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4197发布日期:2019-04-20 06:0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把手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门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把手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门锁是常用的家庭安防用具,由于目前的门分为左开式门及右开式门,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很多锁具厂家在生产时会对同一型号的门锁分别生产左开式的以及右开式的两款,同一款式的门锁生产两种形式的一则会加重厂家的生产成本,二则会对厂家造成较大的库存压力。亦有部分厂家在生产中对于一种型号的门锁只生产一种款式的,但这种情况下在将门锁安装到门上时,需要安装师傅根据门的实际情况调整锁内相关部件的安装结构,这一则繁琐,二则对安装师傅的操作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需要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是,目前的门锁已经实现了模块化安装,门锁可以分为锁体、室外门把组件及室内门把组件,锁体是固定在门板内的,而室外门把组件以及室内门把组件是安装在门板两侧的。由于无论是左开式门还是右开式门,锁体都是不用做任何调整可以直接安装在门板内的,所以上述左开式与右开式指的是室外门把组件以及室内门把组件。以室外门把组件为例,如果厂家在生产时将室外门把组件做成了左开式的,那么门是右开式的门,那么安装师傅需要将左开式的室外门把组件调整成右开式的室外门把组件。

现在无论是室外门把组件还是室内门把组件,基本都包括以下三大部件,即面板、转动座及连接座,其中转动座转动安装于面板上,连接座与转动座转动配合在一起。这三个部件中,面板用来跟门板相固定配合,转动座用来安装把手,连接座用来跟锁体相配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把手换向装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把手换向装置,包括转动座及连接座,所述转动座用于跟把手配合,所述连接座用于跟锁体配合,所述转动座与连接座转动配合在一起;还包括安装座、从动座、复位机构、联动机构及脱离结构;所述转动座转动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从动座转动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从动座上设置有第一配合结构及第二配合结构,所述联动机构活动弹性安装于转动座上,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与第二配合结构用于跟联动机构相配合,所述脱离结构设置于安装座上,脱离结构用于驱动联动机构脱离与第一配合结构或第二配合结构的配合;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于安装座上或从动座上或安装座与从动座之间,复位机构用于驱动从动座在发生转动后回复至初始位置;当把手处于左开式且需要向右开式转换时,联动机构与第一配合结构配合在一起,驱动把手沿着开门方向反向转动,把手带着转动座及从动座一起转动,转动过程中,联动机构逐渐与第一配合结构脱离配合,从动座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回转初始位置,转动座进一步转动直至联动机构与第二配合结构配合在一起。

在上述装置中,如果安装座直接做成面板的形式,则上述装置可以直接装在门板上;如果安装座没有做成面板的形式,那么将安装座固定到面板上就可以使用了,当然直接将安装座固定到门板上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使用时的稳定性会差很多。

在本装置中,可以直接通过转动把手来实现门把组件左开式与右开式的转换,无需进行拆解,方便快捷。

可选的,所述复位机构为复位弹簧,所述安装座及从动座上均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安装座及从动座之间,且复位弹簧位于弹簧槽内。

利用复位弹簧来驱动转动后的转动座复位,方便快捷,将复位弹簧设置在弹簧槽内,可以保证复位弹簧运动的稳定,复位弹簧一半位于从动座内,复位弹簧另一半位于安装座内。

可选的,所述联动机构为卡接销钉,所述卡接销钉通过弹簧活动设置于转动座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及第二配合架构均为卡接孔,且所述卡接孔的形状与所述卡接销钉的形状一致。

通过卡接销钉与卡接销孔的配合来实现销钉,方便快捷。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一般换向是将把手转动180度,所以两个卡接孔与转动座的转动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即如果以转动座的转动中心为原点的话,两个卡接孔之间的夹角为180度。

可选的,还包括过渡销,所述过渡销活动设置于卡接孔内,且脱离结构通过所述过渡销驱动卡接销钉脱离与所述卡接孔的配合。

因为从动座是位于安装座与转动座之间的,而卡接销钉是安装在转动座上,脱离结构是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所述如果从动座上不设置过渡销的话,安装座上的脱离结构是无法直接将卡接销钉顶离安装座的,所以需要在从动座的卡接孔上设置过渡销。

可选的,所述脱离结构为环状的凸起片,所述凸起片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凸起片用于在转动的过程中将联动机构顶向转动座一侧。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为面板。

可选的,还包括开锁销钉及开锁弹簧,所述开锁销钉通过开锁弹簧弹性安装于转动座上,且连接座上设置有与开锁销钉相适配的开锁销孔,当所述开锁销钉与所述开锁销孔配合在一起时,所述转动座转动时连接座跟着一起转动。

可选的,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置于安装座与转动座之间,所述轴承用于减少安装座与转动座之间的摩擦。

可选的,所述复位机构为扭簧,所述扭簧设置于安装座上,且扭簧一端抵住安装座,扭簧另一端抵住从动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直接通过转动把手来实现门把组件左开式与右开式的转换,无需进行拆解,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把手换向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把手换向装置处于左开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把手换向装置处于换向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把手换向装置处于右开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转动座与从动座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是开锁销钉与安装座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是转动座结构示意简图;

图9是从动座结构示意简图;

图10是连接座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连接座,101、连接孔,102、开锁销孔,103、突出柱,2、转动座,201、空转滑道,202、弹簧孔,203、开锁孔,3、开锁销钉,4、磁铁,5、弹簧,6、卡接销钉,7、过渡销,8、从动座,801、卡接孔,9、复位弹簧,10、面板,1001、弹簧槽,1002、凸起片,11、轴承,12、开锁弹簧,13、安装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一种把手换向装置,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6所示,包括面板10、连接座1、转动座2、开锁销钉3及凸起片1002,转动座2转动安装在面板10上,转动座2与面板10之间设置有轴承11,片板状的从动座8转动设置在面板10上,且从动座8套可绕着转动座2上转动,且从动座8位于面板10及转动座2之间;从动座8上开设有两个卡接孔801,每个卡接孔801上活动设置有一个铁质的过渡销7,且过渡销7的长度长于卡接孔801的孔深;从动座8及面板10上均开设有一个圆弧状的弹簧槽1001,复位弹簧9部分位于从动座8的弹簧槽1001内,复位弹簧9的另一部分位于面板10的弹簧槽1001内,复位弹簧9的两端均抵住从动座8及面板10;转动座2的弹簧孔202内通过弹簧5安装有一个卡接销钉6,同时转动座2的一侧固定有一个磁铁4,当转动座2上的卡接销钉6与其中一个卡接孔801配合在一起时,另一个卡接孔801内的过渡销7与磁铁4相互吸引(过渡销7会被磁铁4吸向转动座2一侧,但这个过渡销7不会离开卡接孔801);面板10上设置有凸起片1002,且凸起片1002的两个边缘处设置有倒角,倒角的作用为了保证凸起片1002能够顺利地顶住过渡销7并且顺利地脱离与过渡销7的配合。

本装置的换向工作流程说明如下,

初始状态,本装置处于左开式时,如附图3所示,卡接销钉6一端位于从动座8内的卡接孔801内,另一端位于转动座2的弹簧孔202内。需要换向时,当沿着开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把手时,从动座8与面板10一起转动时,这个时候转动座2上的卡接销钉6会逐渐转到凸起片1002的正上方(相对于附图3、附图4以及附图5中位置而言的),在这个过程中面板10上的凸起片1002会逐渐将过渡销7往转动座2一侧推,过渡销7的运动会带动着卡接销钉6逐渐向弹簧孔202内一侧运动(即让卡接销钉6逐渐离开卡接孔801,即如附图4所示的状态)。

卡接销钉6在往弹簧孔202内运动时,复位弹簧9在面板10及从动座8的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复位弹簧9一端抵住从动座8,复位弹簧9另一端抵住面板10),当转动座2上的卡接销钉6与卡接孔801完全脱离配合时,从动座8与转动座2不再联动,由于此时复位弹簧9一端抵住面板10,复位弹簧9另一端抵住从动座8,且复位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故而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从动座8迅速向着初始位置回转,而转动座2继续沿着开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当卡接销钉6转动至另一个卡接孔801处时,卡接销钉6进入该卡接孔801内,此时即完成了换向,完成换向后各部件的配合关系如附图5所示。当完成换向那一刻,转动座2正好旋转了180度,而从动座8先旋转一定的角度然后又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回转至开始转动前的位置。

需要对上述进行说明的时过渡销7可以不是铁质的,且转动座2上也可以不设置磁铁4,本方案中采用磁铁4以及铁质的过渡销7是为了保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磁铁4能够吸引住过渡销7不动,从而在使用中不发出杂音。同时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装置进行换向是在将本装置安装到门上之前进行换向的,一旦将本装置安装到了门上,本装置中的连接座1与锁体配合到了一起之后,本装置是无法进行换向操作的。

需要对附图1及附图2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直接采用了面板10,采用面板10的优势就是可以直接将其安装到门上,再将把手安装到转动座2上即可使用。但如果安装座不采用面板10而采用其他机构,也是可以的,但是安装座上必须有弹簧槽1001以及凸起片1002,其中弹簧槽1001的形状可以跟面板10上的弹簧5一致或不一致,但功能必须一样,凸起片1002可以跟面板10上的凸起片1002结构一致或不一致,但功能必须相同。

对附图1及附图3、附图4及附图5进一步说明的是过渡销7是一个子弹头状的过渡销7,采用子弹头状的过渡销7是为了能够使面板10上的凸起片1002能够顺利与过渡销7接触。

如附图1所示,连接座1通过自身的连接孔101跟锁体相配合,当转动座2上的开锁销钉3不与连接座1上的开锁销孔102配合在一起时,连接座1是不跟着转动座2一起转动。连接座1的详细结构参考附图10,转动座2的详细结构参考附图8。

如附图1及附图7所示,转动座2上安装有两个开锁销钉3,且两个开锁销钉3在一条直线上。在转动座2上设置两个开锁销钉3是因为面板10上的开锁电机只有一个(开锁电机用于将开锁销钉3一端推进连接座1的开锁销孔102内),且开锁电机的位置并不会改变,当转动座2旋转180度完成换向后,开锁电机依然能够推动开锁销钉3。具体开锁销钉3的安装如附图7所示,转动座2上开设有开锁孔203,开锁销钉3位于开锁孔203内,开锁孔203的孔口处固定有一个安装套环13,开锁销钉3一端穿过安装套环13位于转动座2外,开锁销钉3上套设有开锁弹簧12,开锁弹簧12一端抵住开锁销钉3,开锁弹簧12另一端抵住转动座2,当开锁销钉3向开锁销孔102内运动时,开锁弹簧12会不断被压缩,当外部力量不再挤压开锁销钉3向开锁销孔102内运动时,开锁弹簧12驱动开锁销钉3脱离开锁销孔102,但由于安装套环13的存在,开锁销钉3不会被弹簧5弹离安装套环13。附图7中安装套环13与开锁销孔102的固定方式很多,优先考虑采用铆接连接的方式连接固定。

如附图1、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7及附图8所示,转动座2上是开设有一个空转滑道201的,而连接座1上是设置有一个突出柱103的,该突出柱103是位于空转滑道201内的,该空转滑道201是一个180度的弧形滑道。因为本装置在进行换向时,转动座2旋转180度,而安装在转动座2上的连接座1也需要旋转180度,所以在转动座2上开设了一个弧度为180度的空转滑道201,并且在连接座1上设置了突出柱103。当换向时,空转滑道201的一侧抵住突出柱103,这样转动座2就可以带动着连接座1一起转动了;当然由于在实际运输存储过程中,连接座1与转动座2之间很容易发生相对转动,所以实际在进行换向操作时,空转滑道201并不一定抵住突出柱103,连接座1并不一定会跟着转动座2一起同步转动,当连接座1与转动座2不一起同步转动时,换向完成后需要手动转动连接座1使得突出柱103抵住空转滑道201的一侧;当出现非常凑巧的情况时,转动座2旋转180度,由于空转滑道201的弧度是180度,连接座1不需要旋转,但出现这种连接座1不选转时需要人工手动将连接座1旋转180度,但这种情况下连接座1与转动座2之间的接触面必须非常光滑,所以这个现象出现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在换向过程中,连接座1有可能与转动座2同步转动,也有可能转动座2先转动而连接座1后转动(换向完成后需要手动调节连接座1的位置),亦有可能换向过程中连接座1全程不转动(出现的概率十分小,换向完成后需要手动调节连接座1的位置)。

由上述内容可知,将空转滑道201的弧度设置成180度,并且在连接座1上设置突出柱103,可以在换向完成后非常方便快捷地将连接座1调整到位。上述内容只是阐述了空转滑道201的一个作用,由于我们在日常使用锁具时常常出现空转把手的现象,所谓的空转把手现象即开锁销钉3没有与连接座1上的开锁销孔102配合在一起时,这个时候沿着开锁方向转动把手是只会带动转动座2绕着面板10旋转,并不会带动着连接座1一起旋转,由于连接座1与转动座2配并未联动,且连接座1已经与锁体配合在了一起,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连接座1不转动,而转动座2转动,所以连接座1上的突出柱103会在转动座2的空转滑道201内滑动。锁具设计把手空转功能是为了提高锁具的安全性,但如果锁具可以放弃把手空转的功能的话,连接座1上可以不设置突出柱103,转动座2上可以不设置空转滑道201。连接座1的详细结构如附图10所示,转动座2上空转滑道201的结构如附图8所示。

从动座8的结构如附图9所示,从动座8上的弹簧槽1001是有2块直板1块圆弧板构成的,从动座8在转动过程中,复位弹簧9的一端是抵紧其中一块直板的。

上述10副附图中需要对附图3进行说明的是,附图3中只画出面板10的部分结构,面板10上其他与换向功能无关的本装置没有画出。同时需要对对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7进行说明的是,本装置在安装到了门上那一刻,需要将这几幅图旋转90度来看。

同时需要对附图3、附图4及附图5进行说明的是弹簧5一端可以与转动座2固定在一起,也可以弹簧5一端不与转动座2固定在一起;同时卡接销钉6可以与弹簧5固定在一起,也可以不固定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