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抽走联接部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9982发布日期:2020-05-29 14: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手动引导的手持式工具机(10),用于建立沿着工作方向(ar)的、借助切割工具(40)的到工件(w)中的切断(t),所述切割工具在沿着所述工件(w)引导所述手持式工具机(10)时切入到所述工件(w)中,其中,所述手持式工具机(10)具有带有驱动马达(16a)的驱动器(16)和能够通过所述驱动器(16)振荡地关于驱动轴线(al)被来回驱动的、用于容纳所述切割工具(40)的工具容纳部(19),其中,所述驱动马达(16a)容纳在所述手持式工具机(10)的机器壳体(12)中,其中,所述工具容纳部(19)布置在所述机器壳体(12)的底侧(29)处,所述切割工具(40)在布置在所述工具容纳部(19)处的使用位置中从所述底侧突出并且所述切割工具(40)的切割轮廓(51)沿工作方向(ar)向前地定向,并且其中,所述手持式工具机(10)具有抽走联接部(15),以用于联接用于抽走在借助所述切割工具(40)加工所述工件(w)时出现的颗粒的抽走机构(120)、尤其抽吸仪器(110),其中,所述抽走联接部(15)处于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10)的抽走区域(30)的流动连接中,所述工具容纳部(19)布置在所述抽走区域(30)处或在所述抽走区域(3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走联接部(15)布置在所述机器壳体(12)的沿工作方向(ar)在前面的驱动区段(13)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走联接部(15)沿工作方向(ar)布置在所述机器壳体(12)处的工具容纳部(19)之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走联接部(15)布置在所述机器壳体(12)的角范围之内,所述角范围从所述机器壳体(12)的底侧(29)沿所述驱动轴线(al)的方向延伸经过最大120°、尤其最大90°和/或延伸直至所述驱动轴线(al)。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走向通过所述抽走联接部(15)的流动通道(sk)的纵向轴线在相对于所述机器壳体(12)的底侧(29)的主延伸轴线(32)的至少为30°、优选地至少为40°或至少为50°或至少为60°的角中走向和/或在尤其朝着所述工作方向(ar)、在最大为60°、尤其最大为45°的角中延伸离开所述驱动轴线(al)的角范围中走向。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走向通过所述抽走联接部(15)的流动通道(sk)的纵向轴线具有至少一个沿工作方向(ar)的方向分量。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走联接部(15)和/或至少部分地遮盖所述抽走区域(30)的遮盖机构(70)尤其借助支承件机构(77)能够在较邻近地朝着所述工具容纳部(19)进行调节的遮盖位置(as)与至少一个从所述工具容纳部(19)相对于所述遮盖位置(as)进一步移开的释放位置(fs)之间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机构(77)包括推移支承件和/或摆动支承件或由此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机构(77)具有至少一个保持轮廓,尤其引导凸出部(76)和/或引导容纳部(28),以用于能够脱开地保持在所述机器壳体(12)处。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盖位置(as)中并且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fs)中,所述遮盖机构(70)覆盖在所述抽走区域(30)与所述抽走联接部(15)之间的流动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机构(70)的自由的端部区域(87)在所述遮盖位置(as)中对置于固定在所述机器壳体(12)处的引导体(55)、尤其引导板。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机构(70)、尤其其自由的端部区域(87)在所述遮盖位置(as)中至少沿工作方向(ar)在前面遮盖所述切割工具(40)。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固定机构(80)、尤其卡锁机构和/或夹持机构,以用于在至少一个关于所述机器壳体(12)的相对位置中固定所述或一个至少部分地遮盖所述抽走区域(30)的遮盖机构(70)和/或所述抽走联接部(1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80)布置在所述支承件机构(77)处,尤其在所述支承件机构(77)的线性引导部或摆动引导部处具有卡锁轮廓。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走联接部(15)位置固定地布置在所述遮盖机构(70)处或形成所述遮盖机构(70)的组成部分。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固定部(78),以用于将所述或一个至少部分地遮盖所述抽走区域(30)的遮盖机构(70)和/或所述抽走联接部(15)能够脱开地保持在所述机器壳体(12)处,从而所述遮盖机构(70)或所述抽走联接部(15)能够从所述机器壳体(12)移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78)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支承件机构(77)形成和/或具有用于夹紧在所述机器壳体(12)处的保持夹具(75)。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夹具(75)具有两个夹具支脚(74),所述夹具支脚从保持位置中出来能够沿一方向彼此离开地调节到释放位置(fs)中,在所述保持位置中所述保持夹具(75)与所述机器壳体(12)夹紧,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所述保持夹具(75)能够从所述机器壳体(12)移开。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壳体(12)的把手区段(12a)相对于所述工作方向(ar)向后从所述驱动区段(13)突出,其中,所述把手区段(12a)具有用于通过操作者来手动地抓住、尤其抓握的把手区域。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抽走联接部(15)旁边、相对于所述机器壳体(12)的底侧(29),尤其通过所述机器壳体(12)形成的把手伸出到所述抽走联接部(15)之前。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区段(13)具有用于通过操作者来手动地抓住、尤其抓握的把手区域(31)。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或一个至少部分地遮盖所述抽走区域(30)的遮盖机构(70)和/或所述抽走联接部(15)具有沿待建立的切断(t)的方向起显示作用的切割指示器(83)、尤其显示凸出部。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尤其能够脱开地在所述机器壳体(12)处固定或能够固定的引导体(55)、尤其引导板。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55)具有背离所述机器壳体(12)的、用于在底座(u)处引导的引导面、尤其平面,和/或所述引导体(55)具有用于所述切割工具(40)的贯通开口和/或所述抽走区域(30)设置在所述引导体(55)与所述机器壳体(12)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体(55)处布置有遮盖体(58),所述遮盖体在所述引导体(55)被装配在所述机器壳体(12)处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地限制流动通道(sk),其中,所述流动通道(sk)与所述抽走联接部(15)处于流动连接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体(58)沿所述机器壳体的(12)方向伸出到所述引导体(55)的面向所述机器壳体(12)的上侧之前。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走联接部(15)布置在抽走罩(86)处。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走罩(86)沿工作方向(ar)布置在所述工具容纳部(19)之前和/或能够脱开地能够布置在所述机器壳体(12)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引导的手持式工具机(10),用于建立沿着工作方向(AR)的、借助切割工具(40)的到工件(W)中的切断(T),所述切割工具在沿着所述工件(W)引导所述手持式工具机(10)时切入到所述工件(W)中,其中,所述手持式工具机(10)具有带有驱动马达(16A)的驱动器(16)和能够通过所述驱动器(16)振荡地关于驱动轴线(AL)被来回驱动的、用于容纳所述切割工具(40)的工具容纳部(19),其中,所述驱动马达(16A)容纳在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的机器壳体(12)中,其中,所述工具容纳部(19)布置在所述机器壳体(12)的底侧(29)处,所述切割工具(40)在布置在所述工具容纳部(19)处的使用位置中从所述底侧突出并且所述切割工具(40)的切割轮廓(51)沿工作方向(AR)向前地定向,并且其中,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具有抽走联接部(15),以用于联接用于抽走在借助所述切割工具(40)加工所述工件(W)时出现的颗粒的抽走机构(120)、尤其抽吸仪器(110),其中,所述抽走联接部(15)处于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的抽走区域(30)的流动连接中,所述工具容纳部(19)布置在所述抽走区域(30)处或在所述抽走区域(30)中。设置成,所述抽走联接部(15)布置在所述机器壳体(12)的沿工作方向在前面的驱动区段(13)处。

技术研发人员:V.兹瓦诺韦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费斯托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5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