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锁舌自动弹出的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0345发布日期:2020-06-20 14:24阅读:1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锁舌自动弹出的锁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锁舌自动弹出的锁体。



背景技术:

主锁舌自动弹出的锁体是一种关门后自动上锁的产品,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简单便捷,但是,目前这种锁体普遍存在虚掩误弹概率大的弊端,具体而言,就是在本意不想关门的情况下,即便只是虚掩一下也会因检测舌触碰到门框而使主锁舌弹出,出现虚掩误弹后,已弹出的主锁舌将对正常关门造成影响,反而给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如何改进锁体以避免虚掩误弹问题的发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锁舌自动弹出的锁体,该锁体能够有效地避免虚掩误弹问题的发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锁舌自动弹出的锁体,包括锁壳和与门框相对的侧边条,所述锁壳内设置有剪刀舌、检测舌和可自动弹出的主锁舌,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壳内的触发扣,所述触发扣与所述锁壳可滑动连接,所述触发扣相对所述锁壳的滑动方向与所述侧边条平行;

所述触发扣的接近所述主锁舌的一端具有与所述主锁舌的第一限位部对应的限位块,所述触发扣与所述锁壳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触发扣以使所述限位块从所述第一限位部中弹出的弹性件;

所述触发扣的朝向所述侧边条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剪刀舌配合的第一卡接部,背向所述侧边条的另一侧具有与所述检测舌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当所述剪刀舌处于完全弹出状态且所述检测舌处于完全回收状态时,所述剪刀舌和所述检测舌均不与所述触发扣形成卡接;

当所述剪刀舌处于非完全弹出状态且所述检测舌处于非完全回收状态时,所述剪刀舌和所述检测舌中至少一者与所述触发扣形成卡接。

可选地,在上述锁体中,所述检测舌布置在所述剪刀舌和所述主锁舌之间,所述触发扣的远离所述主锁舌的一端设置有两层阶梯形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接近所述侧边条的台阶面为所述第一卡接部,另一台阶面为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比所述第一卡接部更接近所述限位块。

可选地,在上述锁体中,所述锁壳内设置有三个分别与所述剪刀舌、所述检测舌和所述主锁舌对应的检测开关,所述检测开关用于向预设装置或程序反馈被检测对象是否处于预定位置。

可选地,在上述锁体中,锁芯通过主拨块驱动所述主锁舌使之回收,所述锁芯通过解锁拨片驱动所述触发扣使之与所述主锁舌卡接,所述主拨块与所述解锁拨片以剪刀形结构与所述锁壳铰接。

可选地,在上述锁体中,在所述主拨块和所述解锁拨片的相对所述锁芯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主拨块和所述解锁拨片的转动壳,所述转动壳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门内把手的方孔驱动块止挡连接的固定销,所述转动壳上活动连接有用于与门外把手的方孔驱动块卡接的活动销;

所述锁壳内设置有与所述活动销抵接的双工位的弧形板和用于驱动所述弧形板使之切换工位的电机。

可选地,在上述锁体中,所述电机的控制器具有用于接收指令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

可选地,在上述锁体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可选地,在上述锁体中,所述限位块的末端设置有滚轮。

可选地,在上述锁体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卡槽。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锁舌自动弹出的锁体中,用于卡住主锁舌的触发扣与锁壳可滑动连接,触发扣相对锁壳的滑动方向与侧边条平行,触发扣与锁壳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触发件的弹性件,触发扣的朝向侧边条的一侧具有与剪刀舌配合的第一卡接部,背向侧边条的另一侧具有与检测舌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关门过程中,剪刀舌和检测舌首先一同被门框压缩回收,然后经过虚掩阶段,最终剪刀舌对准门框上的插孔并完全弹出,而检测舌处在完全回收状态。由于当剪刀舌处于非完全弹出状态且检测舌处于非完全回收状态时,剪刀舌和检测舌中至少一者与触发扣形成卡接,所以在虚掩阶段触发扣并不会移动,因此不会发生虚掩误弹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在关门开始阶段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在关门中间阶段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在关门结束阶段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中检测开关12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锁壳;2、侧边条;3、剪刀舌;4、检测舌;5、触发扣;51、解锁拨片;6、主锁舌;61、主拨块;7、反锁舌;71、反锁锁头;72、拉簧;8、锁芯;9、转动壳;91、拉簧;92、固定销;10、电机;101、弧形板;11、方孔驱动块;12、检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包括锁壳1和与门框相对的侧边条2,锁壳1内设置有剪刀舌3、检测舌4、触发扣5和可自动弹出的主锁舌6,其中,触发扣5与锁壳1可滑动连接,触发扣5相对锁壳1的滑动方向与侧边条2平行,触发扣5的接近主锁舌6的一端具有与主锁舌6的第一限位部对应的限位块,触发扣5与锁壳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触发扣5以使限位块从第一限位部中弹出的弹性件。

此外,触发扣5的朝向侧边条2的一侧具有与剪刀舌3配合的第一卡接部,背向侧边条2的另一侧具有与检测舌4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当剪刀舌3处于完全弹出状态且检测舌4处于完全回收状态时,剪刀舌3和检测舌4均不与触发扣5形成卡接;当剪刀舌3处于非完全弹出状态且检测舌4处于非完全回收状态时,剪刀舌3和检测舌4中至少一者与触发扣5形成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在关门的开始阶段(此时尚为开门状态),剪刀舌3和检测舌4均处在完全弹出状态,主锁舌6处在完全回收状态。“完全弹出”是指伸出到最大程度,“完全回收”是指缩回到最大程度。在此阶段,主锁舌6被触发扣5卡住,而触发扣5被检测舌4卡住。

如图2所示,在关门的中间阶段(此时为虚掩状态),剪刀舌3和检测舌4已经受到门框挤压,但剪刀舌3还没有对准门框上的插孔,所以剪刀舌3和检测舌4同时被门框压缩,在此阶段,剪刀舌3和检测舌4中至少一者与触发扣5形成卡接,具体而言,随着压缩回收程度的逐渐增大,检测舌4与触发扣5之间由最初的相互卡接慢慢向相互脱离转变,而剪刀舌3与触发扣5之间却由最初的相互脱离慢慢向相互卡接转变,剪刀舌3和检测舌4同时移动,两者各自对触发扣5的卡接在时间上无缝衔接,即在检测舌4与触发扣5脱离之前,剪刀舌3对触发扣5的卡接已形成,因此,即便检测舌4压缩到最大程度,触发扣5在此阶段仍不能移动,主锁舌6也就不能弹出。

如图3所示,在关门的结束阶段,由于剪刀舌3已经对准门框上的插孔,所以剪刀舌3完全弹出,由于门框上正对检测舌4的位置没有插孔,所以检测舌4仍处于完全回收状态,在此阶段,剪刀舌3和检测舌4均不与触发扣5形成卡接,于是触发扣5在与之对应的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上移之后触发扣5不再卡住主锁舌6,主锁舌6便在与之对应的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弹出,完成上锁。

由上述工作原理可知,在虚掩阶段触发扣5并不会移动,因此不会发生虚掩误弹的问题。

由图1可见,锁壳1的下部设置有反锁舌7和与之配套的反锁锁头71和拉簧72,逆时针转动反锁锁头71可使反锁舌7伸出侧边条2,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检测舌4布置在剪刀舌3和主锁舌6之间,触发扣5的远离主锁舌6的一端设置有两层阶梯形的限位部,该限位部的接近侧边条2的台阶面为第一卡接部,另一台阶面为第二卡接部,而且,第二卡接部比第一卡接部更接近触发扣5的限位块。

具体实际应用中,用于驱动触发扣5相对锁壳1滑动的弹性件可以为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

为了使用户能够清楚地知道门锁是否已经上锁成功,本实施例中,锁壳1内设置有三个分别与剪刀舌3、检测舌4和主锁舌6对应的检测开关12,如图4所示,检测开关12用于向预设装置或程序(例如手机的应用程序)反馈被检测对象是否处于预定位置,用户通过预设装置或程序可以查看剪刀舌3、检测舌4和主锁舌6的到位状态,如果三者均已到位,则说明上锁成功,锁体使用正常,否则应当重新上锁或者及时检查锁体。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锁芯8通过主拨块61驱动主锁舌6使之回收,锁芯8通过解锁拨片51驱动触发扣5使之与主锁舌6卡接,主拨块61与解锁拨片51以剪刀形结构与锁壳1铰接。

参见图3,主锁舌6的第一限位部为卡槽,触发扣5的限位块为可插入卡槽中的卡头,使用钥匙开门时,锁芯8顺时针拧动,转动过程中,锁芯8拨动主拨块61和解锁拨片51,然后,主锁舌6在主拨块61的带动下向右移动,而触发扣5在解锁拨片51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当主锁舌6移动到位后,主锁舌6的卡槽与触发扣5下端的卡头对准,卡头插入到卡槽中使触发扣5与主锁舌6卡接,此时,推开门解除门框对检测舌4的约束,检测舌4弹出后与触发扣5的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接,开门后的状态如图1所示。

由于在主锁舌6回收移动到位之前,触发扣5下端的卡头可能已经提前与锁舌6接触了,为了减少磨损,可以在触发扣5的卡头的末端设置滚轮,如图1所示。

为了实现无钥匙开门,在主拨块61和解锁拨片51的相对锁芯8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主拨块61和解锁拨片51的转动壳9,转动壳9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门内把手的方孔驱动块11止挡连接的固定销92,转动壳9上活动连接有用于与门外把手的方孔驱动块11卡接的活动销。锁壳1内还设置有与活动销抵接的双工位的弧形板101和用于驱动弧形板101使之切换工位的电机10。

“止挡连接”是指,方孔驱动块11在转动过程中会遇到固定销92阻挡,这样转动壳9便能随着方孔驱动块11一起转动。

转动壳9处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方孔驱动块11,分别与门外把手和门内把手连接,由于转动壳9上的固定销92与门内把手的方孔驱动块11止挡连接,所以每次拧动门内把手都可以实现开门,而门外把手的方孔驱动块11需通过活动销与转动壳9形成卡接,只有当活动销到达指定位置时,拧动门外把手才能开门,否则门外把手只是空转而已。如图1所示,电机10驱动弧形板101向左移动后,活动销被推向方孔驱动块11,门外把手的方孔驱动块11上设置有与活动销配合的销孔或凹槽,于是转动壳9与门外把手的方孔驱动块11相互卡接,此时拧动门外把手可以实现开门。

为了便于转动壳9回位,可以在转动壳9与锁壳1之间设置拉簧91,如图1所示。

具体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密码输入端向电机10的控制器发送指令信号,为了使门锁更加智能便捷,电机10的控制器一般具有用于接收指令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预设装置或程序来控制电机1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