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复位无源转舌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2014发布日期:2019-10-14 16:1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自动复位无源转舌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复位无源转舌锁。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子锁具在家庭、酒店、企业、公共场所等场所都广泛的推广使用。其中无源锁应用越来越广泛,无源锁技术层面也越来越成熟。但目前无源锁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无源锁上锁不便利;(2)现有的无源锁体积大,功耗高,对电机性能要求高;(3)现有无源锁需要通过电机通电复位;(4)现有无源锁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对各个零部件性能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好的自动复位无源转舌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复位无源转舌锁,由锁体和钥匙组成,钥匙可插入锁体的锁孔内;

所述的锁体包括锁壳、转套、锁盖、复位弹簧、销子弹簧、销子、锁体pcb、电机、凸轮、复位推块、钢珠、两个锁上触点、接地;所述的锁盖扣接在转套,锁盖与转套之间形成一个转套内腔,扣接在一起的转套与锁盖一起可转动的套置在锁壳内,转套的外端设有两个导电孔;所述的凸轮固定套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固定套置在转套内腔,两个锁上触点活动套置在转套的两个导电孔内,锁上触点的外端与锁壳上的钥匙孔相对,锁上触点的内端与电机电连接,复位推块活动套置在转套内腔并可沿纵向来回移动,复位推块的外端面与锁壳上的钥匙孔相对,复位推块的内端与凸轮活动套接,复位弹簧设置在复位推块与转套内腔壁之间,销子的上部沿横向活动套置在锁盖上,销子的下端与凸轮抵靠,销子弹簧套接在销子上且销子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锁盖与凸轮上;所述的钢珠活动套置在转套内腔且钢珠位于转套钥匙孔的侧壁上,锁体pcb和接地皆安装在转套内腔,锁体pcb与电机、锁上触点电连接,接地与复位推块相碰。

所述的凸轮具有凸轮本体、凸轮卡块、凸轮限位块、凸轮斜面、凸轮圆柱面、凸轮圆弧槽;所述的凸轮本体的外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轮限位块,凸轮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凸轮圆弧槽,凸轮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凸轮卡块,凸轮本体的内端为凸轮斜面,在该凸轮斜面上向内凸设一凸轮圆柱面。

所述的复位推块为l形构件,在l形构件的垂直段内侧壁上设有圆弧套,该圆弧套端面为斜面,该圆弧套端面与凸轮的凸轮圆柱面配合。

本发明还包括固定片、舌片、舌片螺母;所述的固定片套置在转套内腔,固定片活动套接在销子的外端;舌片固定通过舌片螺母套接在转套的内端。

所述的钥匙包括钥匙壳、钥匙头、导向片、顶针、接地弹簧、电池、接地弹片、电极弹片、钥匙pcb;所述的钥匙头固定在钥匙壳的前端,钥匙头的前端设有可让锁体内钢珠卡入的钢珠槽,导向片活动套置在钥匙头内,顶针活动穿置在钥匙头的导向孔内,接地弹簧套接在顶针上且接地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顶针的凸缘和钥匙壳上,形成一个向外推顶顶针的弹簧力,电池安装在钥匙壳内,接地弹片和电极弹片皆安装在钥匙壳内腔壁上,接地弹片和电极弹片分别与电池的两个电极接触并通过导线与钥匙pcb、两个顶针电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所述的锁体包括锁壳、转套、锁盖、复位弹簧、销子弹簧、销子、锁体pcb、电机、凸轮、复位推块、钢珠、两个锁上触点、接地;所述的转套安装在锁壳内,锁体pcb、电机、凸轮等都被安装在锁盖与转套构成的转套内腔中,具有体积较小、结构简单、电机耗电量小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锁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关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关锁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开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开锁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复位推块的轴测图;

图8是本发明凸轮的轴测图;

图9是本发明钥匙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复位无源转舌锁,由锁体1和钥匙2组成。所述的钥匙2可插入锁体1的锁孔内。

如图2-图6所示,所述的锁体1包括锁壳11、转套12、锁盖13、复位弹簧14、销子弹簧15、销子16、复位推块17、电机18、凸轮19、锁体pcb110、固定片111、钢珠112、两个锁上触点113、接地114、舌片115、舌片螺母116。

所述的锁盖13扣接在转套12,锁盖13与转套12之间形成一个转套内腔,扣接在一起的转套12与锁盖13一起可转动的套置在锁壳11内,转套12的外端设有两个导电孔121;所述的凸轮19固定套接在电机18的输出轴上,电机18固定套置在转套内腔,两个锁上触点113活动套置在转套12的两个导电孔121内,锁上触点113的外端与锁壳11上的钥匙孔相对,锁上触点113的内端与电机18电连接,复位推块17活动套置在转套内腔并可沿纵向来回移动,复位推块17的外端面与锁壳11上的钥匙孔相对,复位推块17的内端与凸轮19活动套接,复位弹簧14设置在复位推块17与转套内腔壁之间,销子16的上部沿横向活动套置在锁盖13上,销子16的下端与凸轮19抵靠,销子弹簧15套接在销子16上且销子弹簧15的两端分别顶靠在锁盖13与凸轮19上;所述的钢珠112活动套置在转套内腔且钢珠112位于转套12钥匙孔的侧壁上,锁体pcb110和接地114皆安装在转套内腔,锁体pcb110与电机18、锁上触点113电连接,接地114与复位推块17相碰。所述的固定片111套置在转套内腔,固定片111活动套接在销子16的外端;舌片115固定通过舌片螺母116套接在转套12的内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接地114可以有多种方式,只要让钥匙2插进去可以和锁体pcb110构成回路就可以,比如换成线路板接线到锁壳11上,锁壳11跟钥匙2接触也是可以的,在或者复位推块17结构上有斜度,只有钥匙2插进去时在和接地114接触这也是可以的,并非一定要始终接触。

如图8所示,所述的凸轮19具有凸轮本体191、凸轮卡块192、凸轮限位块193、凸轮斜面194、凸轮圆柱面195、凸轮圆弧槽196。所述的凸轮本体191的外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轮限位块193,凸轮本体191的外壁上设有凸轮圆弧槽196,凸轮本体191的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凸轮卡块192,凸轮本体191的内端为凸轮斜面194,在该凸轮斜面194上向内凸设一凸轮圆柱面195。

如图7所示,所述的复位推块17为l形构件,在l形构件的垂直段171内侧壁上设有圆弧套172,该圆弧套端面172为斜面173,该圆弧套端面172与凸轮19的凸轮圆柱面195配合,形成套接与脱离的两种状态。

如图9所示,所述的钥匙2包括钥匙壳21、钥匙头22、导向片23、顶针24、接地弹簧25、电池26、接地弹片27、电极弹片28、钥匙pcb29。所述的钥匙头22固定在钥匙壳21的前端,钥匙头22的前端设有可让锁体1内钢珠112卡入的钢珠槽221,导向片23活动套置在钥匙头22内,顶针24活动穿置在钥匙头22的导向孔内,接地弹簧25套接在顶针24上且接地弹簧25的两端分别顶靠在顶针24的凸缘241和钥匙壳21上,形成一个向外推顶顶针24的弹簧力,电池26安装在钥匙壳21内,接地弹片27和电极弹片28皆安装在钥匙壳21内腔壁上,接地弹片27和电极弹片28分别与电池26的两个电极接触并通过导线与钥匙pcb29、两个顶针24电连接。

所述的钥匙壳21由钥匙顶盖211、钥匙底盖212和盖主体213组成;所述的钥匙顶盖211和钥匙底盖212分别固定在盖主体213的顶面和底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当钥匙2插入锁体1后,钥匙头22推动复位推块17,同时完成接地端的连接,接地114与复位推块17始终保持相碰,在复位推块17被推到位的同时,钥匙2上的顶针24与锁体触点113对碰,复位推块17到位的同时,复位推块17上的圆弧套端面172对凸轮19上的凸轮斜面194的分离使得限制失效,钥匙2对锁体1进行供电及信号传输完成后驱动电机18,电机18带动凸轮19转动90度后,凸轮限位块193被转套12上的限位面123限位住且使凸轮19上凸轮圆弧槽196对上销子16,使得销子10的限位失效,此时转动钥匙2带动转套12,销子16因凸轮19限位失效而向轴心有自由位移量,转套12转动时,销子16头部与锁壳11内壁的圆弧槽相对滑动使销子16向轴心运动,从而失去锁内部的转动限位,实现开锁;钥匙2插入时,钢珠112滑入钥匙头22上的钢珠槽221,钥匙2转动后,钢珠112被限死在钢珠槽221中,使钥匙2无法拔出;钥匙2转回初始位置,销子16被销子弹簧15弹起复位,同时钢珠112限制失效,钥匙2拔出,钥匙2拔出过程复位推块17被复位弹簧14复位,复位推块17上的斜面173结构配合凸轮19上的凸轮斜面194结构使凸轮19复位,凸轮19复位后对销子16的限位生效,锁具完成上锁;复位推块17上圆弧套172与凸轮19上凸轮圆柱面195套合保证复位推块17斜面173中心与凸轮19轴心重合;凸轮19内端面与复位推块17的垂直段171重合保证凸轮19不会因复位弹簧14的弹力与斜面173配合关系而翘起;凸轮卡块192与转套12限位面123配合,防止电机18转向出错而导致无法开锁;转套面122与电机4圆周面配合,防止在暴力扭动转套12时,销子16顶住凸轮19,凸轮19位移而导致假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