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密封性和降风噪的外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3614发布日期:2020-06-16 22:33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加密封性和降风噪的外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外把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加密封性和降风噪的外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汽车车门上设置有汽车分体式车门把手,分体式车门把手包括有把手本体和装饰罩,把手本体前端可相对车门转动一定角度,装饰罩固定连接于车门上,且装饰罩位于把手本体的尾端,把手本体的尾端和装饰罩的前端对应设置为平面,在常态下,把手本体的平面端与装饰罩的平面端相对,两个平面之间形成有较大的分缝,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公告号为cn207714953u的中国专利一种汽车门把手总成。

但上述把手存在以下缺点: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会很容易进入到分缝内,在分缝内产生气流回旋,当汽车达到一定速度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此外,由于两个平面是平行设置,无遮挡的结构,外部气流很容易进入至车门内,从而造成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密封性和降风噪的外把手结构,采用第一分缝面的凸筋与第二分缝面的分缝面挡筋嵌合相抵的方式,具有降风噪、提高密封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增加密封性和降风噪的外把手结构,包括手柄壳体、装饰罩及设置于手柄壳体内的把手骨架,装饰罩与手柄壳体对应配合,手柄壳体的一侧设置为开口侧供把手骨架伸入,手柄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分缝面,第一分缝面的周边沿手柄壳体轴向延伸设置有凸筋;装饰罩与第一分缝面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分缝面,第二分缝面设置有分缝面挡筋,分缝面挡筋与凸筋对应配合;当手柄壳体与装饰罩相抵接时,分缝面挡筋的外侧壁与凸筋的内侧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把手处于未拉开状态时,手柄壳体与装饰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分缝面与第二分缝面平行相对,且第一分缝面上延伸设置的凸筋端面恰好与装饰罩的第二分缝面相抵,分缝面挡筋的端面与第一分缝面相抵,分缝面挡筋的外侧壁与凸筋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如此即可实现手柄壳体与装饰罩之间较好的密封,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过外把手的风无法进入分缝内,从而达到降低风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把手骨架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密封垫,密封垫设置有搭接筋,搭接筋伸出手柄壳体;装饰罩设置有下端面挡筋,下端面挡筋与搭接筋密封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把手处于未拉开状态时,密封垫的搭接筋可与下端面挡筋相抵且紧密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把手骨架包括骨架本体和骨架勾部,密封垫开设有安装孔,密封垫套设并固定于骨架勾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骨架本体设置有安装接触面,骨架勾部设置有若干与安装接触面相对的安装限位面,若干安装限位面与安装接触面形成有间隙,密封垫嵌于间隙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密封垫固定安装于把手骨架上时,由于密封垫具有弹性,可将密封垫的安装孔向外周撑开,然后扣入骨架勾部,使密封垫的上端面与安装接触面相贴紧,松开密封垫后,在密封垫自身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安装孔周边的密封垫将嵌入至间隙中,从而可通过安装限位面将密封垫固定于骨架本体与骨架勾部之间,安装较方便、迅速且较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密封垫远离安装接触面的端面开设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把手处于未拉开状态时,密封垫远离安装接触面的端面恰好与车门相贴紧,设置凹槽可提高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密封垫远离安装接触面的端面设置有若干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把手外拉后复位时,若干凸起可对外把手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外把手复位至车门上时直接砸到车门上的垫片而造成很大的噪音,具有降噪和减小磨损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下端面挡筋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可加强下端面挡筋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小下端面挡筋的形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第一分缝面的凸筋与第二分缝面的分缝面挡筋嵌合相抵的方式,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过外把手的风无法进入分缝内,具有降风噪、提高密封性的效果;

2.采用密封垫的搭接筋与下端面挡筋相抵且紧密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3.采用限位面与安装接触面配合将密封垫固定安装于把手骨架上,安装较方便、迅速且较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关系示意图,其中手柄壳体、把手骨架、密封垫和装饰罩均处于分离状态。

图2是实施例中的装饰罩的正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装饰罩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密封垫的仰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中密封垫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中把手骨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骨架勾部的俯视图。

图中:1、手柄壳体;11、开口侧;12、第一分缝面;13、凸筋;14、开口槽;2、装饰罩;21、第二分缝面;22、分缝面挡筋;23、下端面挡筋;3、把手骨架;31、骨架本体;311、安装接触面;32、骨架勾部;321、安装限位面;4、密封垫;41、安装孔;42、搭接筋;43、凹槽;5、加强筋;6、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便于说明,下述的“上”、“下”、“左”、“右”均与附图1所示方向一致。

一种增加密封性和降风噪的外把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有手柄壳体1、装饰罩2及设置于手柄壳体1内的把手骨架3,装饰罩2与手柄壳体1对应配合,装饰罩2固定安装于车门上,手柄壳体1可转动地安装于车门上,手柄壳体1安装于车门上的内侧设置为开口侧11,把手骨架3可通过开口侧11伸入手柄壳体1内进行安装。

如图1-图7所示,手柄壳体1的右端设置有第一分缝面12,第一分缝面12的外周沿手柄壳体1的轴向延伸设置有凸筋13,凸筋13延伸设置于手柄壳体1的三个外侧壁的端部,整体呈开口向下的“c”字形,第一分缝面12位于手柄壳体1的开口侧11形成有开口槽14;装饰罩2的左端面设置有与第一分缝面12相对应的第二分缝面21,第二分缝面21上设置有分缝面挡筋22,分缝面挡筋22的截面也呈开口朝下的“c”字形,分缝面挡筋22与凸筋13对应配合。把手骨架3上设置有密封垫4,把手骨架3包括骨架本体31和骨架勾部32,密封垫4具有弹性,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垫4可采用橡胶密封垫4,密封垫4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41,密封垫4套设并固定于骨架勾部32,骨架本体31的下侧面设置有安装接触面311,骨架勾部32设置有四个与安装接触面311相对的安装限位面321,四个安装限位面321与安装接触面311间形成有间隙,安装孔41外周四个角的密封垫4嵌于间隙中。密封垫4的一侧设置有搭接筋42,搭接筋42通过开口槽14伸出第一分缝面12;装饰罩2的第二分缝面21的下侧边设置有下端面挡筋23,下端面挡筋23与搭接筋42密封配合,下端面挡筋23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加强筋5,加强筋5可加强下端面挡筋23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小下端面挡筋23的形变。

当把密封垫4固定安装于把手骨架3上时,由于密封垫4具有弹性,可将密封垫4的安装孔41向外周撑开,然后扣入骨架勾部32,使骨架勾部32穿过安装孔41,使密封垫4的上端面与安装接触面311相贴紧,松开密封垫4后,在密封垫4自身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安装孔41周边四个角上的密封垫4将嵌入至间隙中,从而可通过安装限位面321将密封垫4固定于骨架本体31与骨架勾部32之间,安装较方便、迅速且较牢固。

如图4和图6所示,密封垫4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43,凹槽43环绕于安装孔41周边且与搭接筋42相邻设置,密封垫4的下端面还设置有若干个半圆形的凸起6。当外把手处于未拉开状态时,密封垫4远离安装接触面311的端面恰好与车门相贴紧,设置凹槽43可提高密封性;当外把手外拉后复位时,若干凸起6可对外把手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外把手复位至车门上时直接砸到车门上的垫片而造成很大的噪音,具有降噪和减小磨损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当外把手处于未拉开状态时,手柄壳体1与装饰罩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分缝面12与第二分缝面21平行相对,且第一分缝面12上延伸设置的凸筋13端面恰好与装饰罩2的第二分缝面21相抵,分缝面挡筋22的端面与第一分缝面12相抵,分缝面挡筋22的外侧壁与凸筋13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密封垫4的搭接筋42可与下端面挡筋23相抵且紧密配合,如此即可实现手柄壳体1与装饰罩2之间较好的密封,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过外把手的风无法进入分缝内,从而达到降低风噪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