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2098发布日期:2021-06-18 20:3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罩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罩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例如汽车具备用于将发动机罩固定在关闭位置、或者将该固定解除的罩锁定装置。该罩锁定装置具备:底板,安装于散热器支架,该散热器支架位于车辆的前端部;锁定机构,进行发动机罩的固定及固定的解除;以及操作线缆,用于操作该锁定机构。操作线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具备闩锁及杆的锁定机构。闩锁及杆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底板。当闩锁与发动机罩具有的撞针卡合时,则该闩锁和杆卡合。由此,撞针被束缚,施加锁定。其结果是,发动机罩固定在关闭位置。当通过借助操作线缆的操作使杆移动到脱离位置时,杆和闩锁的卡合解除。其结果是,容许撞针的上升。

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弹出式罩装置具有的罩锁定装置。该罩锁定装置能弹出地支承于锁定基座。罩锁定装置具有:闩锁,旋转自如地支承于锁定基座;和中间操作部,构成为保持闩锁与撞针卡合的状态。中间操作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罩锁定装置。

罩锁定装置通过钩挂于自由转动地支承于锁定基座的固定钩而被禁止弹出。罩锁定装置当固定钩的钩挂被解除时,弹出并向上方移动。

在罩锁定装置的弹出被禁止的状态下,中间操作部以与车身侧操作部相对的方式配置。车身侧操作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锁定基座。

在罩锁定装置的弹出被禁止的状态下,当利用操作线缆操作车身侧操作部时,车身操作部使中间操作部转动。于是,中间操作部相对于闩锁的卡合被解除,容许钩挂于闩锁的撞针(发动机罩)上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9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647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确保用于闩锁及杆转动的区域,需要将闩锁的转动轴和杆的转动轴的距离(例如在上下方向及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分开距离)加长。因此,有罩锁定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也为了确保用于闩锁及中间操作部转动的区域,需要将闩锁的转动轴和中间操作部的转动轴的距离(例如在上下方向及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分开距离)加长。因此,有罩锁定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紧凑化的罩锁定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罩锁定装置具备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备两个闩锁。所述两个闩锁构成为通过将车辆的发动机罩具有的撞针钩挂而将所述发动机罩固定于关闭位置,并且构成为通过使所述撞针开放而进行所述固定的解除。所述两个闩锁具备构成为以相互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啮合部。所述两个闩锁构成为: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固定于所述车辆的底板,并且相对于所述撞针的钩挂方向互为反向。所述两个闩锁中,一方闩锁具有右把手用的操作线缆安装部,另一方闩锁具有左把手用的操作线缆安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后方侧观看第1实施方式的罩锁定装置的立视图。

图2是从前方侧观看图1的罩锁定装置的一部分的立视图。

图3是图1的罩锁定装置具备的锁定机构及线缆支承台的立视图。

图4是图3的锁定机构及线缆支承台的俯视图。

图5是搭载图1的罩锁定装置的车辆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图1的罩锁定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图1的罩锁定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1的罩锁定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图1的罩锁定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罩锁定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罩锁定装置的一部分的立视图。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操作线缆的安装部分的立视图。

图13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罩锁定装置的一部分的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0对罩锁定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车辆1具备发动机室2、配置于发动机室2上的发动机罩3、散热器支架4以及罩锁定装置5。在本公开中,上、下、右、左、前、后以车辆的上、下、右、左、前、后为基准。另外,本公开中的宽度方向是车辆1的宽度方向。发动机罩3构成为通过上下移动(转动)而使发动机室2开闭。罩锁定装置5构成为将发动机罩3固定在关闭位置(图5的双点划线)或者将该固定解除。

如图6所示,发动机罩3在从罩锁定装置5的后述的锁扣9解脱的情况下能够打开到完全开放位置(成为最大限度的开放角度的位置)。散热器支架4为四方框状,配置于发动机室2的前侧(与图5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的外侧)。散热器支架4的上部通过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上部以外的部分通过金属材料形成。罩锁定装置5安装于散热器支架4的上部。

图1及图6分别示出从车辆1的后方观看罩锁定装置5的状态及从前方观看罩锁定装置5的状态。罩锁定装置5具备安装于散热器支架4的上部的底板6。底板6具有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平板部6a。平板部6a具有从其上端向下方延伸的缺口部7。缺口部7位于平板部6a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缺口部7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开口和相互对置的两个端面,这两个端面的间隔越朝向开口变得越宽。

发动机罩3(图6)具有从其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撞针8。撞针8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与缺口部7对应的位置。在使发动机罩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撞针8进入到缺口部7的内部。

如图6所示,在底板6的前方设置有与底板6平行的板状的锁扣9。该锁扣9容许撞针8进入到缺口部7。另外,锁扣9构成为:通过阻止撞针8从缺口部7内拔出,从而妨碍发动机罩3完全开放。完全开放是指发动机罩3打开到最大限度的开放角度。

锁扣9能以销10为中心旋转地支承于底板6。锁扣9具备夹着缺口部7位于宽度方向(图6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杆部11和位于另一侧的臂部12。臂部12具有从其上端朝向杆部11弯曲成钩状的钩部13。该钩部13的上端面是以越朝向杆部11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锁扣9在以销10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通过弹簧14的作用力保持在钩部13将缺口部7的开口封闭的位置。即,锁扣9以位于撞针8的移动轨迹上的方式被弹簧14施力。弹簧14是施力构件的一例。

当使发动机罩3从打开位置朝向关闭位置向下方移动时,发动机罩3的撞针8与钩部13的上端面抵接。进一步地,撞针8将钩部13向对抗弹簧14的作用力将缺口部7的开口解放的方向按压。并且,撞针8从钩部13的顶端与缺口部7的端面之间进入到缺口部7的内部。在这样使撞针8进入到缺口部7的内部后,钩部13(锁扣9)通过弹簧14的作用力而返回原位置。

在将位于关闭位置的发动机罩3打开时,在将发动机罩3在关闭位置的固定解除的状态下操作锁扣9的杆部11。通过该操作,锁扣9以销10为中心旋转,钩部13使缺口部7的开口解放。此时,锁扣9对抗弹簧14的作用力而旋转。在缺口部7的开口没有解放时,缺口部7内的撞针8向上方的拔出被钩部13妨碍。如上所述使缺口部7的开口解放后,换句话讲,在通过锁扣9的旋转使钩部13移位到与缺口部7的开口不重叠的位置后,当将发动机罩3抬起时,撞针8从缺口部7向上方拔出。由此,发动机罩3变为打开的状态。

在将发动机罩3打开后,当停止上述的锁扣9的杆部11的操作时,锁扣9通过弹簧14的作用力而以销10中心旋转到缺口部7的开口由钩部13封闭的位置。

如图1所示,罩锁定装置5具备将车辆的发动机罩3固定在关闭位置或者进行该固定的解除的锁定机构15。罩锁定装置5还具备用于操作锁定机构15的操作线缆16。操作线缆16在宽度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操作线缆16具有线缆外层17和在线缆外层17的内部通过的芯线18。芯线18在从线缆外层17突出的部分的顶端具有球形的连结部19。通过连结部19,芯线18和锁定机构15相连。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是右驾驶盘,操作线缆16是右把手用的操作线缆。

锁定机构15在底板6的后方具有在宽度方向排列的第1闩锁20及第2闩锁21。第1闩锁20及第2闩锁21是与平板部6a平行的板。第1闩锁20及第2闩锁21分别能转动地支承于底板6中的夹着缺口部7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在第1闩锁20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配置有成为转动轴的销23。在第2闩锁21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配置有成为转动轴的销24。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闩锁20的上部是朝向第2闩锁21突出的弯曲突出部26,第2闩锁21的上部是朝向第1闩锁20突出的弯曲突出部27。当弯曲突出部26、27变为在厚度方向(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时,朝向缺口部7的开口的撞针8向上方移动被阻止。以下,将这样阻止撞针8向上方移动的状态虚拟地称为将缺口部7的开口封闭。另外,将容许撞针8向上方移动的状态称作开口解放。弯曲突出部26、27是在将缺口部7的开口封闭的位置上与撞针8卡合的卡合部。

弯曲突出部26的上端面可以是越朝向第2闩锁21越位于下方的圆弧形,弯曲突出部27的上端面可以是越朝向第1闩锁20越位于下方的圆弧形。弯曲突出部26、27的上端面也可以不为圆弧形,例如也可以是越朝向邻接的另一方闩锁越位于下方的直线状的斜面。

第1闩锁20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且在宽度方向上在销23与第2闩锁21之间具有凹部20a。第2闩锁21在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且在宽度方向上在销24与第1闩锁20之间具有朝向销23突出的凸部21a。凸部21a以在插入到凹部20a内时与凹部20a啮合的方式形成。因此,当使第1闩锁20以销23为中心旋转时,凹部20a和凸部21a啮合,由此第2闩锁21以销24为中心向与第1闩锁20相反的方向旋转。即,第1闩锁20及第2闩锁21以相对于撞针8的钩挂方向互为反向的方式旋转。本实施方式的啮合部是凹部20a及凸部21a。

第1闩锁20及第2闩锁21通过使弯曲突出部26、27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旋转,从而缺口部7的开口解放。另外,当第1闩锁20及第2闩锁21使弯曲突出部26、27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旋转时,弯曲突出部26、27在厚度方向重叠。由此,缺口部7的开口被封闭。

如图1及图6所示,在底板6的背面安装有弹簧22。弹簧22例如以将第1闩锁20及第2闩锁21的上方及宽度方向的两侧(图6的左右两侧)包围的方式折弯。弹簧22例如是扭簧,具有卷绕部22a、从卷绕部22a的两端分别延伸的延设部22b、22c、以及从延设部22b的顶端向下方延伸的延设部22d。卷绕部22a卷装于从底板6突出的导片6b。延设部22b在第1闩锁20及第2闩锁21的上方沿宽度方向延伸。延设部22b在缺口部7中的弯曲突出部26、27与钩部13之间的部分通过。延设部22c与底板6的平板部6a相接。延设部22d与安装于底板6的开关28相接。

如图2所示,第1闩锁20及第2闩锁21各自具有在底板6的下方突出到比该底板6靠前方的下部(突出部)。第1闩锁20的下部(突出部)具有第1线缆安装部25a。右把手用的操作线缆16的连结部19与第1线缆安装部25a卡合。第2闩锁21的下部(突出部)具有第2线缆安装部25b。第2线缆安装部25b构成为与左把手用的操作线缆的连结部卡合。第1线缆安装部25a是右把手用的操作线缆安装部,第2线缆安装部25b是左把手用的操作线缆安装部。

第1及第2线缆安装部25a、25b以在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以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一直线上的方式)配置。第1及第2线缆安装部25a、25b分别具有能够将在宽度方向延伸的操作线缆的芯线从斜前上方插入的槽状的狭缝36a、36b。

如图7所示,在将右把手用的操作线缆16的连结部19安装于第1线缆安装部25a的情况下,芯线18成为松动插入到狭缝36b(参照图2)内的状态。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将左把手用的操作线缆的连结部安装于第2线缆安装部25b的情况下,芯线成为松动插入到狭缝36a(参照图2)内的状态。

在第1闩锁20的下部(突出部)连结有弹簧14的下端。弹簧14向弯曲突出部26接近弯曲突出部27的旋转方向对第1闩锁20施力。

如图6所示,弹簧14的上端连结到锁扣9中的比底板6靠上方的部分。由此,能够利用共用的弹簧14实现对锁扣9的施力和对第1闩锁20的施力。

图3示出从上方观看锁定机构15及线缆支承台29的状态,示出安装于锁定机构15的操作线缆16、及罩锁定装置5中的操作线缆16的周边结构。

如图3所示,在散热器支架4中的比锁定机构15靠前方的部分配置有线缆支承台29。线缆支承台29在第2闩锁21的下部的附近具有板状的第1外层安装部30a。第1外层安装部30a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与第1线缆安装部25a对应的位置。

如图4所示,第1线缆安装部25a在与第1外层安装部30a相反的一侧具有抵接面34a。狭缝36a在抵接面34a开口。操作线缆16的连结部19以与抵接面34a抵接的方式与第1线缆安装部25a卡合。另外,操作线缆16的芯线18中与连结部19相连的部分松动插入到狭缝36a内。狭缝36a以越向前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如图3所示,在线缆支承台29的第1外层安装部30a卡止线缆外层17的顶端部。芯线18从线缆外层17的顶端突出。如图4所示,板状的第1外层安装部30a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凹部37a。线缆外层17的顶端部插入到凹部37a。

如图6所示,线缆外层17在顶端附近具有在周向延伸的环状的槽17a。如图4所示,线缆外层17的槽17a嵌入到凹部37a(详细为凹部37a的底部及内侧部)。这样,操作线缆16的线缆外层17与第1外层安装部30a卡合。由此,线缆外层17以不向操作线缆16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定位。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是右驾驶盘,所以右把手用的操作线缆16安装于罩锁定装置5。在车辆1是左驾驶盘的情况下,只要在罩锁定装置5安装左把手用的操作线缆即可。

如图4所示,线缆支承台29在第1闩锁20的下部附近具有板状的第2外层安装部30b。第2外层安装部30b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与第2线缆安装部25b对应的位置。

如图4所示,第2线缆安装部25b在与第2外层安装部30b相反的一侧具有抵接面34b。狭缝36b在抵接面34b开口。左把手用的操作线缆(未图示)的连结部以与抵接面34b抵接的方式与第2线缆安装部25b卡合。

操作线缆的芯线中与连结部相连的部分松动插入到狭缝36b内。狭缝36b以越向前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如图4所示,构成为在线缆支承台29的第2外层安装部30b将左把手用的线缆外层卡止。更详细地,第2外层安装部30b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凹部37b,在凹部37b插入线缆外层的顶端部。线缆外层相对于凹部37b的顶端部的插入方式与右把手用的情况同样。

通过线缆外层的槽嵌入到凹部37b,从而线缆外层与第2外层安装部30b卡合。由此,线缆外层能够以不向操作线缆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定位。

右把手用的操作线缆16延伸到车辆1的驾驶座,与设置于该驾驶座的操作杆相连。

[实施方式的作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罩锁定装置5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没有进行操作杆的操作的状态、即芯线18没有被拉拽的状态时,罩锁定装置5的锁定机构15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发动机罩3从打开位置(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朝向关闭位置向下方移动。于是,发动机罩3的撞针8按压弯曲突出部26、27,第1及第2闩锁20、21对抗弹簧14的作用力而张开。接下来,撞针8进入到底板6的缺口部7内、且比弯曲突出部26、27靠下方的区域(锁定区域)。此时,因为撞针8使弹簧22的卷绕部22a弹性变形,所以撞针8被弹簧22朝向上方施力。伴随卷绕部22a的弹性变形,弹簧22的延设部22d离开开关28。

当撞针8进入缺口部7时,通过经由第1闩锁20及啮合部的弹簧14的作用力,第2闩锁21返回原位置(图7的位置)。由此,弯曲突出部26、27在厚度方向重叠,并且第1及第2闩锁20、21与撞针8卡合。即,撞针8被限制从缺口部7内、且比弯曲突出部26、27靠下方的锁定区域向上方脱离。其结果是,发动机罩3(撞针8)固定在关闭位置。

图7示出罩锁定装置5将发动机罩3固定在关闭位置的状态。在将该固定解除的情况下,操作驾驶座的操作杆,拉拽操作线缆16的芯线18。于是,与芯线18的连结部19相连的第1闩锁20对抗弹簧14(参照图2)的作用力,以销23为中心旋转。该旋转经由啮合部传递到第2闩锁21,所以第2闩锁21也以销24为中心向与第1闩锁20相反的方向旋转(参照图8)。第1及第2闩锁20、21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由此发动机罩3的关闭位置上的固定被解除。

更详细地,第1及第2闩锁20、21以在厚度方向重叠的弯曲突出部26、27相互离开的方式对抗弹簧14(图2)的作用力而旋转。第1及第2闩锁20、21将解除对撞针8的钩挂的旋转方向作为钩挂反方向。当固定被解除时,位于缺口部7的内部、且比弯曲突出部26、27靠下方的锁定区域内的撞针8通过弹簧22(图7参照)的作用力而从锁定区域向上方移动。

伴随撞针8的上方移动,弹簧22返回原位置(图6的实线所示的位置)。由此,变为弹簧22的延设部22d与开关28相接的状态。该开关28通过有无弹簧22的接触,检测发动机罩3(撞针8)是否固定在关闭位置、或者该固定是否被解除。

如图9所示,从锁定区域向上方移动的撞针8通过与锁扣9的钩部13卡合,从而被限制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即,在发动机罩3的固定被解除后,撞针8紧接着留在缺口部7的内部。

然后,当通过操作锁扣9的杆部11使锁扣9以销10为中心旋转时,钩部13使缺口部7的开口解放。当发动机罩3在该状态下被抬起时,撞针8从缺口部7向上方拔出。由此,发动机罩3成为打开的状态。

根据以上详述的本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因为第1闩锁20和第2闩锁21因为借助凹部20a和凸部21a的啮合而卡合,所以能够缩短第1闩锁20的旋转轴(销23)和第2闩锁21的旋转轴(销24)的分开距离。因此,能够实现底板6的小型化,进而能够使罩锁定装置紧凑化。

(2)第1闩锁20和第2闩锁21借助凹部20a和凸部21a的啮合而连动。因此,当利用操作线缆将第1及第2闩锁20、21中的一方闩锁向钩挂方向旋转操作时,另一方闩锁向与一方闩锁相反的方向即钩挂方向旋转,由此,锁定被解除。因此,只要将右把手用或者左把手用的操作线缆连结到向对应的钩挂方向操作的闩锁即可,不必准备不同结构的罩锁定装置。因此,仅仅制造共用的罩锁定装置即可,能够共用部件。由此,能够减少罩锁定装置的种类,并且能够实现部件的成本降低。

另外,以往,在与右把手用和左把手用分别对应的罩锁定装置中,形状及其结构类似,因此有可能误组装罩锁定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将右把手用或者左把手用的操作线缆连结到对应的闩锁即可。因此,在右把手用和左把手用中,能够抑制操作线缆相对于罩锁定装置的误组装。

(3)在本实施方式中,右把手用的线缆外层17的安装位置(凹部37a的位置)和左把手用的线缆外层的安装位置(凹部37b的位置)不同。另外,右把手用的连结部19的安装位置(第1线缆安装部25a的位置)和左把手用的连结部的安装位置(第2线缆安装部25b的位置)不同。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操作线缆的误组装。

另外,在将右把手用的连结部19错误地安装到第2线缆安装部25b的情况、和将右把手用的连结部19正确地安装到第1线缆安装部25a的情况下,在线缆外层17与连结部19之间露出的芯线18的长度不同。在线缆外层17与连结部19之间露出的芯线18的长度设定成能够进行正确的组装的长度,因此不能误组装。

(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及第2闩锁20、21中的一方闩锁(第1闩锁20)连结有将该闩锁向钩挂方向施力的弹簧14(施力构件),因此不必在另一方闩锁设置将该闩锁向钩挂方向施力的施力用构件。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减轻罩锁定装置的重量。

(5)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到第1闩锁20的弹簧14(施力构件)也连结到锁扣9。其结果是,将第1闩锁20和锁扣9分别向钩挂方向施力的弹簧只要一个即可。由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减轻罩锁定装置的重量。

(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及第2闩锁20、21在宽度方向排列,右把手用的第1线缆安装部25a和左把手用的第2线缆安装部25b在宽度方向排列。另外,在针对线缆安装部25a、25b的任一方安装有操作线缆的连结部的情况下,从该操作线缆的线缆外层露出到该连结部的芯线松动插入到剩余的另一方操作线缆安装部。在此,在从线缆外层露出到该连结部的芯线不松动插入到剩余的另一方操作线缆安装部的情况下,需要任一方操作线缆安装部相对于另一方操作线缆安装部偏移。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与不必偏移的量相应地使罩锁定装置小型化。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及图12对第2实施方式的罩锁定装置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或者相当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在图11中,说明便利起见,省略开关28,但是要理解成与第1实施方式为同样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第1及第2线缆安装部25a、25b的配置、操作线缆的线缆外层的固定结构以及第1及第2闩锁20、21向钩挂方向的施力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2所示,第1及第2线缆安装部25a、25b相对于第1及第2闩锁20、21的下部突出到比底板6靠后方。另外,狭缝36a、36b向前方开口,并且水平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及第2线缆安装部5a、25b也在宽度方向排列。

线缆外层的固定结构不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及第2外层安装部30a、30b。取而代之,在底板6中,如图11所示,在比第1闩锁20靠右侧和比第2闩锁21靠左侧(在图11中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1及第2外层安装部40a、40b。

第1及第2外层安装部40a、40b分别从底板6向后方突出。第1外层安装部40a与第2线缆安装部25b对置,并且第2外层安装部40b与第1线缆安装部25a对置。第1线缆安装部25a与第2线缆安装部25b对置。即,在图11中,从左侧朝向右侧,第2外层安装部40b、第1线缆安装部25a、第2线缆安装部25b及第1外层安装部40a按该顺序在宽度方向排列。第1及第2外层安装部40a、40b分别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凹部41a、41b。

如图11所示,在右驾驶盘的情况下,右把手用的线缆外层17的槽17a与第1外层安装部40a的凹部41a嵌合,连结部19与第1线缆安装部25a卡合。另外,在安装有右把手用的连结部19时,芯线18松动插入到第2线缆安装部25b的狭缝36b内。

如图12所示,在左驾驶盘的情况下,左把手用的线缆外层17a的槽17a与第2外层安装部40b的凹部41b嵌合,连结部19a与第2线缆安装部25b卡合。另外,在安装有左把手用的连结部19a时,芯线18a松动插入到第1线缆安装部25a的狭缝36a内。

如图11所示,第1及第2闩锁20、21分别具有弹簧钩挂片20b、21b。弹簧钩挂片20b从第1闩锁20的与第2闩锁21相反的一侧的侧端向后方突出。弹簧钩挂片21b从第2闩锁21的与第1闩锁20相反的一侧的侧端向后方突出。在弹簧钩挂片20b、21b分别钩挂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50的两端。螺旋弹簧50对第1及第2闩锁20、21向将进入到缺口部7的撞针8钩挂的钩挂方向施力。虽然未图示,但是弹簧14的下端与底板6钩挂,并且弹簧14的上端与锁扣9中的位于底板6的上方的部分钩挂。

根据第2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1)~(3)及(6)之外,还得到下述的效果。

(7)狭缝36a、36b向前方开口并且水平延伸,所以连结部19、19a不易从上方脱离。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对罩锁定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或者相当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在图13中,说明便利起见,省略开关28及螺旋弹簧50,但是要理解成与第2实施方式为同样的结构。

第1线缆安装部25a及第1外层安装部40a相对于第2线缆安装部25b及第2外层安装部40b在前后方向偏移。

优选该偏移例如设为下述(a)、(b)。

(a)在将操作线缆16、16a分别正确地组装于线缆安装部25a、25b、外层安装部40a、40b时,芯线18、18a的任一方比另一方远离具有缺口部7的底板6的平面。

(b)芯线18、18a在底板6中相对于具有缺口部7的部位(平板部6a)的平面分别平行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底板6中,从具有缺口部7的部位(平板部6a)的平面到芯线18的分开距离比从该平面到芯线18a的分开距离长。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1)~(3)及(6)之外,还得到下述的效果。

(8)连结部19及线缆外层17的组装位置和连结部19a及线缆外层17a的组装位置在宽度方向(各个操作线缆的组装时的长度方向)上不同。因此,在组装右把手用的操作线缆16或者左把手用的操作线缆16a时,能够抑制误组装。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例如也能够按以下变更。

·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线缆支承台29具有第1外层安装部30a,而是第1外层安装部30a安装或者固定于底板6。在该情况下,操作线缆16的线缆外层17借助安装于散热器支架4的底板6及固定于底板6的第1外层安装部30a连结到散热器支架4。

同样,也可以取代线缆支承台29具有第2外层安装部30b,而是第2外层安装部30b安装或者固定于底板6。在该情况下,操作线缆的线缆外层借助安装于散热器支架4的底板6及固定于底板6的第2外层安装部30b连结到散热器支架4。

·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第1及第2闩锁20分别具有凹部20a,凸部21a,而是第1及第2闩锁20、21分别具有凸部和凹部。

·在第1实施方式中,以相互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啮合部不限于凹部20a和凸部21a,例如也可以为,第1及第2闩锁20、21一体具有分别以销23、24为中心旋转的齿轮(也包括部分齿轮),且这些齿轮作为啮合部发挥作用。齿轮优选使第1及第2闩锁20、21以等速旋转的齿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第1实施方式的施力构件不限于弹簧14,例如也可以是卷绕于销23或者销24的卷簧等。

·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构件的弹簧14的一端也可以取代连结到锁扣9而连结到底板6。在该情况下,只要在锁扣9进一步设置将撞针8向钩挂方向施力的弹簧即可。在该情况下,该弹簧也可以卷簧、螺旋弹簧等。

·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线缆安装部25a及第1外层安装部40a相对于第2线缆安装部25b及第2外层安装部40b在前后方向偏移。取而代之,第1线缆安装部25a及第1外层安装部40a也可以相对于第2线缆安装部25b及第2外层安装部40b在上下方向偏移。或者,第1线缆安装部25a及第1外层安装部40a也可以相对于第2线缆安装部25b及第2外层安装部40b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两方向偏移。

·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b)芯线18、18a在底板6中相对于具有缺口部7的部位(平板部6a)的平面分别平行地配置。”的要件,不必使芯线18、18a完全平行,也可以在能进行操作线缆的操作的范围内将芯线18、18a相对于平板部6a的平面倾斜地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