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5865发布日期:2021-02-26 16:5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汽车的生产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安全性能部分,一般汽车车门都具有保险锁和开门锁,在关闭车门后,开门锁能自动锁住车门,然后再锁定保险锁,此时即便拉动开门锁把手,也不能打开车门,可以有效防止因误触而打开车门的问题,这类设计,主要是为了增加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能,为了更好地安装汽车门锁,设计了一款安装简单且牢固的安装结构。
[0003]
现有技术下的汽车门锁安装结构有着锁舌与底座之间的回弹结构简单、锁舌与底座之间的连接不方便以及缺乏稳定的联动机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锁舌与底座之间的回弹结构简单、锁舌与底座之间的连接不方便以及缺乏稳定的联动机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包括锁舌、底座、按动机构、第一安装机构、联动机构、第二安装机构以及锁紧机构,所述锁舌包括外卡柱、内卡柱以及固定块,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安装柱、长柱以及长筒,所述外卡柱与内卡柱均为中空结构,所述长柱周侧面与内卡柱内部周侧面滑动配合,所述按动机构包括活塞板以及固定卡柱,所述固定卡柱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塞板周侧面与外卡柱内部周侧面滑动配合,所述内卡柱下表面与活塞板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第一连接卡座以及定位环,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卡座周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周侧面连接,所述固定卡柱上表面与安装板下表面连接,所述定位环周侧面与固定卡柱外部周侧面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柱、第二旋转柱以及定位卡座,两个所述第一旋转柱一表面均与外卡柱外部周侧面连接,两个所述定位卡座一端均与底板下表面连接,两个所述定位卡座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旋转柱旋转配合,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主板、安装底盘以及第三螺柱,所述主板下表面与底板上表面连接,所述安装底盘与安装柱滑动配合,所述底板内部设有两个螺孔,两个所述第三螺柱分别与两个螺孔旋转配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卡座以及锁紧柱,四个所述固定卡座一表面均与长筒周侧面连接,两个所述锁紧柱均安装于外卡柱外部周侧面。
[0006]
优选地,所述锁舌还包括滑板以及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设置于活塞板与长柱之间,八个所述滑板均安装于内卡柱外部周侧面,回位弹簧可以使得内卡柱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具有重复性。
[0007]
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推块,所述长筒上表面与底板下表面连接,所述长柱安装于底板下表面,四个所述推块一表面均与长柱周侧面连接,所述安装柱安装于底板上表面,安装柱主要是为了底座安装稳定。
[0008]
优选地,所述按动机构还包括推板、推杆以及按动按钮,所述推杆一端与推板上表面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端与活塞板下表面连接,所述按动按钮安装于推板下表面,所述推板周侧面与固定卡柱内部周侧面连接,按动按钮可以方便按动来启动按动机构。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一安装卡座、第一螺柱、第二连接卡座以及第二螺柱,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卡座均安装于安装板周侧面,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卡座与安装板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螺柱连接,四个所述第二连接卡座一端均与定位环周侧面连接,四个所述第二连接卡座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二螺柱旋转配合,第一安装卡座主要是为了方便第一安装机构与汽车部件连接稳定。
[0010]
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联动架、滑柱以及滑杆,所述联动架分别与两个第一旋转柱旋转配合,所述滑柱一端与联动架一表面连接,所述滑柱另一端与滑杆滑动配合,两个所述第二旋转柱均安装于滑杆周侧面,滑柱与滑杆之间滑动配合来适应不同位置的外卡柱与长筒的连接。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还包括副板、第二安装卡座以及螺母,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卡座均安装于主板周侧面,所述副板周侧面与主板周侧面连接,所述安装底盘下表面与主板上表面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螺柱一端均与副板旋转配合,两个所述第三螺柱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螺母旋转配合,安装底盘与安装柱滑动配合有利于底座安装稳定。
[0012]
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第三旋转柱、旋转环以及锁紧板,四个所述第三旋转柱一端分别与四个固定卡座旋转配合,四个所述第三旋转柱另一端分别与旋转环两表面连接,两个所述锁紧板分别安装于两个旋转环周侧面,两个所述锁紧柱分别与两个锁紧板滑动配合,锁紧柱与锁紧板之间滑动配合,实现长筒与外卡柱的连接稳定。
[0013]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
1、本发明中,在内卡柱外部周侧面对称设置了四组滑板,形成的槽位刚好对推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推块在压缩回位弹簧的过程中因为缺乏限位而出现压缩困难的问题,在内卡柱内部设置了通孔,在推块压缩回位弹簧的行进过程中,长柱与通孔滑动配合,同样有利于压缩稳定;
[0015]
2、本发明中,旋转环与固定卡座之间旋转配合可以方便改变锁紧板的锁紧角度,主要是根据联动机构来调整锁紧角度,相较于传统的锁死结构,锁紧板与锁紧柱之间滑动连接的方式更加灵活使用;
[0016]
3、本发明中,第一旋转柱与联动架之间旋转配合可以改变联动机构的角度,滑柱与滑杆之间滑动配合来响应旋转角度,同时滑杆与定位卡座之间旋转配合响应旋转角度,在外卡柱与长筒之间发生位置改变时可以及时调整,可以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
[0017]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的下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发明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为本发明图5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0]
100、锁舌;110、外卡柱;120、内卡柱;130、滑板;140、回位弹簧;150、固定块;200、底座;210、底板;220、安装柱;230、长柱;240、推块;250、长筒;300、按动机构;310、推板;320、推杆;330、活塞板;340、按动按钮;350、固定卡柱;400、第一安装机构;410、安装板;420、第一安装卡座;430、第一连接卡座;440、第一螺柱;450、定位环;460、第二连接卡座;460、第二连接卡座;470、第二螺柱;500、联动机构;510、第一旋转柱;520、联动架;530、滑柱;540、滑杆;550、第二旋转柱;560、定位卡座;600、第二安装机构;610、主板;620、副板;630、第二安装卡座;640、安装底盘;650、第三螺柱;660、螺母;700、锁紧机构;710、固定卡座;720、第三旋转柱;730、旋转环;740、锁紧板;750、锁紧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3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4]
实施例一:
[0035]
参阅图1—10,本发明为一种汽车门锁安装结构,包括锁舌100、底座200、按动机构300、第一安装机构400、联动机构500、第二安装机构600以及锁紧机构700,锁舌100包括外卡柱110、内卡柱120以及固定块150,底座200包括底板210、安装柱220、长柱230以及长筒
250,外卡柱110与内卡柱120均为中空结构,长柱230周侧面与内卡柱120内部周侧面滑动配合,按动机构300包括活塞板330以及固定卡柱350,固定卡柱350为中空结构,活塞板330周侧面与外卡柱110内部周侧面滑动配合,内卡柱120下表面与活塞板330上表面连接,第一安装机构400包括安装板410、第一连接卡座430以及定位环450,两个第一连接卡座430周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块150周侧面连接,固定卡柱350上表面与安装板410下表面连接,定位环450周侧面与固定卡柱350外部周侧面连接,联动机构500包括第一旋转柱510、第二旋转柱550以及定位卡座560,两个第一旋转柱510一表面均与外卡柱110外部周侧面连接,两个定位卡座560一端均与底板210下表面连接,两个定位卡座560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旋转柱550旋转配合,第二安装机构600包括主板610、安装底盘640以及第三螺柱650,主板610下表面与底板210上表面连接,安装底盘640与安装柱220滑动配合,底板210内部设有两个螺孔,两个第三螺柱650分别与两个螺孔旋转配合,锁紧机构700包括固定卡座710以及锁紧柱750,四个固定卡座710一表面均与长筒250周侧面连接,两个锁紧柱750均安装于外卡柱110外部周侧面。
[0036]
参阅图1、4、6,锁舌100还包括滑板130以及回位弹簧140,回位弹簧140设置于活塞板330与长柱230之间,八个滑板130均安装于内卡柱120外部周侧面,回位弹簧140可以使得内卡柱120与底座200之间的连接具有重复性。
[0037]
参阅图1、6,底座200还包括推块240,长筒250上表面与底板210下表面连接,长柱230安装于底板210下表面,四个推块240一表面均与长柱230周侧面连接,安装柱220安装于底板210上表面,安装柱220主要是为了底座200安装稳定。
[0038]
参阅图1、6、8,按动机构300还包括推板310、推杆320以及按动按钮340,推杆320一端与推板310上表面连接,推杆320另一端与活塞板330下表面连接,按动按钮340安装于推板310下表面,推板310周侧面与固定卡柱350内部周侧面连接,按动按钮340可以方便按动来启动按动机构300。
[0039]
参阅图1、7、8,第一安装机构400还包括第一安装卡座420、第一螺柱440、第二连接卡座460以及第二螺柱470,四个第一安装卡座420均安装于安装板410周侧面,两个第一连接卡座430与安装板410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螺柱440连接,四个第二连接卡座460一端均与定位环450周侧面连接,四个第二连接卡座460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二螺柱470旋转配合,第一安装卡座420主要是为了方便第一安装机构400与汽车部件连接稳定。
[0040]
参阅图1、10,联动机构500还包括联动架520、滑柱530以及滑杆540,联动架520分别与两个第一旋转柱510旋转配合,滑柱530一端与联动架520一表面连接,滑柱530另一端与滑杆540滑动配合,两个第二旋转柱550均安装于滑杆540周侧面,滑柱530与滑杆540之间滑动配合来适应不同位置的外卡柱110与长筒250的连接。
[0041]
参阅图1,第二安装机构600还包括副板620、第二安装卡座630以及螺母660,两个第二安装卡座630均安装于主板610周侧面,副板620周侧面与主板610周侧面连接,安装底盘640下表面与主板610上表面连接,两个第三螺柱650一端均与副板620旋转配合,两个第三螺柱650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螺母660旋转配合,安装底盘640与安装柱220滑动配合有利于底座200安装稳定。
[0042]
参阅图1、9,锁紧机构700还包括第三旋转柱720、旋转环730以及锁紧板740,四个第三旋转柱720一端分别与四个固定卡座710旋转配合,四个第三旋转柱720另一端分别与
旋转环730两表面连接,两个锁紧板740分别安装于两个旋转环730周侧面,两个锁紧柱750分别与两个锁紧板740滑动配合,锁紧柱750与锁紧板740之间滑动配合,实现长筒250与外卡柱110的连接稳定。
[0043]
实施例二:
[004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在内卡柱120外部周侧面对称设置了四组滑板130,形成的槽位刚好对推块240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推块240在压缩回位弹簧140的过程中因为缺乏限位而出现压缩困难的问题,在内卡柱120内部设置了通孔,在推块240压缩回位弹簧140的行进过程中,长柱230与通孔滑动配合,同样有利于压缩稳定,旋转环730与固定卡座710之间旋转配合可以方便改变锁紧板740的锁紧角度,主要是根据联动机构500来调整锁紧角度,相较于传统的锁死结构,锁紧板740与锁紧柱750之间滑动连接的方式更加灵活使用,第一旋转柱510与联动架520之间旋转配合可以改变联动机构500的角度,滑柱530与滑杆540之间滑动配合来响应旋转角度,同时滑杆540与定位卡座560之间旋转配合响应旋转角度,在外卡柱110与长筒250之间发生位置改变时可以及时调整,可以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
[004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