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5339发布日期:2021-07-20 15:4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裁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领域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裁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各类产品的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产品的生产工艺中,需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在测试试验中,需使用裁剪装置将待测产品裁剪成预设轮廓,以便于将裁剪后的待测产品放置在测试仪器上进行测试。

然而,传统的裁剪装置仅能够对待测产品的轮廓进行裁剪,当待测产品具有表面结皮时,传统的裁剪装置无法对其表面结皮进行切除,而表面结皮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测试试验造成影响,从而使得待测产品的性能测试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裁剪装置,能够在将待测产品裁剪成预设轮廓的同时,有效切除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从而使得待测产品的性能能够得到精准测试。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裁剪装置,该裁剪装置包括第一切割件和第二切割件,所述第一切割件包括刀座、第一刀头和第一刀刃,所述刀座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刀头立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刀刃设于所述第一刀头背离所述刀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刀头、所述第一刀刃和所述刀座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切割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切割件与所述刀座连接,所述第二切割件包括第二刀刃,所述第一刀刃用于将待测产品切割为预设轮廓,所述第二刀刃用于切除所述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刀刃包括第一锋面和第二锋面,所述第一锋面与所述第二锋面相交形成第一刀刃线,所述第一锋面朝向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锋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刀刃线所在的平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刀刃包括第三锋面和第四锋面,所述第三锋面和所述第四锋面相交形成第二刀刃线,所述第二刀刃线与所述第一刀刃线所在的平面平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切割件还包括第二刀头,所述第二刀头位于所述刀座和所述第二刀刃之间,且所述第二刀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刀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刀座连接,所述第二刀头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三锋面连接,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四锋面连接,且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刀刃线所在的平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刀刃线围绕呈圆形,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刀座围合形成的所述容置空间呈圆柱形,所述第二刀刃线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中心对称轴上,所述第二刀刃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的边缘,以使所述第二刀刃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刀刃线所围成的圆形半径相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裁剪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并贯穿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切割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切割件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刀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刀座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二切割件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进行移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刀座之间还设有限位件,当所述第二切割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限位件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刀座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切割件之间还连接有标尺,所述标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切割件连接,所述标尺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标尺用于测量所述第二切割件的移动距离。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上还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内设有连通所述通孔的通道,所述标尺穿设于所述通道,所述支座上设有所述限位件,当所述第二切割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限位件将所述标尺与所述支座固定连接,所述支座上还设有显示结构,用于显示所述标尺上的刻度值。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刀座上还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泄压孔用于平衡所述容置空间和外界的气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裁剪装置,通过将第二切割件设于第一切割件的容置空间内,且第一切割件的第一刀刃用于将待测产品切割为预设轮廓,第二切割件的第二刀刃用于切除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使得裁剪装置能够在将待测产品裁剪成预设轮廓的同时,有效切除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从而使得待测产品的性能能够得到精准测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中裁剪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裁剪装置在沿a-a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切割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切割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中裁剪装置10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裁剪装置1000在沿a-a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裁剪装置1000,该裁剪装置1000包括第一切割件100和第二切割件200,第一切割件100包括刀座10、第一刀头11和第一刀刃12,刀座1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第一刀头11立于第一表面101,第一刀刃12设于第一刀头11背离刀座10的一侧,第一刀头11、第一刀刃12和刀座10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03,第二切割件200设于容置空间103内,第二切割件200与刀座10连接,第二切割件200包括第二刀刃22,第一刀刃12用于将待测产品切割为预设轮廓,第二刀刃22用于切除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

其中,第一刀头11设于刀座10和第一刀刃12之间,以对第一刀刃12起到支撑作用,第一刀刃12在切割待测产品时,第一刀头11的存在提供给第一刀刃12一定的支撑强度,从而避免第一刀刃12在切割过程中结构受损。

其中,刀座10、第一刀头11和第一刀刃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当刀座10、第一刀头11和第一刀刃12一体加工成型时,第一切割件100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裁剪装置1000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功能正常。

可以理解的是,刀座10、第一刀头11和第一刀刃12之间还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其中某个部件损坏时,可以及时进行替换,从而保证第一切割件100的整体工作性能正常,提高了裁剪装置1000的容错性。

其中,第一刀刃12用于将待测产品切割为预设轮廓,第二刀刃22用于切除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裁剪装置1000对待测产品进行裁剪时,可将裁剪装置1000相对于待测产品进行转动,同时下压裁剪装置1000,以使得第一刀刃12将待测产品切割为预设轮廓,上述具有预设轮廓的待测产品位于容置空间103内,同时,由于裁剪装置1000相对于待测产品进行转动,位于容置空间103内的第二刀刃22对待测产品进行刮削,以去除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从而使得在后续的测试试验中,待测产品的性能能够得到精准测试。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刀刃12包括第一锋面121和第二锋面122,第一锋面121与第二锋面122相交形成第一刀刃线120,第一锋面121朝向容置空间103,第一锋面121垂直于第一刀刃线120所在的平面。其中,第一刀刃线120围设形成封闭图形,以对待测产品的轮廓进行切割。第一锋面121朝向容置空间103,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锋面121形成第一切割件100的部分内表面,而第二锋面122形成第一切割件100的部分外表面。当第一锋面121垂直于第一刀刃线120所在的平面时,能够更好的对待测产品的轮廓进行垂直切割,以满足相应切割要求。使用第一刀刃12对待测产品进行垂直切割后,待测产品的横截面轮廓与第一刀刃线120围设形成的封闭图形相同,且切好的待测产品更容易从容置空间103内脱离。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3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切割件200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切割件200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刀刃22包括第三锋面221和第四锋面222,第三锋面221和第四锋面222相交形成第二刀刃线220,第二刀刃线220与第一刀刃线120所在的平面平行。当第二刀刃线220与第一刀刃线120所在的平面平行时,第一刀刃12切割待测产品形成的侧面,与第二刀刃22刮削掉表面结皮而形成的顶面相垂直,从而满足相应切割要求,使得待测产品能够更好的放置进测试仪器中,从而测试试验能够顺利进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第二刀刃线220与第一刀刃线120所在的平面平行”这一位置关系条件的同时,第二切割件200的位置结构还可以有多种情况。

如图3,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切割件200还包括第二刀头21,第二刀头21位于刀座10和第二刀刃22之间,且第二刀头21的一端与第二刀刃22连接,另一端与刀座10连接,第二刀头21包括第三表面211和第四表面212,第三表面211与第三锋面221连接,第四表面212与第四锋面222连接,且第三表面211和第四表面212均垂直于第一刀刃线120所在的平面。可以理解的是,在此结构下,第二切割件200整体与待测产品具有表面结皮的表面呈垂直关系,从而使得第二刀刃22与待测产品的表面垂直,当第二切割件200相对于待测产品进行转动时,第二刀刃22以“刮”的方式来将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去除,即第二刀刃22刮除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从而使得待测产品的材料性能能够得到精准测试。

如图4,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211和第四表面212均平行于第一刀刃线120所在的表面。可以理解为,在此结构下,第二切割件200整体与待测产品具有表面结皮的表面呈平行关系,从而使得第二刀刃22与待测产品的表面平行,当第二切割件200相对于待测产品进行转动时,第二刀刃22以“削”的方式来将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去除,即第二刀刃22削除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从而使得待测产品的材料性能能够得到精准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切割件200均能够有效切除待测产品的表面结皮,以达到相应要求。并且,当第二刀刃22由平行于待测产品表面的位置移动至垂直于待测产品表面的位置的过程中,第二切割件200同样具备切除待测产品表面结皮的功能。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刀刃线120围绕呈圆形,第一刀刃12与刀座10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103呈圆柱形,第二刀刃线220的一端位于容置空间103的中心对称轴上,第二刀刃线220的另一端延伸至容置空间103的边缘,以使第二刀刃22的长度与第一刀刃线120所围成的圆形半径相同。在此结构下,切割出的待测产品的轮廓横截面为圆形,满足通用的测试仪器要求。并且,第二刀刃线220的一端位于容置空间103的中心对称轴上,第二刀刃线220的另一端延伸至容置空间103的边缘,使得第二刀刃22在转动切割表面结皮时,能够切除待测产品的全部表面结皮,不会因为第二刀刃22的切割区域较小而导致存在表面结皮的残留。

一种实施方式中,裁剪装置1000还包括连接杆300,连接杆300垂直并贯穿于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连接杆300的一端与第二切割件200固定连接,另一端突出于第二表面102,第二切割件200通过连接杆300连接于刀座10。连接杆300的存在,使得裁剪装置1000能够通过连接杆300与转台连接,通过转台使得裁剪装置1000进行转动,以实现对待测产品的切割,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刀座10上设有贯穿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的通孔110,连接杆300穿设于通孔110,连接杆300带动第二切割件200在沿垂直于第一表面101的方向进行移动,连接杆300与刀座10之间还设有限位件400,当第二切割件20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限位件400将连接杆300与刀座10固定连接。连接杆300带动第二切割件200在沿垂直于第一表面101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第二刀刃线220与第一刀刃线12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以调节第二刀刃22切除表面结皮的厚度,从而满足不同的测试试验要求。当第二切割件200移动到预设位置时,通过限位件400将连接杆300与刀座10固定连接,以便于第二刀刃22的切割过程的进行。

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杆300与第二切割件200之间还连接有标尺500,标尺500的一端与第二切割件200连接,标尺500的另一端通过通孔110与连接杆300连接,标尺500用于测量第二切割件200的移动距离。标尺500的存在,能够有效测量第二切割件200的移动距离,从而更加精准的调节第二刀刃22切除表面结皮的厚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102上还固定连接有支座600,支座600内设有连通通孔110的通道610,标尺500穿设于通道610,支座600上设有限位件400,当第二切割件20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限位件400将标尺500与支座600固定连接,支座600上还设有显示结构700,用于显示标尺500上的刻度值。支座600的存在能够更好的固定标尺500,以提高裁剪装置1000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显示结构700的存在,能够更加清楚的监测第二切割件200的移动距离。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显示结构700为设于支座600上的孔洞,通过孔洞能够更好的观测到标尺500上的刻度,从而确定第二切割件200的移动距离,以更加精准的调节第二刀刃22切除表面结皮的厚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刀座10上还设有泄压孔800,泄压孔800贯穿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泄压孔800用于平衡容置空间103和外界的气压。可以理解的是,当使用裁剪装置1000对待测产品进行切割时,切割成相应轮廓的待测产品位于容置空间103内,这样会导致容置空间103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从而容易导致裁剪装置1000的结构损坏。而泄压孔800的存在能够有效平衡容置空间103和外界的气压,从而避免裁剪装置1000的结构损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介,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以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可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