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0147发布日期:2020-01-21 19:1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锁体一般是机械锁,这种机械锁必须通过特殊的工具或者钥匙开启,钥匙存在携带不方便、容易遗失等问题,给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避免了传统的钥匙开锁的局限性,其包括:

锁壳,所述锁壳包括与侧边条连接的第一安装面;

斜舌锁定机构,设于所述锁壳内,所述斜舌锁定机构包括斜舌、斜舌复位件、斜舌驱动件,所述斜舌复位件连接于所述斜舌一端,所述斜舌驱动件驱动所述斜舌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

方舌锁定机构,设于所述锁壳内,所述方舌锁定机构包括方舌、方舌驱动件,所述方舌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方舌一端,所述方舌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

马达驱动机构,所述马达驱动机构包括人机交互单元、处理器、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处理器设于所述锁壳内并分别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连接,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设于所述锁壳外表面,所述第一马达输出端与斜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靠近斜舌驱动件设置,所述第二马达输出端与所述方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靠近方舌驱动件设置;

触发单元,设于所述锁壳内,所述触发单元包括触发器、触发器开关和触发器复位件,所述触发器开关设于所述触发器一端,并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触发器复位件与所述触发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触发器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斜舌驱动件包括棘轮驱动轴、棘轮杠杆、齿条、u型固定架和圆柱齿轮,所述棘轮驱动轴滑动连接于u型固定架内,所述斜舌连接于所述棘轮驱动轴一端,所述棘轮杠杆连接于所述棘轮驱动轴另一端,所述齿条与所述棘轮驱动轴平行设置,并连接于所述u型固定架侧端,所述圆柱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马达输出端,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u型固定架远离齿条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传感器配合设置的第一传感器指引条,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u型固定架远离齿条位置。

优选的,所述斜舌复位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棘轮驱动轴靠近斜舌端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斜舌端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锁壳内,所述棘轮驱动轴靠近斜舌端贯穿所述固定部设置,所述棘轮杠杆远离棘轮驱动轴端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调节杆一端贯穿所述棘轮杠杆与所述棘轮驱动轴远离斜舌端连接,所述调节杆另一端连接有螺母头,所述调节杆直径小于所述棘轮驱动轴直径,所述锁壳远离第一安装面端正对所述螺母头开设有穿孔。

优选的,所述方舌驱动件包括方舌集成部,多个所述方舌连接于所述方舌集成部一端,所述方舌集成部远离方舌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二传感器配合设置的第二传感器指引条,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锁壳内远离第一安装面位置,所述方舌集成部上开设有横槽,连接于所述锁壳内的限位柱设于所述横槽内,所述方舌集成部下方设有挂锁杠杆,所述挂锁杠杆包括铰接于锁壳内的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靠近方舌集成部端凸伸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三连接部,所述方舌集成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配合设置的卡口,所述第三固定部远离方舌集成部端连接有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三固定部下方设有空转齿轮,所述空转齿轮铰接于所述锁壳内,所述空转齿轮靠近第三固定部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啮合的第二传动齿,第二马达设于所述空转齿轮下方,所述第二马达输出端连接有与所述空转齿轮啮合的伞齿轮。

优选的,所述触发器复位件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一端部与所述触发器连接,所述扭转弹簧另一端部连接于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连接于所述锁壳内。

优选的,还包括:手把驱动机构,所述手把驱动机构包括手把杠杆、连结杠杆和手把,所述手把杠杆靠近斜舌驱动件设置,所述连结杠杆配合连接于所述手把杠杆和挂锁杠杆之间,所述手把杠杆包括铰接于所述锁壳内的第一固定部,所述手把设于锁壳外,并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铰接端,所述第一固定部靠近棘轮杠杆端凸伸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棘轮杠杆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远离棘轮杠杆端凸伸有第一拨动部,所述连结杠杆包括铰接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折弯部、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并与所述第一拨动部配合设置的第二拨动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二拨动部端凸伸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远离第三固定部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的固定卡台。

优选的,所述锁壳内设有连结杠杆弹簧,所述连结杠杆弹簧为扭转弹簧,所述连结杠杆弹簧一端部连接于折弯部上,所述连接杠杆弹簧另一端部连接于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连接于锁壳内,扭转弹簧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固定卡台端,扭转弹簧另一端部通过固定柱连接于锁壳内。

优选的,还包括:应急驱动机构,所述应急驱动机构包括应急钥匙棘轮杠杆、上下移动杠杆以及应急钥匙杠杆,所述应急钥匙棘轮杠杆包括同轴铰接于第一固定部铰接端的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靠近棘轮杠杆端凸伸有呈角度设置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固定部靠近上下移动杠杆端凸伸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五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呈垂直设置,所述上下移动杠杆设于所述锁壳内远离第一安装面端,所述上下移动杠杆上开设有多个竖槽,连接于所述锁壳内的限位柱设于所述竖槽内,所述上下移动杠杆靠近第一安装面端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配合所述第五连接部设置,所述第二卡口靠近应急钥匙杠杆设置,所述应急杠杆包括同轴铰接于第三固定部铰接端的第五固定部、凸伸设于所述第五固定部上并与第二卡口配合设置的第六连接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五固定部远离第六连接部端的传动部,应急钥匙弹簧一端通过限位柱连接于传动部上,应急弹簧另一端通过限位柱连接于锁壳内,第三固定部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部配合设置的挂锁杠杆卡台。

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单元为指纹采集器、键盘输入器、ic卡读取器、虹膜识别器、人脸识别器中的任意一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控制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中斜舌复位件和斜舌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中方舌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中挂锁杠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中手动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中斜舌方向转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中应急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中手把杠杆和应急钥匙棘轮杠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中挂锁杠杆和应急钥匙杠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壳;2.斜舌锁定机构;3.方舌锁定机构;4.马达驱动机构;5.触发单元;6.手把驱动机构;7.应急驱动机构;1-1.第一安装面;2-1.斜舌;2-2.斜舌复位件;2-3.斜舌驱动件;3-1.方舌;3-2.方舌驱动件;3-3.挂锁杠杆;4-1.人机交互单元;4-2.处理器;4-3.第一马达;4-4.第二马达;4-5.第一传感器;4-6.第二传感器;5-1.触发器;5-2.触发器开关;5-3.触发器复位件;6-1.手把杠杆;6-2.连结杠杆;7-1.应急钥匙棘轮杠杆;7-2.上下移动杠杆;7-3.应急钥匙杠杆;2-21.第一弹簧;2-22.固定部;2-23.第二弹簧;2-31.棘轮驱动轴;2-32.棘轮杠杆;2-33.齿条;2-34.u型固定架;2-35.圆柱齿轮;3-21.方舌集成部;3-31.第三固定部;3-32.第三连接部;3-33.卡口;3-34.空转齿轮;3-35.伞齿轮;3-36.挂锁杠杆卡台;4-51.第一传感器指引条;4-61.第二传感器指引条;6-11.第一固定部;6-12.第一连接部;6-13.第一拨动部;6-21.第二固定部;6-22.折弯部;6-23.第二拨动部;6-24.第二连接部;6-25.连结杠杆弹簧;7-21.第一卡口;7-22.第二卡口;7-31.第五固定部;7-32.第六连接部;7-33.传动部;7-34.应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易于组装的全自动化电动锁体,包括:

锁壳1,所述锁壳1包括与侧边条1-2连接的第一安装面1-1;

斜舌锁定机构2,设于所述锁壳1内,所述斜舌锁定机构2包括斜舌2-1、斜舌复位件2-2、斜舌驱动件2-3,所述斜舌复位件2-2连接于所述斜舌2-1一端,所述斜舌驱动件2-3驱动所述斜舌2-1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面1-1设置;

方舌锁定机构3,设于所述锁壳1内,所述方舌锁定机构3包括方舌3-1、方舌驱动件3-2,所述方舌驱动件3-2连接于所述方舌3-1一端,所述方舌3-1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面1-1设置;

马达驱动机构4,所述马达驱动机构4包括人机交互单元4-1、处理器4-2、第一马达4-3、第二马达4-4、第一传感器4-5和第二传感器4-6,所述处理器4-2设于所述锁壳1内并分别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4-1、第一马达4-3、第二马达4-4、第一传感器4-5和第二传感器4-6连接,所述人机交互单元4-1设于所述锁壳1外表面,所述第一马达4-3输出端与斜舌驱动件2-3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4-5靠近斜舌驱动件2-3设置,所述第二马达4-4输出端与所述方舌驱动件3-2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4-6靠近方舌驱动件3-2设置;

触发单元5,设于所述锁壳1内,所述触发单元5包括触发器5-1、触发器开关5-2和触发器复位件5-3,所述触发器开关5-2设于所述触发器5-1一端,并与所述处理器4-2连接,所述触发器复位件5-3与所述触发器5-1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触发器5-1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面1-1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锁体处于关门的(触发器5-1被压住)状态时,人机交互单元4-1验证开锁者身份,验证通过后,向处理器4-2发出验证通过信号,处理器4-2第二马达4-4发出工作指令,第二马达4-4依次带动方舌驱动件3-2、方舌3-1自第一安装面1-1回缩至锁壳1内,并触碰到第二传感器4-6,第二传感器4-6向处理器4-2发出方舌开启信号,处理器4-2向第一马达4-3发出工作指令,同步地,处理器4-2向第二马达4-4停止工作指令,第一马达4-3开始运转,第二马达4-4停止运转,第一马达4-3依次带动斜舌驱动件2-3、斜舌2-1自第一安装面1-1回缩至锁壳1内,斜舌复位件2-2压缩,此时,斜舌2-1和方舌3-1均处于开启状态,故可以将门打开,开门状态时,触发器5-1不受制于侧边条1-2压力在触发器复位件5-3作用下自第一安装面1-1凸出来,触发器开关5-2感应后,向处理器4-2发出工作信号,处理器4-2向第一马达4-4发出工作指令,第一马达4-4反向转动,将斜舌2-1自锁壳1内伸出第一安装面1-1设置,从而在关门状态时,斜舌因斜舌复位件2-2的力量会起到类似搭扣(钌铞儿)的作用。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舌驱动件2-3包括棘轮驱动轴2-31、棘轮杠杆2-32、齿条2-33、u型固定架2-34和圆柱齿轮2-35,所述棘轮驱动轴2-31滑动连接于u型固定架2-34内,所述斜舌2-1连接于所述棘轮驱动轴2-31一端,所述棘轮杠杆2-32连接于所述棘轮驱动轴2-31另一端,所述齿条2-33与所述棘轮驱动轴2-31平行设置,并连接于所述u型固定架2-34侧端,所述圆柱齿轮2-35连接于所述第一马达4-3输出端,并与所述齿条2-33啮合,所述u型固定架2-34远离齿条2-33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传感器4-5配合设置的第一传感器指引条4-51,所述第一传感器4-5设于所述u型固定架2-34远离齿条2-33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棘轮驱动轴2-31限位连接于u型固定架2-34内,第一马达4-3依次带动圆柱齿轮2-35、齿条2-33、棘轮杠杆2-32、棘轮驱动轴2-31在锁壳1内横向运动,棘轮驱动轴2-31带动斜舌2-3横向运动。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舌复位件2-2包括套设于所述棘轮驱动轴2-31靠近斜舌2-1端的第一弹簧2-21,所述第一弹簧2-21远离斜舌2-1端设有固定部2-22,所述固定部2-22连接于所述锁壳1内,所述棘轮驱动轴2-31靠近斜舌2-1端贯穿所述固定部2-22设置,所述棘轮杠杆2-32远离棘轮驱动轴2-31端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23,所述调节杆一端贯穿所述棘轮杠杆2-32与所述棘轮驱动轴2-31远离斜舌2-1端连接,所述调节杆另一端连接有螺母头,所述调节杆直径小于所述棘轮驱动轴2-31直径,所述锁壳1远离第一安装面1-1端正对所述螺母头开设有穿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斜舌2-3回缩至锁壳1内时,压缩套设于棘轮驱动轴2-31上,并位于固定部2-22与斜舌2-3之间的第一弹簧2-21回缩,当第一马达4-3停止工作时,棘轮驱动轴2-31在第一弹簧2-21作用下,带动斜舌2-3重新伸出第一安装面1-1,当要转动斜舌2-3以适配左门/右门方向设定时,螺丝刀自穿孔伸入锁壳1内,抵住螺母头,第二弹簧2-23压缩,从而带动调节杆、棘轮驱动轴2-31、斜舌2-3横向运动,斜舌2-3自第一安装面1-1凸出处于回转状态,转动螺丝刀以更换斜舌方向,抽出螺丝刀后,第二弹簧2-23随即释放,棘轮驱动轴2-31带动斜舌2-3回归原本位置。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舌驱动件3-2包括方舌集成部3-21,多个所述方舌3-1连接于所述方舌集成部3-21一端,所述方舌集成部3-21远离方舌3-1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二传感器4-6配合设置的第二传感器指引条4-61,所述第二传感器4-6设于所述锁壳1内远离第一安装面1-1位置,所述方舌集成部3-21上开设有横槽,连接于所述锁壳1内的限位柱设于所述横槽内,所述方舌集成部3-21下方设有挂锁杠杆3-3,所述挂锁杠杆3-3包括铰接于锁壳1内的第三固定部3-31,所述第三固定部3-31靠近方舌集成部3-21端凸伸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三连接部3-32,所述方舌集成部3-2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32配合设置的卡口3-33,所述第三固定部3-31远离方舌集成部3-21端连接有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三固定部3-31下方设有空转齿轮3-34,所述空转齿轮3-34铰接于所述锁壳1内,所述空转齿轮3-34靠近第三固定部3-31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啮合的第二传动齿,第二马达4-4设于所述空转齿轮3-34下方,所述第二马达4-4输出端连接有与所述空转齿轮3-34啮合的伞齿轮3-3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方舌集成部3-21通过横槽、限位柱限位连接于锁壳1内,第二马达4-4依次带动伞齿轮3-35、空转齿轮3-34、与空转齿轮3-34连接的第二传动齿、与第三固定部3-31连接的第一传动齿传动,第三固定部3-31以其铰接端为中心转动,并带动与其连接并靠近方舌集成部3-21的第三连接部3-32在卡口3-33内以一定角度转动,当第三连接部3-32顺时针转动时,驱动方舌集成部3-21带动方舌3-1内凹,当第三连接部3-32逆时针转动时,驱动方舌集成部3-21带动方舌3-1外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器复位件5-3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一端部与所述触发器5-1连接,所述扭转弹簧另一端部连接于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连接于所述锁壳1内。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手把驱动机构6,所述手把驱动机构6包括手把杠杆6-1、连结杠杆6-2和手把,所述手把杠杆6-1靠近斜舌驱动件2-3设置,所述连结杠杆6-2配合连接于所述手把杠杆6-1和挂锁杠杆3-3之间,所述手把杠杆6-1包括铰接于所述锁壳1内的第一固定部6-11,所述手把设于锁壳1外,并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6-11铰接端,所述第一固定部6-11靠近棘轮杠杆2-32端凸伸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一连接部6-12,所述第一连接部6-12配合棘轮杠杆2-32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6-11远离棘轮杠杆2-32端凸伸有第一拨动部6-13,所述连结杠杆6-2包括铰接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二固定部6-21、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6-21上的折弯部6-22、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6-21上并与所述第一拨动部6-13配合设置的第二拨动部6-23,所述第二固定部6-21远离第二拨动部6-23端凸伸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二连接部6-24,第三连接部3-32远离第三固定部3-31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4配合连接的固定卡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当需要手把启动锁体时,转动手把,手把依次带动第一固定部6-11、与第一固定部6-1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12、与第一固定部6-11连接的第一拨动部6-13以所述第一固定部6-11铰接端为中心转动,当第一固定部6-11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连接部6-12、第一拨动部6-13顺时针转动,第一连接部6-12带动棘轮杠杆2-32横向运动,进而带动棘轮驱动轴2-31、斜舌2-1横向运动,第一拨动部6-13拨动与第二固定部6-21连接的第二拨动部6-23以第二固定部6-21铰接端为中心逆时针转动,与第二固定部6-21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6-24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于第三连接部3-32上的固定卡台以第三固定部3-31铰接端为中心顺时针转动,第三固定部3-31在卡口3-33内以一定角度转动,进而驱动方舌集成部3-21、方舌3-1横向运动,锁体打开,松开把手时,第一弹簧2-21释放,方舌3-1内凹,斜舌2-1自第一安装面1-1伸出,起到类似搭扣(钌铞儿)的作用。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壳1内设有连结杠杆弹簧6-25,所述连结杠杆弹簧6-25为扭转弹簧,所述连结杠杆弹簧6-25一端部连接于折弯部6-22上,所述连接杠杆弹簧6-25另一端部连接于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连接于锁壳1内,扭转弹簧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6-32远离固定卡台端,扭转弹簧另一端部通过固定柱连接于锁壳1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松开把手时,连结杠杆弹簧6-25释放,抵住折弯部6-22,连结杠杆6-2复位,扭转释放,挂锁杠杆3-3复位,进而分别带动斜舌2-1、方舌3-1自第一安装面1-1伸出。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应急驱动机构7,所述应急驱动机构7包括应急钥匙棘轮杠杆7-1、上下移动杠杆7-2以及应急钥匙杠杆7-3,所述应急钥匙棘轮杠杆7-1包括同轴铰接于第一固定部6-11铰接端的第四固定部7-11,所述第四固定部7-11靠近棘轮杠杆2-32端凸伸有呈角度设置的第四连接部7-12,所述第四固定部7-11靠近上下移动杠杆7-2端凸伸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五连接部7-13,所述第四连接部7-12和第五连接部7-13呈垂直设置,所述上下移动杠杆7-2设于所述锁壳1内远离第一安装面1-1端,所述上下移动杠杆7-2上开设有多个竖槽,连接于所述锁壳1内的限位柱设于所述竖槽内,所述上下移动杠杆7-2靠近第一安装面1-1端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卡口7-21和第二卡口7-22,所述第一卡口7-21配合所述第五连接部7-13设置,所述第二卡口7-22靠近应急钥匙杠杆7-3设置,所述应急杠杆7-3包括同轴铰接于第三固定部3-31铰接端的第五固定部7-31、凸伸设于所述第五固定部7-31上并与第二卡口7-22配合设置的第六连接部7-32以及设于所述第五固定部7-31远离第六连接部7-32端的传动部7-33,应急钥匙弹簧7-34一端通过限位柱连接于传动部7-33上,应急弹簧7-34另一端通过限位柱连接于锁壳1内,第三固定部3-31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部7-33配合设置的挂锁杠杆卡台3-3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应急钥匙驱动第五固定部7-31以其铰接端为中心顺时针转动,与第五固定部7-31连接的第六连接部7-32、传动部7-33顺时针转动,传动部7-33抵住挂锁杠杆卡台3-36从而带动第三固定部3-31以其铰接端为中心顺时针转动,与第三固定部3-31连接的第三固定部3-31在卡口3-33内以一定角度顺时针转动,方舌集成部3-21带动方舌3-1内凹,方舌3-1开启,第六连接部7-32在第二卡口7-22内顺时针转动,通过竖槽、限位柱连接于锁壳1内的上下移动杠杆7-2下降,并带动连接于第一卡口7-21内的第五连接部7-13以第四固定部7-11铰接端为中心顺时针转动,第四连接部7-12顺时针转动,并带动棘轮杠杆2-32横向运动,进而带动棘轮驱动轴2-31、斜舌2-1内凹,斜舌2-1开启,锁体打开,门打开后,将应急钥匙逆转即可拔出钥匙,以第一弹簧2-21和应急钥匙弹簧7-34的力度,应急钥匙杠杆7-3和应急钥匙棘轮杠杆7-1回复到原来位置,方舌3-1内凹,斜舌2-1外凸起到类似搭扣(钌铞儿)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机交互单元4-1为指纹采集器、键盘输入器、ic卡读取器、虹膜识别器、人脸识别器中的任意一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且应该理解,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并参考附加图纸,以榫眼为主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被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各种修改、变更和替换,然而,这些修改、变更和替换页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