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4752发布日期:2020-03-06 08:2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出入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出入控制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应用线性(linear)马达和多级结构的门而提高了耐久性且可以调整设置宽度的出入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物出入口或地铁等设施的出入口通常设置有出入控制装置,仅允许具有一定条件的人出入。这种出入控制装置又被称为出入门或门(gate)。通常,出入门的操作方式是由用户使用安全卡来开门(开闭部)。近期使用的出入门应用指纹等生物识别信息来开门。

出入门的种类有旋转门(turntypegate)、滑动门(slidetypegate)、摆动门(swingtypegate)等。

旋转门是设置了通过轴来旋转的多个杆(bar)的出入门。旋转门具有设置费用低廉的优点,但存在需要人为推杆的不便。并且,摆动门采用门以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结构,存在安全问题,例如用户撞到门。因此,近来,在安全性方面优于摆动门的门能够自动滑动的滑动门被频繁使用。

另外,评估出入门性能的主要基准之一是处理容量。出入门的处理容量基于门(开闭部)的驱动速度和门的大小而定。即,门的驱动速度越快,规定时间内能够同行的人数越多,门的大小越小,规定面积内能够设置多个门,可同行的人数也将增加。

并且,出入门的耐久性,尤其是门(开闭部)的耐久性对出入门的维护管理费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成为出入门的主要性能评估基准。因门故障而维修时,出入门的处理容量将大大减小。

图1示出以往的出入门的一例。根据图1示出的滑动门,门主体b内部被插入预设大小的门(开闭部)d。因此,出入门主体b的宽度应大于或等于门d的宽度,因而减少出入门主体b的宽度上存在局限。并且,将门d左右滑动的结构对增加门的驱动速度造成局限。

并且,如前所述,以往的出入门的结构是预设大小的门与门主体结合,因此根本上无法自由地调整出入门的设置宽度。

并且,以往的滑动门采用的方式是使用旋转型马达(图1的50)驱动连杆(图1的20)来控制门(图1的d)。即,以往的滑动门为了使用旋转型马达而使得门(开闭部)滑动,另外需要皮带轮(图1的32,32’)、连杆(图1的20)等部件,这导致马达超负荷。结果,以往的滑动门具有缩短马达的寿命,弱化门整体的耐久性等缺点。

因此,出入门行业需要能够解决这种以往的滑动门所具有的诸多技术问题的新结构的滑动门。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796273号(利用皮带同时操作的检票口用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出入控制装置,相比具有旋转型马达的以往的滑动门,门的驱动速度快且耐久性优异。

并且,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减少设置宽度来增加处理容量的出入控制装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可通过如下记载而被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清楚地理解。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为控制通行的出入控制装置,包括:门主体,设置在通道;开闭部,与所述门主体结合并具有多级结构的门,通过平移运动开闭所述通道;及驱动部,与所述门主体及开闭部结合且控制所述开闭部的操作,其中,所述驱动部具有线性(linear)马达,所述多级结构的门具有被所述线性马达驱动的第一门以及与所述第一门结合而与所述第一门产生联动的第二门。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门主体包括:支撑架,具有用于可拆卸或可插入地设置所述开闭部及所述驱动部的容纳空间。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部与所述驱动部相互结合而构成一体式单元,可以将所述一体式单元插入到所述容纳空间。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可以具有多个所述一体式单元。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马达与所述第一门结合,控制所述第一门而使得所述第一门在所述容纳空间上滑动。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还可包括:第二门驱动模块,具有包住所述第二门的形态,控制所述第二门而使得所述第二门在所述第一门上滑动。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门驱动模块具有带式动力传递结构的动力传递单元,利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而使得所述第二门在所述第一门上滑动。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当通过所述驱动部关闭所述开闭部时,所述线性马达控制所述第一门向所述容纳空间外滑动,所述第二门驱动模块控制所述第二门向所述第一门的外侧方向滑动,当通过所述驱动部开启所述开闭部时,所述线性马达控制所述第一门向所述容纳空间内滑动,所述第二门驱动模块控制所述第二门向所述第一门的内侧方向滑动。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当通过所述驱动部关闭或开启所述开闭部时,所述线性马达控制所述第一门而使其在所述容纳空间上滑动的第一门控制事件和所述第二门驱动模块控制所述第二门而使其在所述第一门上滑动的第二门控制事件可以同时发生,或者所述第一门控制事件及第二门控制事件中的其中一个可以先于另一个发生。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一侧的识别部,所述识别部具有识别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用户的指纹的指纹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用户的静脉形态的静脉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用户的虹膜的虹膜识别模块及识别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用户的脸部形态的脸部识别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以上,从而识别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用户,当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用户为授权的用户时,通过所述驱动部开启所述开闭部。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引导使用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而感测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用户的第一感测模块、设置于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对称的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而感测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其他用户的第二感测模块、引导进入所述出入控制装置的进入引导模块,其中,所述引导部在仅当所述第一感测模块及第二感测模块中的其中一个感测到用户时,利用所述进入引导模块引导感测的用户进入所述出入控制装置;当所述第一感测模块及第二感测模块都感测到用户时,根据感测的顺序,利用所述进入引导模块引导首先感测的用户进入所述出入控制装置,或者以感测距离为基准,利用所述进入引导模块引导距离较近的用户进入所述出入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入引导模块向所述用户或所述其他用户方向打开led而表示可以优先进入所述出入控制装置,或者向所述用户及所述其他用户引导不同的方向。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出入控制系统,具有多个所述出入控制装置,分别按既定间隔隔开设置所述多个出入控制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应用可以双重滑动的多级结构的门,缩短了门主体的宽度,增加了出入控制装置的处理容量。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线性马达,可以增加开闭部的驱动速度、提高驱动部的耐久性,最终能够提高出入控制装置整体的耐久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因具有能够进行指纹形态识别、静脉形态识别、虹膜形态识别及脸部形态识别的识别部,能够提高出入控制装置的安全等级,使用出入控制装置时,不需要使用专用安全卡。

并且,根据本发明,因具有引导部,可向多个出入控制装置用户中的部分用户显示优先进入,向多个出入控制装置用户引导不同的方向。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所述效果,应当理解为包括可以从本发明的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内容推出的所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以往的滑动门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出入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出入控制装置的外形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门主体的多种变形实施例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开闭部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开闭部的关闭模式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开闭部的开启模式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识别部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引导部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具有多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出入控制装置的出入控制系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态实现,因此并不受限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并且,附图仅旨在促进对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例的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并不受限于附图,应当理解为包含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之内的所有变形物、等同物或替代物。并且,附图中为了清楚地描述,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部分,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部分。

在以下描述中对组件使用的后缀“模块”及“部”仅出于制作说明书的方便而给予或混用的,它们自身不具有相互区别的意思或作用。并且,在描述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时,当确定对相关的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可能混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主旨时,省略了其详细描述。

在整个说明书中,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连接(连接、接触或结合)”不仅指“直接连接(连接、接触或结合)”,而且指两者之间还具有其他部件而“间接连接(连接,接触或结合)”的情况。并且,当某一部分“包括(具有或具备)”某一组件时,除非另有相反的记载,并不排除其他组件,而是表示还可“包括(具有或具备)”其他组件。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于限定本发明。除非上下文有明确相反的记载,单数的表达包括多数的表达。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或“具有”等旨在表示存在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这些的组合,应当理解,并不事先排除一个或其以上的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这些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的可能性。

并且,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描述多种组件,但所述组件并不受限于所述术语。所述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个组件。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组件可以被命名为第二组件,并且类似地,第二组件可以被命名为第一组件。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出入控制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图3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出入控制装置1的外形的图。

控制通道的出入控制装置1包括门主体100、开闭部200、驱动部300,还可包括识别部400、引导部500、用户数测定部600、通信部700,附加地,包括电源(附图未示出)、电池(附图未示出)及扬声器(附图未示出)。

门主体100被设置在通道而形成出入控制装置1的外形,可以支撑、保护及容纳各个组件。

开闭部200与门主体100结合,具有可以双重滑动的多级结构的门210,通过开启模式和关闭模式之间的变形来开闭通道。

驱动部300与门主体100和开闭部200结合,驱动开闭部200并控制开闭部200的操作。并且,开闭部200与驱动部300结合而构成一体式单元2030。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门主体100的多种变形实施例的图,参照图4具体描述门主体100。

门主体100包括设置架110、支撑架120及容纳空间130。

设置架110设置在通道的底面,支撑架120被单独地设置在通道或与设置在通道的设置架110结合而支撑出入控制装置1整体。并且,容纳空间130位于门主体100的一面,提供开闭部200和驱动部300能够与门主体100结合的安置空间。

如图4的a,支撑架120被单独设置在通道或图4的a下端的另外的支撑体401的情况下,设置架110并不是必要的组件。

但是,如图4的b,支撑架120为圆形结构或无法单独设置在通道或支撑体401的情况下,将设置架110设置在通道或支撑体401,支撑架120可与设置架110连接。

如图4所示,设置架110、支撑架120及容纳空间130的结构和形态可以有多种,不限于此,支撑架120在图4的a中是垂直结构,图4的b中是圆形结构,但支撑架120不一定必须是垂直结构或圆形结构。

并且,可以在门主体100设置一个以上(一个或多个)的容纳空间130。例如,以支撑架120为轴,将容纳空间130对称地设置在支撑架120的两面。

因此,一个支撑架120可以具有两个容纳空间130,在各个容纳空间130,可拆卸或可插入地设置开闭部200和驱动部300。

并且,容纳空间130被设置在支撑架120内部而提供可拆卸或可插入地设置开闭部200和驱动部300的安置空间。

并且,将开闭部200和驱动部300同时插入到容纳空间130时,为了提高空间效率,相互结合开闭部200与驱动部300而构成一体式单元2030。

出入控制装置1可以具有一个以上(一个或多个)的一体式单元2030。

以开闭部200和驱动部300结合的一体式单元2030的局部或全部可拆卸或可插入的形态构成容纳空间130。因此,容纳空间130可以具有多种大小,因此,可以自由地设置具有容纳空间130的支撑架120的宽度。

在支撑架120的内部或一面设置容纳空间130的情况下,可以缩小出入控制装置1的整体大小。因此,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增加设置在限定的空间内的出入控制装置1的个数,最终可以增加在相同的时间内利用由多个出入控制装置1构成的出入控制系统的用户数。

并且,开闭部200和驱动部300可以构成一体式单元2030,可将一体式单元2030可插入或可装卸地设置到容纳空间130,门主体100、开闭部200及驱动部300和各个下位组件可以被组装。因此,出入控制装置1可以增加设置及更换部件的便利性。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开闭部200的详细结构的图,图6是示出开闭部200的关闭模式的图,图7是示出开闭部200的开启模式的图。参照图2至图7详细说明出入控制装置1的开闭部200及基于开闭部200和驱动部300的出入控制装置1的开闭动作。

首先参照图2及图6,驱动部300可以具有线性马达310。

一般的线性马达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的马达,像在沿轴线切割的平面上展开感应电动机一样的结构,由定子等反应轨组成,并且是产生轨道方向的线性驱动力的马达。

如上所述,驱动部300利用线性马达310控制开闭部200的操作,当开闭部200变成开启或关闭模式时,驱动部300利用线性马达310的特性,使开闭部200做平移运动。

平移运动是指质点系的所有点以相同位移平行移动的运动,是与旋转运动相反的概念,可以被称为直线运动。

因以往的滑动门使用旋转式马达,门不能做平移运动,而是做曲线运动或旋转运动。若门的开闭部做曲线运动或旋转运动,会如前述地出现耐久性弱化的问题,因此出入控制装置1利用线性马达310使得开闭部200做平移运动。

并且,线性马达310利用磁性,因此传递动力时,不需要另外的接触部。据此,线性马达310还具有的效果是不必顾虑因摩擦导致耐久性变差。通过这种结构,出入控制装置1除了提高耐久性之外,还能增加开闭部200的开闭驱动速度。

其次,开闭部200具有的多级结构的门210可以具有由线性马达310驱动的第一门211以及与第一门211结合而与第一门211产生联动的第二门213。

换句话说,多级结构的门210可以包括与驱动部300结合的第一门211和与第一门211重叠地结合的第二门213。

第一门211和第二门213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相同,但也可具有分别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第一门211和第二门213可以被制作成四边形面板形状,但不是必须得是四边形面板形状。

出入控制装置1具有包括第一门211及第二门213的多级结构的门210而能够减小支撑架120及容纳空间130的大小。因此,出入控制装置1具有能够缩小出入控制装置1的整体大小和设置宽度的效果。

并且,驱动部300除了线性马达310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门驱动模块320。

具体而言,线性马达310与第一门211结合而控制第一门211,使第一门211在容纳空间130上滑动。

为了实现前述的双重滑动方式,将第二门驱动模块320设置成包住第二门213的形态,起到控制第二门213而使得第二门213在第一门211上滑动的作用。

并且,第二门驱动模块320还可另外具有动力传递单元321,从而使得第二门213在第一门211上滑动。

另外,动力传递单元321可具有带式动力传递结构。因此,动力传递单元321利用带式动力传递结构而实现第二门213以皮带轮方式在第一门211的自然滑动。

这种双重滑动结构的多级结构的门210如前述,可以提高空间效率,增加开闭部200的开闭方法的多样性。

另外,虽然附图未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以第三门、第四门等分别与第二门和第三门重叠结合的方式连接,从而实现多重滑动结构。若以层叠式结构实现多重滑动方式,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效率。

然后,详细描述具有可以双重滑动的多级结构的门210的开闭部200的关闭模式及开启模式。

通过驱动部300关闭开闭部200时,线性马达310如图6所示的601,第二门驱动模块320控制第一门211向容纳空间130外(外部方向)滑动,如图6所示的602,第二门驱动模块320控制第二门213向第一门211的外侧方向(图6中用x表示的壁方向)滑动。

并且,通过驱动部300开启开闭部200时,如图7所示的701,线性马达310控制第一门211向容纳空间130内滑动,如图7所示的702,第二门驱动模块320控制第二门213向第一门211的内侧方向(图7中用x表示的壁的相反方向)滑动。

并且,基于线性马达310的第一门211的操作与基于第二门驱动模块320的第二门213的操作的时间和方法可以不同。

例如,线性马达310使得第一门211在容纳空间130上滑动的第一门控制事件和第二门驱动模块320使得第二门213在第一门211上滑动的第二门控制事件可以同时发生,或者所述第一门控制事件及第二门控制事件中的其中一个可以比另一个先发生。

即,开启及关闭开闭部200时,线性马达310和第二门驱动模块320可以同时操作,或以既定的时间间隔,线性马达310先于第二门驱动模块320使得第一门211滑动,或者第二门驱动模块320先于线性马达310使得第二门213滑动。

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中,分别不同地设定线性马达310使得第一门211滑动的时间及速度和第二门驱动模块320使得第二门213滑动的时间及速度,从而增加开闭方法的多样性,还能提供外观设计优异的出入控制装置1。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识别部400的详细结构的图,参照前述说明和图8详细描述识别部400。

出入控制装置1利用识别部400而只允许授权的人通行。识别部400可以包括为了识别出入控制装置1用户而识别出入控制装置1用户的指纹的指纹识别模块410、识别出入控制装置1用户的静脉形态的静脉识别模块420、识别出入控制装置1的用户的虹膜的虹膜识别模块430及识别出入控制装置1的用户的脸部形态的脸部识别模块440中的至少一个以上。

识别部400可以仅具有一个特定识别模块(410,420,430或440)而识别出入控制装置1的用户,当有必要提高安全等级时,识别部400可以利用整个模块410,420,430及440来识别出入控制装置1的用户。

并且,识别部400还可包括数据库形态的保存部(附图未示出)或用户注册部(附图未示出),保存包括预先保存的出入控制装置1的用户的指纹信息、静脉信息、虹膜信息及脸部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用户信息。

识别部400比较预先保存到所述保存部(附图未示出)或用户注册部(附图未示出)的所述用户信息和通过各模块410、420、430、440识别的用户的指纹、静脉形态、虹膜、脸部形态,若一致,通过驱动部300将开闭部200变成开启模式,若不一致,通过驱动部300使开闭部200保持关闭模式。

进而,当所述比较结果不一致时,识别部400还可通过扬声器(未示出)提供预设的音响。例如,当识别部400的比较结果不一致时,出入控制装置1可以通过扬声器(未示出)提供“未经授权的用户”或“请重新识别”等语音。

并且,各模块410,420,430及440可以利用摄像头感测需要通过光学方法获得的指纹形态、静脉形态、虹膜形态或脸部形态。其中,相邻布置各模块410,420,430及440,从而出入控制装置1可以提高用户识别的效率。

并且,若识别部400为球或柱的形态,各模块410,420,430及440可以位于中空的识别部400内部,在识别部400的外面设置玻璃等具有透过性材料的外壳。

并且,即使用户的身体不直接接触识别部400表面,识别部400也能执行用户的指纹形态识别或静脉形态识别,并且,用户从外部靠近识别部400的过程中,识别部400也能执行脸部形态或虹膜形态识别。

识别部400识别或获得的所述用户信息可以被命名为包括用户的指纹形态、静脉形态、虹膜形态及脸部形态中的至少一个的用户生物数据。各模块410,420,430,440可以分别独立地识别或获得相应模块能够感测的用户生物数据。

在识别部400具有全部各模块410,420,430及440的情况下,即使感测到各模块410,420,430及440所识别的生物数据中的一部分,出入控制装置1也能开启开闭部200。例如,即使完成了指纹识别模块410的指纹形态感测的情况下,出入控制装置1也可开启开闭部200。据此,可以增加识别部400的识别速度,还可提高出入控制装置1整体的开闭驱动速度。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引导部500的详细结构的图。

引导部500感测出入控制装置1的多个用户。并且,为了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当感测到多个用户时,引导部500可以对特定用户进行出入控制装置1的进入引导。

具体来说,引导部500包括:第一感测模块510,可以设置在门主体100的一端;第二感测模块520,可以设置在门主体100的另一端;及进入引导模块530。第一感测模块510和第二感测模块520可以位于出入控制装置1上,但也可被设置在与出入控制装置1分离的地方。

出入控制装置1是被设置在通道而控制通行的装置,普遍被设置成用户能够双向通行。因此,第一感测模块510和第二感测模块520位于各支撑架120的两末端,以支撑架120为基准相互对称。

可在出入控制装置1设置一个以上(一个或多个)的进入引导模块530。例如,当出入控制装置1具有两个进入引导模块530时,在与第一感测模块510和第二感测模块520相邻的位置,分别设置进入引导模块530,从而能够引导两个方向的用户。

第一感测模块510可以感测出入控制装置1的一个用户,并测定与感测的用户之间的距离。第二感测模块520也能感测出入控制装置1的其他用户,测定与感测的用户之间的距离。

之后,当第一感测模块510及第二感测模块520中的其中一个感测到用户时,引导部500利用进入引导模块530引导感测的用户进入出入控制装置1。并且,当第一感测模块510及第二感测模块520都感测到用户时,引导部500根据感测的顺序,利用进入引导模块530引导首先感测的用户进入出入控制装置1,或者以感测距离为基准,利用进入引导模块530引导距离较近的用户进入出入控制装置1。

即,引导部500可以根据感测的顺序或距离等多种标准,对感测的多个用户进行进入引导,将多个用户引导到不同的方向。

并且,引导部500比较通过第一感测模块510及第二感测模块520测定的与一个用户之间的距离和与其他用户之间的距离,利用进入引导模块530引导一个用户及其他用户进入出入控制装置1。其中,进入引导模块530向一个用户或其他用户方向打开led,表示可以优先进入出入控制装置1。对进入引导模块530打开led的方法和形态不做限定。

举例来说,当要从两个方向同时进入多个出入控制装置1的用户时,设置在对称位置的第一感测模块510和第二感测模块520分别感测所在方向的用户,并测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之后,引导部500可以比较第一感测模块510测定的距离与第二感测模块520测定的距离,利用进入引导模块530对距离较近的用户通过led显示箭头标志或“可使用”等提示,对距离较远的用户通过led显示x、“不可使用”或“请稍等”等提示。

据此,出入控制装置1可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能够防止因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出入控制装置1而产生的用户和出入控制装置1之间的碰撞。

再参照图2,出入控制装置1如前所述,还可包括:测定出入控制装置1的用户数的用户数测定部600、与预设的终端收发出入控制装置1相关信息的通信部700及监控出入控制装置1相关信息的控制部800。

用户数测定部600及通信部700也可位于出入控制装置1上。

通信部700可以与预设的终端无线联动,将与门主体100开闭部200、驱动部300、识别部400、引导部500、用户数测定部600及通信部700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相关的信息传送到所述预设的终端。

通信部700传送信息时,可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举例来说,通信部700可以使用蓝牙(bluetooth)、紫蜂(zigbee)、lte、无线网络(wi-fi)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但不限于此。

所述预设的终端是指可以通信的数字设备。例如,所述预设的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智能玻璃、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或pda,但不限于此。

用户数测定部600可以利用开闭部200的驱动次数信息、识别部400的用户识别次数信息及引导部500的用户进入引导次数信息中至少一个以上的信息来测定出入控制装置1的用户数。并且,用户数测定部600可以按照一天内的用户数、特定时间内的用户数等一定基准来测定用户数。

并且,通信部700向所述预设的终端传送的信息可以包括与门主体100、开闭部200、驱动部300、识别部400、引导部500、用户数测定部600、通信部700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相关的出错信息,开闭部200的驱动次数信息,识别部400的用户识别次数信息,引导部500的用户进入引导次数信息及用户数测定部600测定的出入控制装置1的用户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上。

控制部800可以利用显示模块(附图未示出)显示出入控制装置1相关信息。并且,控制部800可以利用另外的软件监控出入控制装置1相关信息,或者变更构成出入控制装置1的各组件的设置。

例如,控制部800可以执行开闭部200的模式变更,识别部400的识别方法的设置及变更,引导部500的引导方法的设置及变更,通过通信部700向预设的终端发送信息,可以设置在出入控制装置1的扬声器(附图未示出)提供的音响设置及变更,构成出入控制装置1的各组件的出错信息的获取及显示等。

通过这种通信部700的信息收发,所述预设终端可以实现有关出入控制装置1的信息分析、管理及错误分析。并且,可利用预设的终端所具有的出入控制装置1的控制软件远程维护和管理出入控制装置1。并且,不用拆卸出入控制装置1,利用控制部800就能变更出入控制装置1的设置和监控出入控制装置1。因此,可以提高出入控制装置1管理员的便利性。

图10是示出具有多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出入控制装置1的出入控制系统2的图,参照前述的图2至图9的说明和图10详细描述出入控制系统2。

出入控制系统2可以具有多个出入控制装置1,分别按既定间隔隔开设置多个出入控制装置1而形成通道,例如,分别以两个成双且相对地设置多个出入控制装置1。

并且,出入控制系统2通过控制多个出入控制装置1分别具有的容纳空间130上滑动的第一门211的滑动长度和第一门211上滑动的第二门213的滑动长度来设置所述既定间隔。

比较示出出入控制系统2的多种宽度的图12的d1、d2、d3,d1是设置有多个出入控制装置1的出入控制系统2的宽度d1、d2及d3中最宽的情况,d2是小于d1但大于d3的情况,d3是d1、d2及d3中最小的宽度。

自由地设置多个出入控制装置1的设置宽度来实现出入控制系统2的话,可以节省出入控制装置1的再设置费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并且,如前所述,支撑架120两面具有开闭部200及驱动部300,在出入控制装置1两个方向设置识别部400,则能够提高出入控制系统2的空间利用率。

前述的出入控制装置1及出入控制系统2的功能可以通过外部电源或内置电池实现。并且,出入控制装置1的各组件通过有线或无线相互连接或联动,各组件的功能可以独立控制,但不一定必须是独立控制,而是可以在物理上和电气上相互依赖而被控制。

利用以上说明的出入控制装置1时,利用具有可以双重滑动的多级结构的门210的开闭部200,另外设定容纳空间130上滑动的第一门211的滑动长度和第一门211上滑动的第二门213的滑动长度。

因此,相比以往的出入门通过预设大小的门开闭通道的方式,出入控制装置1能够大幅缩小支撑架120的宽度,据此,还能缩小具有多个出入控制装置1的出入控制系统2的设置宽度。

若出入控制系统2的设置宽度减少,在限定空间内构成出入控制系统2的出入控制装置1的个数将增加,因此可以增加规定时间内使用出入控制系统2的用户数量,这会增大评估出入控制系统2的性能的尺度即处理容量。

并且,出入控制装置1如前所述,利用不是旋转式马达而是具有线性马达310的驱动部300控制开闭部200的操作,因此可以增加开闭部200驱动速度即开闭速度,可以提高出入控制装置1及出入控制系统2整体的耐久性。提高出入控制装置1的耐久性即可提高出入控制装置1的可靠性及经济性。

以上描述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改变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被容易地变形实施为其他具体形态。因此,应当理解为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描述为单一型的各组件可被分散实施,同样地,描述为分散形的组件也可被组合实施。本发明的范围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书而确定,应解释为从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得出的所有变更和变形形态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