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5672发布日期:2021-03-02 19:3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厨房用具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的针对生产厨房用具的设备、工具乃至工装其数量需求与技术水平也在相应提高,现有技术中针对锅体生产的工作夹具普遍采用吸盘方式,该种方式稳定性欠佳,且吸盘内部容易吸收切割废屑不易清理。
[0003]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70264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锅夹具,包括柱状壳体,壳体远离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吸附机构,壳体两侧设置有第二吸附机构,第二吸附机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水平转动设置的齿轮、安装板上于齿轮两侧嵌合滑移设置的与齿轮啮合的伸缩齿条以及于伸缩齿条相背的一端固定设置的第二吸盘,安装板下设置有第一电机、真空泵和控制器,齿轮的正反转受控于第一电机,第一吸盘、第二吸盘与柱状壳体处于同一中心平面上,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内部设有抽气管,抽气管与真空泵连接,第一电机和真空泵均与控制器连接,在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上还设置有吸气机构。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采用吸盘抽真空的方式吸取锅体底部,若吸盘采用软性材料则生产时锅体不稳,若采用刚性材料则真空密封效果不佳,故需要改进针对锅体的装夹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包括底板、夹具组件、旋转组件、离合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立架,第一立架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顶部外壁,第一立架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立架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夹头,夹头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隔板,第一连接板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托盘;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二立架和第二连接板,第二立架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底板顶部外壁;所述离合组件包括框架和第三气缸;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机体和第一驱动器。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第二立架顶部外壁,第二连接板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定盘,定盘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槽框,槽框内壁设置有滚珠,滚珠外壁活动连接有转盘,转盘顶部外壁设置有通孔,转盘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转盘顶部外壁;所述第一连接头内壁形状为锥形。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底板顶部外壁,第三气缸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框架底部内壁,框架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导套,导套内壁滑
动连接有导杆,导杆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第三连接板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螺栓连接有套柱。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底板底部外壁,第一驱动器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机体底部外壁,第一驱动器两侧外壁通过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机体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器,第二驱动器两侧外壁通过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机体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顶部外壁活动连接有插销。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盘内壁焊接有球头凸起。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柱顶部形状为锥形。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该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通过设置夹具组件,其中第一气缸运动带动夹头下移,同时第二气缸运动带动托盘上移,对锅体进行夹紧操作,相比传统技术中采用吸盘方式进行装夹,其一能够解决吸盘材质选择进而导致的装夹不稳和密封欠佳等问题,其二能够解决吸盘方式不易清理垃圾的问题,加工废屑直接落在第一连接板上,易于清理,其三采用托盘托举锅体,加工完成后,相比吸盘抽真空出现突然停止的情况,该机构能够防止锅体突然掉落,保护人员不受伤害。
[0016]
2.该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通过设置旋转组件,其中转盘依靠槽框内壁设置的滚珠,能够相对定盘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板转动,进而实现夹具组件的转动,相比传统技术中采用吸盘等固定装夹方式,该种工装能够使得锅体转动,同时能够避免后续加工工序中工装需要转动的繁琐步骤。
[0017]
3.该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通过设置离合组件,第三气缸控制套柱升降,进而控制套柱与第一连接头之间的接触,进而实现电机电力传输通断,能够实现该种工装自转推转双模式切换,在锅体后续加工工序中,工装具有自转功能,既能够配合后续刀具工作,又能够避免人员介入杜绝危险,在加工完成后的检查工作中,工装具有推转功能,方便操作人员任意检查。
[0018]
4.该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通过设置移动组件,其中第一驱动器能够进行转动,带动第一滚轮做相对转动,能够实现机体的转向功能,第二驱动器带动第二滚轮正转或者反转,能够实现机体的前进或后退,进一步的能够实现该种装置的多方向移动功能,同时机体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能够方便工人从外部输入移动指令,从而提高该种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0019]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的夹具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的旋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的离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的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1-底板、2-夹具组件、3-旋转组件、4-把手、5-离合组件、6-移动组件、201-第一连接板、202-第一立架、203-第一气缸、204-夹头、205-隔板、206-球头凸起、207-托盘、208-第二气缸、301-转盘、302-槽框、303-定盘、304-第二连接板、305-第二立架、306-支架、307-插销、308-第一连接头、501-框架、502-导杆、503-导套、504-第三连接板、505-电机、506-套柱、507-第二连接头、508-第三气缸、601-机体、602-第一驱动器、603-第一滚轮、604-第二驱动器、605-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
一种锅体生产用工装,为了实现锅体装夹,如图1-5所示,包括底板1、夹具组件2、旋转组件3、离合组件5和移动组件6,所述夹具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板201和第一立架202,第一立架202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01顶部外壁,第一立架202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立架20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203,第一气缸203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夹头204,夹头204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05,第一连接板201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208,第二气缸208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托盘207;所述旋转组件3包括第二立架305和第二连接板304,第二立架305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底板1顶部外壁;所述离合组件5包括框架501和第三气缸508;所述移动组件6包括机体601和第一驱动器602;所述托盘207内壁焊接有球头凸起206;使用时,第一气缸203活塞杆伸出,夹头204上移,第一气缸203处于原位,将锅体防止与托盘207上,同时轻微调整锅体的最佳位置,接着工装启动,第二气缸208顶升,第一气缸203回落,依靠两气缸动作将锅体夹紧,同时托盘207与夹头204组合作用,防止锅体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出现倾斜;通过设置夹具组件2,其中第一气缸203运动带动夹头204下移,同时第二气缸208运动带动托盘207上移,对锅体进行夹紧操作,相比传统技术中采用吸盘方式进行装夹,其一能够避免吸盘材质选择导致的装夹不稳和密封欠佳,其二能够解决吸盘方式不易清理垃圾的问题,加工废屑直接落在第一连接板201上,易于清理,其三采用托盘207托举锅体,加工完成后,相比吸盘抽真空突然停止的情况,该机构能够防止锅体突然掉落,保护人员不受伤害。
[0029]
为了使得夹具组件2能够转动,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板304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第二立架305顶部外壁,第二连接板304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定盘303,定盘303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槽框302,槽框302内壁设置有滚珠,滚珠外壁活动连接有转盘301,转盘301顶部外壁设置有通孔,转盘301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308,第一连接板201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转盘301顶部外壁;所述第一连接头308内壁形状为锥形;使用时,扶助转盘301
相对定盘303转动,进而实现转盘301相对该种工装转动,进一步的带动第一连接板201转动,从而带动锅体转动;通过设置旋转组件3,其中转盘301依靠槽框302内壁设置的滚珠,能够相对定盘30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板201转动,进而实现夹具组件2的转动,相比传统技术中采用吸盘等固定装夹方式,该种工装能够使得锅体转动,同时能够避免后续加工工序中工装需要转动的繁琐步骤。
[0030]
为了实现自转推转调节,如图1、4所示,所述框架501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底板1顶部外壁,第三气缸508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框架501底部内壁,框架501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导套503,导套503内壁滑动连接有导杆502,导杆502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504,第三连接板504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507,第三连接板504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505,电机505的输出轴通过螺栓连接有套柱506;所述套柱506顶部形状为锥形;使用时,需要切换人工推转模式时,第三气缸508回缩至原位,套柱506与第一连接头308分离,转盘301处于空转状态,操作人员手工推转,需要切换自动转动模式时,第三气缸508伸出,套柱506与第一连接头308接触,电机505自转带动转盘301转动;通过设置离合组件5,第三气缸508控制套柱506升降,进而控制套柱506与第一连接头308之间的接触,进而实现电机505电力传输通断,能够实现该种工装自转推转双模式切换,在锅体后续加工工序中,工装具有自转功能,既能够配合后续刀具工作,又能够避免人员介入杜绝危险,在加工完成后的检查工作中,工装具有推转功能,方便操作人员任意检查。
[0031]
为了使得工装具有移动功能,如图1、5所示,所述机体601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底板1底部外壁,第一驱动器602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机体601底部外壁,第一驱动器602两侧外壁通过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603,机体601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器604,第二驱动器604两侧外壁通过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605,机体601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使用时,通过外部指令遥控移动组件6,使得该种工装自行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设置移动组件6,其中第一驱动器602能够进行转动,带动第一滚轮603做相对转动,能够实现机体601的转向功能,第二驱动器604带动第二滚轮605正转或者反转,能够实现机体601的前进或后退,进一步的能够实现该种装置的多方向移动功能,同时机体601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能够方便工人从外部输入移动指令,从而提高该种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0032]
为了能够实现夹具组件2固定,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板304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架306,支架306顶部外壁活动连接有插销307,支架306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4;通过设置插销307,能够与转盘301顶部外壁通孔组合,实现转盘301的固定,进而使得夹具组件2固定。
[0033]
工作原理:启动工装,通过外部指令遥控移动组件6,使得该种工装自行移动到指定位置,第一气缸203活塞杆伸出,夹头204上移,第一气缸203处于原位,将锅体防止与托盘207上,同时轻微调整锅体的最佳位置,接着工装启动,第二气缸208顶升,第一气缸203回落,依靠两气缸动作将锅体夹紧,同时托盘207与夹头204组合作用,防止锅体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出现倾斜;扶助转盘301相对定盘303转动,进而实现转盘301相对该种工装转动,进一步的带动第一连接板201转动,从而带动锅体转动;需要切换人工推转模式时,第三气缸508回缩至原位,套柱506与第一连接头308分离,转盘301处于空转状态,操作人员手工推转,需要切换自动转动模式时,第三气缸508伸出,套柱506与第一连接头308接触,电机505自转带
动转盘301转动;需要锅体停止转动时,将插销307通过支架306插入转盘301顶部外壁通孔,即可使得锅体固定。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