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弹性件的扭力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3605发布日期:2019-11-15 22:4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具有弹性件的扭力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扳手有关,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弹性件的扭力扳手。



背景技术:

扭力扳手是用来拆锁螺接组件的用,并藉由调整扭力扳手所设定的扭力值来控制螺接组件的锁紧程度,尤其系特殊或重要的机具,其机件的结构需要有精密且正确的锁配程度,因此藉由预先设定扭力扳手的扭力值来锁固精密的机件,以符合机械所需的特性,并符合安全规范,确保机具可正常运作。

传统的扭力扳手概可分为电子式扭力扳手及机械式扭力扳手,其中,机械式扭力扳手是利用其内所设的弹性组件的弹性力作动产生扭力,使用者是通过压缩或释放该弹性组件,而可将扭力扳手调整至所需的扭力,并对各种螺接组件或机件进行施作。

由于机械式扭力扳手的发展已久,使得其内部结构亦渐趋固定,例如现今的机械式扭力扳手大多是采用螺旋弹簧作为上述的弹性组件,然而,如此虽可使扭力扳手具有一定的使用稳定性,其创新及创意却稍显不足,使得扭力扳手无法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及改良,实为可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性件的扭力扳手,系对扭力扳手提供一种构形新颖的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性件的扭力扳手,其仍可保持使用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弹性件的扭力扳手,包含有:

一管体,具有:一通孔,系沿该管体的轴向设于该管体中;

一工作头,设置于该管体的前端,其后端系位于该管体的该通孔中;

一跳脱机构,设于该工作头后方,并与该工作头可产生跳脱作用;

一弹性件,包含:一前接部、一后接部以及位于该前接部与后接部的间的至少一弯折部,该弹性件的前端对该跳脱机构施予弹性力;

一调整机构,设于该管体的该通孔中,该弹性件的后端对该调整部施予弹性力,该调整机构可改变该弹性件的弹性能。

较佳地,该弹性件具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前接部及该后接部的一端。

较佳地,该弹性件具有两弯折部,该两弯折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前接部及该后接部的一端;另包含有:一中间部位,位于该两弯折部之间,并连接该两弯折部。

较佳地,该中间部位是一片状的连接部,其两端分别连接该两弯折部的另一端。

较佳地,该中间部位具有至少一内弯折部,所述的内弯折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该两弯折部的另一端。

较佳地,该弹性件的该中间部位具有至少两连接部及至少一内弯折部;该两连接部的一端与该内弯折部连接;该两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该两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

较佳地,该弹性件具有两弯折部,该两弯折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前接部及该后接部的一端,该两弯折部的另一端相互连接。

较佳地,该弹性件的各弯折部呈弧形。

较佳地,该弹性件的该前接部及该后接部呈平板状,并以平面的形式分别与该跳脱机构及该调整机构接触。

较佳地,该弹性件的该前接部及该后接部以非平面的形式分别与该跳脱机构及该调整机构接触。

较佳地,该弹性件的前接部以至少一第一结合件与该跳脱机构连接,该弹性件的后接部以至少一第二结合件与该调整机构连接。

较佳地,各该第一结合件穿过该前接部并连接该跳脱机构,各该第二结合件穿过该后接部并连接该调整机构。

较佳地,该弹性件呈u形、n形、m形、s形、波浪状的构形。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的结构及构形不仅新颖独特,其亦具备有如传统螺旋弹簧的达成调整扭力的效果,并可确保使用时的稳定度,提升扭力扳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扭力扳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扭力扳手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扭力扳手的大部分解图。

图4是图3的扭力扳手的另一方向的大部分解图。

图5是图1的5-5剖线的剖面图。

图6及图7为图1的扭力扳手的纵向剖面图,并显示弹性件受到压缩或释放的状态。

图8是为图1的扭力扳手的纵向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扭力扳手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扭力扳手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弹性件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

10、10’、10”,扭力扳手;20管体;22通孔;24穿孔;28窗口;30工作头;32头部;33插柱;36杆部;361枢轴;37凹孔;38轴销;40顶接件;42容室;44结合孔;50跳脱机构;53抵接件;58滚轮;59枢轴;60、60’、60”、60”’弹性件;62前接部;621孔;63后接部;631孔;64连接部;65(65a、65b)弯折部;66结合件;c中间部位;70调整机构;71抵接件;711第一斜面;713结合孔;73调整件;731螺孔;74第二斜面;75旋钮;751头部;752杆身;7521螺纹;76外盖;77齿轮;771孔;79刻度盘;791刻度;792枢轴;793齿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弹性件的扭力扳手10,为方便贵审查委员可更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述的前、后、左、右、俯、仰的相对方向是以图1的方向为基准。该扭力扳手10包含有:一管体20、一工作头30、一跳脱机构50、一弹性件60及一调整机构70,其中:

该管体20的横断面于本实施例是呈矩形,并包含有:一通孔22、一穿孔24及一窗口28。该通孔22为矩形孔,并沿该管体20的轴向贯穿该管体20的前、后端。该穿孔24贯穿该管体20的两侧壁,并与该通孔22相通。该窗口28于本实施例为一弧形孔,设于该管体20的顶壁,并与该通孔22相通。

该工作头30包含:一头部32及一杆部36。该头部32是该工作头30驱动工件之处,其于本实施例具有一插柱33藉以套接套筒以驱动螺接组件(螺栓或螺帽),该头部亦可为其他形式,例如但不限于一多角形套孔,以套接螺接组件。该杆部36设置于该头部32的后方,其前端以一枢轴361枢接于该头部32的后端,使该头部32可以枢接处为中心而转动。该工作头30设置于该管体20的前端,该杆部36穿入该管体20的该通孔22中,并以一轴销38枢接于该管体,该头部32凸露于该管体20的前端。

该跳脱机构50设于该工作头30的该杆部36的后端与该顶接件40之间,当该扳手的施力超过所设定的扭力值时,该跳脱机构50产生跳脱作用,以提醒使用者该扳手的施力已到达设定的扭力值。跳脱机构50可为不同的形式,本实施例揭露一种形式的跳脱机构。该跳脱机构50包括:一顶接件40、一抵接件53及一滚轮58。该顶接件40的横断面概呈矩形,配合该管体的形状,该顶接件40容置于该管体20的该通孔22中,并设置于该工作头30的该杆部36的后方,可于该通孔22中位移。该抵接件53设置于该杆部36的一凹孔37,并凸露于该杆部36的后端。该滚轮58藉由一枢轴59枢接于该顶接件40前端的容室42中,并些微凸露于该顶接件40的前端。藉此,于常态时,该抵接件53抵接于该滚轮58的一侧;当该扳手到达所设定的扭力时,该跳脱机构50产生跳脱,该抵接件53越过该滚轮58的最前端并抵接至该滚轮58的另一侧;该跳脱机构50为习知结构,且非本实用新型的研发重点,容不赘述。

该弹性件60的构形概呈m形,以片状的弹性材质制成,并具有:一前接部62、一后接部63、两连接部64及三弯折部65,分别为位于弹性件两端的两(外)弯折部65a及位于弹性件内部的一内弯折部65b,该内弯折部65b位于该两(外)弯折部65a之间,通过该等弯折部65的设置,使弹性件具有弹性。该前接部62及该后接部63概呈平板状,分别位于弹性件的前端与后端,并相互平行为佳。该三弯折部65呈弧状为佳,其中:位于前端的外弯折部65a的一端(前端)连接该前接部62一端;位于后端的外弯折部65a的一端(后端)连接该后接部63一端;该内弯折部65b的两端则连接该两连接部64,并经由该两连接部64间接地分别连接该两外弯折部65a的另一端。实施上,该内弯折部65b的两端可直接地与该两外弯折部65a的另一端连接。该两外弯折部65a位于弹性件的同一侧,而该内弯折部65b位于弹性件的另一侧。该弹性件60设于该管体20的该通孔22中,该前接部62抵接并平贴于该跳脱机构50的顶接件40的后端面。于本实施例具有四个销状的结合件66,其中两个第一结合件66穿过该前接部62的孔621,其一端插设于该顶接件40后端的结合孔44,使该前接部62定位于该顶接件40后端,不会侧向偏移,并确保该前接部62与该顶接件40的后端面相接触。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60呈m形,故具有三段弯折(该三弯折部65),该两连接部64及该内弯折部65b形成该弹性件60的中间部位c,该中间部位c于本实施例以一段弯折(即该内弯折部65b)连接该两(外)弯折部65a。可理解的是,实施上,可使该中间部位c具有多段弯折,亦即所述的中间部位可包括复数个内弯折部65b。请参阅图5及6,该调整机构70设置于该管体20的该通孔22中,并位于该弹性件60的后方,其包含:一抵接件71、一调整件73、一旋钮75、一外盖76、一齿轮77及一刻度盘79。该抵接件71概呈矩形,具有:一第一斜面711,设于该抵接件71的后端面,该抵接件71可于该通孔22中位移。该弹性件60的该后接部63平贴并抵接于该抵接件71的前端面;两个第二结合件66,穿过将该后接部63的孔631,其一端并插设于该抵接件71前端所设的结合孔713,藉此,该后接部63与抵接件71不会相对应侧向偏移,并确保该后接部63与该抵接件71的前端面相接触。

该调整件73亦概呈矩形,并具有:一螺孔731及一第二斜面74,该螺孔731横向地贯穿该调整件73,该第二斜面74设于该调整件73的前端面;该调整件73位于该抵接件71的后方,其第二斜面74与该抵接件71的第一斜面711相互贴合。该旋钮75包含:一头部751及一杆身752,该杆身752的一端连接该头部751,并设有多数螺纹7521;该旋钮75穿设于该管体20的该穿孔24中,可原地转动,该头部751凸露于该管体20的一侧壁,该杆身752藉由该等螺纹7521与该调整件73的该螺孔731相互螺接。该外盖76设置于该穿孔24的另一端。该齿轮77位于该盖体20的一内侧壁,该杆身752的自由端穿接该齿轮77的孔771,俾可带动该齿轮77一起转动。该刻度盘79的表面设有刻度791,于本实施例该等刻度791为扭力数值,该刻度盘79以其枢轴792枢设于该管体20的内顶壁,并可转动,且其周缘的齿部793与该齿轮77相互啮接,而可受该齿轮77的带动而转动,使用者并可通过该管体20的该窗口28观看该刻度盘79所显示的刻度。

使用时,欲调整该扭力扳手10的扭力值时,是藉由该旋钮75的该等螺纹7521与该调整件73的该螺孔731的相互配合,转动该旋钮75时,驱动该调整件73于管体20的横向方向位移,进而改变该抵接件71的位置。请参阅图6,当该调整件73往旋钮75的末端侧向位移时,该抵接件71沿管体的纵向向后位移,并释放该弹性件60,使该弹性件60可向后扩张,此时,该弹性件60以较小的弹性能施压于该跳脱机构50。复请参阅图7,当该调整件73往旋钮75的头部751侧向位移时,藉由该二斜面711、74的配合,该调整件73将该抵接件71沿管体的纵向向前推移,使该抵接件71向该弹性件60的后接部63施压,进而压缩该弹性件60,该弹性件60便以较大的弹性能施压于该跳脱机构50,进而改变该扭力扳手10的设定扭力值。该弹性件60两端的前接部62与后接部63于本实施例系以平面形式与该顶接件40及该抵接件71接触,可确保该弹性件的弹性能的稳定性及精确性。实施上,该前接部62及后接部63不以平面形式为限,可制成弧形片状的构形,使得前、后接部以非平面的形式,例如弧形或其他类似的形态,接触该顶接件40及抵接件71。

图9及图10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扳手的第二与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中,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者,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容不赘述。此两个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弹性件。

图9所示的弹性件60’的构形系呈n形,具有一平板状的前接部62、一平板状的后接部63、一中间部位c,以及两弯折部65,该两弯折部65的一端分别连接该前接部62及后接部63的一端,该中间部位c是一片状的连接部64,其两端分别连接于该两弯折部65的另一端。如此,该弹性件呈n形的构形,且该两弯折部65位于弹性件的不同侧。

可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弹性件可省略该连接部64,并使该两弯折部65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如此,弹性件概呈s形的构形,该前接部与后接部呈平板状。

图10所示的弹性件60”呈u形,具有一前接部62、一后接部63及一弯折部65,该弯折部65的两端分别连接前接部62与后接部63的一端。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60”’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其具有一前接部62、一后接部63及两(外)弯折部65a,以及一位于该弯折部65a的间的中间部位c,该中间部位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前、后接部62、63的一端。该中间部位c于本实施例具有复数个相互串联的内弯折部65b,相邻的内弯折部65b的一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如此,本实施例的弹性件60”’形成波浪状。

上述第二至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弹性件60’、60”、60”’的使用效果与第一较佳实例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的结构及构形不仅新颖独特,其亦可达成传统螺旋弹簧可达成的调整扭力的效果,并可确保使用时的稳定度,提升扭力扳手的实用性。

上述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举凡由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修改,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