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9096发布日期:2020-09-11 22:4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robot)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理想中的高仿真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科学界正在向此方向研究开发。

但是目前的脖子运动机构的机器人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脖子的转动、仰头、低头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平台连接,所述平台上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连杆结构连接,所述连杆结构与第一平台的一侧连接,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双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的另一端与第一平台的另一侧连接,双作用气缸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转轴。

伺服电机的轴与平台的圆心固定连接。

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平台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

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在平台上。

双作用气缸的底部与平台固定连接,双作用气缸的活塞端与第一平台固定连接,转轴设置在双作用气缸的活塞端上。

双作用气缸上下部均设置有气管接头,气管接头与高压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伺服电机与平台连接,伺服电机转动,从而带动平台转动,可实现整个头部的转动,包括左转动和右转动。

同时当第一伺服电机转动,可以实现第一连接杆的转动,第一连接杆的转动从而推动第二连接杆移动,从而推动第一平台围着转轴转动,从而实现头的往下移动,双作用气缸上下部均设置有气管接头,气管接头与高压气体连通,当双作用气缸下部的气管接头开始进压缩空气,则活塞往上移动,可以推动第一平台往上翘起,从而实现头往上仰起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正反转等可以实现各种眨眼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所述伺服电机1与平台2连接,所述平台2上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与连杆结构4连接,所述连杆结构4与第一平台5的一侧连接,所述平台2上设置有双作用气缸6,双作用气缸6的另一端与第一平台5的另一侧连接,双作用气缸6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转轴7。

伺服电机1的轴与平台2的圆心固定连接。

连杆结构4包括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8与第一伺服电机3的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9通过第一转轴10与第一平台5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1连接。

第一伺服电机3固定在平台2上。

双作用气缸6的底部与平台2固定连接,双作用气缸6的活塞端与第一平台5固定连接,转轴7设置在双作用气缸6的活塞端上。

双作用气缸6上下部均设置有气管接头,气管接头与高压气体连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电机(1),所述伺服电机(1)与平台(2)连接,所述平台(2)上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与连杆结构(4)连接,所述连杆结构(4)与第一平台(5)的一侧连接,所述平台(2)上设置有双作用气缸(6),双作用气缸(6)的另一端与第一平台(5)的另一侧连接,双作用气缸(6)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转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1)的轴与平台(2)的圆心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杆结构(4)包括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8)与第一伺服电机(3)的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9)通过第一转轴(10)与第一平台(5)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伺服电机(3)固定在平台(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双作用气缸(6)的底部与平台(2)固定连接,双作用气缸(6)的活塞端与第一平台(5)固定连接,转轴(7)设置在双作用气缸(6)的活塞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双作用气缸(6)上下部均设置有气管接头,气管接头与高压气体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平台连接,所述平台上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连杆结构连接,所述连杆结构与第一平台的一侧连接,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双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的另一端与第一平台的另一侧连接,双作用气缸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转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机器人脖子运动机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脖子的转动、仰头、低头等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皮从明;皮官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永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