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卸电机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0434发布日期:2021-06-08 16:3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拆卸电机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拆卸电机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拆卸电机轮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在电机的转动轴上一般需要安装电机轮进行使用;
3.现有的拆卸电机轮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现有对电机轮的拆卸一般通过人工进行拆卸,费时费力,且效率较低;2.现有的装置在进行拆卸操作时,容易导致电机产生晃动,导致拆卸时电机转动轴容易滑落使得拆卸不便;3.当对电机轮进行拆卸时,可能会造成电机轮的飞溅,而现有装置无法对其进行阻挡,从而可能导致操作人员身体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卸电机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拆卸电机轮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顶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套块,所述第二内螺纹套块的内部套设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主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螺纹杆位于主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按压板,所述主体内底部靠近按压板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放置板,所述电机放置板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固定组件,所述主体内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主体的外部,所述主体一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位于主体外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套块,所述第一内螺纹套块的顶部设置有安装仓,所述安装板一侧的两端设置有滑杆,且滑杆的一端与主体内部的一侧相连,所述滑杆的外侧设置有套块,所述套块的顶部与安装仓的底部相连,所述安装仓内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双向螺纹杆,且双向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仓的外部,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两组第三内螺纹套杆,所述第三内螺纹套杆的顶部设置有夹板,且夹板延伸至安装仓的外部,所述主体一端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伺服电机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限位固定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弹簧和插杆,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电机放置板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底部的两端设置有插杆,且插杆延伸至第一限位块的内部,所述插杆位于第一限位块内部的外侧设置有弹簧。
7.优选的,所述插杆位于第一限位块内部的外侧设置有挡环,且挡环与弹簧的一端
相连。
8.优选的,所述安装仓的一端设置有半弧形凹槽。
9.优选的,所述主体两端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窗,且观察窗由玻璃材质构成。
10.优选的,所述主体两侧的一端设置有仓门,且仓门一侧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把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拆卸电机轮装置通过防护组件的设置,进行拆卸操作时将主体上的仓门进行关闭,通过观察窗进行观察,同时也防止操作时,电机轮脱落时飞溅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从而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通过固定组件的相互配合,对电机进行固定,可防止在操作时电机发生位移,同时提高操作时电机的稳定性,通过自动拆卸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将电机轮自动进行拆卸,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省时省力,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实用性;
12.1.通过主体和观察窗组件的设置,进行拆卸操作时将主体上的仓门进行关闭,通过观察窗进行观察,同时也防止操作时,电机轮脱落时飞溅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从而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
13.2.通过按压板、第二内螺纹套块、第二螺纹杆、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弹簧和插杆等组件的相互配合,对电机进行固定,可防止在操作时电机发生位移,同时提高操作时电机的稳定性;
14.3.通过伺服电机、第一螺纹杆、第一内螺纹套块、安装仓等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将电机轮自动进行拆卸,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省时省力,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放置板的侧视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仓的侧视剖视图。
20.图中:1、主体;2、伺服电机;3、第一螺纹杆;4、第一内螺纹套块;5、安装板;6、第一限位块;7、电机放置板;8、按压板;9、第二内螺纹套块;10、第二螺纹杆;11、第二限位块;12、夹板;13、安装仓;14、控制面板;15、套块;16、滑杆;17、双向螺纹杆;18、弹簧;19、插杆;20、第三内螺纹套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种拆卸电机轮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内顶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套块9,第二内螺纹套块9的内部套设有第二螺
纹杆10,且第二螺纹杆10的一端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第二螺纹杆10位于主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按压板8,起到固定作用,主体1内底部靠近按压板8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放置板7,电机放置板7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固定组件,主体1内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板5,安装板5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纹杆3,且第一螺纹杆3的一端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主体1一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伺服电机2,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3位于主体1外部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螺纹杆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套块4,第一内螺纹套块4的顶部设置有安装仓13,便于安装,安装板5一侧的两端设置有滑杆16,且滑杆16的一端与主体1内部的一侧相连,滑杆16的外侧设置有套块15,套块15的顶部与安装仓13的底部相连,安装仓13内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双向螺纹杆17,且双向螺纹杆17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仓13的外部,双向螺纹杆17的外侧设置有两组第三内螺纹套杆20,第三内螺纹套杆20的顶部设置有夹板12,便于固定,且夹板12延伸至安装仓13的外部,主体1一端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面板14,控制面板14通过导线与伺服电机2电连接。
23.在本实施中,限位固定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6、第二限位块11、弹簧18和插杆19,第一限位块6位于电机放置板7顶部的一侧,第一限位块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1,第二限位块11底部的两端设置有插杆19,起到限位作用,且插杆19延伸至第一限位块6的内部,插杆19位于第一限位块6内部的外侧设置有弹簧18,插杆19位于第一限位块6内部的外侧设置有挡环,起到阻挡作用,且挡环与弹簧18的一端相连,安装仓13的一端设置有半弧形凹槽,主体1两端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窗,便于观察,且观察窗由玻璃材质构成,主体1两侧的一端设置有仓门,且仓门一侧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把手,便于开启仓门。
24.工作原理:该装置用电部件皆由外部电源进行供电,先打开主体1上的仓门,然后拉动第二限位块11,使得插杆19从第一限位块6内移出并带动弹簧18压缩,然后将电机放在电机放置板7上,并将电机的转动轴从第二限位块11和第一限位块6中间穿过,然后松开第二限位块11,利用弹簧18的回弹力带动第一限位块6和第二限位块11相互固定,同时可防止在操作时电机发生位移,然后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10带动按压板8下移,对电机进行按压固定,提高操作时电机的稳定性;
25.然后通过转动双向螺纹杆17,带动第三内螺纹套杆20在双向螺纹杆17上滑动,从而带动两组夹板12对电机的转动轴进行夹持,然后将主体1上的仓门进行关闭,通过观察窗进行观察,同时也防止操作时,电机轮脱落时飞溅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从而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
26.随后通过控制面板14启动伺服电机2带动第一螺纹杆3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螺纹杆3转动并带动第一内螺纹套块4进行移动,同时带动安装仓13在第一螺纹杆3和滑杆16上滑动,进而带动两组夹板12对电机转动轴上的电机轮进行拉扯,从而将其自动进行拆卸,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拆卸,且结构简单省时省力,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实用性。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