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的齿轮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9969发布日期:2020-04-07 20:2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锁的齿轮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门锁的齿轮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当我们需要使用电子门锁时,会出现电子门锁内的电量耗尽或者突然短路断电等情况发生,所以,我们通常会在电子门锁内加入相应的机械锁结构来保证在电子门锁在断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正常开锁,而现今的电子门锁中所使用的具有机械锁结构的锁体有各种各样的型号,其中,型号为6052的下把手锁体被广泛使用到目前的智能门锁中,而型号为6052的下把手锁体内部通常都会内置电机,进而导致锁体结构造成很大的变化,致使方轴孔以及锁芯孔的位置较近,其具体规格为:如图1和图8所示,方轴孔到导向片506的距离为60mm,方轴孔到反锁孔507的距离为52mm,方轴孔与锁芯孔503的距离为23mm,而这些规格距离都是固定的,而因为6052型号的下把手锁体的方轴孔与锁芯孔503的距离固定同时距离也过短,外锁门板内的方轴203以及拨片305的插入到方轴孔与锁芯孔503上的转动空间有限,如果直接通过锁芯301转动拨片305致使锁芯孔503的转动的话,会直接影响到执手201的换向轴202的正常转动,致使无法正常转动换向轴202上的方轴203的转动,影响6052型号的下把手锁体的正常运行。

鉴于这些问题,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6052型号的下把手锁体上加装机械锁结构同时能够使智能门锁正常运行的传动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门锁的齿轮传动装置,包括外壳、执手传动机构以及锁体机构,所述执手传动机构包括执手、换向轴以及方轴,所述换向轴穿过外壳并与执手连接,换向轴的另一端连接于方轴,方轴穿过外锁框体并与锁体机构连接,所述外壳内部还安装有锁芯传动机构,锁芯传动机构穿过外壳的底部并与锁体机构连接;

所述锁芯传动机构包括锁芯以及锁芯传动组件,所述锁芯的输出端连接有锁芯传动组件,锁芯传动组件位于换向轴的正下方且不与换向轴接触;使用者通过插入相应的钥匙至锁芯内,转动钥匙同时致使锁芯内部的锁芯转轴转动,通过锁芯转轴的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锁芯传动组件的转动,同时,因为锁芯传动组件不与安装有方轴的换向轴接触,所以在转动锁芯传动组件的时不会影响换向轴的正常转动。

所述锁芯传动组件包括锁芯传动齿轮、扇形传动齿轮以及拨片,所述锁芯传动齿轮套接在锁芯的输出端上,锁芯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于扇形传动齿轮,扇形传动齿轮的远离外壳的一面铰接有拨片的一端,拨片的另一端连接于锁体机构;通过转动锁芯传动齿轮,进而使扇形传动齿轮转动,而防护板能够有效限制扇形传动齿轮的转动幅度,而扇形传动齿轮转动会致使拨片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扇形传动齿轮与拨片连接处还设有防护板;用于阻挡扇形传动齿轮移位或者外界对扇形传动齿轮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所述扇形传动齿轮上还设有限位扇形板,限位扇形板通过螺钉连接于外锁框体,所述扇形传动齿轮能够在限位扇形板的下转动。

所述扇形传动齿轮包括扇形板a、连接孔、铰接部以及外齿,所述扇形板a的端部设有连接孔,位于扇形板a的连接孔的相对位置上向外延伸设有与拨片连接的铰接部,扇形板a的边缘设有与锁芯传动齿轮啮合的外齿。

所述限位扇形板包括扇形板b以及连接柱,所述扇形板b的朝向扇形传动齿轮的一面的端部设有套接在连接孔上的连接柱。

所述扇形板a中部还设有凹陷的弧形腰槽,所述扇形板b的边缘设有与弧形腰槽滑动连接的限位柱,通过限位柱的作用,在扇形板a在转动的时候,其向内凹陷的弧形腰槽会与限位柱配合,致使扇形板a一直围绕着其弧形腰槽形状来做运动轨迹,不会使扇形板a偏离预定的轨迹,拨片转动稳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柱的连接关系为过盈配合连接;扇形板b通过连接柱在扇形板a的连接孔内稳定转动,不会使扇形传动齿轮转动时在限位扇形板上脱落,致使拨片转动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锁芯传动齿轮以及扇形传动齿轮的齿轮配合传动方式来使拨片的转动,其转动方式不会影响到换向轴正常的转动,结构简单且可靠,且通过多重的稳定性设置,使扇形传动齿轮在转动的时候更加稳定,扇形传动齿轮不会出现脱离原有运动轨迹的情况发生,适合使用6052型号的下把手锁体的智能门锁中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与6052型号的下把手锁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拆卸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的齿轮传动装置的锁芯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的齿轮传动装置的扇形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的齿轮传动装置的限位扇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6052型号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安装有本实用的新型智能门锁与6052型号的下把手锁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8中:

1外壳、201执手、202换向轴、203方轴、301锁芯、302锁芯传动齿轮、303扇形传动齿轮、304限位扇形板、305拨片、3031扇形板a、3032连接孔、3033铰接部、3034弧形腰槽、3035外齿、306防护板、3041扇形板b、3042连接柱、3043限位柱、501锁体、502方轴孔、503锁芯孔、504主舌、505保险舌、506导向片、507反锁孔、508斜舌、6外锁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其中本文采用的“顶部”、“底部”、“正上方”、“正下方”、“端部”或“侧部”等对部件安装位置的词语均是对本智能门锁的齿轮传动装置的具体部件在安装后的状态来具体描述,显然,上述方位词的使用仅用于清楚理解本方案的实质内容,并未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见图1-4,其中,外壳1、执手传动机构以及锁体机构,所述执手传动机构包括执手201、换向轴202以及方轴203,所述换向轴202穿过外壳1并与执手201连接,换向轴202连接于方轴203,方轴203穿过外壳1并与锁体机构连接,所述外壳1内部还安装有锁芯传动机构,锁芯传动机构穿过外壳1的底部并与锁体机构连接;

所述锁芯传动机构包括锁芯301以及锁芯传动组件,锁芯301的输出端连接有锁芯传动组件,锁芯传动组件位于换向轴202的正下方且不与换向轴202接触;使用者通过插入相应的钥匙至锁芯301内,转动钥匙同时致使锁芯301转动,通过锁芯301的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锁芯传动组件的转动,同时,因为锁芯传动组件不与安装有方轴203的换向轴202接触,所以在转动锁芯传动组件的时不会影响换向轴202的正常转动。

所述锁芯传动组件包括锁芯传动齿轮302、扇形传动齿轮303以及拨片305,所述锁芯传动齿轮302套接在锁芯301的输出端上,锁芯传动齿轮302啮合连接于扇形传动齿轮303,扇形传动齿轮303的远离外壳1的一面铰接有拨片305的一端,拨片305的另一端连接于锁体机构;通过转动锁芯传动齿轮302,进而使扇形传动齿轮303转动,而扇形传动齿轮303转动会驱使拨片305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扇形传动齿轮303与拨片305连接处还设有防护板306;用于阻挡扇形传动齿轮303移位或者外界对扇形传动齿轮303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

再进一步地,所述扇形传动齿轮303上还设有限位扇形板304,限位扇形板304通过螺钉连接于外壳1,所述扇形传动齿轮303能够在限位扇形板304的下转动。

见图5,其中,所述扇形传动齿轮303包括扇形板a3031、连接孔3032、铰接部3033以及外齿3035,所述扇形板a3031的端部设有连接孔3032,位于扇形板a3031的连接孔3032的相对位置上向外延伸设有与拨片305连接的铰接部3033,扇形板a3031的边缘设有与锁芯传动齿轮302啮合的外齿3035。

见图6,所述限位扇形板304包括扇形板b3041以及连接柱3042,所述扇形板b3041的朝向扇形传动齿轮303的一面的端部设有套接在连接孔3032上的连接柱3042。

所述扇形板a3031中部还设有向扇形板a3031内凹陷的弧形腰槽3034,所述扇形板b3041的朝向扇形传动齿轮303的一面边缘设有在弧形腰槽3034内滑动的限位柱3043,通过限位柱3043的作用,在扇形板a3031在转动的时候,其向内凹陷的弧形腰槽3034会与限位柱3043先配合,致使扇形板a3031一直围绕着其弧形腰槽3034形状来做运动轨迹,不会使扇形板a3031偏离预定的轨迹,拨片305转动稳定

而后,所述连接孔3032与所述连接柱3042的连接关系为过盈配合连接;扇形板b3041通过连接柱3042在扇形板a3031的连接孔3032内稳定转动,不会使扇形传动齿轮303转动时在限位扇形板304上脱落,致使拨片305转动更加稳定。

见图7-8,所述锁体机构包括锁体501、方轴孔502、锁芯孔503、主舌504、保险舌505、斜舌508以及导向片506,所述锁体501的侧部设有导向片506,锁体501上设有方轴孔502以及锁芯孔503,所述方轴孔502套接有方轴203,方轴203联动于主舌504以及斜舌508,主舌504安装在导向片506上。

所述方轴203插入到方轴孔502,并能够转动方轴孔502;所述拨片305插入到锁芯孔503,并能够转动锁芯孔503;通过方轴203转动方轴孔502,进而致使斜舌508的收入或弹出;通过拨片305转动锁芯孔503到一定角度,再通过转动执手201来致使换向轴202底部的方轴203,进而使方轴203转动方轴孔502,斜舌508以及主舌504同步收入。

当该智能门锁出现电量耗尽或者突然短路断电等情况发生,使用者拿出相应的钥匙并插入到锁芯301内,旋转钥匙,这时,通过锁芯301的转动带动锁芯301输出端的转动,进而带动锁芯传动齿轮302的转动,通过锁芯传动齿轮302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扇形传动齿轮303的转动,通过扇形传动齿轮303在限位扇形板304底部的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拔片305的转动,进而对锁芯孔503进行转动到一定的角度,而后再通过上提执手201来致使换向轴202底部的方轴203转动,进而使套入有方轴203的方轴孔502转动,使导向片506上的斜舌508以及主舌504同步收入锁体501内,进而完成开锁的步骤,采用锁芯传动齿轮302以及扇形传动齿轮303的齿轮配合传动方式来使拨片305的转动,其转动方式不会影响到换向轴202正常的转动,结构简单且可靠,且通过多重的稳定性设置,使扇形传动齿轮303在转动的时候更加稳定,扇形传动齿轮303不会出现脱离原有运动轨迹的情况发生,适合使用6052型号的下把手锁体的智能门锁中广泛使用。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