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安装的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7472发布日期:2021-02-09 18:0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方便安装的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方便安装的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机械门锁也因为加入机电控制部件,使得开锁更为便捷,但是由于机电控制部件的加入,门锁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例如需要增加数据线等线缆,在安装门锁的时候,会遇到需要调整门把手方向的情况,此时需要安装人员调整线缆的走线,如此一来对安装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也降低了安装效率,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能够避免数据线缆与锁体相互影响的门锁。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安装的智能门锁,包括锁体、门把手和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门把手,所述锁体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设有螺孔,所述门把手通过螺丝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四周设有有门把手接触面,所述门把手接触面上设有金属触点组,所述门把手对应所述门把手接触面设有锁体接触面,所述锁体接触面设有金属端子组,所述金属端子组与所述金属触点组对应设置,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金属端子组和金属触点与锁体实现电连接。
[0005]
进一步的,所述锁体的金属触点组有四组,每组金属触点组均由三个金属触点组成。
[0006]
进一步的,所述门把手的金属端子组有两组,每组金属端子组均由三个金属端子组成。
[0007]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端子为pogopin连接端子。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锁体的金属触点对应设有触点编号标识。
[0009]
进一步的,相向设置的两组金属触点组的触点编号标识为对称设置。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为指纹识别模块。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金属端子与金属触点实现锁体与门把手的电连接,可靠性更好,方便智能门锁内部的走线布局,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的锁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的门把手的安装面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的门把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
10-锁体;11-转轴;12-金属触点;13-触点编号标识;14-门把手接触面;
[0017]
20-门把手;21-转轴孔;22-金属端子组;23-金属端子;24-指纹识别单元;25-锁体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9]
实施例1
[0020]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方便安装的智能门锁,包括锁体10、门把手20和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门把手,所述锁体10设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设有螺孔,所述门把手20通过螺丝与所述转轴11连接,所述转轴的四周设有有门把手接触面14,所述门把手接触面14上设有金属触点组,所述门把手20对应所述门把手接触面14设有锁体接触面25,所述锁体接触面25设有金属端子组,所述金属端子组与所述金属触点组对应设置,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金属端子组和金属触点与锁体实现电连接。
[0021]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用户开锁,设置在门把手上的电子设备为指纹识别模块,用户在握住门把手的时候用大拇指按住指纹识别模块,门把手的指纹识别模块通过门把手的金属端子将从用户手指上获取的指纹信息通过锁体的金属触点传输至锁体的主控板,主控板对指纹信息进行识别,若是记录在册的指纹,则将锁体解锁,用户可通过旋转把手进行开门,由于门在安装的时候,开启方向不同,门把手的方向需要适配开门方向,在门把手和锁体上分别设置金属触点和金属端子,即可在将门把手安装至锁体上的时候,实现设备的电连接。
[0022]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金属端子与金属触点实现锁体与门把手的电连接,可靠性更好,方便智能门锁内部的走线布局,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安装效率。
[0023]
实施例2
[002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锁体的金属触点组有四组,每组金属触点组均由三个金属触点12组成。
[0025]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门把手的安装,锁体设置有四组金属触点组,转轴的四个方向上各设置有一组金属触点组,门把手对应每组金属触点组均设有金属端子组,如此一来,门把手无论朝哪个方向安装,均可以接触到金属触点组,实现门把手和锁体的电连接。
[0026]
其中,每组的金属触点的数量可根据门把手中的功能单元数量做调整。
[0027]
实施例3
[0028]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门把手20的金属端子组22有两组,每组金属端子组均由三个金属端子23组成。
[0029]
本实施例中,门把手20仅设置有指纹识别单元24,为了节省成本及简化门把手的结构,只需在门把手上设置两组金属端子组,门把手上对应所述转轴设有转轴孔21,两组金属端子组分别设置在转轴孔相邻的两个方向,同理,两组金属端子亦可分别设置在转轴孔相对的两个方向。
[0030]
实施例4
[0031]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金属端子23为pogopin连接端子。
[0032]
本实施例中,pogopin连接端子由于具备弹簧,可在一定距离内保证稳定的接触阻抗,可以绝对保证稳定通导,实现了门把手与锁体的可靠电连接。
[0033]
实施例5
[0034]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锁体10的金属触点12对应设有触点编号标识13。
[0035]
本实施例中,设置针脚编号标识是方便安装人员确认金属触点的触点定义与门把手上金属端子的针脚定义一致。
[0036]
实施例6
[0037]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相向设置的两组金属触点组的触点编号标识13为对称设置。
[0038]
本实施例中,门把手的6个端子为一组,由于门把手在改变方向后,金属端子也相对旋转了180度,金属端子的针脚定义也由正序改变为反序,因此需要对金属触点的触点定义进行适配更改,由此触点编号标识也为对称设置。
[0039]
具体的,请参阅图2,门把手的第一金属端子组包括从右至左横向排列的1、2、3端子,门把手的第二金属端子组包括从下至上纵向排列的4、5、6端子,
[0040]
锁体转轴的右侧对应门把手的第一金属端子组设有第一金属触点组,第一金属触点组从下至上对应依次设有1、2、3触点;
[0041]
锁体转轴的上侧对应门把手的第二金属端子组设有第二金属触点组,第二金属触点组从右至左对应依次设有4、5、6触点;
[0042]
锁体转轴的左侧对应门把手的第一金属端子组设有第三金属触点组,第三金属触点组从上至下对应依次设有1、2、3触点;
[0043]
锁体转轴的右侧对应门把手的第二金属端子组设有第四金属触点组,第四金属触点组从右至左对应依次设有4、5、6触点;
[0044]
当门把手向右侧安装至门体上时,门把手的第一金属端子组与锁体转轴右侧的第一金属触点组接触,门把手的第二金属端子组与锁体转轴上侧的第二金属端子组接触。
[0045]
当门把手向左侧安装至门体上时,门把手的第一金属端子组与锁体转轴左侧的第三金属触点组接触,门把手的第二金属端子组与锁体转轴下侧的第四金属端子组接触。
[0046]
如此一来,当门把手无论是向右侧安装还是向左侧安装,均可以与锁体上的对应金属触点接触,实现门把手与锁体的电连接。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