组件的离合器之间的示例性耦接布置的截面图;

图28示出了图26的截面图,其中控制组件的锁扣处于图21的第二释放位置,并且操作者致动组件和锁致动器组件的离合器相对于锁致动器组件的芯插塞件组件处于分离位置;

图29示出了图26的截面图,其中控制组件的锁扣处于图21的第二释放位置,并且旋钮组件和锁致动器组件的离合器处于锁致动器组件的接合位置;

图30示出了图26的截面图,其中控制组件的锁扣处于图21的第一锁止位置,并且操作者致动组件由于外力而轴向移动;

图31示出了图26的截面图,其中与图26中所示的非活动位置相比,操作者致动组件的控制销定位在活动位置;

图32示出了图26的截面图,其中控制组件的锁扣处于图21的第二释放位置,并且操作者致动组件和锁致动器组件的离合器处于锁致动器组件的接合位置中,其中操作者致动组件的控制销定位在图31的活动位置,并且与图26的使用位置相比将锁致动器组件的双臂曲柄移动到控制位置;

图33示出了图3的机电锁芯和锁柱的前视立体图,以及与机电锁芯和锁柱隔开一定距离的旋钮盖移除工具;

图34示出了图4的机电锁芯和锁柱的后视立体图,以及与机电锁芯和锁柱隔开一定距离的旋钮盖移除工具;

图35示出了操作者致动组件和旋钮盖移除工具的接合构件;

图36示出了具有图35中示出的第一组接合构件的旋钮盖移除工具,该第一组接合构件与图35中所示的操作者致动组件的第一组接合构件耦接的图;

图37示出了具有图35中示出的第一组接合构件和第二组接合构件的旋钮盖移除工具,该第一组接合构件和第二组接合构件与图35中示出的操作者致动组件的第一组接合构件和第二组接合构件耦接;

图38示出了操作者致动组件的旋钮盖相对于旋钮盖移除工具围绕旋钮盖的旋转轴线的旋转;

图39示出了机电锁芯的操作者致动组件的旋钮盖、旋钮基座和中间电池座的前视分解立体图。

图40示出了机电锁芯的操作者致动组件的旋钮盖、旋钮基座和中间电池座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41示出了第二组接合构件在旋钮盖移除工具与操纵器致动组件的旋钮盖之间的脱离,其中操纵器致动组件的旋钮盖与机电锁芯的其余部分间隔开,并且电池从操作者致动组件的电池座中移除;

图42示出了机电锁芯,其中旋钮盖和电池被移除,并且芯保持器处于使用或者锁定位置,在使用或者锁定位置中,芯保持器被定位成与锁柱的对应特征协作以相对于锁柱保持机电锁芯;

图43是图42的组件的前视图;

图44示出了机电锁芯,其中旋钮盖和电池被移除,并且芯保持器处于控制位置,在控制位置中,芯保持器相对于锁芯的对应特征定位以允许相对于锁柱移除机电锁芯;

图45是示例性机电锁芯和操作者设备的代表图;

图46是机电锁芯的控制顺序的代表图;

图47是用于机电锁芯的第一示例性控制系统;

图48是用于机电锁芯的第二示例性控制系统;

图49示出了第二示例性机电锁芯组件的前视立体图;

图50a示出了图49的机电锁芯组件的前视分解立体图;

图50b示出了图49的机电锁芯组件的后视分解仰视立体图;

图51示出了图50的机电锁芯组件的芯插塞件组件的前视分解立体图;

图52示出了沿着图49的线52-52截取的图49的机电锁芯组件的截面图;

图53示出了沿图49的线53-53截取的机电锁芯组件的截面图,其中芯保持器处于在图49的芯组件的芯主体的外壳的外部的第一位置并且邻接图49的机电锁芯组件的控制组件的支架的偏压构件的偏压臂;

图54示出了沿图49的线53-53截取的机电锁芯组件的截面图,其中,芯保持器处于图49的芯组件的芯主体的外壳处的第二位置并且使图49的机电锁芯组件的控制组件的支架的偏压构件的偏压臂向上偏转;以及

图55示出了沿图49的线53-53截取的机电锁芯组件的截面图,其中芯保持器处于图49的芯组件的芯主体的外壳内的第三位置并且不再使图49的机电锁芯组件的控制组件的支架的偏压构件的偏压臂向上偏转。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本文阐述的示例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该示例不应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促进对本公开原理的理解,现在参考在下面描述的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并非旨在是穷举性的或者将本公开限制为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公开的精确形式。而是,选择并且描述了实施例,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他们的教导。因此,不意图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术语“耦合”、“耦接”、“耦接器”及其变体用于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部件直接物理接触的布置以及两个或更多个部件不直接接触的布置。彼此之间(例如,部件经由至少第三部件“耦接”),但是仍然彼此协作或者相互作用。

在本公开内容和权利要求中的某些情况下,表示数字的术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被用于指代各种部件或者特征。这种使用不旨在表示部件或者特征的顺序。而是,表示数字的术语用于帮助读者识别所指代的部件或者特征,并且不应狭义地解释为提供部件或者特征的特定顺序。

参考图1至图4,机电锁芯100包括芯组件102和操作者致动组件104。如本文中更详细地解释的,在某些构造中,操作者致动组件104可以被致动以使芯组件102的芯插塞件组件106(见图2)围绕其纵向轴线108旋转,并且在某些构造中,操作者致动组件104可以被致动以相对于芯组件102的芯主体112移动芯组件102的芯保持器110。芯插塞件组件106包括以多个凹口114(示出为两个)形式的锁接口,当如图3中所示,芯组件102被接收在锁柱122的凹口124中时,多个凹口114接收锁柱122的锁销120。锁销120又耦接到可旋转的锁柱122的凸轮构件126。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凸轮构件126可以继而耦接至锁系统,诸如门锁的闩锁螺栓、挂锁的杆或者其他合适的锁系统。

当芯组件102接收在锁柱122的凹口124中时,芯保持器110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中芯保持器110接收在锁柱122的凹口中,以在没有将芯保持器110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保持或者以其他方式防止芯组件102从锁柱122中移除,在第二位置中芯保持器110没有被接收在锁柱122的凹口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芯主体112限定了数字8形轮廓(见图5和图6),以接收在锁柱122的对应数字8形轮廓(见图3和图4)中。数字8形轮廓被称为小型可替换锁芯(“sfic”)。芯主体112的尺寸和形状也可以与大型可替换锁芯(“lfic”)和其他已知芯兼容。

当芯保持器110被接收在芯主体112的外壳内,使得芯主体112具有数字8形轮廓时,芯主体112可以相对于锁柱122沿纵向轴线108平移以从锁柱122移除芯主体112;并且当芯保持器110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芯主体112的外壳之外时,芯主体112可以不相对于锁柱122沿纵向轴线108平移以从锁柱122移除芯主体112。

尽管机电锁芯100被示出为与锁柱122一起使用,但是机电锁芯100可以与多个锁系统一起使用,以提供限制耦接的锁系统的操作的锁设备。示例性的锁系统包括门把手、挂锁和其他合适的锁系统。此外,尽管操作者致动组件104被示为包括大致圆柱形的旋钮,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用户可致动的输入设备,包括把手、操纵杆和用于与操作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合适的设备。

转向图7至图13,更详细地描述了芯组件102的部件。参考图7和图8,芯组件102的芯主体112包括上腔140和下腔142。下腔142包括锁致动器组件144(见图7和图8),并且上腔140接收控制组件146(见图7和图8)。如本文中更详细地解释的,控制组件146限制锁致动器组件144的各种运动,以限制凸轮构件126的未经授权的致动和/或限制芯保持器110的运动。

参考图9至图12,更详细地示出了锁致动器组件144。锁致动器组件144包括芯插塞件组件106、偏压构件150和离合器152。如图28中所示,偏压构件150相对于芯插塞件组件106以隔开的关系偏压离合器152,并且可以被压缩,如图29中所示,以允许芯插塞件组件106的接合特征154与离合器152的接合特征156相互作用。在一个示例中,偏压构件150是波形弹簧。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合特征154和接合特征156是分别由芯插塞件组件106和离合器152中的每一个承载的多个互锁的突起和凹口。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合特征154可以是被接合特征156的一个或多个凹口接收的一个或多个突起,或者反之亦然。额外地,接合特征154和接合特征156可以是大致平面的摩擦表面,当其保持接触时,耦接离合器152和芯插塞件组件106一起旋转。通过如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的,通过包括多个互锁的突起和凹口,离合器152可以相对于芯插塞件组件106围绕纵向轴线108具有多个旋转位置,其中离合器152的接合特征156可以接合芯插塞件组件106的接合特征154。

转向图49至图55,示出了第二示例性芯组件1102的示例性芯主体1112。芯组件1102在形式和功能上与芯组件102相似。因此,芯组件1102的各部分将具有与芯组件102的类似部分相对应的附图标记。例如,芯组件1102包括芯保持器1110和芯主体1112,如图49中所示。

参考图50a和图50b,芯组件1102的芯主体1112包括上腔1140和下腔1142,上腔1140和下腔1142构造成接收锁致动器组件1144。锁致动器组件1144包括芯插塞件组件1106、保持构件1155、偏压构件1150和离合器1152。如图52中所示,偏压构件1150相对于芯插塞件组件1106以隔开的关系偏压离合器1152,并且可以被压缩以允许芯插塞件组件1106的接合特征1154与离合器1152的接合特征1156相互作用。在一个示例中,偏压构件1150是波形弹簧。

保持构件1155,示出为卡环或者弹性挡圈,在轴向地将芯插塞件组件1106保持在芯主体1112的下腔1142内,同时允许芯插塞件组件1106绕纵向轴线1108旋转。保持构件1155包括向外延伸的突起1157并且芯主体112包括凹口1159,该凹口1159构造成接收突起1157。如在图52中所示,保持构件1155围绕芯插塞件组件1106的接合构件1154固定,并且突起1157被接收在凹口1159中。以这种方式,保持构件1155限制了芯插塞件组件1106沿着纵向轴线1108在方向1702或者方向1704上的轴向运动。

返回参考图11和图12,锁致动器组件144的芯插塞件组件106包括芯插塞件主体160、芯插塞件盖162、控制套筒164和控制保持器耦接组件166。控制套筒164包括接收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内部170。芯插塞件主体160包括凸缘172(见图12),该凸缘172限制芯插塞件主体160沿纵向轴线108进入控制套筒164的内部170。

控制套筒164还支撑芯保持器11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芯保持器110一体形成为控制套筒164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芯保持器110可以是耦接到控制套筒164的单独的部件。芯保持器110被示意性地示出为与控制套筒164的前表面174(见图11)共同延伸,但是可以沿着纵向轴线108与控制套筒164的前表面174间隔开。

芯插塞件盖162的杆部176也沿纵向轴线108被接收在控制套筒164的内部170内。杆部176进一步被接收在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凹口178内。芯插塞件盖162包括定位器180,定位器180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定位器182协作以相对于芯插塞件主体160定向芯插塞件盖162,使得芯插塞件盖162中的开口184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凹口186对准。开口184和开口186接收锁柱122的锁销120(见图1)。所示的定位器180和定位器182分别是芯插塞件盖162中的凹口和芯插塞件主体160上的突起。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定位器或者紧固件的其他布置和构造。

控制保持器耦接组件166耦接至芯插塞件主体160。控制保持器耦接组件166包括双臂曲柄190、轮轴192、偏压构件194和盖196。轮轴192被接收在双臂曲柄190的开口198中。轮轴192进一步接收在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凹口200中。轮轴192支撑双臂曲柄190,该双臂曲柄190延伸到芯插塞件主体160的第二凹口202中。在一个示例中,轮轴192与双臂曲柄190一体形成。

偏压构件194被压缩在芯插塞件盖162的杆176与控制保持器耦接组件166的双臂曲柄190之间。参考图13,偏压构件194的第一端204被接收在双臂曲柄190的第一支腿208的突起206上方。偏压构件194的第二端210被接收在芯插塞件盖162的杆176的突起212上方。芯插塞件盖162的杆176的凸缘214(见图11)为偏压构件194的第二端210提供了止动表面。

控制保持器耦接组件166的盖196被接收在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凹口220中。凹口200和凹口202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相交并且从凹口220延伸到芯插塞件主体160中。盖196的外表面222具有表面轮廓,在所示实施例中,其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外表面224的表面轮廓匹配。这样,盖196和芯插塞件主体160协作以形成圆柱形主体。盖196包括定位器226,定位器226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定位器228协作以相对于芯插塞件主体160定向盖196,使得盖196中的开口230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凹口202对准。

当双臂曲柄190绕轮轴192的轴线242枢转时,双臂曲柄190的第二支腿240可以延伸穿过盖196的开口230,并且延伸到盖196的外表面222上方。盖196的开口230和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凹口202的尺寸设计为还允许双臂曲柄190的第二支腿240定位在由芯插塞件主体160和盖196形成的圆柱形主体内(见图9、图10和图13)。当盖196耦接至芯插塞件主体160以将双臂曲柄190保持在芯插塞件主体160和盖196内时,由芯插塞件主体160和盖196形成的圆柱形主体被接收在控制套筒164的内部170内,并且定向成使得控制套筒164的开口238与盖196的开口230对准。在这种布置中,双臂曲柄190的第二支腿240可以延伸穿过控制套筒164的开口238并且延伸至控制套筒164的外表面244上方。通过将双臂曲柄190的第二支腿240延伸到控制套筒164的开口238中,双臂曲柄190的第二支腿240将控制套筒164旋转地耦接到芯插塞件主体160,使得芯插塞件主体160绕纵向轴线108的旋转导致控制套筒164在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相同的方向上围绕纵向轴线108旋转。通过将双臂曲柄190的第二支腿240从控制套筒164的开口238缩回到盖196的外表面222下方的位置,使得控制套筒164没有旋转地耦接到芯插塞件主体160,并且芯插塞件主体160绕纵向轴线108的旋转不会导致控制套管164绕纵向轴线108旋转。

图13示出了双臂曲柄190,其中第二支腿240缩回在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凹口202内。偏压构件194将双臂曲柄190偏压到图13中所示的位置。芯插塞件主体160包括通道246,该通道246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前表面248以及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凹口202相交。如本文所解释的,通道240允许致动器控制销700(见图32)插入到芯插塞件主体160中以将双臂曲柄190移动到其中双臂曲柄190的第二支腿240延伸到控制套筒164的开口238中以将控制套筒164耦接到芯插塞件主体160的位置。如进一步在图13中示出,离合器152包括从离合器152的前表面254延伸到离合器152的后表面252的通道250。离合器152的通道250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通道246对准。因此,接收在通道250中的致动器控制销700(参见图32)可以延伸超过离合器152的后表面252并且进入芯插塞件主体160的通道246。

再次参考图51,控制保持器耦接组件1166耦接到芯插塞件主体1160。控制保持器耦接组件1166包括双臂曲柄1190、偏压构件1194和盖1196。双臂曲柄1190示例性地包括耦接在轮轴1193处的第一支腿1208和第二支腿1240。轮轴1193接收在芯插塞件主体1160的凹口1200中,并且旋转地支撑双臂曲柄1190,该双臂曲柄1190延伸到芯插塞件主体1160的第二凹口1202中。如图5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支腿1208、第二支腿1240和轮轴1193一体形成。然而,可以预期的是,第一支腿1208、第二支腿1240和轮轴119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由芯插塞件主体1160支撑的独立部件。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轮轴1193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以在双臂曲柄1190的凹口内旋转的部件。

双臂曲柄1190的第一支腿1208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而双臂曲柄1190的第二支腿1240在与第一方向成角度地偏移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在图5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一方向大致正交。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一方向大致成锐角。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一方向大致成钝角。第二支腿1240在第二支腿1240的第一端1241处耦接至轮轴1193。第二支腿1240的第二端1243与第一端1241相对。第二端1243包括上部1247和下部1245。在图5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上部1247大致向上延伸并且下部1245大致向下延伸,使得双臂曲柄1190的第二支腿1240的纵向轮廓大致为t形。第二支腿1240从轮轴1193悬垂,使得如果对上部1147、下部1145或者第二端1243附近的点施加足够的力,则第二端1243可以相对于第一端1241和轮轴1193偏转。

偏压构件1194被压缩在芯插塞件盖1162的杆1176与控制保持器耦接组件1166的双臂曲柄1190之间。参考图51和图52,偏压构件1194的第一端1204被接收在双臂曲柄1190的第一支腿1208的突起1206上方。偏压构件1194的第二端1210被接收在芯插塞件盖1162的杆1176的突起1212上方。芯插塞件盖1162的杆1176的凸缘1214为偏压构件1194的第二端1210提供了止动表面。

当双臂曲柄1190绕轮轴1193的轴线1242枢转时,双臂曲柄1190的第二支腿1240可以延伸穿过盖1196的开口1230,并且第二支腿1240的上部1247可以在盖1196的外表面1222上方延伸。盖1196的开口1230和芯插塞件主体1160的凹口1202的尺寸被设计为还允许双臂曲柄1190的第二支腿1240定位在由芯插塞件主体1160和盖1196形成的圆柱形主体内(见图51和图52)。当盖1196耦接至芯插塞件主体1160以将双臂曲柄1190保持在芯插塞件主体1160和盖1196内时,由芯插塞件主体1160和盖1196形成的圆柱形主体被接收在控制套筒1164的内部1170内并且定向成使得控制套筒1164的开口1238与盖1196的开口1230对准。在这种布置中,双臂曲柄1190的第二支腿1240的上部1247可以延伸穿过控制套筒1164的开口1238并且延伸到控制套筒1164的外表面1244上方。通过将第二支腿1240的上部1247延伸到控制套筒1164的开口1238中,双臂曲柄1190的第二支腿1240的上部1247将控制套筒1164旋转地耦接至芯插塞件主体1160,使得芯插塞件主体1160围绕纵向轴线1108的旋转导致控制套筒1164在与芯插塞件主体1160相同的方向上围绕纵向轴线1108旋转。通过将第二支腿1240的上部1247从控制套筒1164的开口1238缩回到盖1196的外表面1222下方的位置,使得控制套筒1164没有旋转地耦接到芯插塞件主体1160,并且芯插塞件主体1160围绕纵向轴线1108的旋转不会导致控制套筒1164围绕纵向轴线1108旋转。

图50a和图52示出了双臂曲柄1190,其中第二支腿1240的上部1247缩回在芯插塞件主体1160的凹口1202内。偏压构件1194将双臂曲柄1190偏压到图50a和图52中所示的位置。芯插塞件主体1160包括通道1246,该通道1246与芯插塞件主体1160的前表面1248以及与芯插塞件主体1160的凹口1202相交。通道1246允许致动器控制销1700(见图52)沿方向1702插入芯插塞件主体1160中以将双臂曲柄1190移动到其中第二支腿1240的上部1247延伸到控制套筒1164的开口1238中以将控制套筒1164耦接到芯插塞件主体1160的位置。如图50a和图50b中所示,离合器1152包括从离合器1152的前表面1254延伸到离合器1152的后表面1252的通道1250。离合器1152的通道1250与芯插塞件主体1160的通道1246对准。沿方向1702接收在通道1250中的致动器控制销1700(参见图52)可以延伸超过离合器1152的后表面1252并且进入芯插塞件主体160的通道1246。

在某些安装中,芯插塞件主体1160可以相对于控制套筒1164绕纵向轴线1108旋转偏移,以使控制套筒1164的开口1238不与盖1196的开口1230对准。因此,当将致动器控制销1700(见图52)沿方向1702插入芯插塞件主体1160的通道1246中来移动双臂曲柄1190时,双臂曲柄1190的第二支腿1240的第二端1243的上部1247可能不会延伸到控制套筒1164的开口1238中。相反,第二支腿1240的上部1247可以撞击在控制套筒1164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二端1243可以相对于第二支腿1240的第一端1241和轮轴1193挠曲。芯插塞件主体1160围绕纵向轴线1108旋转,同时致动器控制销1700(参见图52)沿方向1702连续插入通道1246中,这最终将导致盖1196的开口1230与控制套筒1162的开口1238对准。一旦开口1230与开口1238对准,则双臂曲柄1190的第二支腿1240的第二端1243将快速地重新形成其原始形状,并且第二支腿1240的上部1247将延伸到控制套筒1164的开口1238中,以将控制套筒1164旋转地耦接至芯插塞件主体1160。因为一旦开口1230与开口1238对准则第二支腿1240的上部1247卡扣到控制套筒1162的开口1238中,可以向用户提供了几乎瞬时的反馈,即控制套筒1164旋转地耦接至芯插塞件主体1160。

返回参考图7和图8,包括偏压构件150、离合器152、芯插塞件主体160和控制套筒164的锁致动器组件144通过芯主体112的后表面260接收在芯主体112的下腔142中。芯主体112包括用于接收控制套筒164的芯保持器110的凹口262(见图1)。如图7中所示,芯主体112包括止动件264,其限制离合器152朝向芯主体112的前部的轴向运动(见图26)。

控制组件146被接收在芯主体112的上腔140中。控制组件146的部件在本文中参考图14至图21更详细地描述。控制组件146的部件之一,即导光板266,定位在上芯主体112的上壁268的前方,壁268的凹口270中(参见图7)。导光板266由控制组件146的支架272支撑。支架272的前壁274抵靠芯主体112的前壁276定位。

控制组件146通过顶盖280和后盖282相对于芯主体112固定就位。顶盖280包括多个凸耳284,所述多个凸耳284定位在芯主体112的上壁268下方以保持顶盖280相对于芯主体112的前部。后盖282包括多个示出为突起的定位器286以及示出为突起的定位器288。外部定位器286分别接收在顶盖280的外部凹口290中,而内部定位器286则接收在空隙292中;由此每对外部定位器和内部定位器286都捕获顶盖280的壁294。定位器288接收在芯主体112的相应凹口296中。因此,定位器286耦接到顶盖280并且定位器288耦接到芯主体112以相对于芯主体112保持顶盖280的后端。利用紧固件302相对于芯主体112保持后盖282。紧固件302接收在后盖282的开口300中,并且通过螺纹孔口304固定到芯主体112。

除了相对于芯主体112保持控制组件146之外,后盖282还相对于芯主体112保持锁致动器组件144。后盖282包括开口310,该开口310的尺寸设计成接收芯插塞件盖162的头部312。在芯插塞件盖162上设置有止动件314。止动件314定位成抵靠后盖282的表面316,以防止芯插塞件盖162向后轴向移动。如在图2中所示,芯插塞件盖162的头部312从后盖282向外延伸。尽管具有开口184的头部312被示出为用于与锁柱122的锁销120对接,但是头部312的不同构造是可预期的,包括用于将尾件或者其他凸轮构件耦接至锁致动器组件144的凹口和/或突起。机电锁芯100可以构造为与其他类型的锁柱122、挂锁、轮辋锁芯、旋钮/操纵杆锁芯中的钥匙以及其他锁设备一起使用。

参考图14至图22,更详细地示出了控制组件146。控制组件146包括托架272、电气组件350、由电气组件350控制的电机352、导光板266、锁扣354和顶盖280。托架272包括各种特征、壁、凹口和其他定位并且保持电气组件350、电机352、导光板266和锁扣354(组装后的视图参见图8)的几何形状。上侧的支架272包括用于保持电机352的保持器360和用于保持电气组件350的一部分的细长通道362和支架364。保持器360包括中心孔口366,电机352的输出轴452延伸穿过该中心孔口366(参见图27)。在一个示例中,电机352是步进电机。参考图17,在底侧上的托架272包括凹口370,锁扣354可以定位在凹口370中。凹口370与中心孔口366相交。在底部侧的托架272还包括凹口372,以在将芯保持器110定位在芯主体112内时容纳芯保持器110,如本文中更详细地解释的。

参考图45和图46,示出了电气组件350和操作者设备500的示例性表示。电气组件350包括电子控制器380、无线通信系统382、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384、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386以及存储器388,他们均通过电路390电气互连。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器380是基于微处理器的并且存储器388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存储在其中的处理指令,这些指令可由电子控制器380的微处理器执行以控制机电锁芯100的操作,包括将锁扣354定位在锁止位置(参见图20)和释放位置(参见图21)之一。示例性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例如eprom、eeprom或者闪存)或者任何其他能够存储的有形介质。

电机352可操作地耦接到电子控制器380和电路390。电路390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路板392(见图14)和电源总线394(见图14)上的电路。如图18中所示,电源总线394可操作地耦接到第一电触点,示出为被接收在保持器400中的弹簧针398。弹簧针398可操作地耦接到电力组件420的触点422(见图23和27)以接收来自电源402的电力(见图45)。在一个示例中,电触点422由铜制成。电源总线394进一步电耦接到电气组件350的额外部件,以向电气组件350提供电力。电气组件350通过芯主体112接地。

在图45中所示的示例中,电源402被定位在机电锁芯100的操作者致动组件104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402可以被定位在机电锁芯100的芯组件102中。与电动锁芯100的芯组件102的空间限制相比,在操作者致动组件104中包含电源402的优点在于易于更换电源402以及包含电池作为增加容量的电源的能力。参考图24,电源402被示为包含为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的一部分的电池404。本文提供了关于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的额外细节。

返回图45,无线通信系统382包括收发器和接收通信信号并且将其发送到其他无线设备(诸如操作者设备500)所需的其他电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382包括射频天线并且通过无线射频网络(诸如bluetooth网络或者wifi网络)与其他无线设备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电锁芯100与操作者设备500通信,而无需与其他机电锁芯100通信。因此,机电锁芯100不需要保持与其他机电锁芯100的现有连接以进行操作。其中一个优点是,机电锁芯100不需要保持与其他机电锁芯100的网络通信,从而增加了电池404的电池寿命。在一个实施例中,机电锁芯100的确保持了与其他机电锁芯100通信,并且是机电锁芯100的网络的一部分。示例性网络包括局域网和网状网络。

示例性输入设备384包括按钮、开关、操纵杆、触摸显示器、按键和其他可以由操作者致动以向电子控制器380提供输入的操作者可致动设备。一旦与操作者设备500建立了通信,则操作者设备500的各种输入设备506可以由操作者致动以向电子控制器380提供输入。在一个实施例中,机电锁芯100需要在基于来自操作者设备500的通信采取行动之前致动机电锁芯100的输入设备384。需要在基于来自操作者设备500的通信采取行动之前致动机电锁芯100的输入设备384的优点在于机电锁芯100不需要评估与机电锁锁芯100接近的每个无线设备。相反,机电锁锁芯100可以使用输入设备384的致动来开始接听来自操作者设备500的通信。如本文中更详细地解释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用作输入设备384。操作者致动组件104以电容方式感测操作者敲击操作者致动组件104或者紧邻操作者致动组件104。

示例性输出设备386包括视觉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和/或触觉输出设备。示例性视觉输出设备包括灯、分段显示器、触摸显示器以及其他用于向操作者设备500的操作者提供视觉提示或者消息的合适设备。示例性音频输出设备包括扬声器、蜂鸣器、铃声和其他用于向操作者设备500的操作者提供音频提示或者消息的合适设备。示例性触觉输出设备包括振动设备和其他用于向操作者设备500的操作者提供触觉提示的合适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机电锁芯100发送来自于无线通信系统382的一个或多个输出信号至操作者设备500,以在操作者设备500上显示。

操作者设备500由操作者携带。示例性操作者设备500包括蜂窝电话、平板电脑、个人计算设备、手表、徽章以及其他与操作者相关联且能够与机电锁芯100通过无线网络通信的合适设备。示例性蜂窝电话包括位于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无限环路(邮编:95014)的苹果公司出售的苹果手机品牌蜂窝电话和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出售的盖乐世(galaxy)品牌蜂窝电话。

操作者设备500包括电子控制器502、无线通信系统504、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506、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508、存储器510和电源512,它们均通过电路514电气互连。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器502是基于微处理器的并且存储器510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存储在其中的处理指令,这些指令可由操作者设备500的微处理器执行以控制操作者设备500的操作,包括与机电锁芯100通信。示例性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例如eprom、eeprom或者闪存)或者任何其他能够存储信息的有形介质。

参考图46,电子控制器380执行访问许可逻辑430,该访问许可逻辑430将锁扣354的位置控制在锁止位置(见图20)或者释放位置(见图21)中。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逻辑”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数字信号处理器、硬连线逻辑或者其组合上执行的软件和/或固件。因此,根据实施例,各种逻辑可以按照任何适当的方式来实施并且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来保持。包括逻辑的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388可以额外地视为嵌入在计算机可读载体的任何有形形式内,诸如固态存储器、磁盘和包含适当的使处理器执行本文所描述技术的计算机指令集和数据结构的光盘。本公开预期了其他实施例,其中电子控制器380不是基于微处理器的,而是被构造为基于一组或者多组硬连线指令来控制锁扣354和/或机电锁芯100的其他部件的操作。此外,电子控制器380可以包含在单个设备内,或者可以是联网或者以其他方式电连接以提供本文所描述功能的多个设备。

电子控制器380接收操作者界面认证请求,如框432所表示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者界面认证请求432是通过无线网络从操作者设备500接收到的消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者界面认证请求432是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384的致动。如本文中更详细地解释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用作输入设备384。操作者致动组件104以电容方式感测操作者敲击操作者致动组件104或者紧邻操作者致动组件104。

电子控制器380还接收与操作者设备500的操作者的身份和/或访问级别有关的认证标准434。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操作者设备500接收认证标准或者在电子控制器380与操作者设备500之间传送认证标准。

基于操作者界面认证请求432和认证标准434的访问许可逻辑430确定许可操作者设备500的操作者对致动芯插塞件组件106的访问权,这进而在所示实施例中致动凸轮构件126,或者拒绝对致动芯插塞件组件106的访问。如果操作者设备500的操作者被许可对致动芯插塞件组件106的访问,则访问许可逻辑430为电机352供电,以将锁扣354移动到释放位置,如框436所表示的。如果操作者设备500的操作者拒绝访问致动芯插塞件组件106,则访问许可逻辑430将锁扣354保持在锁止位置,如块438所表示的。

电气组件35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530在图47中示出。

电气组件350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570在图48中示出。

导光板266将作为示例性输出设备的二极管的输出(参见图47和48)传送到机电锁芯100外部的操作者。返回到图15,导光板266定位在支架272的前部。支架272包括在前壁274中的凹口450,该凹口450接收导光板266的中央部分。如图1中所示,当机电锁芯100被组装时,导光板266的中央部分在操作者致动组件104上方是可见的。

返回图17,电机352包括带螺纹的输出轴452,该输出轴452绕轴线454旋转并且被接收在锁扣354的螺纹孔口456中。锁扣354的定向通过在支架272中的凹口370的形状和尺寸来保持。这样,由于带螺纹的输出轴452沿第一方向458的旋转,锁扣354沿方向462向下移动,并且由于带螺纹的输出轴452沿第二方向460的旋转,锁扣354沿方向464向上移动。

锁扣354与离合器152协作以拒绝或者准许访问芯插塞件组件106。参考图9和图10,离合器152包括具有圆柱形下表面468的周向凹槽466。锁扣354包括圆柱形下轮廓470,其大致与离合器152的圆柱形下表面468匹配。当锁扣354的下部472接收在离合器152的圆周凹槽466中时(参见图20),离合器152被限制相对于锁扣354沿纵向轴线108轴向运动。由于离合器152相对于锁扣354沿着纵向轴线108的受限制的轴向运动,在图20中示出的关系被称为锁扣354的锁止位置。当将锁扣354的下部472从周向凹槽466移除时,离合器152可以相对于锁扣354沿纵向轴线108轴向地移动的程度更大。由于离合器152相对于锁扣354沿着纵向轴线108的轴向运动受到较小的限制,图21中示出的关系被称为锁扣354的释放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离合器152的突起被接收在锁扣354的凹槽中;或者当锁扣354处于锁止位置时,离合器152的突起被阻挡在朝向芯插塞件组件106的轴向运动中。

将锁扣354接收在圆周凹槽466中的优点之一在于,当锁扣354处于锁止位置(图20)以及当锁扣354处于释放位置(图21)时,离合器152能够绕纵向轴线108自由旋转。止动件354和离合器152的相互作用在本文中更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8,机电锁芯100包括由电路板392支撑的位置传感器600。位置传感器600确定锁扣354的位置,以当锁扣354处于锁止位置时向电子控制器380提供反馈。位置传感器600包括具有第一孔口604(见图20)的第一支腿602和具有第二孔口608(见图18)的第二支腿606。第一支腿602和第二支腿606之一包括光源610(见图18a),诸如发光二极管,并且第一支腿602和第二支腿606中的另一个包括检测器612,该检测器612检测由光源610发出的光。如图18a中所示,当电机352操作时,光源610被供电以发光。

返回图18,在第一支腿602与第二支腿606之间形成竖直通道616。竖直通道616的尺寸设计成接收锁扣354。当锁扣354处于释放位置(见图21)时,锁扣354定位在通道616中,其高度阻挡从光源610到达检测器612的光,并且由电子控制器380所监视到的位置感测线618上的电压是高的。当锁扣354处于锁止位置(见图20)时,锁扣354处于通道616中,其该高度允许来自光源610的光到达检测器612,从而激活检测器612的开关,使得由电子控制器380所监视到的位置感测线618上的电压是低的。

参考图22,示出了替代的锁扣354'。锁扣354'包括窗口620。在锁扣354'和位置传感器600定位在下方的情况下,当锁扣354'处于释放位置时,来自光源610的光被检测器612检测,并且当锁扣354'处于锁止位置时,来自光源610的光被检测器612阻挡。尽管示出了视线光学位置传感器600,但是其他位置传感器可以用于感测锁扣354相对于离合器152的位置。示例性替代位置传感器包括霍尔效应传感器、电流监测传感器、开关激活传感器和其他用于感测机械设备的位置的合适的感测设备。

参考图8和图23,示出了电力组件420。如图26中所示,电力组件420被接收在芯主体112的下部腔142中。电力组件420包括捕获触点422和导体428的第一绝缘体壳体424和第二绝缘体壳体426。在一个实施例中,导体428是铍铜斜圈弹簧或者其他合适的导电设备。导体428与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电接触以从电池404接收电力,同时允许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绕轴线108自由旋转。触点422与导体428电接触以从导体428接收电力并且将电力传递到弹簧针398上。电力组件420包括用于接收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的中央开口628。

电力组件420通过芯主体112的止动件264和旋入芯主体112的前部632的盖630固定就位在芯主体112中。盖630包括用于承载导体636的凹口634。盖630通过螺纹接合电耦接到芯主体112,并且导体636电耦接到盖630。如本文所提到的,芯主体112接地,并且导体636与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电接触以将操作者致动组件104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导体636是铍铜斜圈弹簧。盖630包括用于接收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的中央开口640。

参考图24和图25,示出了操作者致动组件104。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的所有部件都作为单元围绕纵向轴线108旋转。操作者致动组件104包括捕获在第一绝缘体环650与第二绝缘体环652之间的动力传递环654。参考图27,导体环654与电力组件420的导体428电接触,以在操作者致动组件104沿着轴线108在方向702和方向704的整个运动中将电力传递到导体428。在一个实施例中,导体环654是铜制动力传递环。第二绝缘体环652包括用于接收电力传递导体660的第一支腿658的凹口。导体660的第一支腿658的第一端664与导体环654电接触。如图27中所示,第一端664具有弯曲的轮廓,该弯曲的轮廓使电力传递导体660的第一支腿658偏压成与导体环654接触。

电力传递导体660的第一支腿658的至少一部分被绝缘体套筒662覆盖。电力传递导体660的第二支腿670的第二端672保持与导体夹674电接触,并且进而与电池404的终端部电接触。

导体660的第一支腿658和绝缘体套筒662也穿过旋钮基座轴680的通道676。如图27中所示,旋钮基座轴680的杆682具有端部684,该端部684具有第一直径,该第一直径的尺寸设计成接收在离合器152的通道250的直径和电力组件420的中心开口628内并且与之大致匹配。旋钮基座轴680的杆682具有中间部686,该中间部686具有第二直径,该第二直径大于端部684的第一直径,该第二直径的大小设置成接收在盖630的中心开口640的直径内并且与之大致匹配。

旋钮基座轴680还包括具有前部692和后部694的中心开口690。前部692具有比后部694更大的直径。中心开口690的后部694包括螺纹部分696,螺纹部分696通过控制销700的螺纹头698螺纹接合。如图27中所示,控制销700从后部旋入旋钮基座轴680。如本文所解释的,操作者可以将控制销700与工具(未示出)接合,该工具被构造与控制销700的工具接合端706接合。说明性地,控制销700的工具接合端706为被构造为接收六角形头部工具的插座。操作者可以沿着纵向轴线108在方向702(见图27)上推进控制销700,并且随后沿着轴线108在方向704上缩回控制销700。如本文中更详细地解释的,控制销700的端部710可以用于致动双臂曲柄190。

返回图24和图25,操作者致动组件104还包括旋钮基座720和电池支撑件722。电池支撑件722通过旋入旋钮基座720的孔口726中的多个紧固件724而耦接到旋钮基座720。旋钮基座720包括中央套筒730和基座732。中央开口734穿过中央套筒730和基座732。

套筒730包括围绕中央开口734隔开的多个第一凹口736和围绕中央开口734隔开的多个第二凹口738。多个第一凹口736接收电池支撑件722的突起740(见图15)。多个第二凹口738接收旋钮基座轴680的突起742。多个第二凹口738沿纵向轴线108的纵向长度大于旋钮基座轴680的突起742的纵向长度。这样,旋钮基座720和电池支撑件722具有捕获旋钮基座轴680的功能,但是允许在旋钮基座轴680与旋钮基座720和电池支撑件722的组件之间沿着轴线108在方向702和方向704上的相对运动。如图27中所示,偏压构件750放置在旋钮基座轴680的中央开口690中的止动表面752与电池支撑件722的止动表面754之间。偏压构件750相对于旋钮基座轴680在方向704上偏压旋钮基座720和电池支撑件722的组件,如在本文中更详细地解释的,旋钮基座轴680耦接到离合器152。

参考图27a,旋钮基座轴680通过紧固件固定到离合器152,该紧固件示例性地是旋入离合器152中的螺纹镗孔714中的定位螺钉712。定位螺钉712压靠旋钮基座轴680的平面688以防止旋钮基座轴680相对于离合器152旋转。如图27a中所示,在将定位螺钉712推进到镗孔714中使其与旋钮基座轴680的平面688接合之前,将旋钮基座轴680旋入离合器152。

返回图27,旋钮基座720具有凹口760,环762放置在凹口760中。环762延伸到在旋钮基座轴680上的凹口764中,以将旋钮基座轴680耦接至旋钮基座720,使得在方向702上的第一力水平下,旋钮基座轴680和旋钮基座720一起移动。在方向702上的大于第一力水平的第二力水平下,环762从旋钮基座轴680的凹口764移位,并且旋钮基座720可以相对于旋钮基座轴680在方向702上移动,如图30中所示。

从凹口764释放环762的优点之一在于,与离合器152和锁扣354相对的操作者致动组件104将吸收多余的力(当操作者致动组件104接触芯主体112时,多余的力传递到芯主体112上),从而增加了锁芯100的耐用性,防止其损坏。在一个实施例中,环762是钢斜圈弹簧。弹簧750还吸收外力的初始大尖峰,并且有助于使操作者致动组件104返回到图26中所示的位置。

参考图24和图25,操作者致动组件104还包括电池座板780,该电池座板780接收在电池支撑件722的凹口782中。电池座板780包括与电池404的终端对准的触点以及将电池404抵靠电池座板780保持的夹786。电池座板780还包括电容感测电路784和电源中断电路788。

电容感测电路784检测操作者何时接近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的旋钮盖790或者触摸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的旋钮盖790。当电容感测电路784检测到操作者在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的旋钮盖790附近或者触摸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的旋钮盖790时,在短时间内,电源中断电路788中断由电池404提供给电气组件350的电源。电源的这种中断向电子控制器380发出信号,表明潜在的操作者紧邻机电锁芯100。在操作者致动组件104中包括电容性感测电路784和电源中断电路788的优点之一在于,电气组件350的部件可以处于低功率模式直到检测到电源中断,并且因此延长电池404的寿命。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中断电路788被信号传输单元替换,该信号传输单元响应于电容式感应电路784的检测将唤醒信号发送到电气组件350。

旋钮盖790可移除地耦接到旋钮基座720。参考图25,旋钮盖790包括间隔开的三组前肋792和后肋794(示出一个组),其限定了通道796。通道796接收旋钮基座720的肋798(示出了两个实例)以保持旋钮盖790抵抗相对于旋钮基座720在方向702或者704上的轴向运动。如本文所解释的,包括旋钮基座720和旋钮盖790的组件能够在方向702和方向704上运动。由于电池支撑件722的臂804,旋钮盖790保持抵抗相对于旋钮基座720在方向802(参见图24)上的旋转运动,臂804被接收在旋钮基座720的一个凹口806中,并且由于旋钮基座720的壁而抵抗相对于旋钮基座720在方向800上的旋转运动。

在不同的时间,操作者将需要更换电池404。为了更换电池404,需要从操作者致动组件104的其余部分移除旋钮盖790。参考图33,示出了用于移除旋钮盖790的旋钮盖移除工具850。工具850包括由紧固件856固定在一起的后壳体852和前壳体854。

可移动耦接器860被捕获在后壳体852与前壳体854之间。可移动耦接器860的第一操作者可致动部分868延伸穿过前壳体854的窗口866。可移动耦接器860的第二操作者可致动部分870从前壳体854的下部延伸。可移动耦接器860可相对于前壳体854在方向888、方向890、方向892和方向894上移动。

参考图35,后壳体852包括具有扇形轮廓862的下部。后壳体852的下部包括多个定位器864,所述定位器864被间隔开以接收在旋钮基座720的对应定位器880中。可移动耦接器860包括接收在旋钮盖790的对应定位器882中的定位器872。这样,工具850通过沿大致平行于轴线108的第一方向的定位器864和880的配合以及通过沿大致垂直于定位器864和880的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定位器872和882的配合而耦接到操作者致动组件104。

参考图36至图38,示出了用于从旋钮基座720移除旋钮盖790的过程。参考图36,工具850被定位成使得后壳体852在旋钮基座720与锁柱122之间,并且组件旋钮基座720和旋钮盖790沿方向892、894旋转,以将旋钮基座720的定位器880与工具的定位器864对准。然后,将工具850沿方向704移动,以将工具850的定位器864定位在旋钮基座720的定位器880中。

然后,将可移动耦接器860沿方向890向下移动,以将工具850的定位器872定位在旋钮盖790的定位器882中,如图37中所示。参考图39和图40,工具850的定位器872压靠电池支撑件722的臂804。电池支撑件722的臂804在旋钮基座720的凹口806内沿方向890移动。臂804的这种向下移动允许旋钮盖790的前肋792和后肋794沿方向892旋转,使得旋钮基座720的肋798不再定位在旋钮盖790的通道796中。参考图38,这种移动可以通过使可移动耦接器860和旋钮盖790相对于保持牢固的前壳体854和后壳体852沿方向892移动或者通过将可移动耦接器860和旋钮盖790保持牢固并且沿方向894移动前壳体854和后壳体852来实现。一旦旋钮基座720的肋798不再定位在旋钮盖790的通道796中,可移动耦接器860可以沿方向888向上移动,并且旋钮盖790可以沿方向704从旋钮基座720移除,如图41中所示。然后,可以从电池座板780移除电池404。

参考图43,在移除电池404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接近控制销700的工具接合端706以沿方向702和方向704中的一个方向移动控制销700。如本文中更详细地解释的,控制销700的位置对于芯保持器110从芯主体112的外部(见图42)到芯主体112的内部(见图44)的运动很重要。

参考图26至图32解释机电锁芯100的各种操作。图26示出了机电锁芯100的截面图,其中锁扣354处于图20的第一锁止位置,在第一锁止位置中锁扣354的下部接收在离合器152的周向凹槽466中。图26是机电锁芯100的静止位置。在该静止位置,操作者致动组件104和离合器152可绕纵向轴线108自由旋转,并且锁扣354防止离合器152在方向702上的轴向运动。因此,离合器152保持与芯插塞件主体160间隔开,并且芯插塞件主体160不能绕纵向轴线108旋转以旋转芯插塞件盖162和耦接到芯插塞件盖162的锁设备。

参考图28,锁扣354已经被电机352沿方向464移动到图21的第二释放位置,其中锁扣354的下部定位在周向凹槽466的外部。这是机电锁芯100的进入位置。在从离合器152的周向凹槽466移除锁扣354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沿方向702移动操作者致动组件104和离合器152,以使离合器152的接合特征156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接合特征154接合,如图29中所示。在离合器152的接合特征156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接合特征154接合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旋转操作者致动组件104以实现芯插塞件盖162的旋转以及耦接至芯插塞件盖162的锁设备的致动。

如图29中所示,即使离合器152的接合特征156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接合特征154接合,控制销700仍与双臂曲柄190间隔开。因此,双臂曲柄190的第二支腿240保持在控制套筒164的开口238(见图13)下方。并且控制套筒164不随芯插塞件主体160一起旋转。因此,芯保持器110保持定位在芯本体112的外部,如图42中所示。为了在控制套筒164未通过双臂曲柄190锁定到芯插塞件主体160时有助于将芯保持器110保持在芯主体112外部,将偏压构件900(示出为扭力弹簧)耦接至芯主体112的突起910,其中第一支腿902压靠芯保持器110并且第二支腿压靠芯保持器112。扭力弹簧900将芯保持器110偏压成定位在芯主体112的外部。

第二示例性芯组件1102的示例性偏压构件1900在图50a、图50b和图53至图55中示出。转到图50a和图50b,芯主体1112的上腔1140接收控制组件1146。类似于芯组件102的控制组件146,控制组件1146限制锁致动器组件1144的各种运动以限制凸轮构件1126的未授权致动和/或限制芯保持器1110的运动。

控制组件1146通过顶盖1280和后盖1282相对于芯主体1112保持就位,并且包括托架1272、导光板266和锁扣1354(见图52)。在图50a、图50b和图53至图5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托架1272的底侧由大致弓形的表面限定。转到图50b,托架1272在底侧上包括与托架1272一体形成的偏压构件1900。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偏压构件1900包括一个或多个独立部件并且由托架1272支撑。托架1272的底侧还包括凹口1372,以用于当芯保持器1110定位在芯主体1112的外壳内时,容纳芯保持器1110。

在图5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偏压构件1900包括与托架1272一体形成的基座1901。偏压臂1903与基座1901一体形成并且从其大致向外延伸。以这种方式,偏压臂1903从基座1901悬垂。如图50b和图53至图55所示,偏压臂1903与支架1272的底侧的大致弓形形状一致。偏压臂1903的远端包括凸起部分,该凸起部分构造成当芯保持器1110定位在芯主体1112的外壳的外部或者当芯保持器1110被接收在芯主体1112的外壳处或者芯保持器1110紧接在芯主体1112的外壳中时(见图54和55)邻接芯保持器1110。

如图53中所示,偏压构件1900将芯保持器1110偏压成定位在芯主体1112的外部。因此,除非并且直到在方向1894上向控制套筒1164施加足以克服由偏压构件1900沿方向1892施加的偏压扭矩的扭矩,否则芯保持器1110保持在芯主体1112的外壳之外。当在方向1894上向控制套筒1164施加足够的扭矩时,偏压臂1903相对于基座1901向上偏转。当沿方向1894连续向控制套筒1164施加扭矩时,芯保持器1110向内旋转超过偏压臂1903的远端的凸起部分,并且缩回到芯主体1112的外壳内。一旦芯保持器1110已经旋转经过偏压臂1903的远端的凸起部分,则偏压臂1903返回其原始形状并且芯保持器1110现在保持在芯主体1112的外壳内。除非并且直到在方向1892上向控制套筒1164施加足以使偏压臂1903相对于基座部分1901向上偏转的扭矩,使得芯保持器1110定位在芯主体1112的外部,否则芯保持器1110保持在芯主体1112的外壳内。

返回参考图31和图32,控制销700已相对于旋钮基座轴680在方向702上移动。控制销700相对于离合器152在方向702上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这是因为控制销700的头部触底抵靠离合器152。优点之一在于未经授权的操作者无法目视检查在离合器152与芯插塞件160之间的区域,并且无法在离合器152与芯插塞件160之间的空间中注入粘合剂。

图31对应于图26,并且图32对应于图29。在图32中,机电锁芯100处于控制位置,其中控制销700致动双臂曲柄190以将双臂曲柄190的第二支腿240升高到控制套筒164的开口238中。在双臂曲柄190的第二支腿240处于控制套筒164的开口238中并且离合器152的接合特征156与芯插塞件主体160的接合特征154接合的情况下,当操作者绕纵向轴线108旋转操作者致动组件104时,控制套筒164随芯插塞件主体160旋转并且芯保持器110缩回到芯主体112中。在芯保持器110缩回到芯主体112中的情况下,可以将机电锁芯100从锁柱122移除。

虽然已经将本发明描述为具有示例性设计,但是可以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进一步修改本发明。因此,本申请旨在涵盖使用其一般原理的本发明的任何变型、使用或者改编。此外,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修改,只要这种修改落入本发明所涉及的领域中的已知的或者惯用的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