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纹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2575发布日期:2020-09-04 16:37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纹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指纹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指纹门锁。



背景技术:

指纹锁是一种以人体手指部位的指纹为识别载体和手段的智能锁具,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现代五金工艺的完美结晶。指纹锁一般由电子识别与控制、机械联动系统两部分组成。活体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指纹锁是目前所有锁具中最为安全的锁种。指纹锁除指纹识别外,根据国家公安部规定,应当加配应急机械钥匙。

从宏观层面看指纹门锁领域,目前现有的指纹锁领域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机械气息,不仅如此房门领域绝大部分使用球形锁,分体锁(执手与机械锁芯分开)技术的更新迭代也只能不断打磨结构以及更改材料属性,缺乏创新。随着科技进步,部分商家将生物识别技术融入到门锁之中,用于代替传统机械钥匙。所述创新形式无可厚非,为用户带来许多便利,但便捷始终不是指纹锁的最终使命。

安全性达不到防盗锁具要求,在电子部分失灵后整锁失效,虽说部分商家也为指纹锁加入机械锁芯备用,但整锁体积庞大,使用的成本也比较大,装配与制造维修也比较繁琐,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指纹门锁。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纹门锁,解决了整锁体积庞大,使用的成本较大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指纹门锁,包括前执手、副执手、锁舌、离合公、面盖和副面盖,所述前执手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指纹模块,所述前执手的内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子和转子凸位,所述转子外表面的转子凹处均活动连接有电机锁柱,所述离合公内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离合公凹槽,所述离合公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离合公凹槽,所述前执手的内部安装有离合母,所述第一离合公凹槽的内表面与电机锁柱的外表面相适配;

所述前执手的内部安装有锁芯,所述锁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芯离合,所述锁芯离合的两侧均开设有锁芯凸位,所述离合母表面的一侧开设有锁株通道,所述锁株通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锁株。

优选的,所述副执手的内部安装有电池,且电池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池盖,所述副执手的正面安装有反锁按键,所述反锁按键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按压键,所述按压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按件,且按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反锁件。

优选的,所述反锁件的外表面套设有反锁弹簧,所述副面盖的内部开设有与反锁件相适配的反锁卡槽。

优选的,所述前执手的正面且位于指纹模块的正下方固定安装有锁孔硅胶盖,所述锁芯内表面的下方活动安装有锁芯锁柱。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板,所述面盖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背盖。

优选的,所述前执手的内部与电机之间固定安装有区域隔离件。

优选的,所述锁舌的内部连接有两个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与面盖的内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舌内部的中心处且位于离合公的相对面连接有方管,所述副面盖的内部且位于方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隔离片。

优选的,所述转子的外表面套设有前机构固定,所述电池内表面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正极弹簧,所述正极弹簧的外表面套设有后机构固定。

优选的,所述副面盖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背盖,所述副面盖内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连接有螺丝,所述螺丝的一端与螺杆的内表面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纹门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指纹门锁,通过转子、转子凸位、电机锁柱、第一离合公凹槽、第二离合公凹槽、离合母、离合公凹位、锁芯凸位、离合公凹位和锁株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机械锁芯与生物识别指纹这两种权限收集形式汇总在一起,并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离合器共用融合。

(2)、该指纹门锁,通过反锁按键、按压键、按件、反锁件、反锁弹簧和反锁卡槽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反锁结构与电源融合在副执手内,使安全保障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3)、该指纹门锁,使用了前执手、副执手、后机构固定、前机构固定、第一硅胶背盖、第二硅胶背盖等通用部件,大大降低成本与部件品类,两大模块使用不锈钢304材质,实现模块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第三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前执手、2-副执手、3-锁舌、4-离合公、5-面盖、6-副面盖、7-指纹模块、8-电机、9-转子、10-转子凸位、11-电机锁柱、12-第一离合公凹槽、13-第二离合公凹槽、14-离合母、15-螺丝、16-锁芯、17-锁芯离合、18-锁芯凸位、19-锁株通道、20-锁株、21-电池、22-电池盖、23-反锁按键、24-按压键、25-按件、26-反锁件、27-反锁弹簧、28-反锁卡槽、29-锁孔硅胶盖、30-锁芯锁柱、31-控制板、32-第一硅胶背盖、33-区域隔离件、34-螺杆、35-方管、36-隔离片、37-前机构固定、38-正极弹簧、39-后机构固定、40-第二硅胶背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指纹门锁,包括前执手1、副执手2、锁舌3、离合公4、面盖5和副面盖6,副执手2的内部安装有电池21,且电池2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池盖22,副执手2的正面安装有反锁按键23,反锁按键2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按压键24,按压键2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按件25,且按件2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反锁件26,反锁件26的外表面套设有反锁弹簧27,副面盖6的内部开设有与反锁件26相适配的反锁卡槽28,锁舌3内部的中心处且位于离合公4的相对面连接有方管35,副面盖6的内部且位于方管3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隔离片36,锁舌3的内部连接有两个螺杆34,螺杆34的一端与面盖5的内表面连接,前执手1的正面且位于指纹模块7的正下方固定安装有锁孔硅胶盖29,锁芯16内表面的下方活动安装有锁芯锁柱30,前执手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指纹模块7,前执手1的内部安装有电机8,电机8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板31,面盖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背盖32,前执手1的内部与电机8之间固定安装有区域隔离件33,且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子9和转子凸位10,转子9的外表面套设有前机构固定37,电池21内表面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正极弹簧38,正极弹簧38的外表面套设有后机构固定39,转子9外表面的转子凹处均活动连接有电机锁柱11,离合公4内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离合公凹槽12,离合公4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离合公凹槽13,前执手1的内部安装有离合母14,第一离合公凹槽12的内表面与电机锁柱11的外表面相适配;前执手1的内部安装有锁芯16,锁芯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芯离合17,锁芯离合17的两侧均开设有锁芯凸位18,离合母14表面的一侧开设有锁株通道19,锁株通道1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锁株20,副面盖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背盖40,副面盖6内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连接有螺丝15,螺丝15的一端与螺杆34的内表面螺纹连接,通过转子9、转子凸位10、电机锁柱11、第一离合公凹槽12、第二离合公凹槽13、离合母14、离合公凹位15、锁芯凸位18、离合公凹位15和锁株20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机械锁芯与生物识别指纹这两种权限收集形式汇总在一起,并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离合器共用融合,通过反锁按键23、按压键24、按件25、反锁件26、反锁弹簧27和反锁卡槽28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反锁结构与电源融合在副执手2内,使安全保障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使用了前执手1、副执手2、后机构固定39、前机构固定37、第一硅胶背盖32、第二硅胶背盖40等通用部件,大大降低成本与部件品类,两大模块使用不锈钢304材质,实现模块化。

前机构固定37和后机构固定39通过执手开孔固定前后两大模块,使表面无任何螺丝显现,此外区域隔离件33为金属件在确保指纹芯片被强行破坏后无法破坏内部核心部件,此外机械钥匙采用锁孔硅胶盖29封堵,作为应急备用,在火灾发生时不会对锁芯造成损害,此外,两大模块实现可替换形式代替维修,此外执手加模块可用于其他面板上,实现功能叠加。此外,全锁采用不锈钢304材质大大增强安全性能。

使用时,指纹模块7收到权限后电机8转动带动转子9,转子9转动,将电机锁柱11推入到第一离合公凹槽12,此时转动前执手1,由于电机锁柱11没有活动空间,会被转子凸位10、离合公凹位15裹挟,实现离合公()联动带动锁舌(3)开锁;同样机械钥匙开锁形式,当锁芯16匹配钥匙权限,为锁芯锁柱30提供可活动的空间,锁芯16可以转动,锁芯离合17转动,通过锁芯凸位18将锁株20推入到离合公凹位15,此时由于锁株20、锁株通道19、锁芯凸位18、离合公凹位15裹挟,实现离合公4联动带动锁舌3开锁;在无权限的状态下,前执手1不与离合公4联动,实现关锁的形式。

副执手2旋柱柱内设有可更换电池21,在电池21侧边设有按键反锁结构,在前执手1收到权限开锁时,前执手11转动会与离合公4、方管35、锁舌3和副执手2联动,以此反锁机构的形式就是阻止副执手2联动,从而实现反锁的效果,反锁按键23通过按压反锁件26伸入到副面盖的反锁卡槽28内,副执手2无法转动,前执手1收到任何开锁权限也无法开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