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夹手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4715发布日期:2019-11-27 19:31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机械手夹手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机械手夹手组。



背景技术: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械手机器各自的优点。

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的运用于自动生产线中,机械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市场上的机械手夹手组往往结构复杂,使用价值不高,不能对机械手外部起到保护作用,容易造成机械手连接部受到外界污染,不利于转动角度多的机械手,给使用带来不便,不能满足生产加工,在同行领域中性能较低且推广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机械手夹手组,结构简单,使用价值高,能对机械手外部起到保护作用,不易造成机械手连接部受到外界污染,有利于转动角度多的机械手,给使用带来便利,能满足生产加工,在同行领域中性能优越且推广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1、第一连接转动座2、第二连接转动座3、机械臂4、第三连接转动座5、夹持臂6、转动部7、转动轴8、转子夹手9、止回片夹手10,所述底座1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转动座2,第一连接转动座2上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转动座3,第二连接转动座3后端面设置有机械臂4,机械臂4上端前表面设置有第三连接转动座5,第三连接转动座5下端面设置有夹持臂6,夹持臂6下端内部设置有转动部7,转动部7内部设置有转动轴8,转动轴8前端面设置有转子夹手9,转子夹手9前端面设置有一对止回片夹手10;

所述底座1包含底板11、立柱12、连接板13,底板11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立柱12,立柱12上端面设置有连接板13;

所述止回片夹手10上从后至前依次设置有转子槽口101、铜套槽口102、止回片槽口103。

所述底板11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紧固连接孔111,若干个所述紧固连接孔111呈正方形围绕。

所述第二连接转动座3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驱动壳体31。

所述第二连接转动座3上端面左侧设置有第二驱动壳体41。

所述第三连接转动座5右侧设置有第三驱动壳体51。

所述第三连接转动座5下端面设置有第四驱动壳体6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底座1用于与使用地面稳固连接,底座1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转动座2,第一连接转动座2上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转动座3,第一驱动壳体3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第一连接转动座2与第二连接转动座3的转动,第二连接转动座3后端面设置有机械臂4,第二驱动壳体4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第二连接转动座3与机械臂4的转动,机械臂4上端前表面设置有第三连接转动座5,第三驱动壳体5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机械臂4与第三连接转动座5的转动,第三连接转动座5下端面设置有夹持臂6,第四驱动壳体6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第三连接转动座5与夹持臂6的转动,夹持臂6下端内部设置有转动部7,转动部7内部设置有转动轴8,转动轴8前端面设置有转子夹手9,转子夹手9前端面设置有一对止回片夹手10;止回片夹手10上从后至前依次设置有转子槽口101、铜套槽口102、止回片槽口103,分别对应不同的物料,满足夹取需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价值高,能对机械手外部起到保护作用,不易造成机械手连接部受到外界污染,有利于转动角度多的机械手,给使用带来便利,能满足生产加工,在同行领域中性能优越且推广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止回片夹手10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底座1、第一连接转动座2、第二连接转动座3、机械臂4、第三连接转动座5、夹持臂6、转动部7、转动轴8、转子夹手9、止回片夹手10、底板11、立柱12、连接板13、第一驱动壳体31、第二驱动壳体41、第三驱动壳体51、第四驱动壳体61、紧固连接孔111、转子槽口101、铜套槽口102、止回片槽口10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1、第一连接转动座2、第二连接转动座3、机械臂4、第三连接转动座5、夹持臂6、转动部7、转动轴8、转子夹手9、止回片夹手10,所述底座1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转动座2,第一连接转动座2上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转动座3,第二连接转动座3后端面设置有机械臂4,机械臂4上端前表面设置有第三连接转动座5,第三连接转动座5下端面设置有夹持臂6,夹持臂6下端内部设置有转动部7,转动部7内部设置有转动轴8,转动轴8前端面设置有转子夹手9,转子夹手9前端面设置有一对止回片夹手10;

所述底座1包含底板11、立柱12、连接板13,底板11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立柱12,立柱12上端面设置有连接板13;底板11的设置使得底座1可以平稳的安装在使用地面上,立柱12的设置可以起到一定的高度辅助作用,连接板13便于连接底座1与第一连接转动座2的关系。

所述止回片夹手10上从后至前依次设置有转子槽口101、铜套槽口102、止回片槽口103。转子槽口101、铜套槽口102、止回片槽口103分别对应不同的物料,满足夹取需求。

所述底板11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紧固连接孔111,若干个所述紧固连接孔111呈正方形围绕。若干个所述紧固连接孔111呈正方形围,使得底板11与使用地面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固,减少晃动倾倒。

所述第二连接转动座3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驱动壳体31。第一驱动壳体3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转动。

所述第二连接转动座3上端面左侧设置有第二驱动壳体41。第二驱动壳体4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转动。

所述第三连接转动座5右侧设置有第三驱动壳体51。第三驱动壳体5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转动。

所述第三连接转动座5下端面设置有第四驱动壳体61。第四驱动壳体6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底座1用于与使用地面稳固连接,底座1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转动座2,第一连接转动座2上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转动座3,第一驱动壳体3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第一连接转动座2与第二连接转动座3的转动,第二连接转动座3后端面设置有机械臂4,第二驱动壳体4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第二连接转动座3与机械臂4的转动,机械臂4上端前表面设置有第三连接转动座5,第三驱动壳体5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机械臂4与第三连接转动座5的转动,第三连接转动座5下端面设置有夹持臂6,第四驱动壳体61的设置便于储放转动驱动设备,实现第三连接转动座5与夹持臂6的转动,夹持臂6下端内部设置有转动部7,转动部7内部设置有转动轴8,转动轴8前端面设置有转子夹手9,转子夹手9前端面设置有一对止回片夹手10;止回片夹手10上从后至前依次设置有转子槽口101、铜套槽口102、止回片槽口103,分别对应不同的物料,满足夹取需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价值高,能对机械手外部起到保护作用,不易造成机械手连接部受到外界污染,有利于转动角度多的机械手,给使用带来便利,能满足生产加工,在同行领域中性能优越且推广性强。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