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行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9684发布日期:2021-03-05 14:4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自动行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自动行走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行走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的自动行走设备为人们所熟知,由于自动行走设备可以自动预先设置的程序执行预先设置的相关任务,无须人为的操作与干预,因此在工业应用及家居产品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工业上的应用如执行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家居产品上的应用如割草机、吸尘器等,这些智能设备给工业生产及家居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传统产品相比,自动行走机器人具备自动行走功能,可以防止碰撞,范围之内防止出线,自动返回充电,具备安全检测和电池电量检测,具备一定爬坡能力,尤其是一种适合家庭庭院、公共绿地等场所进行草坪修剪维护。自动行走机器人能够自主的完成修剪草坪的工作,无须人为直接控制和操作,且功率低、噪音小、无污染、外形精巧美观,大幅度降低人工操作。
[0003]
目前,自动行走机器人都有防水、防尘的要求,一般来说,自动行走机器人通常会通过各种线缆来连接相关的外部电子装置或者具有各种接口,比如电力接口、网络线接口等。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或情况下,这些线缆需要穿过自动行走机器人的某个隔板,而此时需要在隔板上留出通孔,这样会导致在通孔处无法达到防水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行走机器人。
[0005]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动行走机器人,包括机体及设于所述机体内的控制模块,所述机体包括中盖及与所述中盖相连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包括连接所述中盖及所述底盘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机体分隔为位于隔板一侧的外部空间及位于隔板另一侧的内部空间,所述控制模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隔板上设有配接部及与所述配接部配合连接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含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及外部空间的穿线孔以及位于所述穿线孔一侧的灌胶槽。
[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部为安装通槽,所述密封件嵌装于所述安装通槽。
[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具有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灌胶槽连通的灌胶开口。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线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密封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穿线孔的第一端连通的切口,所述切口由所述密封件的最高处延伸至所述穿线孔的第一端。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灌胶槽连通的溢出口,所述灌胶槽及所述溢出口均位于所述外部空间,所述溢出口与所述灌胶开口连通。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出口在竖直方向的最底处构造为溢出端,所述穿线孔的第二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溢出口的溢出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的侧面与底面均为凸圆弧面,所述安装通槽上与所述密封件的侧面及底面接触的表面为配套设置的凹圆弧面。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上设有收容槽,所述安装通槽的边缘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收容槽内。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盖包括与所述底盘连接的第一压合边缘,所述底盘上对应所述第一压合边缘的位置设有第二压合边缘,所述第一压合边缘与所述第二压合边缘之间压设有密封条。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穿线部及灌胶部,所述穿线孔设于所述穿线部上,所述灌胶槽设于所述灌胶部上,所述穿线部与所述配接部相连,所述灌胶部位于所述外部空间。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自动行走机器人,在连接中盖与底盘的隔板上设置配接部及密封件,并在密封件上设置灌胶槽及穿线孔,以此,可将线缆通过穿线孔穿过隔板,并通过灌胶槽进行灌胶操作,将穿线孔密封住,从而保证了穿线孔处能够密封,满足了产品的防水、防尘要求。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自动行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中盖与底盘的分解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密封件的正面视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密封件安装在隔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4]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0025]
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自动行走机器人优选为自动割草机,其用于在地面上自动行走和工作,通过电池提供行走以及工作能量。自动割草机包括机体10、安装于机体10的行走模块及用于修剪草坪的工作模块,行走模块用于行走和转向,工作模块包括切割马达、与切割马达连接的传动轴以及与传动轴配接的切割元件,切割元件可以是切割刀片、切割线等能够实现对草坪进行修剪的元件。另外,自动割草机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协调工作模块和行走模块,控制模块能够使自动割草机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自动在草坪上行走并割草。
[0026]
如图1-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体10包括中盖11及与所述中盖11相连的底盘12。机体10还包括外壳13,外壳13从上部罩在中盖11上。机体10还包括连接所述中盖11及底盘12的隔板101,所述隔板101将所述机体10分隔为位于隔板101一侧的外部空间o及位于隔板101另一侧的内部空间i,所述控制模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部空间i。隔板101包含配接部及与所述配接部配合连接的密封件20,所述密封件20上设有连通所述内部空间i及外部空间o的穿线孔21。
[0027]
如图4-6所示,所述配接部为安装通槽102,所述密封件20嵌装于所述安装通槽102。所述密封件20上还设有位于穿线孔21一侧的灌胶槽22。
[0028]
本发明公开的自动行走机器人,通过在连接中盖11与底盘12的隔板101上设置配接部及密封件20,并在密封件20上设置灌胶槽22及穿线孔21,可以将线缆30通过穿线孔21穿过隔板101,并通过灌胶槽22进行灌胶操作,将穿线孔21密封住,从而保证了穿线孔处能够密封,满足了产品的防水、防尘要求。
[0029]
具体来说,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隔板101由所述中盖11的一部分及对应的所述底盘12的一部分连接后形成。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隔板也可以是另外设置的部件,并分别连接中盖及底盘。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隔板101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就是说,隔板101是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隔板也可以倾斜设置,与水平面成一小于90
°
的夹角。
[0030]
中盖11和底盘12密封固定连接之后围合而成的空间为内部空间i,在其围合的外部的机体上的空间为外部空间o。具体来说,内部空间i可以为密封的空间,至少部分控制模块可设于内部空间i内,比如:控制模块中的部分电器元件对防水性要求较高,则所述部分电器元件则设于内部空间i内。而外部空间对防水性要求不高,并未封闭。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在外部空间o设有传感器,而传感器需要通过线缆30与设置在内部空间i的线路板104连接。此时就需要在内部空间i与外部空间o之间设置可供线缆30穿过的结构,并且此结构处需要满足防水密封要求。
[0031]
实际上,如图3-4所示,中盖11内部设有第一围合板112,底盘12的内部也对应设有第二围合板123,第一围合板112的一部分及第二围合板123的一部分组成了隔板101’,并将内部空间进一步分为工作空间i1及围绕所述工作空间i1的密封空间i2,其中工作空间i1内设置了切割马达、切割元件以及调节切割元件高度的调高结构,工作空间i1为非密封空间,对防水要求不高。例如,切割元件贯穿机体下部并与地面上的草接触,以实现割草功能。而密封空间i2是被密封起来的,其内设置多个电器元件及电路板等,对防水要求较高。隔板101’上也设置了另一个安装通槽102’及对应的密封件,可供设置在工作空间i1内的电器元件的线缆30’与设置在密封空间i2的线路板进行连接。隔板101’、安装通槽102’及密封件的结构,与隔板101、安装通槽102及密封件20的结构一致,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
[0032]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穿线孔21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所述密封件20上还设有与所述穿线孔21的第一端211连通的切口23,所述切口23由所述密封件20的最高处延伸至所述穿线孔21的第一端211。在将线缆30安装至穿线孔21处时,可从切口23处将线缆30向穿线孔21按压而装入穿线孔21内,从而使线缆30穿过穿线孔21,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
[0033]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密封件20具有垂直于竖直方向的上表面25,所述上表面
25开设有与所述灌胶槽22连通的灌胶开口251。将灌胶开口251开设于密封件20的上表面25,则在灌胶时直接从灌胶开口251处将胶水灌入灌胶槽22即可,不用翻转机身,便于产线工人操作。
[0034]
优选地,所述灌胶槽22在所述密封件20上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密封件20上开设有与所述灌胶槽22连通的溢出口24,所述灌胶槽22及所述溢出口24均位于所述外部空间。将灌胶槽22设于外部空间o(或工作空间i1),方便灌胶操作,且若发生溢胶也不会溢至内部空间(此处指密封空间i2);而在外部空间o(或工作空间i1)还设有与灌胶槽22连通的溢出口,则若发生灌胶不良,进入灌胶槽22的水也会从溢出口24流出,而不会在灌胶槽22内停留或进入穿线孔21。
[0035]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灌胶槽22也可以设于内部空间(此处指密封空间i2),此时也可以执行灌胶操作。
[0036]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溢出口24在竖直方向的最底处构造为溢出端241,所述穿线孔21的第二端21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溢出口24的溢出端241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这样设置,进一步保证了进入灌胶槽22的水不会进入穿线孔21处。
[0037]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溢出口24与所述灌胶开口251连通。如图6所示,灌胶开口251开设于密封件的上表面25,溢出口24开设于密封件20的侧面。将溢出口24设置为与灌胶开口251连通,则在安装线缆30时,直接从切口23处向下按压,即可使线缆30从切口23处进入穿线孔21,也同时从灌胶开口251处进入灌胶槽22,并且线缆30的一端从穿线孔21处延伸出来,另一端从溢出口24延伸出来,更方便了线缆30的安装。
[0038]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20的侧面与底面均为凸圆弧面,所述安装通槽102上与所述密封件20的侧面及底面接触的表面为配套设置的凹圆弧面。具体地,密封件上20的凸圆弧面与安装通槽102上的凹圆环面配合连接,从而二者的连接处无锐角/直角,密封性好。并且,所述灌胶槽22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为半圆形,则灌胶槽22内无尖锐拐角,可使得灌胶均匀,灌胶密封的效果更好。
[0039]
进一步地,如图6-7所示,所述密封件20上设有收容槽27,所述安装通槽102的边缘卡设于所述收容槽27内。密封件20的侧面及底面均设有连通的收容槽27,将密封件20从上向下安装在安装通槽102上,即可将安装通槽102的边缘卡设于收容槽27内。具体来说,收容槽27形成在密封件20的侧面及底面。安装通槽102与密封件20的侧面及底面接触的部分可卡设于收容槽27内,从而可将密封件20安装至安装通槽102上。
[0040]
如图4所示,所述中盖11包括与所述底盘12连接的第一压合边缘111,所述底盘12上对应所述第一压合边缘111的位置设有第二压合边缘121,所述第一压合边缘111与所述第二压合边缘121之间压设有密封条103。第一压合边缘111及第二压合边缘121上均设有与密封条适配的结构,例如与密封条103尺寸适配的凹槽等。密封条可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
[0041]
具体来说,在将中盖11与底盘12装配在一起时,首先将密封件20卡在安装通槽102内,从而密封件20安装在底盘12上,接着将线缆30从切口处穿过穿线孔11,即可开始灌胶操作。灌胶时将胶液从灌胶开口251注入灌胶槽22,胶液会将穿线孔21与线缆30的连接处密封起来,多余的胶液也可以从溢出口24流出。接着,将密封条103按压在第二压合边缘121(或第一压合边缘111)上,然后将中盖11的第一压合边缘111与底盘12的第二压合边缘121对齐并压合在一起,最后,可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将中盖11与底盘1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此时密封
条103被紧密压合在第一压合边缘111与第二压合边缘122之间,而穿线孔处21也被胶液密封,从而中盖11与底盘12的连接处的密封效果较好。
[0042]
进一步地,如图6-7所示,密封件20可以分为相互连接的穿线部201及灌胶部202,所述穿线孔21设于穿线部201,所述灌胶槽22设于灌胶部202,所述穿线部201与所述配接部相连,所述灌胶部202位于所述外部空间。
[0043]
本发明公开的自动行走机器人,通过在中盖与底盘所组成的隔板上设置安装通槽,并在安装通槽上设置密封件,并在密封件上设置灌胶槽及穿线孔,可以将线缆通过穿线孔穿过隔板,并通过灌胶槽进行灌胶操作,将穿线孔密封住,从而保证了穿线孔处能够密封,满足了产品的防水、防尘要求。密封件上设置切口,在将线缆安装至穿线孔处时,可从切口处将线缆向穿线孔按压而装入穿线孔内,从而使线缆穿过穿线孔,方便操作。灌胶槽及溢出口均设于外部空间,从而方便灌胶并且即使灌胶不良,进入灌胶槽的水也会从溢出口流出而不会在灌胶槽中停留或进入穿线孔,进一步保证了密封效果。密封件为半圆形,其与安装通槽接触的表面均为弧形,从而二者的连接处无锐角/直角,密封性好。并且,灌胶槽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为半圆形,则灌胶槽内无尖锐拐角,可使得灌胶均匀,灌胶密封的效果更好。
[0044]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45]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