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

文档序号:24725542发布日期:2021-04-16 15:56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
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检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
3.

背景技术:

4.飞机检修涉及到对飞机的很多操作过程,具体的为焊接、铆接、喷漆、钳工、外接电缆、探伤、导管加工、钣金加工等,其各种操作过程均对应有相应的操作工具,其中还有为操作工具提供动力的电力装置,由于野外对飞机进行检修或者抢修时,提前无法预知飞机的故障类型及位置,检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往往因为检修工具携带不足或者遗漏导致无法进行抢修操作,还需要检修人员返回对相应的工具进行拿取,造成时间的浪费,同时,现有对检修工具的运输携带方式均为通过汽车进行携带,但是汽车尺寸有限,造成运输车辆增多的同时还造成多类型检修工具在汽车中的混乱叠放,影响检修人员的寻找速度,还因为检修工具之间的磕碰,造成检修工具的损坏,这些原因严重影响飞机的抢修效率。
5.现有技术中存在在轮式移动装置中装载各类常用检修设备及器材,通过汽车的牵引实现检修设备及器材的统一运输,但是这种轮式移动装置空间利用率不高,所用检修设备和器材堆积到一起,虽然解决了检修设备及器材忘记携带及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设备之间相互磕碰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同时,不便于抢修人员对检修设备及器材进行拿取,同时,当飞机故障明确时,依然需要对全部检修设备和器材进行整体移动,造成移动的繁琐。
6.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变移动装置的空间布局结构,并改变检修设备和器材的放置及储存方式,实现各类检修设备的单独移动转运,完成整体移动及单独移动的两种操作方式,便于根据抢修情况选择移动方式,提高抢修效率防止检修设备之间互相磕碰的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包括底盘架及设置在所述底盘架上的舱体,其特征是:所述舱体通过相互配合的多个立柱和分隔板分割成至少两个腔室,且所述腔室中通过限位机构放置有移动方舱及检修设备,通过底盘架带动所述舱体内分区放置的移动方舱和检修设备进行机动;
9.所述舱体包括下圈梁、上圈梁和支撑架,所述下圈梁和上圈梁通过支撑架连接,形成舱体的整体框架,且所述下圈梁固设在所述底盘架上;
10.所述腔室在由所述下圈梁、上圈梁和支撑架形成的整体框架内部,其整体框架内部设置有在空间上纵横交错的立柱,且立柱之间通过竖直及水平设置的所述分隔板把整体框架内部分隔成不同尺寸的所述腔室,且所述腔室处设置有与之配合使用对其所述腔室进行封闭的腔室门,所述腔室中通过所述分隔板分隔成用于嵌入所述移动方舱的嵌槽;
11.所述底盘架包括底盘、转向机构、牵引机构、移动机构和制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通过转向机构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底盘端部的牵引机构带动所述底盘通
过移动机构进行移动,并在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的所述制动机构的作用下进行制动。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腔室处的腔室门及对检修设备进行固定的放置架,所述腔室门上设置有锁扣。
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车轴及设置在其两端的车轮,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连杆、伸缩杆和转向杆,所述车轮通过连接轴与车轴两端铰接,转向杆的一端呈u型结构,卡在车轴中部并与之铰接,其一端与伸缩杆的中部铰接,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杆的一端铰接,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均与连接轴铰接。
14.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杆上设置转向限位块,与设置在所述车轴上的限位板配合使用,所述转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机构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机构为与所述转向杆的一端铰接的牵引杆,且铰接处的牵引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耳板,底盘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耳板配合使用实现对牵引杆进行固定的第二限位耳板。
16.进一步的,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警示灯,警示灯设置在托杆的一端,托杆的另一端通过磁铁吸附在所述支撑架上。
17.进一步的,所述上圈梁上和底盘底部均设置有四个吊环。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变移动装置的空间布局结构,并改变检修设备和器材的放置及储存方式,实现各类检修设备的单独移动转运,完成整体移动及单独移动的两种操作方式,便于根据抢修情况选择移动方式,提高抢修效率,防止检修设备之间互相磕碰造成检修工具的损坏,影响飞机的抢修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小型集约,便于机动,在需要转场驻训和机动抢修时,直接通过牵引车进行牵引转运,同时还设置有多个吊环,便于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吊装转移,操作方便快捷。
21.3、本实用新型检修设备和器材通过移动方舱可移动设置在腔室内,移动方舱能够脱离舱体取出单独进行移动转运,完成整体移动及单独移动的两种操作方式,便于根据抢修情况选择移动方式,提高抢修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故障类型明确的情况下,依然需要整体移动造成的不便。
22.4、本实用新型腔室处设置有限位机构,实现对检修设备和器材在腔室内的固定,防止转运过程中设备的掉落,同时腔室门能够对腔室进行密封遮挡,防水及防止移动方舱掉落的同时,使舱体外观规整,增加美观度。
23.5、本实用新型舱体设置在底盘架上,同时底盘架上设置有转向机刹车机构,当进行转向时,转向杆在车轴的铰接处转动,并通过伸缩杆带动与之铰接的连杆进行移动,最终推动连接轴和车轮进行转动,实现转向操作,同时在转向杆和车轴上设置对其转向角度进行限位的转向限位块和限位板,通过转向限位块与同侧的限位板相抵,实现对转向杆的限位。
24.6、本实用新型牵引杆与转向杆铰接,且铰接处的牵引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耳板,底盘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耳板配合使用实现对牵引杆进行固定的第二限位耳板,当牵引杆旋转使第一限位耳板与第二限位耳板对应时,在两个耳板的耳孔中贯穿限位销,实现牵引杆的收起(竖直状态),防止在检修操作过程中影响检修人员的工作。
25.7、本实用新型舱体上设置有警示灯,警示灯设置在托杆的一端,托杆的另一端通过磁铁吸附在支撑架上,起到提示作用,防止人员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不知道舱体的存在造成舱体及人员的伤害。
26.附图说明:
27.图1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一。
28.图2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二。
29.图3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三。
30.图4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四。
31.图5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五。
32.图6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六。
33.图7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七。
34.图8为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的结构示意图八。
35.图9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转向杆与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具体实施方式:
38.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图中,1

立柱,2

分隔板,3

移动方舱,4

下圈梁,5

上圈梁,6

支撑架,7

腔室门,8

底盘,9

牵引机构,10

放置架,11

车轴,12

车轮,13

连杆,14

伸缩杆,15

转向杆,16

转向限位块,17

限位板,18

第一限位耳板,19

第二限位耳板,20

警示灯,21

托杆,22

吊环。
39.便于对飞机进行抢修及检修的机动方舱,包括底盘架及设置在底盘架上的舱体,舱体通过相互配合的多个立柱和分隔板分割成至少两个腔室,且腔室中通过限位机构放置有移动方舱及检修设备,通过底盘架带动所述舱体内分区放置的移动方舱和检修设备进行机动;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变移动装置的空间布局结构,并改变检修设备和器材的放置及储存方式,实现各类检修设备的单独移动转运,完成整体移动及单独移动的两种操作方式,便于根据抢修情况选择移动方式,提高抢修效率,防止检修设备之间互相磕碰造成检修工具的损坏,影响飞机的抢修效率。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
41.舱体通过相互配合的多个立柱1和分隔板2分割成至少两个腔室,且腔室中通过限位机构放置有移动方舱3及检修设备,通过底盘架带动舱体内分区放置的移动方舱和检修设备进行机动;
42.舱体包括下圈梁4、上圈梁5和支撑架6,下圈梁4和上圈梁5通过支撑架6连接,形成舱体的整体框架,且下圈梁4固设在底盘架上;
43.腔室在由下圈梁4、上圈梁5和支撑架6形成的整体框架内部,其整体框架内部设置有在空间上纵横交错的立柱1,且立柱1之间通过竖直及水平设置的分隔板2把整体框架内部分隔成不同尺寸的腔室,且腔室处设置有与之配合使用对其腔室进行封闭的腔室门7,腔室中通过分隔板2分隔成用于嵌入移动方舱3的嵌槽;
44.底盘架包括底盘8、转向机构、牵引机构9、移动机构和制动机构,移动机构通过转向机构设置在底盘8上,并通过设置在底盘8端部的牵引机构9带动底盘8通过移动机构进行移动,并在设置在移动机构上的制动机构的作用下进行制动。
45.限位机构为设置在腔室处的腔室门7及对检修设备进行固定的放置架10,腔室门7上设置有锁扣。
46.移动机构包括车轴11及设置在其两端的车轮12,转向机构包括连杆13、伸缩杆14和转向杆15,车轮12通过连接轴与车轴11两端铰接,转向杆15的一端呈u型结构,卡在车轴11中部并与之铰接,其一端与伸缩杆14的中部铰接,伸缩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杆13的一端铰接,两个连杆13的另一端均与连接轴铰接。
47.转向杆15上设置转向限位块16,与设置在车轴11上的限位板17配合使用,转向杆15的另一端与牵引机构9连接。
48.牵引机构9为与转向杆15的一端铰接,且铰接处的牵引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耳板18,底盘8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耳板18配合使用实现对牵引杆进行固定的第二限位耳板19。
49.舱体上设置有警示灯20,警示灯20设置在托杆21的一端,托杆21的另一端通过磁铁吸附在支撑架6上。上圈梁5上和底盘8底部均设置有四个吊环22。
50.使用时,把对飞机检修所需要的焊接工具、铆接工具、喷漆工具、钳工工具、外接电缆工具、探伤工具、导管加工工具、钣金加工工具等按照模块化单独储存在移动方舱3中,形成彼此相互独立的钳工工具箱、铆接工具箱、导管修理箱、喷漆工具箱、复合材料修理箱、电缆修理箱、探伤工具箱、焊接工具箱、资料箱等,移动方舱3嵌入舱体中由立柱1和分隔板2形成的嵌槽中,并通过舱室门7的关闭对移动方舱3进行固定限位,把通用型的器材放置在腔室中并通过放置架10进行固定,比如:电脑、电源(发电机、便携式电池)、气源(空气压缩机、压缩气瓶)、照明、遮阳棚、雨布、飞机蒙皮、铝导管、铆钉、板材等,其中,安全及清洁器材也设置在舱室中,比如:灭火器、水源等,然后关闭舱室门7,对通用型器材和安全及清洁器材进行遮挡,使舱体外观平整美观。
51.在确定飞机损伤部位时,人员仅需要把与损伤部位相应的移动方舱3从舱体中单独拎出,并携带至维修位置即可对损伤部位进行修补(需要时携带便携式电池和压缩气瓶);例如:当仅仅是需要对飞机进行喷漆操作时,只需要把与之对应的喷漆工具箱单独取出,然后进行喷涂操作。
52.电脑中储存有电子工艺卡片,人员在维修现场能够直接根据工艺卡片上显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检修操作,电脑为便携式电脑,可以配合移动方舱3一并进行取出并携带。
53.在不确定飞机损伤部位或对飞机进行全面检修时,则需要使用牵引车通过牵引机构9对本申请进行整体移动。
5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