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9462发布日期:2020-09-01 18:3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套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套合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合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温储罐是用于储存低温深冷介质的容器,该低温深冷介质可以为液化天然气、液氧、液氮等。低温深冷介质的温度大致在-196℃~-162℃之间。

为了保持介质温度,使介质不受导热影响而气化,一般将低温储罐设计为双层罐体结构,内、外筒形成夹层空间并对其抽真空防止空气对流产生的热传导,同时,在内容器外表面缠绕复合绝热纸或向夹层充填珠光砂解决辐射传热问题。

低温储罐制造过程中,需将制造好的内容器套入制造好的外筒体内。

目前采用的其中一种方法是悬臂套合,将制造好的外筒体先套入悬臂,并将外筒体放置在可移动的滚轮架上,再将内容器一端固定在悬臂工装端部,内容器另一端采用工装进行支撑,使内容器达到水平状态并与悬臂工装同轴,缓慢移动外筒体逐步套入内容器。在该方法中,内容器通过悬臂支撑,悬臂受力大,因此对悬臂的要求高,只能适用于容积较小如容积60立方以下的储罐,工装制造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通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合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合装置,用于将内容器套入外筒体内;所述套合装置包括:导轨,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筒体内;及移动车,包括支撑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底部并分列所述支撑板两侧的两车架和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滚轮;所述支撑板呈从两侧向中央下凹的弧状,以能够适配地支撑所述内容器的筒体;所述滚轮上环设有卡槽,该卡槽适配地卡接所述导轨,并能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可选的,所述滚轮的一端部沿其外周凸设形成轮沿,该轮沿的直径大于所述滚轮的直径;所述轮沿与所述卡槽相邻,并位于所述滚轮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中心线的一端上。

可选的,所述车架包括两平板,两所述平板沿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方向间隔相对,并竖立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滚轮可转动地与两所述平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滚轮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平板连接;所述转轴贯穿连接两所述平板,所述滚轮通过轴承而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滚轮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中心线的一端固设有密封盖,该密封盖封堵于所述轴承。

可选的,两侧的所述车架之间还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的两端连接两所述车架的相邻的一所述平板,顶端连接所述支撑板。

可选的,所述加强筋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互平行。

可选的,各所述车架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所述滚轮;两所述车架上的所述滚轮沿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方向对应设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套合装置用于将内容器套入于外筒体内,外筒体保持静止状态,而内容器在套合装置的带动下套入于外筒体内。导轨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外筒体内,移动车的滚轮与导轨可移动地连接,支撑板能够支撑内容器的筒体,并配合吊运内容器的封头的行车,缩短内容器中被支撑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内容器的套合行程和移动车的移动行程,故导轨的长度降低和刚性提高,其中,导轨安装于外筒体内,并在外筒体的支撑下提高刚性和负载能力,从而套合装置能够承载规格较大的罐体,并且套合装置的通用性和简易性较高、制造成本较低。

另外,支撑板呈从两侧向中央下凹的弧状,而滚轮在使用时与导轨可移动地连接,在不使用时能够脱离,故套合装置在将内容器套入于外筒体内之后能够脱离外筒体,对于贴合复合纸绝热的内容器,内容器的缠绕绝热复合纸工序是在套合工序之前,移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与内容器为相对静止状态,故移动车不会造成绝热复合纸损坏,并实现对内容器的外层保护。

对于采用珠光砂绝热的内容器,珠光砂的填充是在套合工序之后,由于内容器在珠光砂的填充工序中与套合装置脱离,该套合装置并不影响内容器的珠光砂的填充,故套合装置不受内容器填充珠光砂绝热及缠绕绝热复合纸的限制。

滚轮上环设有卡槽,该卡槽适配地卡接导轨,从而防止滚轮在运动过程中脱离导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套合装置实施例进行套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中省略外筒体的支撑装置。

图3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合装置实施例中移动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套合装置实施例中移动车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低温储罐;101、内容器;1011、吊耳;102、外筒体;1021、空腔;1022、加强圈;1023、避让孔;

200、行车;

300、套合装置;1、导轨;11、轨道;2、移动车;21、支撑板;22、车架;221、平板;23、滚轮组件;231、转轴;232、滚轮;2321、卡槽;2322、轮沿;233、螺母;234、轴承;235、密封盖;24、加强筋;

40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合装置300,用于低温储罐100的套合工序。该套合装置300可配合工厂常规的行车200一同操作,将低温储罐100的内容器101套入外筒体102内部。

低温储罐100一般为双层罐体结构,包括内容器101和外筒体102,内容器101和外筒体102之间间隔相对,且形成夹层空间,该夹层空间抽真空以防止空气对流产生的热传导。其中,低温储罐100的规格具体有小、大型低温储罐100,该大型低温储罐100的内容器101和外筒体102的重力和外形尺寸均大于小型低温储罐100。

内容器101的封头和中部均设有吊耳1011,该吊耳1011可选的呈圆环状,能够供行车200吊运,该行车200悬吊内容器101的吊耳1011,并带动内容器101移动。

其中,行车200一般为工厂的常备支撑装置,是人们对吊车、天车等起重机的俗称,行车200通过其内部驱动电机驱动,并具备直线移动的能力。

外筒体102内设有空腔1021,该空腔1021能够容纳内容器101,而能够套合于内容器101外。

外筒体102的内壁上环设有加强圈1022,该加强圈1022可选的用于提高外筒体102的刚性。可选的,加强圈1022具有多个,多个加强圈1022沿外筒体1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加强圈1022上设有避让孔1023,该避让孔1023可选的为开口,用于容纳其他部件,且与该部件间隔布置。

另外,外筒体102的底部设有支撑座400,该支撑座400用于支撑外筒体102的外周壁,而使外筒体102与地面间隔设置。可选的,支撑座400具有两个,两个支撑座400对称地支撑外筒体102。

套合装置300用于将内容器101套合于外筒体102内,其中,外筒体102保持静止状态,而内容器101在套合装置300的带动下套合于外筒体102内。

套合装置300主要包括导轨1和移动车2,该移动车2可移动地连接导轨1,且与导轨1容纳于外筒体102中,从而充分利用外筒体102的内部空间,便于提高套合装置300的通用性。

导轨1是支撑并引导其他零件并减少摩擦的一种装置。导轨1可拆卸地容纳于外筒体102的避让孔1023中,且与外筒体102的内壁间隔设置。在套合装置300处于使用状态下,导轨1容纳于外筒体102的避让孔1023中,反之,导轨1脱离外筒体102外。

导轨1可选的设置于外筒体102内,导轨1具有两节对称设置的轨道11,该轨道11的横截面可选的呈倒v形,其中,轨道11的顶端倒圆角。

可选的,导轨1通过在加强圈1022进行开口形成,也可以通过焊接于外筒体102的内壁上形成,因此,在外筒体102上安装有导轨1具有多种形式,此处并不做限定。

由于支撑板21能够支撑内容器101的筒体,并配合吊运内容器101的封头的行车200,缩短内容器101中被支撑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内容器101的套合行程和移动车2的移动行程,故导轨1的长度降低和刚性提高,其中,导轨1安装于外筒体102内,并在外筒体102的支撑下提高刚性和负载能力,从而套合装置300能够承载规格较大的罐体,并且套合装置300的通用性和简易性较高、制造成本较低。

具体的,轨道11沿外筒体102的长度方向超出外筒体102的中部,并不贯穿外筒体102,故导轨1的长度可以小于外筒体102的长度,可选的,导轨1的长度大于外筒体102的长度的一半。

移动车2可移动地连接导轨1上,沿导轨1直线移动,其中,移动车2可拆卸地连于导轨1。

移动车2支撑内容器101的一端,并配合吊运内容器101的另一端的行车200,而将内容器101水平套合于外筒体102内,由于移动车2和导轨1在使用状态下均处于外筒体102内,且充分利用外筒体102的内部空间,便于提高套合装置300的通用性。

另外,移动车2和行车200分别支撑内容器101的两端,使得内容器101能够保持水平状态,内容器101在移动的过程中相对移动车2和行车200静止,而使内容器101和外筒体102的外周壁得到保护。

其中,行车200承载能力较强,移动车2善于利用外置的行车200共同作用于内容器101上,提高套合装置300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地提高套合装置300的通用性。

参阅图4所示,移动车2包括支撑板21、两车架22和滚轮组件23,该车架22位于支撑板21的下方,且与滚轮组件23连接。

支撑板21用于支撑内容器101的筒体,且适配于内容器101的筒体。可选的,支撑板21呈从两侧向中央下凹的弧状,以支撑内容器101的筒体,提高与内容器101的接触面积,并防止内容器101的偏移。

支撑板21能够适配地支撑内容器101的筒体,并配合吊运内容器101的封头的行车200,使得内容器101能够水平套合于外筒体102内,因此导轨1的长度有效地降低,导轨1的高度能够以外筒体102更好地调整,从而降低套合装置300受低温储罐100外形尺寸、重量的限制,增大该套合装置300作用的低温储罐100规格,进而提高套合装置300的通用性和简易性。

对于贴合复合纸绝热的内容器101,内容器101的缠绕绝热复合纸工序是在套合工序之前,移动车2的支撑板21在使用过程中与内容器101为相对静止状态,故移动车2不会造成绝热复合纸损坏,并实现对内容器101的外层保护。

两车架22均连接于支撑板21的底部,且分列于支撑板21的两侧,从而提高支撑板21的稳定性。可选的,两车架22相对对称设置。

车架22包括两平板221,两平板221沿支撑板21的宽度方向间隔相对,并竖立地连接支撑板21的底部。

滚轮组件23包括转轴231和滚轮232,该滚轮232可转动地安装于转轴231上。

转轴231贯穿并固设于车架22上,转轴231的两端螺接有两螺母233,各螺母233沿转轴23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抵接车架22的平板221,从而实现转轴231与两平板221的固定连接。

滚轮232可转动地安装于转轴231,以实现滚轮232与两平板221可转动连接,以实现滚轮232与导轨1可移动地连接,其中,滚轮232与导轨1可拆卸地连接,而使滚轮组件23能够连接或脱离导轨1。具体的,滚轮232的外周匹配于轨道11的顶端。

其中,滚轮232在使用时与导轨1可移动地连接,在不使用时能够脱离,故套合装置300在将内容器101套入于外筒体102内之后能够脱离外筒体102,而内容器101填充珠光砂绝热是在套合工序之后,由于内容器101在填充珠光砂绝热工序中与套合装置300脱离,该套合装置300并不影响内容器101的填充珠光砂绝热的工序,也不受内容器101填充珠光砂绝热的限制,并且支撑板21能够保证在移动过程中与内容器101相对静止,从而实现支撑板21对内容器101的外层保护。

滚轮232上环设有卡槽2321,该卡槽2321适配地卡接导轨1,通过卡槽2321防止滚轮232在运动过程中脱离导轨1。可选的,卡槽2321的内轮廓与轨道11的顶端的外轮廓大致一致。

进一步地,滚轮232的一端部沿其外周凸设形成轮沿2322,该轮沿2322的直径大于滚轮232的直径,通过轮沿2322增大滚轮232与导轨1的卡合面积,有效保证移动车2在移动过程中的方向不变,并防止移动车2在运动过程中脱离导轨1。

轮沿2322与卡槽2321相邻,并位于滚轮232靠近支撑板21的中心对称线的一端上。

其中,各车架22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滚轮232,其中,两车架22上的滚轮232沿支撑板21的宽度方向对应设置,可选的,对应的滚轮232处于车架22的宽度方向上。

其中,在两滚轮组件23在车架22宽度方向相对时,两轮沿2322间隔相对,以形成对导轨1的卡持,进一步提高移动车2的稳定性。

另外,滚轮组件23还包括轴承234和密封盖235。

轴承234设置于滚轮232与转轴231之间,该轴承234的内壁连接转轴231,外壁可转动地连接滚轮232,以提高滚轮232的旋转顺畅性。可选的,轴承234具有多个,多个轴承234沿转轴231的长度方向设置。

密封盖235固设于滚轮232远离支撑板21的中心线的一端,以封堵于轴承234,使得密封盖235隔断轴承234与外部环境的接触,从而防止外部杂物混杂在轴承234上。可选的,密封盖235的一端抵接于轴承234的侧壁上。

结合图5所示,移动车2还包括加强筋24,该加强筋24设置于两侧的车架22之间,可选的,加强筋24设置于车架22上的相邻的两滚轮组件23之间

加强筋24的两端连接两车架22,具体的,加强筋24的两端连接两车架22中相邻的一平板221,加强筋24的顶端连接支撑板21的底部,因此,加强筋24连接两车架22和支撑板21,增强两车架22和支撑板2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移动车2的负载和稳定性,并且避免移动车2的应力集中。具体的,加强筋24采用凹形钢,此处不做限定。

加强筋24具有多个,多个加强筋24沿车架2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互平行,进一步地增强两车架22和支撑板21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的套合方法利用如上文描述的套合装置300结合行车200将内容器101套合于外筒体102内,该套合方法如下:

将导轨1沿外筒体102的长度方向安装于外筒体102内;

将移动车2放置在导轨1上;

通过行车200吊起内容器101,将内容器101的一端放置在移动车2上,使内容器101的筒体由移动车2的支撑板21所支撑;

使移动车2沿着导轨1向外筒体102内部移动,配合行车200吊运内容器101的另一端,使内容器101套入于外筒体102内。

进一步地,外筒体102内壁间隔地环设有加强圈1022;

套合方法在将导轨1安装于外筒体102内之前还包括:

在外筒体102的靠近其一端端部处的多个加强圈1022的底部开设避让孔1023,并使各加强圈1022的避让孔1023相对;

在将导轨1安装于外筒体102内时,使导轨1安装于避让孔1023处,与加强圈1022卡合固定。

进一步地,在使内容器101套入于外筒体102内之后,还包括步骤:

利用行车200将内容器101两端吊起,移除导轨1和移动车2。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合装置300中,该套合装置300用于将内容器101套入于外筒体102内,外筒体102保持静止状态,而内容器101在套合装置300的带动下套入于外筒体102内。导轨1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外筒体102内,移动车2的滚轮232与导轨1可移动地连接,支撑板21能够支撑内容器101的筒体,并配合吊运内容器101的封头的行车200,缩短内容器101中被支撑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内容器101的套合行程和移动车2的移动行程,故导轨1的长度降低和刚性提高,其中,导轨1安装于外筒体102内,并在外筒体102的支撑下提高刚性和负载能力,从而套合装置300能够承载规格较大的罐体,并且套合装置300的通用性和简易性较高、制造成本较低。

另外,支撑板21呈从两侧向中央下凹的弧状,而滚轮232在使用时与导轨可移动地连接,在不使用时能够脱离,故套合装置300在将内容器101套入于外筒体102内之后能够脱离外筒体102,对于贴合复合纸绝热的内容器101,内容器101的缠绕绝热复合纸工序是在套合工序之前,移动车2在使用过程中与内容器101为相对静止状态,故移动车2不会造成绝热复合纸损坏,并实现对内容器101的外层保护。

对于采用珠光砂绝热的内容器101,珠光砂的填充是在套合工序之后,由于内容器101在珠光砂的填充工序中与套合装置300脱离,该套合装置300并不影响内容器101的珠光砂的填充,故套合装置300不受内容器101填充珠光砂绝热及缠绕绝热复合纸的限制。

滚轮232上环设有卡槽2321,该卡槽2321适配地卡接导轨1,从而防止滚轮232在运动过程中脱离导轨1。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